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肘部尺神经的血液供应,设计带血供尺神经前置的手术方法。方法28侧防腐成人上肢标本,观察测量肘部尺神经血供来源和血管外径及血管长度的相关数据。4侧防腐成人上肢标本模拟临床,设计带伴行血管尺神经前置术。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有3个来源: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和尺倒返动脉后支。3条动脉从起始处至肱骨内上踝的距离分别是(15.2±0.9)cm,(4.8±0.6)cm和(4.7±1.1)cm。伴随尺神经行走的距离分别是(16±1.3)cm,(5.1±0.3)cm和(5.6±0.9)cm。结论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是完全可行的。

  • 标签: 尺神经 动脉 解剖
  • 简介:宗教典籍的翻译与其他学术著作的翻译一样,都是将一种文字转换为另一种文字的技术过程,其核心标准是信、达、雅。然而,宗教典籍毕竟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学术著作。在信、达、雅中,宗教典籍更注重强调的是信——忠实原典、原词、原意——在信的基础上争取译文的达和雅。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穆斯林译经习惯,即用“传闻中的先知言行”和泰伯里所搜集编纂的《古兰经解总汇》作为解读翻译经典的依据,必然会产生人为的歧见,导致教派争端。历史上,中国穆斯林学者一直沿用古代中亚人的传统方法翻译、注释《古兰经》,实践中,给信仰者带来诸多的困惑。

  • 标签: 以经解经 《古兰经》汉译 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健侧颈7与受区神经的匹配性,以便合理利用健侧颈7,更好地恢复患肢功能。方法12具24侧甲醛(10%福尔马林)固定过的成年尸体标本,解剖出臂丛神经后,分别测量颈7神经根及其前后股、颈8、胸1神经根、下干、前臂内侧皮神经、腋神经前支、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直径。再分别切取上述神经长约1 cm的标本,通过组织学研究,测量他们的神经束横截面积总和(S)和神经纤维总数(N)。最后对上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尺神经直径比颈7前股和正中神经细,尺神经与颈7后股粗细相当;胸1神经较颈7后股直径粗,颈8神经较颈7前股直径粗,下干较颈7直径粗。尺神经较正中神经和颈7神经纤维总数少,但与颈7前股或后股神经纤维数量基本相等;颈7较下干神经纤维总数少,颈7前股比颈8神经纤维总数少,但颈7前股或后股与胸1神经纤维数量基本相等;腋神经较前臂内侧皮神经纤维多。尺神经较正中神经面积小,但与颈7前股或后股神经束面积基本相等;颈7神经总面积比尺神经大,比下干神经束面积小,颈7前股较颈8神经束面积小,但颈7前股或后股与胸1神经面积基本相等;腋神经横截面积大于前臂内侧皮神经。结论不论是从神经粗细,神经纤维数量多少,还是从神经束总面积来评定,健侧颈7移位下干,颈7前后股移位颈8、胸1神经根,颈7后股移位尺神经,都不会引起动力神经纤维的浪费;但颈7全干或颈7前股移位尺神经,将因神经粗细或神经纤维数量不匹配而浪费颈7的动力神经

  • 标签: 臂丛 解剖学 颈7神经根 下干 神经修复
  • 简介:目的为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5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腓总神经的走行及分支位置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腓总神经从坐骨神经分出至小腿之前,走行在致密的胭窝外侧沟和腓管内。胭窝外侧沟的长度为82.5±2.3mm。在腓管内,神经与腓骨颈处的骨膜紧紧相贴,腓管的长度为26.5±1.5mm,腓总神经在腓管内的长度为23.5±1.7mm。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位置,在进入腓管之前者占42%,在腓管内者占58%。结论致密的胭窝外侧沟,以及腓总神经在狭窄的腓管内与腓骨颈处的骨膜紧密相贴,是腓总神经容易受卡压的两处解剖学位置。

