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职业的一些特点,如非对称互动、角色问题、工作超负荷、待遇较低等对教师的“理健康有不容忽视的负性影响。应在优化教师工作与生存环境、改善教育管理、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自我调节等方面采取积极的干预以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 标签: 教师 心理健康 职业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附属医院临床见习带教方法,分析临床见习教师脱产带教可行性。方法临床上带教见习课的教师施行脱产带教方法,即有见习课的学期,停止所有临床工作,按要求听取相应的理论课,进而带教见习课。与未脱产带教进行比较。结果通过ridit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脱产带教能够提高学生见习课效果,进而提升对这个学科的学习效果。

  • 标签: 临床见习 脱产 带教
  • 简介:近年来,大学生暴力犯罪行为报道时常见诸报端,高校校园暴力问题不可忽视,虽然是一桩桩个案,但性质恶劣,危害性极大,值得关注,尤其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将预防和控制大学生暴力行为发生原因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1校园暴力的界定及其现状1.1校园暴力的概念:从广义看,校园暴力可分为3种情况:一是学生之间相互实施的暴力,二是校外不法人员对在校学

  • 标签: 校园暴力 应急机制 高校 预防 教育工作者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青年乳腺癌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青年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实验组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护理措施,关注患者饮食健康,引导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抑郁评分为(43.21±3.22)分,对照组抑郁评分为(54.12±3.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38.90±4.54)分与(41.32±4.90)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中应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心态,提高治疗信心,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 青年乳腺癌 抑郁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黛力新联合得舒特对中青年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中青年IB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治疗均有效,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匹维溴铵治疗中青年肠易激综合征较单用匹维溴铵效果更优,能够减轻甚至治愈腹痛、腹泻、腹胀等临床症状,使肠道功能恢复正常。

  • 标签: 黛力新 得舒特 肠易激综合征 中青年
  • 简介: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2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中小学教师的各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常模,其中人际关系因子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余都呈现极显着差异(P<0.001);中小学女教师SCL-90测验分值均高于男教师,在抑郁因子得分和阳性项目数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恐怖因子得分上差异较为明显(P<0.01).其它无显着差异(P>0.05);边远地区、城市、县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测验分值依次增高.城市和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除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及阳性项目数有显着差异外(P<0.05)。其余差异均不显着(P>0.05)。县镇农村较城市、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测验分值高出明显.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差异极其显着(P<0.001),县镇农村和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焦虑、恐怖因子差异也极为显着(P<0.001)。结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整体状况不佳,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较男性稍差。城乡差别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显着影响。

  • 标签: 中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调查
  • 简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以及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和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均强调了要“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 标签: 心理危机干预 高校 教育部办公厅 防御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服务
  • 简介:了解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状况,识别高校辅导员的压力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压力管理策略,帮助辅导员在工作中有效应对压力、释放压力,使辅导员能更好地发挥潜能,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本研究以上海市、江苏省两地8所高校的专职辅导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随机开放式访谈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所调查398名对象中75.4%的辅导员有轻度职业倦怠,其中男性占49.3%,女性占50.7%;职业倦怠与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A型性格呈正相关;与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度呈负相关。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方差分析显示:年龄26-35岁的辅导员易产生职业倦怠感;随工作年限的增加,职业倦怠感也在增加;辅导员每天工作时间平均10-12h,压力感最大;辅导员对自己工作能力与工作性质积极评价,职业倦怠感较低,消极评价心理压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辅导员的角色认知也影响其职业倦怠感的产生,角色认知为组织者、人生导师或保姆,职业倦怠感较高,认知为知心朋友,倦怠感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引起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繁重的工作、发展前途、职称晋升、低收入、考核制度。75.4%的高校辅导员有中等程度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与客观工作任务和主观评价相关。建议合理布置工作任务、客观评价自己、改变不良认知与习惯会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 标签: 辅导员 压力管理 厌倦 职业性
  • 简介: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得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标签: 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
  • 简介:摘要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急救技能培训对于提升学生的急救技能和避险意识,进而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多数高校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忽视学生急救技能的培训。本文在深入分析高校急救技能培训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了提升急救技能培训质量的有效策略,希望对提升高校急救技能培训质量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高校 急救技能培训 现状 问题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频繁发生,大学生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笔者通过对24例有自杀意念的学生进行个案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杀是有一定预兆,学习、恋爱、经济及家庭压力是自杀的主要原因,就如何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问题提出建议和思考。

  • 标签: 大学生 自杀 高校 生命教育
  • 简介:摘要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存在诸多模糊、无效甚至冲突的现象。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我校药学系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陈腐、执行困难等弊端,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管理质量,应予改革!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理念,明确管理目标,丰富管理形式,更新管理内容,以贯彻国家有关教育精神。

  • 标签: 高校 教学管理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校滑雪教学中运动损伤规律。方法选择本校滑雪教学中存在运动损伤的80例学生作为研究案例,对运动损伤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损伤的男女分别是50例和30例,比例分别为62.5%和37.5%,男性的损伤几率高。运动损伤的实际原因得知,包括不良心理因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器材以及气候因素、缺乏安全意识、教学组织安排不到位等。损伤部位以膝关节损伤、踝趾关节损伤、指腕损伤、头部损伤为主。结论高校滑雪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在整个过程中为了减少损伤几率,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滑雪教学顺利完成。

  • 标签: 高校滑雪 运动损伤 规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自我管理教育在门诊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门诊2014年4月~2015年11月诊断为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50例,按门诊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行门诊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实行自我管理教育的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压变化以及自我效能评分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此外,实验组患者自我效能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中应用自我管理教育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增强患者健康保健知识的水平,还能有效降低血压。

  • 标签: 中青年 自我管理教育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共病(PSCAD)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94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为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划分组别,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采用SAS和SDS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和焦虑、抑郁症状。

  • 标签: 心理护理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焦虑抑郁共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胃癌与中、青年胃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并探讨其有效的临床治疗预后方式,为日后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的收治的46例胃癌患者,对两组不同年龄胃癌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青年胃癌患者的性别比例相近,但老年胃癌患者中男性患者的占比明显较高,且不同年龄胃癌组之间各方面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按照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临床特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 标签: 胃癌 年龄阶段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念认知训练对中青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6例中青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抗抑郁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正念认知训练。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及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估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及应对方式。结果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认知训练能够改善中青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应对方式。

  • 标签: 抑郁症 正念认知训练 抑郁状态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当他们体验到职业倦怠之后容易对大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工作的成就感下降,极大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对大学生的发展有显著的消极影响。本研究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建议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教师 职业倦怠 思考 建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中国不完善的教育体制下,中学生的厌学心理现象普遍,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中学心理问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校时间长,与教师相处时间长,教师专业素质对中学生学习心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主要探究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影响,从中学生的认知、个性特点出发,对当代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师生关系处理能力提出要求。

  • 标签: 厌学 教师专业能力 中学生认知 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