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交通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7例颈内动脉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动脉瘤51个,均行LVIS支架辅助栓塞或单纯LVIS支架贴覆术治疗。结果本组47例患者的动脉瘤均栓塞成功。术中支架完全释放者35例,近全释放者1例,半释放者11例;其中4枚微小动脉瘤(1.5mm×1.2mm~2.3mm×2.1mm)无法置入弹簧圈,进行单纯LVIS支架贴覆术。术后即刻Roymand分级,其中34枚完全栓塞,12枚近全栓塞,1枚部分栓塞(瘤腔内有少量造影剂显影)。患者于术后4个月—2年行颅脑DSA复查示,12例近全栓塞患者转变为完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患者转变为近全栓塞,无复发的病例。结论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交通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

  • 标签: 动脉瘤 LVIS支架 栓塞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技术治疗的3例患者共3枚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多个关键词对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总结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有2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1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3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未发生手术相关永久并发症;7~12个月的临床随访,3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临床症状加重。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共得到1篇相关文献,报道了1例患者采用了血管内治疗技术,未发生任何技术相关永久并发症。结论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与颈内动脉闭塞关系密切,其血管内治疗技术上是可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于大宗病例的进一步评价。

  • 标签: 大脑后动脉 后交通动脉 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人脑动脉-胼周动脉瘤治疗中采取纵裂入路手术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接收的76例人脑动脉-胼周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将上述患者纳入A/B两组中,各38例;前者通过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后者通过纵裂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但B组GOS评分显著高于A组,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7.89%

  • 标签: 纵裂入路手术 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前预见术中动脉瘤破裂有效预见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的预见因素如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子阜、顶颈比、指向、术前Hunt-Hess评级、高血压病史及手术时机等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在75例患者的88个动脉瘤夹闭术中,有16例患者的16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占动脉瘤18.2%,占患者22.9%),所有患者术后Rank评分为0分51例,2分8例,3分5例,4分3例,5分5例,6分3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P=0.036,优势比(OR)=0.408),术前Hunt-Hess评级(P=0.041,OR=0.426),动脉瘤指向(P=0.008,OR=0.341),瘤体是否具有小阜(P=0.008,OR=0.517),手术时机(P=0.000,OR=0.316)以及动脉瘤顶颈比(P=0.028,OR=0.163)都是IAR发生的预见性因素,动脉瘤的位置(P=0.187)不是预见性因素.结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评级为重症,动脉瘤指向术者,瘤体具有小子阜,早期手术以及顶颈比在1.97±0.67范围内的动脉瘤在术中较易发生破裂,术中破裂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动脉瘤夹闭术 术中破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锁孔入路治疗破裂的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眉弓眶上和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循环动脉瘤36例,包括交通动脉瘤13例,后交通动脉瘤16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7例。手术均为发病后1~3d进行。结果术中动脉瘤显露良好,36例均成功夹闭,其中2例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29例恢复良好,6例轻残,1例死亡。结论锁孔入路可显著减小手术损伤及手术并发症。完善的术前准备和设计,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良好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 简介:目的探讨夹闭术治疗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开颅夹闭术治疗的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夹闭完全82例,夹闭不全3例。出院时GOS评分1分5例,3分4例,4分6例,5分70例。60例出院后随访1个月至3年,平均1.5年;病情均有进一步恢复。结论采用个体化入路,早期手术,尽早打开颈动脉池,酌情阻断载瘤动脉等方法夹闭循环破裂动脉瘤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循环动脉瘤 夹闭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循环动脉瘤的诊断方法,治疗时机的选择,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颅内循环动脉瘤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检查手段、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预后。结果在56例患者61个动脉瘤中,直接手术夹闭57个,行载瘤动脉孤立术2例(均为眼动脉瘤),行动脉瘤包裹术2例(眼动脉瘤1例,交通动脉瘤1例)。本组治愈40例(71.4%),轻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7.1%)。结论三维DSA使动脉瘤的诊断更加准确;动脉瘤确诊后应尽早手术,翼点入路是治疗循环动脉瘤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术后脑水肿和脑血管痉挛是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 简介:对于循环动脉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仍是疗效最为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动脉瘤破裂后有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而且越早期破裂风险越大,因此对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大部分作者建议早期手术,可以减少由于动脉瘤再次破裂而造成的死亡和致残率。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翼点人路夹闭16例循环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前循环 破裂 早期
  • 简介:摘要寰节间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交界处开窗畸形均属于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椎-基底动脉交界处开窗畸形,因其特殊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常伴有动脉瘤形成,其主流治疗方法是血管内治疗。本文报道1例Ⅱ型寰节间动脉伴同侧椎动脉缺如、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同时合并椎-基底动脉交界处开窗动脉瘤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2001年3月27日,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上午8时30分,因受贿、挪用公款而被提起公诉的原河南省交通厅厅长张昆桐被押上了被告席接受审判。一审法庭似受贿罪判处张昆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挪用公款罪判处张昆桐有期徒刑2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令人难以想像的是,就是这位高喊:“要让廉政在全省公路上延伸”的“廉洁厅长”,原来却是个“大小通吃”、“腐后继”的大贪官。