  • 标签: 腓总神经 卡压综合征 解剖学
  • 简介:目的比较面神经垂直段CT定位和解剖定位。方法15例开颅取脑后的颅底标本,对面神经管垂直段至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颈静脉窝外侧壁与前壁水平之间距离进行直接测量,并与64层螺旋CT测量进行比较。结果尸骨直接测量与CT测量结果分别是(3.01±0.65)mm与(3.09±0.68)mm,(10.98±1.72)mm与(10.98±1.64)mm,(3.99±1.23)mm与(3.91±1.17)mm,(8.32±1.86)mm与(8.24±1.92)mm;两种方法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测量方法可靠,测得值可信。CT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

  • 标签: 面神经管 计算机断层摄影 人体测量
  • 简介:[摘要 ] 目的 了解颞骨岩部颈内动脉及面神经相关结构的显微解剖 ,为颞骨岩部入路临床外科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取 10例 2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采取颞耳后入路解剖法,暴露颞骨岩段颈内动脉和面神经各段 ,观测并测量面神经各分段的长度,颈内动脉水平段和垂直段的长度,颈动脉管内口和外口距耳蜗最近点距离。结果 面神经内耳道段长度 10.33±1.77 mm,迷路段长度 4.05±1.19 mm,鼓室段长度为 10.74±1.92 mm,乳突段长度 11.05±1.14 mm;颈内动脉水平段长度 17.17±3.72 mm,垂直段长度 10.65±1.01 mm;颈动脉管内口距耳蜗长度 19.64±1.48 mm,颈动脉管外口距耳蜗长度 2.24±0.43 mm,左右两侧相关距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面神经颞骨岩部内乳突段最长,迷路段最短,耳蜗位于岩大神经和面神经迷路段之间的夹角内。临床外科手术操作中,以颈动脉管内口为参照点,向后方磨除颞骨岩部骨质保护耳蜗的安全距离范围为 19.64±1.48 mm,手术操作接近该距离末端时应停止操作或改变磨除方向,避免损伤耳蜗等重要结构。

  • 标签: [ ] 颞骨岩部 面神经 颈内动脉 耳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旁腺功能及喉返神经施被膜解剖技术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9月诊治甲状腺肿瘤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甲状腺全切术及被膜解剖技术,对比两组技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1d血清钙及术前PH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血清钙水平明显较高,观察组术后PHH水平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功能正常率明显较高(p<0.05),喉返神经功能暂时性瘫痪率明显较低(p<0.05),两组喉返神经功能永久性瘫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膜解剖技术应用于甲状腺肿瘤患者治疗中,明显改善甲状旁腺功能,保护喉返神经不受损伤。

  • 标签: 被膜解剖技术 甲状旁腺功能 喉返神经
  • 简介:目的研究耳大神经的应用解剖学,为颈腮区相关手术提供临床解剖资料。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1月—2013年10月45例(52侧)头颈腮腺区手术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在手术中观察耳大神经出肌点的位置、行程、分支点、分支及其与颈外静脉之间的关系。其中全颈淋巴结清扫术25例(32侧)、腮腺恶性肿瘤手术4例、咽旁间隙肿瘤16例。结果耳大神经多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下10mm范围内穿出占94.2%(49/52),并多以单干形式上行,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腮腺尾部以及下颌角下方10mm左右分成前、中、后3个终支。耳大神经伴行于颈外静脉的后方上行(间距不超过20mm)。结论耳大神经变异较大,其主干与颈外静脉关系密切,手术时尽可能避免耳大神经损伤。

