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士离职倾向、沉默行为及工作疏离感的现状,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离职倾向问卷、员工沉默行为量表和护士工作疏离感问卷对长沙市4所三甲医院的120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离职倾向条目得分为(3.37±0.34)分,沉默行为条目得分为(3.45±0.51)分,工作疏离感条目得分为(3.12±0.52)分,均处于中等水平。离职倾向与沉默行为、工作疏离感正性相关,沉默行为与工作疏离感正性相关(P<0.01),工作疏离感在离职倾向与沉默行为中起中介作用。结论在职护士普遍存在离职倾向,沉默行为、工作疏离感对离职倾向产生影响。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离职倾向,通过构建良好组织氛围,减少护士沉默行为,降低工作疏离感从而降低离职率。

  • 标签: 护士 离职倾向 沉默行为 工作疏离感
  • 简介:摘要目的以配对调查方式研究肥胖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方法从本市辖区内小学健康体检中筛选出100例肥胖儿童作为肥胖组,并根据11配对原则随机选取100例体重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两组儿童心理社会行为情况,并对比两组调查结果作特征分析。结果肥胖组儿童有参加体育锻炼意识、每日体育锻炼时间≥30min、人际关系良好、三餐规律、进食速度偏快、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肥胖组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家属(抚养人)溺爱、经常进食量偏大、每日静坐时间>2h、对肥胖焦虑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肥胖儿童心理行为存在一定特征性,应及时纠正其多方面不良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儿童肥胖状况改善。

  • 标签: 单纯性肥胖 儿童 心理行为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对轻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入院治疗的轻度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地佐辛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天,第7天,第14天测定行疼痛评分(VAS)、焦虑(S-Anxiety)/特质状态(T-Anxiety)问卷调查及认知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受伤后实施镇痛前VAS和S-Anxiety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入院后第7天和第14天VAS和S-Anxiety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地佐辛治疗后视空间和执行功能及延迟记忆评分明显增高,注意力评分在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差别。结论地佐辛因具有很好的镇痛镇静,无呼吸抑制等优点,可用于轻度脑创伤患者急性期治疗。

  • 标签: 地佐辛 疼痛 焦虑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妇围生期营养健康教育对孕妇膳食行为的影响,以指导孕妇合理膳食,促进母儿健康。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孕检、并要进行住院分娩的孕产妇300例,根据孕妇是否自愿参加围生期营养指导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孕妇围生期营养认知与膳食行为、妊娠36周末孕妇的营养及妊娠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孕20周末、孕28周末及孕36周末时进行营养认知和膳食行为两组评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73,P<0.05;t=8.794,P<0.01;t=16.775,P<0.01)。孕妇妊娠36周末的营养、妊娠情状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36,P<0.05)。胎儿偏大、胎儿生长受限、无营养性疾病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4.566、3.897、3.426,P均<0.05)。结论孕妇围生期营养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孕妇的营养认知水平和膳食行为习惯,并能明显减少围生期并发症、胎儿发育不良等情况,有效促进母体和胎儿健康。

  • 标签: 孕妇 围生期营养健康教育 营养认知水平 膳食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细胞生物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实验方法 。方法:选择 67例子宫颈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 1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观察 2组(开腹手术子宫切除术)各 35例、 32例,选择同期子宫肌瘤手术患者 30例为对照组(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观察组 1组术后宫颈癌细胞凋亡率高于术前( P<0.05);观察 1组宫颈癌细胞凋亡诱导基因 Trail、转移抑制基因 NM23水平术后高于术前( P<0.05),凋亡抑制基因 Bcl2、转移促进基因 MAT1水平术后低于术前( P<0.05)。观察 2组、对照组术前术后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颈癌并不增加其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 标签: [ ] 腹腔镜手术 子宫切除术 子宫颈癌 生物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青年脑卒中患者60例,通过各量表对其导致患病的健康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健康责任和运动得分最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效能、生活能力指数及社会支持影响患者健康水平。结论临床应提高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医护人员在制定治疗护理方案时应重视内自我效能、生活能力指数及社会支持水平,以有效改善患者健康行为,降低疾病复发几率。

  • 标签: 青年 脑卒中 健康行为 发病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儿童气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预测效果。方法选用孕周32周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儿童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采用儿童气质问卷与家庭环境量表来评价儿童气质与家庭环境,同时借助儿童行为问题来评价儿童学龄期儿童的行为问题。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婴儿期气质节律性、学前期气质反应强度、2岁时家庭父母参与、8岁时家庭父母情绪对学龄期儿童行为具有直接性的关系,其结果可共同解释56%的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在婴儿时期,可通过预测母亲年龄、气质节律性与情绪性、1岁家庭环境总分来判断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且可解释33%的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在学前期可利用气质反应强度、3岁时家庭父母参与、母亲年龄来预测血量儿童行为问题,可解释学龄期34%儿童行为问题;而在学龄期则可借助气质适应性、坚持性、家庭教育等各方面来解释学龄行为问题。结论保障儿童健康,避免儿童行为问题的出现,可对高龄母亲、家庭教育环境与积极气质来预防儿童行为问题的出现。

