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有些数学试题的答案不止一解,有两解甚至有更多解,有的同学有时思考问题不全面,或者掌握知识不牢固,造成漏解,导致解题不完整发生错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造成漏解的原因,以及解这类题的方法、注意点,供读者参考.

  • 标签: 定义 分类讨论 初中 数学 漏解分析 代数式
  • 简介:在学习了“材料”知识后,我对干电池发生了兴趣。想知道干电池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为什么会污染环境?能不能回收利用?

  • 标签: 干电池 科学课 初中 实验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喉返神经在甲状腺全切和次全切除术应用的作用。方法选取48例需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4例行解剖喉返神经的甲状腺全切和次全切除术,对照组24例行不解剖喉返神经的甲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未发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情况,对照组患者中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被确诊为喉返神经损伤,损伤率为8.33%,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1739,P<0.05)。结论在甲状腺全切和次全切除术中应用解剖喉返神经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喉返神经损伤,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甲状切除术 解剖喉返神经 喉返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为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近侧的血供来源于尺侧返动脉混合肌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8mm,穿出筋膜前长度为1.1cm;中段主要来自尺动脉近中段和远中段的粗大皮支,起始处外径均为0.7mm,穿出深筋膜前长度均为1.0cm;远侧有尺动脉腕上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9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2.6cm。其神经旁血管网与神经皮(穿)支及神经内血管广泛吻合组成了皮神经血管轴。结论:可设计成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 标签: 前臂内侧皮神经 血管 蒂筋膜皮瓣 静脉血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治疗策略是以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功能障碍成为困扰患者的重要问题,特别是男性功能的损伤,严重影响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因为担心性功能和泌尿功能受损而放弃直肠癌的根治手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术中盆腔自主神经的损伤。其中骨盆自主神经的保留主要是下腹神经,其主要负责男性射精功能。骨盆内脏神经主要司男性阴茎的勃起。本文对这两种神经解剖来源、分布及其对相关的泌尿生殖功能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并介绍有关保留自主神经的手术分类、操作要点和效果评估。在微创外科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实施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同时,充分了解盆腔自主神经解剖学概念,应用现代微创外科手术技术实现对患者骨盆自主神经的保留,是结直肠外科医师的重要必修课程,也是直肠癌外科手术规范化的重要体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盆腔自主神经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高分辨力CT(U-HRCT)观察单神经管的形态特点并进行测量,对单神经管的解剖形态再认识。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间使用U-HRCT对52例(104耳)人体头颅标本进行扫描,重组显示单神经管最佳的标准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像。观察单神经管主干和分支形态,根据转折点数量将单神经管主干分为单折点、双折点、无折点型,根据分支形态将有分支的单神经管分为分叉型、汇合型、侧支型、双侧分支型。测量单神经管主干壶腹端、折点及内耳道端的管径、夹角和各段长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有无分支单神经管主干管径的差异。结果52例(104耳)单神经管主干分为单折点型79耳、双折点型20耳及无折点型5耳。双侧形态分型相同30例(60耳),其中单折点型24例(48耳)、双折点型5例(10耳)、无折点型1例(2耳),22例(44耳)左右形态不同。单折点型单神经管壶腹端、转折点和内耳道端管径为(0.31±0.07)、(0.40±0.10)、(0.46±0.10)mm,夹角为60.5°±7.8°、120.3°±9.6°、38.3°±7.5°,壶腹侧、内耳道侧长度为(1.95±0.38)、(2.31±0.68)mm。双折点型壶腹端、近壶腹侧转折点、近内耳道侧转折点、内耳道端管径为(0.32±0.09)、(0.38±0.09)、(0.47±0.12)、(0.47±0.13)mm,角度为60.9°(57.3°,64.9°)、117.9°±12.3°、129.6°±12.4°、41.7°(32.9°,79.5°),壶腹侧、两转折点间、内耳道侧长度为(1.78±0.31)、0.96(0.80,1.15)、0.65(0.46,1.15)mm。无折点型壶腹端和内耳道端管径分别为(0.20±0.01)、(0.50±0.12)mm,与壶腹和内耳道夹角角度分别为58.4°±9.6°、46.2°±5.1°,长度为(3.61±0.32)mm。48耳存在分支,其中分叉型36耳、汇合型4耳、侧支型5耳、双侧分支型3耳。在单折点型单神经管中,无分支者转折点处管径较有分支宽(t=2.11,P=0.039);双折点型单神经管中,有无分支间各管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U-HRCT能够清晰显示单神经管,单神经管主干及分支影像所见形态多样,需重新认识其解剖形态。

