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瘘手术治疗术前、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瘘患者共30例,进行手术前后的治疗和护理分析。结果: 在经过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后,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面色、伤口负压引流液以及敷料渗血等临床症状,经研究分析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且愈合率可以达到86.66%及以上。结论:通过加强营养护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治疗依从性,可以促进患者在术后的恢复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肠瘘手术 治疗前后 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63例SAP患者给予经鼻空肠早期内营养、补充益生菌,并探讨空肠菌群变化。结果表明,早期内营养及补充益生菌可保护黏膜屏障功能,优化空肠菌群结构,降低血清炎症递质TNF-α、IL-6、CRP、PCT及内毒素水平,同时减轻SAP急性期炎症反应程度,对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维持胃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益生菌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肝移植受者术后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万方),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1年8月。纳入肝移植受者术后EN与PN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定量综合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RCT文献,文献质量等级均为B级,合计571例受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N组相比,EN组受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WMD=2.5(1.33,3.68),WMD>0,P<0.000 1],前白蛋白水平增加[WMD=59.78(32.22,87.35),WMD>0,P<0.000 1],总胆红素水平降低[WMD=-27.81(-41.88,-13.74),WMD<0,P=0.000 1],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OR=0.25(0.16,0.39),OR<1,P<0.000 01]。结论肝移植术后内营养相较外营养而言,能够提高受者营养水平,促进肝功能的恢复以及降低受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移植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清法在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术前术后护理。方法:遴选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8例需要进行镜检查的患者,以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参照组接受硫酸镁清,研究组接受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将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患者接受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肠道清洁度更好,对比结果P

  • 标签: 清肠 肠镜检 肠道准备 硫酸镁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营养规范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方式以及效果进行深入探究。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危重症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对于所有患者,均提供内营养支持,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于参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对于实验组患者,提供综合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营养代谢情况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经过本次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血清转铁蛋白、白蛋白、氮平衡以及血红蛋白等营养代谢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20)10.0%,低于参照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10/20)50.0%,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危重症患者临床治疗中,为保证患者营养摄入量充足,提高患者免疫力,可对患者提供内营养规范化护理服务,避免发生内营养返流,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 肠内营养返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患者预防内营养性腹泻采用预防性内营养护理的作用。方法:采用重症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实验,其中实验组21例,实施预防性内营养护理,对照组21例,仅仅采用常规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的组间数据。结果:实验组对比对照组的营养指标、PAT评分、腹泻发生率,明显前者更优,P<0.05。结论:重症患者预防内营养性腹泻采用预防性内营养护理,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预防性肠内营养护理 重症 肠内营养性腹泻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和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胃肠道肿瘤患者68例(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随机分为外营养的对照组(34例)与内营养的观察组(34例),观察患者免疫功能、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免疫功能改善好,术后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给予胃肠道肿瘤患者内营养,能促进免疫功能的提升,促进术后恢复,整体效果优于内营养,值得借鉴。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胃肠道肿瘤 术后恢复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重建吻合口瘘术后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7月的医院进行小儿消化道重建吻合口瘘术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24例)和对照组(n=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胃肠蠕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进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小儿消化道重建吻合口瘘术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肠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预防性内营养护理对重症患者内营养性腹泻的预防效果。 方法:将2020年7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2例重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单组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同步开展预防性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内营养性腹泻发生率和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水平。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内营养性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人血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指标数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预防性内营养护理对重症患者的内营养性腹泻可起到较为理想的预防效果,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性肠内营养护理 重症 肠内营养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内营养规范化护理对危重症患者内营养返流的预防效果。方法:2020年6月到2021年11月,选取134例应用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通过单双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是单数,有患者67例,应用内营养常规护理;观察组是双数,有患者67例,应用内营养规范化护理。结果:观察组返流发生率5.97%小于对照组22.39%,数值有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两项营养指标比较,数值无差异(P>0.05);护理7d后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数值有差异(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应用内营养规范化护理,可有效预防返流发生,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护理价值显著。

  • 标签: 危重症 肠内营养常规护理 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 返流 营养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用早期内营养与延迟内营养的效果。方法:2021年5月-2022年6月,从本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择58例患者,对其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2组,各29例。对照组:延迟内营养,观察组:早期内营养,对比血清指标、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健康状态、并发症率、感染率。结果:治疗后,血清指标相比,观察组C反应蛋白、TNF-ɑ水平低于对照组,而总蛋白、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比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健康状态对比,观察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患者健康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并发症率、感染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内营养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延迟内营养支持,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延迟肠内营养 血清指标 并发症率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性内营养护理对重症患者内营养性腹泻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我院2021年3月~2022年7月接受内营养治疗的病人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内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清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蛋白和血红蛋白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在内营养治疗期间给予重症患者预防性内营养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腹泻,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预防性肠内营养护理 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重症内营养性腹泻患者进行预防性内营养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选重症内营养性腹泻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防性内营养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重症内营养性腹泻患者进行预防性内营养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重症肠内营养性腹泻 治疗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性内营养护理对重症患者内营养性腹泻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共80例,分组如下:参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两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护理、预防性内营养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护理后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研究组更优(P

  • 标签: 重症 预防性肠内营养护理 肠内营养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用早期内营养与延迟内营养的效果。方法:2021年5月-2022年6月,从本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择58例患者,对其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2组,各29例。对照组:延迟内营养,观察组:早期内营养,对比血清指标、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健康状态、并发症率、感染率。结果:治疗后,血清指标相比,观察组C反应蛋白、TNF-ɑ水平低于对照组,而总蛋白、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比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健康状态对比,观察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患者健康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并发症率、感染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内营养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延迟内营养支持,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延迟肠内营养 血清指标 并发症率 感染率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病(AIE)是一种以顽固性腹泻、严重营养不良、小肠绒毛萎缩、血清中存在抗上皮细胞抗体或抗杯状细胞抗体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主要见于儿童,成人罕见。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重度营养不良表现,一旦被延误诊断将导致不良预后。现报告1例40岁女性AIE病例,通过及时诊断和恰当治疗获得良好的预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肠病 腹泻 营养不良 小肠绒毛萎缩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收治的1例极早发炎症性病(very early 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VEO-IBD)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女,因呼吸促、腹胀住院。胃肠道表现腹泻、黏液血便、喂养不耐受、体质量不增;外表现肝功能损害、关节损害。内镜检查考虑为VEO-IBD。予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和内营养治疗。临床症状缓解,胃肠黏膜愈合后调整内营养方案,回归到日常饮食,体质量、身长达到正常儿童水平。炎症性病患者可合并各种外表现,临床医师需要识别这些疾病的共存现象,进行有效的随访。

  • 标签: 极早发炎症性肠病 肠外表现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造口患者护理评估体系,为制订造口患者个性化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11月—2021年6月,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概念框架、跨文化护理理论为理论指导,通过循证证据的提取,结合质性访谈结果,形成初稿方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名造口相关领域的医疗、护理专家进行德尔菲专家函询,对初稿方案进行修订,确定造口患者护理评估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20/2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9,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3、0.32(P均<0.01)。最终形成包括4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102个三级指标的造口患者护理评估体系。结论造口患者护理评估体系框架内容完整,构建过程科学、可靠,对造口患者进行整体性护理评估具有指导价值。

  • 标签: 肠造口术 护理评估 德尔菲法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