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6月27日,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标志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编纂民法"正式进入立法程序。民法的荣耀与坎坷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有言,"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之一,是民事领域和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民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 标签: 法国启蒙思想家 民事领域 基础性法律 立法程序 中国民法典 法制改革
  • 简介:摘要:所谓居住权,是指以居住为目的,对他人的住房及其附属设施所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权利。在我国立法中虽然一直未予以正式确认,但是由于其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古罗马时期,该项权利就被创设,用于保障没有继承权又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基本生活,具有浓厚的人役性色彩。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国家在承继居住权这一制度时,也根据本国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修订,居住权的功能和属性也具有一定的变化。我国为回应现实对这一制度的需求,在此次民法的编纂过程中,将其纳入立法的范畴中。本文将在对司法实践中对涉及居住权的问题进行如何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对民法中关于居住权的规定进行分析,以期对其相应的不完善的部分提出建议,使这一制度熠熠生辉。

  • 标签: 居住权 必要性 司法实践 完善建议
  • 简介:知识产权法已经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且有不同于物权法、债法、继承法等传统民法的特色,不要说民法总则无法容纳它,就是民法分则依逻辑也不适合它。例如,知识产权体现产业政策明显、突出和迅速,知识产权制度中的行政法因素较为浓厚。所有这些,在整个民法中都难以得到尽如人意的反映。知识产权法若被“装入”民法,会处处受制于民法内在要求的种种“清规戒律”,难免束手束脚,不利于自己的“自由”发展,不如依其现状继续存在,效果更佳。

  • 标签: 知识产权法 民法典 单行法 自由发展
  • 简介:<正>目次一、民法的体例二、民法的基本原则三、主体制度四、时效制度五、物权法中是否规定多种所有权参加工作后,我基本上不写个人作品,写的都是职务作品。职务作品也只是参与创作,不属于我的,没有署名权。母校的《法律评论》让我写个稿子,我把手头《制订民法需要研究的部分问题》交给她,目的只有一个,请同行们就这些问题以及需要研究的其他问题,提出宝贵意见。

  • 标签: 民法的基本原则 时效制度 债法总则 主体制度 取得时效 营利法人
  • 简介:在一些民法学家关于民法的意识形态式的断言当中,有一条十分要紧,那就是民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根据一位学者的说法,民法或曰市民法乃是“市民社会的宪章”,舍此则市民社会无以立。另

  • 标签: 市民社会 市民法典 民法典 法律移植 立法
  • 简介:在父母侵害儿童权益时或父母因经济原因无力行使亲权时,意思自治原则支配下的民法亲子监护制度不能按照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对儿童权利提供有效保护。该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亲权制度的社会化改造,其主要内容包括儿童最佳利益原则的确立、社会介入主体的确定、介入条件以及介入方式的明确等。我国民法亲子监护制度应按照亲权社会化要求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将儿童发展局作为唯一社会介入主体并确定其职责,二是规定具体的社会发现、社会支持、社会干涉条件与具体措施。民法亲子监护制度进行社会化再造后,其体系构成包括民法中的一般规定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特别规定。

  • 标签: 亲权制度 社会化 社会支持 社会干涉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中,将“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作为一编,对涉外民事关系的基本制度和法律适用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定,充实、完善了《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定,从而使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综观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国际私法的立法体系和我国《民法》(草案)的相关规定,我们不

  • 标签: 《民法典》 法律适用 国际私法 权利能力 涉外民事关系
  • 简介:并针对婚姻法规定的四种无效婚姻,  离婚救济制度  离婚救济制度是法律为离婚过程中权利受到损害或经济遇到困难的一方提供的权利救济及困难帮助的方式,《婚姻法》(修正案)确立的我国离婚救济制度主要由家务劳动补偿、经济帮助和离婚损害赔偿三个部分组成

  • 标签: 婚姻家庭编 民法典婚姻家庭 编之我见
  • 简介:并针对婚姻法规定的四种无效婚姻,  离婚救济制度  离婚救济制度是法律为离婚过程中权利受到损害或经济遇到困难的一方提供的权利救济及困难帮助的方式,《婚姻法》(修正案)确立的我国离婚救济制度主要由家务劳动补偿、经济帮助和离婚损害赔偿三个部分组成

