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抗-HCV阳性献血者血清HCVRNA含量与ALT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标本用荧光PCR试剂盒测定HCVRNA,分析标本ALT活性与HCVRNA水平的关系.结果60份抗-HCV阳性标本经PCR检测后有27份标本含有HCVRNA,HCVRNA拷贝量与ALT活性呈正相关,且标本的HCVRNA含量越多,ALT活性也越高(P<0.01).结论献血者中筛查ALT并结合PCR技术,能减少HCV经血传播的危险.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抗-HCV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在临床检验过程当中生化免疫指标检验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本次调查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作为调查的基本时间段,并将在此过程当中进行诊断和治疗的30例HBV以及30例HCV、30例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作为调查的基本对象,分为甲、乙、丙三个小组。所有患者均实施生化免疫检验项目,对三个小组患者在应用生化免疫检验之后的谷丙转氨酶表达水平以及谷草转氨酶表达水平和肝储备能力进行实际评分对比。结果:经过调查之后,丙组患者所有的检测指标比甲、乙两个小组更高,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来说,有效的应用生化免疫指标检验方法,能够提升临床鉴别的有效性,可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HBV HCV 重叠感染 生化免疫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者肝功能动态变化情况,旨在为诊疗工作开展提供意见。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治疗的65例艾滋病合并HCV感染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60例单纯HCV感染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以及HCV-RNA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ALT、AST、ALB、TBIL肝功能指标以及HCV-RNA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B超异常表现则无显著差异(P>0.05)。六个月随访研究组患者ALT、AST、ALB、HCV-RNA以及B超恶化上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TBIL升高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HCV感染会加重肝功能损害,因而在治疗中需辅助HCV治疗。

  • 标签: 艾滋病 HCV感染 肝功能 HCV-RNA 动态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承德地区无偿献血丙型肝炎(HCV感染合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以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本文选择承德地区2018年到2019年77886例无偿献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判断HCV感染合并ALT异常状况,并进一步对流行病学特点加以分析,观察无偿献血人群、血液质量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有效从血液传播角度实现HCV感染控制,并进一步降低HCV感染风险。结果:在本文研究中,与ATL阴性者抗-HCV阳性率,ALT阳性抗-HCV阳性率相对较高。结论:在采血过程中,通过在采血前,为献血者提供抗-HCV、ALT快速检测,并指导ALT呈现升高状态的患者予以延缓献血,能够有效减少ALT不合格率,并进一步促进血液资源保护,确保患者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促进供血机构各项工作的开展。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HCV感染 ALT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检测抗HCV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300例输血前、血透患者ELISA检测抗HCV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98例为阴性,一例输血前感染HCV病毒,另一例类凤湿因子(RF)的干扰造成假阳性反应。结论ELISA检测抗HCV是血站、医院的常规检测项目,虽然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但在实际操作中,ELISA检测抗HCV结果假阴性、假阳性问题还是比较常见,该临床诊断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影响ELISA检测抗HCV因素众多[1]。现就比较常见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总结。

  • 标签: ELISA 抗HCV 影响因素
  • 简介:自从1989年choo等首先建立了血清抗-HCV特异性检测方法以来,仅短短几年,HCV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有了长足的进展。经基因序列分析,根据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区分HCV的不同基因型。为了解哈尔滨地区的HCV基因型,我们对115份HCVRNA阳性血清聚合酶链反应产物进行酶切分析,兹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哈尔滨地区 RNA基因 抗-HCV阳性 HCV基因型 基因序列分析 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CV-RNA和抗-HCV联合检测诊断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样本,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60例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设为鉴别组,60例慢性丙型肝炎设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HCV-RNA、抗-HCV和ALT水平。结果观察组HCV-RNA和抗-HCV同时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且HCV-RNA阳性、抗-HCV阴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HCV-RNA阴性、抗-HCV阳性率在两组患者中的占比均较低,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120例丙型肝炎患者中有78例ALT异常,且HCV-RNA定量水平越高,ALT异常率越高,二者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HCV-RNA可作为反映HCV复制的可靠指标,联合抗-HCV检测和ALT结果有助于准确诊断早期丙型肝炎,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 标签: HCV-RNA 抗-HCV 联合检测 丙型肝炎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丙型肝炎确诊患者中采用HCV-RND和抗-HCV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丙型肝炎确诊患者228例,对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抗-HCV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HCV-RNA采用实施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HCV-RNA的总检出率为88.16%(201/228);抗-HCV总检测率为85.53%(195/228),两种联合检测结果为98.25%(224/228),HCR-RN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ALT阳性率相比较,P<0.05。结论:采用HCV-RNA联合抗-HCV检测,可尽早的确诊HCV感染

  • 标签: HCV-RNA 抗-HCV 检测 病型肝炎 确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5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癌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另收集同期50例非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观察组丙肝病毒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丙氨基酸氨基转氨酶明显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甲胎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肿瘤大小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硬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丙肝病毒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会起到重要作用,在临床诊疗时需详细关注。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发生发展 重要作用
  • 简介:目的:讨论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CVR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标本235份,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RNA,速率法测定ALT,并对抗-HCV(+)/HCVRNA(–)标本进行追踪回访。结果235份抗-HCV阳性标本中,HCVRNA阳性140例(阳性率59.57%);抗-HCVS/CO值1~5实验组和5.01~9.99实验组,HCVRNA阳性率分别为34.29%、26.47%;S/CO≥10时,HCVRNA阳性率为81.68%,与其他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5,P〈0.05;χ^2=39.41,P〈0.05)。抗-HCV(+)/HCVRNA(+)与抗-HCV(+)/HCVRNA(–)组的ALT异常率分别为2.86%、1.05%,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P&gt;0.05)。抗-HCV(+)/HCVRNA(+)与抗-HCV(+)/HCVRNA(–)组献血者的年龄分别是38.05±11.35岁和33.81±11.50岁,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5)。95份抗-HCV(+)/HCVRNA(–)标本成功回访23例,其中1份标本回访检测抗-HCV转阴。结论HCVRNA阳性率与抗-HCV的S/CO值有一定相关性,抗-HCV阳性的无偿献血人群中,ALT异常率与HCVRNA无相关性,感染者年龄与HCVRNA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抗-HCV HCV RNA
  • 简介:在泌尿外科门诊中,经常会遇到患者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下腹部疼痛等症状就医,且女性居多,这类患者多是受尿路感染之苦。严重者可以出现肾脏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特异性症状,如寒战、高热、腰痛等。对于尿路感染,临床上可通过针对性的抗菌治疗得以成功解决。但是仍有很多患者会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这是怎么回事呢?

