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湿地松上松褐天牛的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湿地松上松褐天牛幼虫、成虫分布型都为聚集分布。松褐天牛蛀入孔、羽化孔分布与树高有关,在(5.1±2-3)m的树干上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孔数最多,羽化数量最多的部位在(5.3±2.3)m。

  • 标签: 松褐天牛 湿地松 分布
  • 简介:摘要   道路绿化带中,桧柏类树木是最常用的常绿树种,而双条杉天牛是危害桧柏类树木的主要害虫。由于特殊的立地条件,道路绿化中的桧柏类树木更易遭到双条杉天牛的破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东营市道路绿化的特点,从设计施工及种植养护出发,阐述了道路绿化中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措施和手段。

  • 标签:
  • 简介:目的掌握河南省白纹伊蚊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采集平顶山、鹤壁、许昌、商丘和驻马店等5地的白纹伊蚊进行测定,受试药剂为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双硫磷。结果白纹伊蚊平顶山种群对上述杀虫剂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9392、1.5489、1.5736和4.7147μg/L,鹤壁种群分别为8.8358、1.4537、3.3957和3.6613μg/L,许昌种群分别为5.8302、1.4774、2.6478和1.1688μg/L,商丘种群分别为2.0171、1.1179、2.9389和3.3282μg/L,驻马店种群分别为11.1113、2.5458、2.1877和5.1583μg/L。结论白纹伊蚊的控制应采取以环境治理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要手段的综合防治策略,科学使用化学杀虫剂,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 标签: 白纹伊蚊 抗药性 杀虫剂
  • 简介:螳螂是田间控制害虫种群增加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以中华大刀螂3龄幼虫(ParatenoderasinensisSaussure)为受试生物,利用9种常用杀虫剂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药剂,通过喷雾法直接暴露,分别测定了LC50和死亡率来评价不同杀虫剂对中华大刀螂毒性和危害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9种杀虫剂对中华大刀螂幼虫的毒性(LC50值)差异很大,用药后24h的LC50在0.7182~347.7962mg·L-1之间,LC95在8.8057~1734.5650mg·L-1之间;用药后48h的LC50在0.3564—193.6887mg·L-1之间,LC95在3.8958~1548.3258mg·L-1之间;用药后72h的LC50在02232~1153391mg·L-1之间,LC95在13730~530.6462mg·L-1之间。不同杀虫剂对中华大刀螂幼虫的毒性差异最高达到543.46倍。毒性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联苯菊酯〉毒死蜱〉噻虫嗪〉茚虫威〉吡虫啉〉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原粉(Bt)。根据田间推荐浓度处理的死亡率判断,毒死蜱、联苯菊酯、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为有害水平,Bt为中度有害水平,吡虫啉、茚虫威、噻虫嗪为微害水平,阿维菌素接近无害水平。根据LC50与田间推荐浓度的比值判断,阿维菌素、吡虫啉对螳螂种群数量不会产生太大影响;Bt、茚虫威和噻虫嗪对螳螂种群数量会产生一定危害;而毒死蜱、啶虫脒、联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将严重影响螳螂种群数量的稳定性。在24—72h范围内,不同杀虫剂LC50和LC95随施药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说明暴露时间越长毒性越大,危害程度也越大。建议在中华大刀螂生活范围内减少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啶虫脒和毒死蜱的施用,推荐杀虫剂田间使用量时,除考虑对防治对象的防效,还应考虑对天敌种群的危害。提高药剂使用安全性,保护天敌种群的稳定性。

  • 标签: 杀虫剂 中华大刀螂 毒性 致死中浓度
  • 简介:摘要:应用真菌特异性引物PCR测序、克隆测序和SNP质谱基因分型法,鉴定2株蝙蝠蛾幼虫活体肠道的真菌分离株(CHl和CH2)中的多种菌物。应用这2株分离株与中国被毛孢分生孢子联合侵染蝙蝠蛾幼虫,观察其协同侵染活性。结果表明这2株分离株呈现中国被毛孢的体外培养生长和显微形态特征。通用引物ITS4/5和蝙蝠蛾拟青霉特异性引物Pp4/5扩增子测序检出蝙蝠蛾拟青霉和中国被毛孢ITS序列。扩增子克隆一测序和SNP基因分型法证实多种转换和颠换点突变基因型在2株分离株中共存。反复固体、液体培养证实蝙蝠蛾拟青霉和中国被毛孢ITS序列共存,并非真菌间DNA片段漂移。应用子囊孢子或中国被毛孢侵染4~5龄蝙蝠蛾幼虫幼虫染菌率为1.37%~3.52%,幼虫变僵时间为35~50d。应用2株分离株与中国被毛孢分生孢子联合侵染,幼虫变僵时间为5—8d,染菌率达55.2%(P〈0.001),侵染效能提高15~39倍。蝙蝠蛾拟青霉和多种点突变基因型冬虫夏草菌(包括中国被毛孢)在蝙蝠蛾幼虫肠道以天然真菌复合体形式共存;多种菌物组成的侵染源联合侵染蝙蝠蛾幼虫大幅度提高侵染效能,呈现多菌协同侵染的共生关系。

