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减价制度起源于罗马法"减价之诉"。减价的基础在于公平原则,目的在于维持合同之均衡,从而避免因履行不符约定而遭致破坏。在欧洲民法草案中,减价只适用于合同之债,只有债务人履行不符,而债权人愿意接受不符履行,并及时给予不符通知的,债权人方得主张减价。但债务人给予补救或债权人拒绝接受补救除外。即使债务人得以主张法定免责,亦不影响债权人减价权利。减价与损害赔偿及部分解除并不相同。减价性质上兼有请求权与抗辩权之性质,具体视债权人是否已支付价款而定。欧洲民法草案规定对我国完善减价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欧洲民法典草案 减价 损害赔偿 部分解除
  • 简介:以《德国民法》为代表的采总则——分则结构的各国民法中,民法总则的内容大同小异。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吸收当代民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民法总则的内容应包括:(1)一般规定;(2)权利主体;(3)权利客体;(4)法律事实;(5)权利保护。在民法总则中,不宜设取得时效和民事责任的一般规定。

  • 标签: 民法总则 权利主体 权利客体 法律事实 权利保护
  • 简介:摘要:2021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行《民法》,《婚姻法》同时被废除。关于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现依据民法进行判决。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子女对父母不赡养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为人父母的权益。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例,阐述生活中因对法律条文模糊而引发的关于赡养问题的争端,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仅仅在物质方面,更要注重精神赡养。

  • 标签: 民法典 赡养 义务 子女 父母 老人
  • 简介:传统民法将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二分作为法人分类的基础模式,然而随着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区分标准的趋同及新类型团体的出现,这种分类模式遭到了极大的批判,而中国现行的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二分的模式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欠缺科学性,理应摒弃。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二分模式则从根本上解决了前述两种模式的问题,其分类标准更清晰,更能全面涵盖现有法人类型,在此基础上的再分类更为合理,法律规则也更具运行实效,因此应为未来民法法人分类模式之首选。

  • 标签: 法人分类 社团法人 财团法人 营利法人 非营利法人
  • 简介:民法的基本理念是民法制定及其法律规定运用的最高原理,我们应当确立中国民法的五个基本理念,意思自治理念实质上就是私法上的自由理念、自由原则

  • 标签: 中国民法典 基本理念 民法典基本
  • 简介:摘要:居住权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罗马法,是罗马法中人役权的一种权利形式。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标志着中国进入民法时代。《民法》首次规定了居住权制度,并用了六个条文规定居住权的基础框架体系,包括居住权的概念、主体与客体、取得与消灭以及转让和继承的限制等等相关准则和规范。但是《民法》规定的法律条文较为粗放简单,无法完全解决司法实务中的居住权问题。本文在研究居住权制度立法历程的基础上,对《民法》中居住权制度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居住权制度适用上存在的困境与不足,最终给出完善居住权制度的立法建议。

  • 标签: 民法典 居住权 用益物权
  • 简介:摘要:婚姻的稳定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基础。为避免恣意离婚的现象,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在“婚姻家庭编”增设了离婚冷静期制度,该制度对抑制我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有一定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缺陷与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主要通过对离婚冷静期制度的探讨,对完善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 标签: 离婚冷静期 存在问题 完善建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担保制度作为一种法律安排,对于保障债权人权益、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的颁布实施,担保制度在我国民法体系中得到了全面规范和完善。本文以《民法》为视域,从担保制度的基本理念、法律规定、法律效果等多个维度进行探析,旨在深入了解《民法》视域下的担保制度,并对未来的担保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民法典 担保制度 法律规定 法律效果 视域
  • 简介:随着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客观上要求欧盟在私法领域制定一部内部协调统一、具有宏观性、体系性的民法,经过法学家的理论准备,欧盟官方对学术研究的响应和对私法发展方向的正确选择,最终促使《共同参考框架(草案)》(DCFR)的完成。欧盟私法法典化进程中,虽然具有浓厚的工具色彩,但融合了不同的法律文化与传统,体现出了现代私法的最新理念与精神。欧盟私法法典化在法典的制定、法典的精神以及法典的结构、内容、统一性方面,无疑对我国民法的制定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欧盟一体化 私法法典化 民法典
  • 简介:环境人格权在民法中的构建,应采用一般性规定和环境人格权利具体规定的立法模式.环境人格权不宜直接规定在“生命健康权”一节中,应作为与生命健康权相并列的权利,规定于民法人格权编中.民法人格权编应增加环境人格权内容的条款,在“生命健康权”之后应增加“环境人格权”一节,并规定环境人格权的具体种类.

