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贲门弛缓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遗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肌神经病变与该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贲门弛缓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免疫机制在其发病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贲门弛缓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从病毒感染、免疫遗传、炎症细胞、细胞因子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免疫机制 自身免疫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贲门弛缓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食管下括约肌弛缓导致食管功能受损、蠕动减少或消失、同步收缩为特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本例患者起病急,既往无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病史,病情进展快,伴体重明显减轻,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心理测评考虑为抑郁相关食管动力紊乱,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消化道症状消失,体重增加,日常活动恢复。提示贲门弛缓除器质性病因外,还可能由心理因素导致,在临床中应注意甄别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抑郁 呕吐 尿潴留
  • 简介:摘要贲门弛缓(achalasia of cardia,AC)是一种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目前,国内关于AC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等问题均尚无统一的专家共识。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参考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集体讨论与投票等方式,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内容就AC的诊断、治疗、随访及特殊人群AC的治疗等列有17条陈述建议。

  • 标签: 食管失弛症 贲门 诊断 治疗 随访
  • 简介:摘要贲门弛缓是消化系统少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反流、胸痛、体重减轻等。目前根据《食管动力障碍芝加哥标准》3.0将其分为3种亚型,3种亚型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文章就3种亚型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特点进行比较。

  • 标签: 食管失弛症 食管胃结合处 诊断 治疗
  • 简介:笔者对37例经食管钡剂造影和纤维食管镜检查确诊的贲门迟缓患者,于手术前后进行B型超声检查对照,发现了一些较独特的影像:病变以上的食管管腔有不同程度的扩张,食管下端吴“鸟嘴”样改变,食管腔内有大量液体潴留。超声检查不但可作为诊断该的一种新方法,而且对贲门肿瘤引起的食管扩张有较好的鉴别价值。

  • 标签: 贲门失迟缓症 超声检查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一次性纸尿裤法运用于养老院尿失禁老人照护中对其并发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月期间我养老院尿失禁64例老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照护方法不同展开均等分组,对照组(n=32例,给予保鲜袋接尿法)及实验组(n=32例,给予一次性纸尿裤法),对比两组护理时间、并发等情况。结果经过照护,实验组并发发生率为3.13%(1/32),对照组为15.63%(5/32),(P<0.05);护理后,实验组尿失禁老人生活质量(89.85±0.32)分,对照组(70.66±0.26)分,P<0.05。

  • 标签: 一次性纸尿裤法 养老院 尿失禁失智症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贲门弛缓(AC)作为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一种,以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功能受损、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年发病率为1/100 000~3/100 000,临床表现以吞咽困难最为常见。食管测压法为其诊断金标准,另外还有内镜检查、食管钡餐造影检查等诊断方法。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上可通过药物治疗、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气囊扩张术、食管支架植入术、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等进行治疗。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贲门弛缓(AC)作为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一种,以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功能受损、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年发病率为1/100 000~3/100 000,临床表现以吞咽困难最为常见。食管测压法为其诊断金标准,另外还有内镜检查、食管钡餐造影检查等诊断方法。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上可通过药物治疗、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气囊扩张术、食管支架植入术、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等进行治疗。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药物治疗医养结合机构老人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7月医养结合机构中老人56例,并将其按照双盲随机方法均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对比两组老人的治疗效果以及生存质量,并评价其依从性。结果:研究组老人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干预 医养结合机构 失智老人 疗效影响 生存质量
  • 简介:织法(LostWaxandLostTextile),主要由是由美国艺术史家艾玛·邦克(EmmaC.Bunker)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约瑟夫·特恩巴赫(JosephTernbach)等人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的1,用来解释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收藏的一类动物形金牌饰的铸造工艺,这种金牌饰有的背面有凸起的织物印痕,年代约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2。

  • 标签: 牌饰 铸造工艺 蜡模 动物纹 宾夕法尼亚大学 八十年代
  • 简介:我院从1985年5月至1994年10月采用Heller手术加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弛缓19例。随访1年至8年,未发生返流性食管炎或复发,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9例中女13例,男6例。年龄13~67岁。病史1~20年。19例均有间歇性吞咽梗阻,食后呕吐或返流14例,胸骨后及剑突下疼痛12例,体重明显下降15例。X线钡餐检查:食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5cm5

  • 标签: 返流性食管炎 贲门失弛缓症 吞咽梗阻 食管下段 手术后 胃底折叠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贲门迟缓并发皮下气肿采用POEM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贲门迟缓并发皮下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以及护理措施,探讨患者转归情况。结果本组20例贲门迟缓患者中,术中发现皮下气肿者5例,采用右上腹穿刺抽气处理,其中2例患者左侧肺实质受到压缩,通过右上腹穿刺抽气后,肺实质得到复张。2例患者合并左侧肺纹理消失,出现气胸,左侧胸腔积液进行胃肠减压处理,采取胸腔闭式引流。1例患者合并严重呼吸困难症状,立即被转移到监护室,采用气管插管。20例患者通过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POEM治疗贲门迟缓并发皮下气肿后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贲门失迟缓症 皮下气肿 POEM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贲门弛缓为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特征是下食管扩约肌蠕动和张力消失松弛障碍,表现为呕吐、吞咽困难,返流和吸入性肺部感染,营养不良体重不增长等。

  • 标签: 贲门失迟缓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低钠血症与肝硬化代偿期并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56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测定患者血钠水平,同时进行肝功能评估、并发及预后分析。结果Child-pugh分级中肝硬化B级患者血清钠水平明显低于A级,C级患者血清钠水平低于A级和B级;患者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随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而升高,中度与轻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重度与中度及轻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钠血症是肝硬化代偿期常见的并发,严重的影响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肝硬化失代偿期 低钠血症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社区高龄能老人居家照护的效果及个管师的工作在社区照护中的重要性。方法在辖区中选取脑卒中、骨折、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等高龄能的老年人100名作为干预对象。按随机数字法抽取防治组和对照组各50名能老年人。由具有行医执业执照并通过居家康复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干预。结果干预后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智力状态、压疮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个管师以及居家专业康复护理工作即能产生社会效益,又能产生经济效益,不失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社区 高龄失智失能老人 居家照护 个管师 康复护理 辅具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梗死患者记忆损害临床特征。方法利用多维记忆评估量表评价AD组、CI组、PD组患者记忆功能,将所得结果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AD组联想学习、再认记忆、自由回忆、日常记忆、外显记忆、学习速率最差,PD组离散指数最差,CI组提取指数最差,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记忆广度、内隐记忆能力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AD、PD、CI对机体记忆损伤特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措施,有利于保障其康复效果及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脑梗死 记忆损害 特点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