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伴中央-中颞棘波灶的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与脑电图特征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34例伴中央-中颞棘波灶的儿童良性癫痫患者,对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脑电图检测结果展开分析探讨,进一步对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02例患者在睡眠情况下病情发作,所占百分比为76.12%,有28例患者在清醒状态、睡眠状态下都有发作情况,所占百分比为20.90%,剩下的4例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疾病发作,所占百分比为2.99%。结论伴中央-中颞棘波灶的儿童良性癫痫疾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癫痫综合病征,这种疾病预后处理效果较好,因此需要及时的开展诊断治疗过程提升疗效。

  • 标签: 伴中央-中颞棘波灶 儿童良性癫痫 脑电图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8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疼痛以及护理满意。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缓解骨折术后患者不良情绪,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度,继而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

  • 标签: 舒适护理 骨折术 疼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改进的标测和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1)Swartz长鞘:在35例右侧旁道,慢长路,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折返性)和房扑消融中应用。(2)参考电极;右室流出道和右室流入道分别放置2根电极,采用“蛙跳”方法标测较早的心室激光动点,然后用射频导管在该点附近标测。(3)在窦性心律时在左室间隔部记录到较局部室波提前的高频低幅电位激动晚于希束电位20ms以上处为靶点消融左室特发性室速。(4)应用CARTO系统治疗:3例AT(局灶性+折返性),1例AF和1例ILVR。结果:40例患儿均成功消融,放电次数和透视时间分别为(5.0±3.8)次和(25±12.4)min,结论:改进的标测和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减少放电次数,缩短X线透视时间,尤其CARTO系统的应用解决以往的难题。

  • 标签: 儿童 快速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 简介:目的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ofventricularmyocardium,NVM)儿童T波峰末间期(Tp-Te)、校正的Tp-Te间期(Tp-Tec)、Tp-Te与QT间期的比值(Tp-Te/QT)等心肌复极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4例住院NVM患儿作为NVM组,随机选取健康儿童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Tp-Te、Tp-Tec及Tp-Te/QT等指标。结果34例NVM患儿中5例(14.7%)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4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NVM组心率较对照组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8.8±21.8)次/minvs.(113.1±17.5)次/min,P〈0.05]。两组QTc、Tp-T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4.8±30.9)msvs.(402.6±21.4)ms,(76.1±17.3)msvs.(72.1±13.9)ms,P均〉0.05]。NVM组与对照组比较,Tp-Tec明显延长,Tp-Te/QT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2.7±26.8)msvs.(98.6±16.6)ms,(0.27±0.06)vs.(0.23±0.04),P均〈0.05]。结论儿童NVM存在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异常,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由于心率等因素的影响,Tp-Tec、Tp-Te/QT对儿童NVM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高于Tp-Te。

  • 标签: 心肌致密化不全 T波峰末间期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治疗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7~12月在我院确诊为主动脉缩窄的患者2例,根据心导管造影检查选择合适的支架和BIB球囊。经股动脉穿刺送入支架/球囊导管到达缩窄段并准确定位,在右室快速临时起搏下当血压下降50%时先后充盈BIB内外球囊扩张支架。结果2例患者均系男性,年龄11岁和15岁,体重23.8kg和42kg。术前超声检查病变处跨缩窄段收缩压差(△P)分别是63mmHg、57mmHg。经12F输送鞘和9FBIB球囊(外球囊16mm×4.0cm),分别成功植入NuMED覆膜CP支架(8Zig×3.4cm)各一枚。心导管检测病变处△P分别由术前72mmHg、26mmHg降至术后即刻2mmHg和8mmHg,最窄处血管直径由术前3mm、4.8mm各增加至术后16mm、15mm。随访2~5个月。超声检查△P分别为20mmHg、18mmHg,无股动脉损伤、支架移位、血管瘤和血管夹层并发症。结论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有适应证者可植入CP覆膜支架治疗,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主动脉缩窄 支架治疗 先天性 超声检查 覆膜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肺动脉高压合并腺样体肥大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对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自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肺动脉高压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为腺样体肥大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肺动脉高压.结果3例右心导管结果,mPAP(33.33±10.06)mmHg,PVR(1015.00±606.66)dyn·s-1·cm-5,经治疗后复查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结论腺样体肥大致肺动脉高压行病因治疗联合靶向药物波生坦口服安全有效.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肺动脉高压 睡眠呼吸暂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孟鲁司特、倍氯米松对青春期前哮喘儿童线性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哮喘患儿95例参与此次研究,随机将将95名患儿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50),对照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和倍氯米松联合给药治疗,对比预后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儿日间夜间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孟鲁司特和倍氯米松在青春期前儿童哮喘的缓解和治疗具有积极作用,能更好的控制患儿哮喘症状,改善患儿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 标签: 青春期前哮喘 日间症状评分 夜间症状评分 孟鲁司特 倍氯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