  • 标签: 颞骨 单神经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高分辨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滑车上、眶上神经血管束与皱眉肌的毗邻关系,为眉间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9年7—10月,在潍坊医学院解剖学实验室用10具20侧成人头颅标本逐层解剖上睑及额部。以双侧内眦连线为X轴,面中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分别测量滑车上神经、滑车上动脉、眶上神经内侧支、眶上神经外侧支、眶上动脉的坐标参数,得到其走行轨迹范围,并观察其层次及其与皱眉肌间的毗邻关系。结果皱眉肌起自额骨鼻突近眶内侧缘上部距中线(4.32±0.98) mm处,皱眉肌起端基底宽(9.91±1.41) mm,斜向外上穿眼轮匝肌及额肌分布于眉毛外1/3皮下。以内眦连线上15 mm,距面中线(16.58±1.70) mm及(16.17±1.42) mm连线为下底,以内眦连线上30 mm,距面中线(13.74±1.54) mm及(14.21±2.42) mm连线为上底所构成的梯形区域,为滑车上神经动脉在皱眉肌中行走的危险区。以内眦连线上22.5 mm,距面中线(26.03±1.55) mm及(28.11±2.46) mm连线为下底,以内眦连线上40 mm,距面中线(31.23±3.19) mm及(38.20±2.94) mm连线为上底所构成的梯形区域为眶上神经动脉在皱眉肌中行走的危险区。结论熟悉滑车上及眶上神经血管束与皱眉肌关系,手术操作可避免危险区,减少对表浅及深部神经血管的损伤。

  • 标签: 尸体解剖 头部 眶上神经 眶上动脉 滑车上神经 滑车上动脉 皱眉肌
  • 简介:采用联想和类比推理法,指出了体育院校学生学习运动解剖神经采统的目的,阐述了神经突触、下丘脑、大脑优势半球、边缘系统、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等重要知识点与体育实践的联系和评价,旨在增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在体育实践中运用的能力。

  • 标签: 运动解剖学 神经系统 突触 生物节律
  • 简介:摘要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包括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D3淋巴结清扫术以及盆腔自主神经保护3个方面,手术目标为肿瘤根治和功能保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对于腹腔和盆腔筋膜解剖的理解有助于提高直肠癌TME质量和保护自主神经。手术操作进入盆腔后,对于直肠系膜固有筋膜层、盆腔脏层筋膜、腹下神经前筋膜、骶前筋膜、直肠周围韧带结构以及直肠前方Denonvilliers筋膜的辨识有助于保护盆腔自主神经,避免损伤。笔者重点介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如何正确辨识盆腔筋膜结构,并应用筋膜解剖理念完成直肠癌TME,实现盆腔自主神经保护。

