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ICU卧床期间早期康复的最佳证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推广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ICU卧床期间的康复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传统护理模式组中,仅有30%的患者在ICU卧床期间出现早期康复迹象,而在推广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组中,高达70%的患者呈现早期康复迹象。推广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后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推广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显著促进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ICU卧床期间的早期康复。这种护理模式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是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途径,值得临床上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ICU卧床期间 早期康复 最佳证据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物理预防的最佳证据,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外科重症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PICC相关性血栓的物理预防措施,对照组未采取预防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采用PICC相关性血栓物理预防措施的患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所降低。具体数据显示,在预防组中血栓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15%;并发症发生率预防组为3%,对照组为8%。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物理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积极采取物理预防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预后效果。然而,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估预防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 标签: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PICC 相关性血栓物理预防 最佳证据总结
  • 简介:摘要:静脉置管相关感染是医疗保健环境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风险,还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因此,预防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影响。静脉置管相关感染是由于细菌或真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的感染,其发生率在临床实践中相当高。尽管有许多预防措施已经被提出和推广,但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最佳的预防实践,以减少这种感染的发生。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一项前瞻性研究,探讨静脉置管相关感染预防的最佳实践。通过对现有的指南和文献进行综述,并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我们将寻找和验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可行的指导,改善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 标签: 静脉置管 相关感染 预防 实践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常常引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疼痛,因此心理支持在疼痛护理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疼痛阈值,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老年护理,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关于护理干预在降低白血病儿童化疗后发生肛周感染的最有效证据。方法 检索并整理至2024年4月关于护理干预在白血病儿童化疗后预防肛周感染相关文献,涵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资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对推荐实践、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最佳实践信息册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3篇临床护理实践,1篇综述总结,1篇系统评价,总结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白血病患儿化疗后肛周感染,共5项最佳证据。结论 护理干预对降低白血病患儿化疗后肛周感染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提供合适的饮食建议和营养支持,降低白血病患儿化疗后肛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白血病儿童化疗 肛周感染 降低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在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领域广泛使用,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其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RBSI是指安置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后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伴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虽然CRBSI发生时会出现上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但其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不能单以此确诊,需结合血液培养进行确诊。血培养标本的阳性结果直接影响了CRBSI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是抗生素治疗用药准确强有力的证据,其药敏结果能有效避免临床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所导致的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疾病负担增加,死亡上升(死亡率14%~16%)等风险。本文主要分析疑似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总结。

  • 标签: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血培养标本 最佳证据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在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领域广泛使用,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其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RBSI是指安置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后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伴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虽然CRBSI发生时会出现上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但其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不能单以此确诊,需结合血液培养进行确诊。血培养标本的阳性结果直接影响了CRBSI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是抗生素治疗用药准确强有力的证据,其药敏结果能有效避免临床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所导致的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疾病负担增加,死亡上升(死亡率14%~16%)等风险。本文主要分析疑似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总结。

  • 标签: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血培养标本 最佳证据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降低创面换药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04月宿迁市中医院住院的烧伤及急慢性创面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0%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24h镇痛有效率和24h镇痛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住院时长久于观察组;对比所有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烧伤及急慢性创面患者进行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和镇痛有效率,值得在烧伤及急慢性创面患者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 疼痛有效率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