  • 标签: 腮腺区 耳大神经 应用解剖 解剖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尸体解剖观察半月节区三叉神经解剖标志,提高CT影像解读水平,为穿刺手术靶点设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8月建湖县公安局法医室提供的5具10侧新鲜尸体进行解剖,确认半月节区三叉神经边界的骨性、硬膜性解剖标志;认定半月节及其前后根的分区和神经纤维行走路径。另予2020年2月至5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的住院患者行CT薄层扫描,三维及多方位二维切面重建,认定解剖标志,描绘半月节及其前后根的解剖结构。结果尸体解剖显示,半月节区三叉神经位于Meckel腔内,其边界由各侧腔壁限定;神经节处体积膨大,由下方颅底凹陷加深与之匹配,而上壁硬膜形状不变。对照尸体解剖在CT影像上认定半月节区三叉神经的各边界线:颅底外侧界线为三叉神经管压迹外端—半月节窝外缘—卵圆孔外缘连线;颅底内侧界线为三叉神经管压迹内端—前结节—眶上裂内缘连线;神经的内侧边界为Meckel腔内侧壁;上方边界为Meckel腔上壁;下方边界为腔底颅骨。半月节边界由节窝形状和腔壁限定,根据纤维位置、走向,把半月节划分为眼区、上颌区和下颌区。结论本文以尸体解剖为基础,认定半月节及其前后根位置、边界、形状、分区的CT征象,为临床术前靶点的设定、术后实际损害灶与疗效关系的分析提供依据。

  • 标签: 三叉神经节 解剖学 尸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帛书《五行》经部和竹简《五行》之中呈现出严谨的经—解—再解的三层解释关系,完全不需要调整现有的顺序。解的特征是比较完整地阐发经的旨意,并解释其中的每句话。再解的特征是重点解释解中的重点词汇,作延伸说明。按照经—解—再解的解释关系对应竹简《五行》和帛书《五行》经部,一些看似费解的文句意义便可以得到落实。

  • 标签: 《五行》 再解 三层解释
  • 简介:摘要前床突是颅底的重要解剖结构,一些颅内病变的手术治疗常需切除前床突,以达到病变部位并充分暴露周围结构、获得足够的操作空间。本文现围绕前床突的解剖及变异、前床突切除的方式以及前床突切除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标签: 前床突 前床突切除术 硬膜外入路 硬膜内入路 颈内动脉 海绵窦
  • 简介:摘要神经系统是系统解剖学教与学中的难点。教师理论讲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兴趣,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以下几点体会。

  • 标签: 神经系 理论讲授 体会
  • 简介:目的研究桥小脑角区血管神经间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20例10%甲醛固定并灌有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去除大脑半球、小脑幕和模拟临床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照相。方法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岩上静脉、岩上窦等。小脑上动脉主干尾袢及其分叉部附近常压迫三叉神经出入脑干区的上方。中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展神经、面听神经和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等。小脑下前动脉常呈折叠状凸入内耳,在折叠端及其附近常发出内听动脉入内耳。下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延髓、后组颅神经、舌下神经、小脑下后动脉、椎动脉等。结论责任血管可能不止一根,压迫点可能不止一处,详尽的解剖研究可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桥小脑角区 血管神经复合体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肠神经的应用解剖及其在相关手术入路中的损伤风险。方法以"腓肠神经""解剖""手术入路"和"sural nerve""anatomy""surgical approaches"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SinoMed、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2019年7月间有关腓肠神经临床应用解剖的文献,检索到文献999篇,剔除内容不符合、无法获取原文、重复性研究或存在设计缺陷的文献,最终纳入34篇。总结腓肠神经应用解剖研究成果,重点阐述踝关节骨折的后外侧入路和跟骨骨折的L型入路、跗骨窦入路,以及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入路等4种手术入路与腓肠神经解剖学关系。结果研究显示,腓肠神经解剖学上变异类型众多,其走行区域与踝关节骨折的后外侧入路、跟骨骨折的L型入路和跗骨窦入路、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入路4种手术入路的关系十分密切。结论术前正确掌握腓肠神经解剖特点,对足踝骨折手术入路选择以及减少手术中腓肠神经损伤风险至关重要。