  • 标签: 天然冬虫夏草 蝙蝠蛾拟青霉 转换点突变和颠换点突变基因型冬虫夏草菌 中国被毛孢 多菌联合侵染
  • 简介:黄带多带天牛在我国北方地区少有分布,但没有其生物学特性描述,没有危害沙棘树的报道,经过2年的室内外观察得知,黄带多带天牛在辽宁西部每2年1代,以幼虫在寄主内越2次冬。该虫世代整齐,对树木危害严重,对栽植的大果沙棘危害尤为严重,在1株5a生的沙棘树上有30多头幼虫危害。成虫善飞翔。

  • 标签: 黄带多带天牛 沙棘 生物学特性
  • 简介: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松针-乙醇-石油醚提取法提取松针精油并兑成定位型引诱剂,以及采用林间诱捕法进行引诱效果检测等实验,对松墨天牛(Momochamusalternatus)定位型引诱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松针-乙醇-石油醚提取法中,最佳松针-乙醇料液比为1:9,浸取液乙醇的最佳浓度为83%~79%,石油醚的最佳用量为300ml/kg,此法的精油回油率最低为0.47%、最高为0.81%,比普通的水蒸气蒸馏法要高43%~66.9%;松墨天牛定位型引诱剂挂放在林间的引诱效果显著,与产卵型引诱剂相比,可以减少71.4%的松材线虫病枯死木。该技术的研究成果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 标签: 松墨天牛 引诱剂 松针精油 提取
  • 简介:锈色粒肩天牛是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我国城市园林和行道树绿化造成了重大威胁。为研究并防治该物种,不少学者针对锈色粒肩天牛开展了大量研究。笔者从生物学特点、防治技术、风险评估等方面对锈色粒肩天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为锈色粒肩天牛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锈色粒肩天牛 有害生物 研究现状
  • 简介:通过对杭州市萧山区星天牛在红花檵木上的生活规律进行调查,研究表明:萧山区星天牛在红花檵木上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树干基部或根部越冬。在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活动取食,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开始陆续羽化,6月初至7月中旬为成虫盛发期,7月下旬逐渐减少。成虫羽化后不久即可产卵,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幼虫孵化后开始为害,幼虫期约10个月。星天牛防治以6月初至7月上旬防治成虫为宜。

  • 标签: 星天牛 发生规律 红花檵木 萧山区
  • 简介:摘要:天牛是植食性昆虫,主要危害柳树、杨树、果树等多年生木本植物,极少危害草本植物,尤其是黄花菜的根、茎、叶中都含有葸、醌等天然植物杀虫剂,其很难在黄花菜田里生栖繁衍,猖獗危害,但是,从2019年以来,天牛打破在树木上生活的历史,竞然钻到黄花菜田里下危害起黄花菜来。

  • 标签: 危害 暴发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天牛须搜索算法优化特定谐波消除脉冲宽度(SHEPWM)调制技术,以两电平逆变器为例,将SHEPWM非线性方程组的解作为智能算法的优化目标,求得开关角初值。之后将所求得的开关角初值带入Simulink搭建的仿真电路,得到的实验结果证明了使用天牛须搜索算法能够有效提高SHEPWM技术对输出电流和电压波形中低次谐波的消除能力,验证了将天牛须搜索算法应用于SHEPWM技术中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脉冲宽度调制逆变器 特定谐波消除技术 开关角 天牛须搜索算法
  • 简介:本文比较了三种定量方法(洗土法、筛土法和烤土法)对茶角胸叶甲幼虫种群的定量效果。洗土法和筛土法对角胸叶甲1~5龄幼虫随机抽样的结果分别为6.15、6.81、8.52、9.41、10.16及4.38、6.53、8.16、9.25、9.87,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F〈0.05);而烤土法对角胸叶甲1~5龄幼虫随机抽样的结果则为2.75、3.49、5.24、5.80、7.83,与前两者相比差异均显著(F〈0.05)。说明采用洗土法和筛土法可以对角胸叶甲幼虫种群进行准确定量,而采用烤土法的定量效果较差。前两法适用于叶甲类幼虫种群数量的定量研究。