  • 标签: 儿童行为问题 儿童气质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临湘市结核病患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选取临湘市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上报的577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结核病知信行量表对所有结核病患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结果577例结核病患者知识评分(16.75±1.24)分、态度评分(13.40±1.35)分、行为评分(42.38±1.12)分。结论临湘市结核病患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普遍较差,今后尚需要围绕结核病展开更大力度的宣教活动。

  • 标签: 临湘市 结核病 知识 态度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45例2型糖尿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对患者进行行为干预,将患者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以及行为干预有利于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血糖,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2型糖尿病 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 行为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基于行为安全的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综合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某血液中心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职的8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1月为节点,对基于行为安全的综合干预实施前后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基于行为安全的综合干预实施前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28.75%、工作满意度85%,实施后职业暴露发生率10%、工作满意度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护人员实施基于行为安全的综合干预可大幅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行为安全 医护人员 血源性职业暴露 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不同气质类型的多动症患儿干预时,应用心理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不同气质类型的多动症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均采用儿童气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并将其分为难养、易养、中间、启动缓慢4个气质类型;对其均实施2个月的心理行为干预,并观察其心理行为方面的干预效果。结果心理行为干预后患者的多动指数、冲动-多动、学习问题、品性问题均得到显著改善,其中易养型和中间型患者改善尤其显著(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改善多动症临床情况,且按照不同气质类型存在一定差异,而整体干预效果均较好。

  • 标签: 心理行为干预 不同气质类型 多动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学龄期儿童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6月普通外科住院的60例学龄期阑尾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结果干预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改变患儿及家长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不合理认知,减轻其对疼痛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能有效促进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疾病康复。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阑尾炎 早期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孕产妇保健知识、行为以及技能的影响效果。方法本社区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对100名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的指导,同时将100名产妇纳入本次研究中,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分析孕产妇健康教育前后其保健知识、保健行为等结果。结果健康教育前孕产妇的各项技能指标均差于干预后,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进行健康教育前,孕产妇对孕期潜在的危险因素了解有60%,健康教育后上升为98%;教育前孕产妇对入院物品准备的了解有75%,教育后上升为100%,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产期女性行母婴保健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孕产妇保健知识知晓率,提升孕产妇保健行为和技能分数,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孕产期 母婴保健 健康教育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PCI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4)接受常规干预研究,观察组(n=54)在常规干预研究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干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SAS评分为50.03±4.38分,对照组为55.27±4.59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SAS评分为39.45±6.23分,对照组为47.88±7.15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SDS评分为50.21±5.29分,对照组为54.06±6.12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SAS评分为43.76±5.93分,对照组为48.58±5.89分,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为90.91%,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PCI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患者疗效和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认知行为干预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和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80例为本次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抑郁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脑卒中抑郁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和神经功能修复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脑卒中后抑郁 神经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法替尼(Afatinib)对T24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Afatinib(0,1,5,10,20umol/L)作用T24细胞,用噻唑蓝(MTT)法研究Afatinib对T24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Afatinib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影响;用Transwell实验研究Afatinib对T24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Afatinib对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能力有着抑制作用;对T24细胞有着促进凋亡的作用,Afatinib对膀胱癌T24细胞的侵袭能力有着抑制的作用。结论Afatinib抑制了T24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促进了T24细胞的凋亡。

  • 标签: Afatinib 侵袭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变革型领导行为对重症监护室护士创新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3名ICU护士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护理人员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得护理人员对护士长的变革型领导行为评分以及自身的创新效能感得分,并分析之间的影响因素。结果ICU护理人员对领导的变革型领导行为的评分(99.52±18.48)分,创新效能感的得分为(71.18±15.57)分;护士对领导的个性化关怀、愿景激励是提升重症监护室护士创新效能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变革型领导行为能够有效激发对重症监护室护士创新效能感,护士长应当重点从个性化关怀与愿景激励的角度实施变革型领导行为,以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变革型领导行为 创新效能感 重症监护室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药指导在社区医院中的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行为所具有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本社区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年龄尾数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根据一般医嘱进行用药,实验组患者接受用药行为指导进行用药,并对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的行为变化及两组患者在接受用药指导6个月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后的血糖变化进行跟踪调查,并统计、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接受用药指导的试验组患者在用药一年后,空腹及用餐2小时候后的血糖检测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试验组患者规律用药频次和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药指导在社区医院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用药有效性和依从性,并能够实现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减慢患者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各社区医院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用药指导 2型糖尿病 社区医院 用药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中,使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1例自闭症刻板行为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并在个案研究后对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进行。结果经过感觉统合训练后,患者的各项能力均得到一定提升;同时观察可见经过干预其刻板行为的次数明显减少。其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在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中运用的个案研究发现,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情况,使其前庭功能和语言功能等均得到调节,对于儿童刻板行为的减少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感觉统合训练 自闭症儿童 刻板行为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中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的可行性,探讨建立以儿童保健医生提供服务的多元社区(基层)服务形式,将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向家庭普及,以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行为全面发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哈尔滨市所辖的7个村,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1~3岁儿童采取横向对照与纵向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初步探索出了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的服务方法及组织实施形式,初步整理出一套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的适宜方案。结论通过对社区(基层)儿童保健医生进行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培训是可以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工作的,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中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儿童保健服务项目 矫正 行为偏离 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