  • 标签: 人格权 环境人格权 民法典
  • 简介:翻开新中国立法的画卷,新中国的民法起草工作风风雨雨、几经沉浮……我国著名民法学家、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西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金平曾三次参加新中国民法起草工作。他亲历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民法起草经历的坎坷曲折,被中国法律界誉为“当代民法史的活化石”。

  • 标签: 法典编纂 中国民法典 起草工作 西南政法大学 中国立法 民法学家
  • 简介:摘要:对遗嘱信托而言,它在应用过程中比较复杂,还会被许多因素影响,未能在国内获得太多用武之地。伴随社会快速进步与经济飞快发展,人们在财产管理方面具有很高的管理意识,此情况对遗嘱信托运用十分有利,如果委托人要管理大额遗产,他们一般会使用遗嘱信托方法。就国内情况来说,受托方多指公证处,公证处资质很强,委托人对其非常信任,然而遗嘱信托公证运用情况不够理想。因此,对此项课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遗嘱 信托公证业务 措施  
  • 简介:摘要:对遗嘱信托而言,它在应用过程中比较复杂,还会被许多因素影响,未能在国内获得太多用武之地。伴随社会快速进步与经济飞快发展,人们在财产管理方面具有很高的管理意识,此情况对遗嘱信托运用十分有利,如果委托人要管理大额遗产,他们一般会使用遗嘱信托方法。就国内情况来说,受托方多指公证处,公证处资质很强,委托人对其非常信任,然而遗嘱信托公证运用情况不够理想。因此,对此项课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遗嘱 信托公证业务 措施  
  • 简介:本文从考察中国民法编纂的学术争鸣人手,阐述法学界对于制定法典意见的分歧的根本原因乃是民法制定指导思想的不明确,文章着重从六个方面对中国制定民法的指导思想进行论证分析。

  • 标签: 民法典 指导思想 民商合一 人权
  • 简介:民法依其本质属性明显地区别于行政法,但因市场经济先天地带有弱点,如其自身无法阻止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行政法适当介入,与民法衔接和配合势所必然,中国民法尤其如此。国有土地使用权等不动产物权变动与行政主管机关及其行为密切相关,但其中的行政行为不是行政确权,只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也不是行政合同,而是民商合同。建造建筑物需要行政法规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十分必要,至于商品房预售许可则取决于政府是否继续允许期房预售。探矿权、采矿权的转让等合同,至少在目前还看不出不需要行政主管机关的批准,某些合同的生效以行政主管机关的批准为法定特别要件,应予坚持。

  • 标签: 民法 行政因素 衔接 不动产物权变动 建造建筑物 合同生效要件
  • 简介:并针对婚姻法规定的四种无效婚姻,民法草案婚姻法第二步人本主义亲权制度无效婚姻离婚救济,《婚姻法》(修正案)确立的我国离婚救济制度主要由家务劳动补偿、经济帮助和离婚损害赔偿三个部分组成

  • 标签: 婚姻家庭编 民法典婚姻家庭 编之我见
  • 简介:《法国民法》中存在一个特殊的合同——和解(transaction)合同,即"当事人通过相互让步解决或预防争议的有名合同"。鉴于其标的的特殊性——争议或纠纷,法律赋予和解合同终极的既判力。和解合同呈现出合同起源和裁判效力的混合性质。一方面,它在救济途径上不同于生效裁判,采取合同无效救济途径,并非诉讼上的再审程序;另一方面,它在合同无效事由的追究上,体现出与一般合同的特殊性。和解合同随着ADR的推广从民法领域进入纠纷解决领域:当事人一方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法官直接赋予和解合同执行效力。此程序正好与我国新确立的诉外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相似;因此,通过与法国和解合同的比较法研究,可以寻求完善我国诉外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之借鉴经验。

  • 标签: 和解 调解 合同 裁判 司法确认
  • 简介:与"法律融入"相比,信托的"学理融入"并不顺利。但既有的争论因未看到信托的叛逆本质而不尽如人意。罗马法的信托与英美法的信托,都是对既有制度的反叛。这是信托核心的特质:因其乃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当事人的个人意图。正因如此,信托的功能性和工具性也得以凸显。信托的融入涉及政策层面和技术层面:前者要求法律对规避行为更加宽容;后者则应当采取一个二段式的认定方式--财产的独立为信托机制的适用提供可能性;而一经适用,则可以排除物债之辩,以具体化和个案化的方式来维护当事人的真实意思。

  • 标签: 信托 罗马法 英美法 财产独立 个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