  • 标签: 角胸叶甲 幼虫种群 定量方法 洗土法 筛土法 烤土法
  • 简介:以淡水底栖动物花翅羽摇蚊(Chironomuskiiensis)幼虫为受试生物,研究了沉积物中六氯苯(HCB)对其28d的慢性毒性效应,观察摇蚊幼虫的存活情况和活动行为,以死亡率、羽化率和羽化时间为受试终点,计算28d试验后沉积物中HCB对摇蚊的半数致死浓度(1ethalconcentration50,LC50)以及50%羽化时间(50%emergencetime,EmT50)。结果表明,HCB对摇蚊28d的LC50为59.8mg·kg-1,对摇蚊羽化率的半数效应浓度(halfmaximaleffectiveconcentration,EC50)为59.8mg·kg-1。与大多数污染物不同,HCB有促进摇蚊幼虫筑巢行为和羽化的作用,随着HCB染毒浓度升高,摇蚊幼虫筑巢行为加强,EmT50缩短。暴露于高浓度HCB(〉21.6mg·kg-1)时,摇蚊的EmT50与对照相比明显缩短,尤其对雄性摇蚊影响更大。但与对照相比,HCB对羽化摇蚊的性别比没有很大影响。

  • 标签: 六氯苯 花翅羽摇蚊 沉积物 慢性毒性 羽化率 羽化时间
  • 简介:目的观察烯虫酯对淡色库蚊幼虫阶段的影响。方法采用浸渍法,观察蛹死亡和正常羽化情况。结果烯虫酯第7天致蛹死亡,LC50为2.1658×10^-8mg/ml,抑制蛹羽化作用的EC50为1.8105×10^-8mg/ml;第11天致蛹死亡,LC50为1.9494×10^-8mg/ml,抑制蛹羽化作用的EC50为1.8609×10^-8mg/ml。结论烯虫酯影响淡色库蚊蛹到羽化阶段,可致蛹死亡,羽化率降低。

  • 标签: 烯虫酯 蚊幼虫 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16—2017年江门市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抗性变化趋势,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控制登革热等伊蚊传染疾病在江门地区的暴发流行。方法在江门市6个街道的居民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3代,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进行检测。结果所有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均小于3,为敏感水平;有2个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达到了3.39~4.00倍,为低抗水平,其余属敏感水平;有4个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达到4.57~6.48倍,为低抗水平,其余属敏感水平;有1个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残杀威的抗性达到3.98倍,为低抗水平,其余属敏感水平;所有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的抗性达到3.14~5.27倍,均属低抗水平。比较2016年和2017年监测的数据,江门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无统计学差异;2017年对双硫磷的抗药性相较于2016年有升高的趋势。结论江门市白纹伊蚊幼虫对5种常用杀虫剂大多数处于低抗或敏感水平,应进一步加强对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及时了解抗性发生的程度,延缓抗药性的发生。

  • 标签: 白纹伊蚊 抗药性 幼虫
  • 简介:通过对黄斑星天牛易感病防护林二白杨、新疆杨和柳树3种树种不同高度截干更新,观察在1个生长周期内生长量和发枝量的变化情况,确定各树种的最佳截干高度,既减少虫源治理虫害,又使树木不被砍伐,快速恢复生长,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探索新的防治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防护林 截干更新 防治 黄斑星天牛
  • 简介:对赣州市信丰县地区不同林分的湿地松上松褐天牛成虫进行羽化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林分来源的湿地松木段松褐天牛羽化起始时间、羽化历期均无明显差异,但羽化高峰期规律及羽化出孔率差异明显。

  • 标签: 松褐天牛 湿地松 不同林分 羽化规律
  • 简介:云斑天牛是我国重要林业蛀干害虫,防治困难,为做好危害杨树云斑天牛种群的防治工作,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云斑天牛种群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斑天牛的4个危害调查指标刻槽、粪孔、羽化孔和蛀孔的半变函数模型和半变函数参数存在差异,刻槽和排粪孔的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羽化孔和蛀孔的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但其指明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因此,危害杨树云斑天牛种群的卵、幼虫和成虫(蛹)均呈聚集分布.

  • 标签: 云斑天牛 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