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沙棘籽动物实验研究基础上,观察其对急性放射性粘膜炎的治疗作用。第一阶段首先用6MV直线加速器对34只大鼠予以35Gy的照射,然后将其随机分为2周给药组、2周模型组、3周给药组和3周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称重及采血测定SOD、MDA值,处死大鼠后进行病理学观察。第二阶段对100例头颈部和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粘膜炎预防用药组与对照组共51例,两组用药与放疗同期进行;食管炎治疗组与对照组共49例,待放疗出现l级放射性粘膜炎后用药。实验研究证实:(1)沙棘籽对于大鼠受照射所致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具有防护作用;(2)沙棘籽可降低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毒性分级,缓解急性放射性疼痛,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粘膜炎有很好的疗效,有助于顺利完成放疗疗程。

  • 标签: 沙棘籽油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丙二醛 急性放射性粘膜炎 预防给药 治疗给药
  • 简介:本实验选用沙棘杂雄优一号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比较不同激素,激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基质,不同插穗长度对沙棘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的有关试验,目的在于探讨提高沙棘扦插成活率的基本条件,找出最佳的组合方案。试验结果表明GGR6号处理的沙棘插穗,沙棘扦插一叶一芽、二叶二芽、三叶三芽、四叶四芽成活率分别为50%、66.67%、83.33%、93.33%,四叶四芽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他长度的插穗。ABT、NAA、IBA处理二叶二芽插穗成活率最高只有50%。GGR明显优于其他生长调节物质的处理效果。试验比较了不同配方基质对沙棘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沙∶草炭土=3∶2的比例混合的基质相比其它基质,比较经济而且扦插效果好,因此筛选出最适合沙棘扦插的条件为四叶四芽的嫩枝插穗,使用100~200mg/kgGGR处理后,在沙∶草炭土=3∶2的混合基质中扦插。

  • 标签: 沙棘 微扦插 植物生长调节剂 处理方法 成活率
  • 简介:选用沙棘杂雄优1号,选用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BT、GGR、NAA、IBA、HSR)进行了正交试验,比较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不同扦插基质厚度、不同插穗长度对沙棘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筛选出大田生产条件下沙棘枝扦插最适条件,找出生产上最佳的组合方案。试验表明三叶三芽插穗在400mg/L的生长调节剂中处理后枝扦插表现最好;NAA处理的插穗在厚度为8cm的沙层枝扦插表现最好,其余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插穗枝扦插表现最佳沙层厚度为5cm。

  • 标签: 沙棘 微枝扦插 植物生长调节剂 正交试验
  • 简介:2011年5月6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由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和山西师范大学完成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专家认为该项目针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恢复的需求,对翅果树的光合特征、水分生理、器官解剖及生殖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

  • 标签: 科技成果鉴定会 开发利用 翅果油树 生长发育特性 水土保持植物 半干旱地区
  • 简介:选用7个沙棘品种(杂雄优1号、杂雌优1号、杂雌优10号、杂雌优12号、杂雌优54号、太阳、乌兰沙林),使用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BT、GGR、NAA、IBA、HSR)处理,进行完全随机区组枝扦插试验。试验表明杂雄优1号枝扦插平均成活率最高为92.37%,太阳平均成活率最低为79.48%。试验为枝扦插技术应用于沙棘生产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以及实践指导,证明了利用枝扦插技术解决生产中育苗效率和新品种快繁问题的可行性。

  • 标签: 沙棘 微枝扦插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简介:本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沙棘短茎段插穗生根的机理。结果表明,在用外源激素处理、控温控湿条件下,沙棘可以用极短的茎段(1~3芽段)插穗产生不定根,进而形成新的植物。沙棘插穗不定根形成有两种方式:一是茎段切面先产生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为不定根;二是直接由茎皮层内分生组织产牛不定根;且不定根产生具“茎多部位生根效应”。沙棘插穗不定根形成属于“温度敏感型”,最适温度为16℃~26℃。外源激素对沙棘短茎段插穗生根表现出良好的诱导效应,而且对插穗苗的生长发育一定的影响,ABT优于GGR;“壮根素”效果优于生根粉,不仅促进发根,而且促进成熟不定根的早期结瘤。

  • 标签: 沙棘 短茎段插穗 微繁 不定根 水培 外源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