  • 标签: 腓肠神经 解剖 周围神经损伤 踝关节骨折 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甲状腺疾病手术时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手术操作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来采用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方法,采用不常规喉返神经、部分神经及全程神经,三种手术方式共行良性甲状腺疾病手术共420例。观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暂时性神经损伤发生情况。结果不常规解剖喉返神经组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3例(1.44%);部分喉返神经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为2例(1.15%);全程喉返神经组,暂时性神经损伤4例,发生率10.53%。结论对于良性甲状腺疾病,通过精细化被膜解剖可不常规解剖喉返神经或部分显露喉返神经即可安全完成手术。全程喉返神经可明显增加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 喉返神经损伤
  • 简介:晚明天主教在华传播有一个不断“本地化”的过程。《天主降生出像经解》是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的一部木刻版画作品。内容取材于四福书的耶稣生平事迹,形式为晚明流行的版画连环画。在这部作品中,艾儒略不仅继承了利玛窦“学术传教”的传统,而且开始寻求与福建本地士人文化的契合,以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图像、语言和传播媒介,向来自各个阶层的教徒和教外人士直接传教。这种“当时当地”求同,体现了耶稣会对“本地化”原则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同时也体现了天主教传播走向通俗化、大众化的全新尝试。

  • 标签: 晚明天主教 《出像经解》 本地化 木刻版画 传播媒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提出,规范了直肠癌根治术的切除范围和手术分离平面,降低了局部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是直肠癌根治术的"金标准"。随着近年来腹腔镜外科器械和技术的进步,对盆腔膜解剖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认识加深,TME手术平面更加精准,自主神经系统可以得到比较完好的保留。根据尸体解剖和组织学研究确认,在直肠固有筋膜和盆腔壁层筋膜之间存在一层膜,即腹下神经前筋膜鞘,膜鞘内走行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上腹下神经丛、左、右腹下神经、盆丛以及血管神经束。分布范围从腹膜后走向盆腔,沿直肠固有筋膜后面下行到骶前,到耻骨直肠肌上缘与直肠系膜末端融合,围绕直肠系膜侧面向前与邓氏筋膜后叶相连续。我们在解剖学研究和实证解剖学观察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性保留自主神经系统的概念:在保留自主神经系统主干的同时,保留神经分支和伴行血管,确保神经反射弧完整。该概念的提出,使得直肠癌根治术遵循TME原则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直肠肿瘤 膜解剖 腹膜下筋膜鞘 网络保留自主神经
  • 简介:目的通过对尸体标本桡神经浅支的解剖学研究为减少桡神经浅支的医源性损伤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对40具尸体40侧桡神经浅支的解剖,观测其分支类型、变异、解剖学路径及其同周围组织间关系,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按照Ikiz和Ucerler对桡神经浅支的分型,I型29例(72.5%),II型2例(5%),III型3例(7.5%)。40例中4例桡神经浅支的SR3分支缺如,1例桡神经浅支缺如。桡神经浅支同鼻烟壶区、第一背侧间隔、头静脉、桡动脉、前臂外侧皮神经等周围组织间存在一定关系。统计分析显示桡骨茎突同桡神经浅出点间最短距离与第一掌指关节同桡骨背突间距离存在显著相关性,其回归方程为y=1.0138x-0.0015(R2=0.5222,R=0.732)(P〈0.05)。结论通过了解桡神经浅支及其分支的分型、变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结合其浅出点等体表定位能使笔者减少对其意外的损伤。

  • 标签: 桡神经浅支 解剖学变异 医源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肿瘤手术中喉上神经解剖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方法对同一术者手术的100侧甲状腺叶切除中,喉上神经外支的解剖位置、毗邻关系,以甲状腺上动脉前支进入腺体位置为参照点进行解剖测量。结果参照Cernea分型,I型占43%,IIa型占50%,IIb型占6%,不确定占1%;喉上神经外支从甲状腺上动脉分出后至甲状腺上动脉进入甲状腺间的平均距离为8.54 mm,双侧喉上神经外支的位置没有对称性,与上动脉入腺体的距离也和肿瘤的大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部分喉上神经外支(56%)位于容易损伤的位置,手术中应显露神经后再结扎甲状腺上血管。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解剖 喉上神经外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