  • 标签: 慢性尿路感染 抗菌治疗 急性细菌性感染 祛邪 下腹部疼痛 外科门诊
  • 作者: 郭道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叙永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州6464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95-01尿路感染是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恶心、呕吐,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或患侧或双侧腰痛,患侧脊肋角有明显压痛表现的一种疾病,属于感染性疾病。而慢性尿路感染是指尿路感染迁延不愈6个月以上,或1年内反复发生3次以上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由于生理原因,女性的发病概率较高,其不仅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还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慢性尿路感染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治疗体会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发。1慢性尿路感染的发病原因慢性尿路感染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首先是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低下,由于人体内部普遍存在菌体抗原,当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菌体抗原就会发挥作用,导致炎性细胞侵润到患者的尿路系统,影响患者尿路局部的免疫反应,导致慢性尿路感染问题的发生。其次是与患者独特的生理结构有关,从男性的生理结构来讲,由于尿路狭窄,当接触到致病菌的时候,细菌就会进入到尿路系统的内部,导致出现尿路感染的问题,而从女性的生理结构来讲,尿液没有排净以及外部感染都会导致尿路感染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妊娠等女性独特的生理活动也会导致尿路系统出现病理性质的改变,加大出现尿路感染问题的概率。再次,从临床的角度上分析,慢性尿路感染由单一细菌引起的达到95%以上。病原菌引发的慢性尿路感染相对较多,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杆菌,该种菌血清分型可达140种,而且,临床上将导致慢性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杆菌与患者粪便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杆菌是同一种菌型。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等也是导致慢性尿路感染的主要病菌。总的来说,慢性尿路感染主要发病原因是细菌感染所致,由于感染迁延不愈或反复发生,细菌可能已经定植在黏膜下层。最后,对于女性患者来说,雌激素的缺乏也是出现慢性尿路感染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1]。从胚胎学的角度来讲,女性的阴道和尿路有着共同的胚胎学起源,女性由于缺乏雌激素,容易出现上皮糖质减少的问题,导致阴道菌群的结构发生改变,加大出现尿路感染问题的概率。尤其是对于绝经后的女性来说,由于雌激素的水平下降,阴道和尿道的功能都在减弱,尿道和阴道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96例患者中77例次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血肌酐、血白蛋白、血红蛋白与感染明显相关,P<0.05。结论加强支持治疗,缩短住院时间,掌握透析的适宜时机,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慢性肾衰 透析治疗 医院感染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妇女发生慢性尿路感染的表现特征,探讨感染因素和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医治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其中100例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结果:对入选患者开展对症治疗,痊愈率达到87.0%,病情改善率13.0%。其中上尿路感染痊率34%,病情改善率9.0%;下尿路感染痊愈率50%,病情改善率7.0%。结论:通过分析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细菌学检查类型以及影响因素,并结合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保康的生活习惯可降低发生率。

  • 标签: 老年女性 慢性尿路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为了解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感染率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我们对荷泽地区红十字会血站职业献血员进行了抗-HCV和ALT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检测对象为临床健康献血员,年龄为18—55岁,计5863人。检测抗-HCV采用ELI...

  • 标签: 丙型肝炎 ALT检测 抗-HCV 赖氏法 献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抗HCV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利用ELISA法,分别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抗HCV初检、复检两次检测;两次检测结果不符时,取相应标本,分别使用两家试剂进行双孔复试。结果11293份血液标本检测过程中,共有85份初复检结果不符,经双孔复试79份为阴性,6份为阳性。结论加强对血液标本、仪器设备、检测试剂的质量管理,建立标准操作规程以规范实验操作,可显著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ELISA 花板
  • 简介:目的为探索提高库血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检出率.方法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530份抗-HCV阴性的库血HCV-RNA.结果4530份库血中HCV-RNA阳性55份,阳性率1.21%,其中个体献血者血液2110份,HCV-RNA阳性40份,阳性率1.90%;无偿献血者血液2420份,HCV-RNA阳性15份,阳性率0.62%.结论RT-PCR可用于检测库血HCV-RNA,以减少因输血造成HCV感染.

  • 标签: HCV-RNA 库血 阳性率 血液 RT-PCR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丙肝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主要通过血液传染。我国平均感染率为3.2%。北方稍高,约为4.6%,南方为2.6%~2.9%,感染人数估计有3700万。受感染的母亲传播给婴儿的发生率为5%。患急性肝炎后约有50%~70%的感染者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倾向,重者20~25年后可转化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10年内有大约30%的发展为终末期肝病1-2,并且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有较密切的关系。对于HCV感染者,第3、5、7、10年的肝癌累积发生率达11%、18.1%、29%、45.6%3。随着医学检验的迅猛发展,HCV检测技术也不断提高.但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比,HCV的检测还有许多难题有待解决。

  • 标签: HCV 抗&ndash HCV RNA ELISA RT-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