  • 标签: 婚姻家庭编 民法典婚姻家庭 编之我见
  • 简介:<正>所谓民法的体系,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规则体系,也可以说是将民法的各项规则有机地组合在民法中的逻辑体系。在民法编纂工程已然启动的情况下,学者与立法者所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应当如何建构与确立民法的体系。近代意义上的法典作为最高形式的成文法,是追求体系化与严密逻

  • 标签: 中国民法典 人格权 知识产权制度 合同法 民法典体系 侵权行为法
  • 简介:冯·巴尔教授所起草的欧洲民法体现了构建欧洲整体法律秩序的雄心壮志。但是欧洲民法草案的立法精神更多地是从欧洲大陆来的,特别是德国的法学传统出发的,对普通法的影响与地位则有肆意的忽视与抹煞。因此,从法律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视角来看,欧洲民法草案偏重抽象性,忽视差异性;强调形式化,反对人本主义;其所宣称的"公正无私"、"不带偏见","不偏不倚"也是虚伪的。事实上,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两种传统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与差异,由民法法系传统所推动的欧盟法的普遍化进程注定会遭受失败。

  • 标签: 欧洲民法典 法律传统 差异性 法律本体论 法律认识论
  • 简介:论习惯在民法中的地位张坦一、习惯在西方民法体系中的地位习惯首先是个社会学概念,从社会学意义上讲,它是指风俗借助于传统的力量灌注到个人行为中较为固定的行为方式,具有形成的自发性、内容的民族性、适用上的反复性等特点,是人类社会早期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控...

  • 标签: 民法典 民商合一 习惯法 法律地位 当事人 德国民法典
  • 简介:摘要: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以下简称民法)于2021年1月1日实施。民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习主席强调:“要广泛开展民法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

  • 标签: 民法典 治理体系 制度
  • 简介:目前我国在民法编纂方面的最大争议问题之一,就是人格权是否应单独成编。这一问题争论的根本症结在于,对于民法上的人格与人格权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重大分歧。要解决民法人格权体例问题,就必须剖析争议双方的各自观点与理据,同时要从人格与人格权的一般概念与具体学科理解上,来辨析民法意义上的人格与人格权概念。

  • 标签: 人格 人格权 民法典体系
  • 简介:《法国民法》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为形成和维系大革命以来的法兰西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宪法法院通过合宪性审查不断使民法受到宪法规范的约束、辐射和渗透,实现了路易·法沃赫教授所说的“宪法化”。30余年的宪法化进程使民法与宪法的关系进入了一种规范语境,民法在规范上已经受到宪法的切实约束,同时,民法作为“真正宪典”的社会作用也逐渐被人权宣言所取代。在探讨民法与宪法的关系时,“民法是真正宪典”这一社会学命题不应错误地扩大到规范领域,更不能不顾时代变迁,忽视宪法化的时代背景。

  • 标签: 法国民法典 宪法化 人权宣言 社会学命题 规范语境
  • 简介:<正>一、"关于中国民法性质"的一个提问2002年8月,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举办了"日中法学家共同讨论会"。在这次讨论中,我提出了中国民法的性质问题,因为与本报告的课题相关,首先我想从引用这个提问开始报告。"正如我在昨天演讲的开头所述,我有这种印象:中国民法的制定过程,正逐步从潘德克顿法体系向整合个别法领域的实用主义民法转移,我对这个趋势非常关心。

  • 标签: 中国民法典 债权制度 民法总则 立法技术 法律体系 市场经济
  • 简介:林来梵: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今天晚上这个对话是比较惊险的,我们请来了好几个学术界著名的学者,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大咖”。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第一位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的龙卫球教授,著名的民法学者。第二位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王涌教授。他也是一个民法学者,而且是思想非常活跃的一个民法学者。第三位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张翔教授,也是我们宪法学界非常重要的一个新锐学者。我叫林来梵,是我们清华大学法学院的。

  • 标签: 法典编纂 对话 清华大学法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宪法 中国政法大学
  • 简介:摘要:《民法》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因其规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共7编84章1260个条文,其中建设工程合同主要规定在《民法》合同编第十八章,用以专门规范建设工程合同法律关系,是指导建设工程领域相关方签约、履约及解决合同争议的重要依据。

  • 标签: 《民法典》 建设工程 合同管理
  • 简介:韩国民法主要参照日本民法制定,将韩国民法与日本民法做一比较,现代化的韩国民法并没有对韩国人民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产生直接的良性推动

  • 标签: 修定比较 比较研究 民法典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