  • 标签: 剥夺政治权利 判处 无期徒刑 一审 提起公诉 刑事审判
  • 作者: 傅稼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系统医学》2023年第16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清单式质量控制护理干预对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交通动脉瘤患者120例,按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患者60例,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观察组采用清单式质量控制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主要由生理功能、行为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这四个指标体现。结果:观察组在生理功能、行为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这四个指标上的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单式质量控制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交通动脉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同时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清单式质量控制;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重建结合颅内动脉瘤孤立术治疗循环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循环复杂动脉瘤患者,行大脑中动脉血流重建和动脉瘤孤立术。依据动脉瘤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血流重建方式,包括对M2段及其远端的动脉瘤采用低流量旁路移植5例,对M1段动脉瘤采用中流量旁路移植4例,对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采用高流量旁路移植5例。术中或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和血管超声检查,以了解吻合口通畅与否及动脉瘤闭塞状况。本组患者随访期为2~60个月。结果:低和中流量旁路移植的9例患者术后经过顺利,术后造影示吻合口均通畅。5例高流量旁路移植的患者中3例术后经过顺利,2例术后即刻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超声检查显示移植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再次手术取栓后,神经功能障碍1例完全恢复,另1例大部分恢复;术后复查造影示4例吻合口通畅,1例吻合口不通。结论:大脑中动脉血流重建结合动脉瘤孤立术是治疗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循环复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应根据动脉瘤部位和侧支循环状态,可选择高、中、低不同流量的旁路移植术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流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01月至2017年06月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表现的89例后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其中10例发生术中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结果10例(11.23%)患者中动脉瘤分离前期破例2例(20%),分离动脉瘤时破裂6例(60%),夹闭时破裂2例(20%),术中动脉瘤破裂均得以妥善处理,患者术后6月GOS5分6例,GOS4分2例,GOS3分2例,GOS2分1例。结论造成颈内动脉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因素较多。术前充分评估,娴熟显微手术操作技巧,良好显露,临时阻断是术中破裂的保护因素。尽快吸尽积血保持术野清洁干净,分清载瘤动脉动脉瘤瘤颈及周围分支血管、针对动脉瘤破裂原因及时夹闭动脉瘤是控制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瘤 术中破裂 临时阻断技术 显微手术
  • 简介:江苏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是省交通厅负责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受省交通厅委托,负责对全省道路和水路运输业,搬运装卸业,运输服务业和汽车维修市场的行政管理,全省机动车驾驶学样和驾驶员培训管理,以及全省汽车综合性能检站、汽车站、港口码头营业性停车场(站)的行政管理工作。

  • 标签: 江苏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 三个代表 行政管理 运输市场 电子政务 市场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交通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德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破裂宽颈交通动脉瘤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是否支架辅助分为支架组41例、非支架组35例。支架组根据患者载瘤动脉直径选择相应尺寸的Solitaire AB支架或LVIS支架,非支架组使用单导管、双导管或球囊辅助。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临床预后。结果两组出血并发症、症状性血管痉挛、病死率和临床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架组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7.07%(7/41),高于非支架组的2.86%(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P<0.05)。支架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9/41),明显高于非支架组的5.7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5)。结论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交通动脉瘤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用需要谨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塞,治疗性 组织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