  • 标签: 直肠肿瘤 直肠癌根治术 筋膜解剖 盆腔自主神经保护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膜解剖虽然在国内兴起,但现在还只是初步建立了理论框架。膜解剖的"膜"实际是指构成特定平面或称为"神圣平面"的"膜",因此不能把"膜"之间的解剖就理解为膜解剖,膜解剖的目的也绝非是为了追求"微出血"和"零出血"。现阶段理论学说的多样化以及解剖名词的不规范,是阻碍膜解剖理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膜解剖的膜或层面始于胚胎期,但因为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旋转、融合等而失去了原来的解剖表现,从而模糊了临床对膜解剖的认识。笔者结合尸体解剖、手术观察和文献复习,还原了结直肠手术相关膜的来源和延续,并以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为例,对"系膜信封"以及完整系膜切除等膜解剖核心内容进行了探讨。同时,从膜的整体性上阐释了重要术语的解剖学定义,以期规范膜解剖名词的使用。从胚胎学、膜的整体性和延续性来理解膜的来源和构成,将有助于建立统一规范的膜解剖理论体系。

  • 标签: 解剖 术语 系膜 筋膜 盆腔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行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的膝关节置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25例)和观察组(n=2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解剖定位,观察组则采用超声引导定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情况以及两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以及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h、9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以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行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的膝关节置换患者,采用超声引导定位能够获得良好预后,降低患者疼痛指数,提升患者阻滞起效以及持续时间,加强麻醉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定位 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 膝关节置换 疼痛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鼓环平面与面神经垂直段的位置关系及鼓环平面作为该段面神经标志的可行性。方法2014年1月-10月选取4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1例(22侧颞骨),鼓膜表面涂碘海醇注射液,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利用3D容积重建(3D—VR)技术重建鼓环平面与面神经垂直段;应用显微解剖技术将对应颞骨的鼓环、面神经垂直段轮廓化,并行数据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3D—VR技术成功重建鼓环平面与面神经垂直段的位置关系,11例22侧标本鼓膜均显影清晰。其中12侧鼓环平面8点(右耳)或4点钟方向(左耳)距面神经垂直段最近,显微解剖与3D—VR观测其平均距离均为3.58mm;显微解剖显示鼓环平面与面神经垂直段上段成角平均为39.14°,3D—VR观测其为39.41°。显微解剖与3D—VR测量数据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鼓膜后下象限,3D—VR和显微解剖分别发现有63.64%(14/22)和68.18%(15/22)的面神经垂直段由鼓环平面内侧转向外侧,其中同时又伴有面神经垂直段前移者分别为10/14侧和10/15侧。3D—VR与显微解剖两种方法判断面神经前移、外移情况,经Kappa检验,结果呈较好一致性(K=0.899、0.874)。结论鼓环平面是面神经垂直段相对恒定的解剖标志,鼓膜后下象限区域是外耳道操作时面神经易损部位,3D—VR较为真实地反映鼓环平面与面神经垂直段之间的位置关系。

  • 标签: 中耳 鼓环 面神经 容积重建 颞骨 解剖学
  • 作者: 李骋 陈虎 王勇 孙玉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相关研究已涉及口腔医疗多个领域,特别在口腔三维解剖特征的自动化分割与识别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可辅助口腔医师及技师完成繁琐重复的手工操作,并更高效精确地完成诊断与诊疗计划制订。本文简要总结人工神经网络在口腔三维解剖特征的分割与识别领域的应用现状与现存问题,为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网络(计算机) 口腔医学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计算机辅助 图像解释,计算机辅助 计算机辅助设计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从解剖着手,提出完全切断鼻后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蝶腭神经血管束离断技术,并探讨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方法于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解剖实验室解剖2例(4侧)新鲜尸头,采用内镜经鼻经中鼻道入路完成蝶腭神经血管束切断术,观测手术入路中相关干性颅面骨的结构。选取于2019年2月1日至2021年6月10日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咽喉科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2例,采用完全离断蝶腭神经血管束技术完成鼻后神经切断术,术后随访1年。随访过程中2例患者失访,完成随访的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年龄29~69岁。应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估手术疗效。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于解剖过程中获得该入路的重要解剖标志,如筛嵴、蝶腭孔/切迹、腭骨眶突和腭骨蝶突。10例患者术后鼻部、眼部、咽部、耳部、全身症状及总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部(2.50±1.70)分比(6.47±2.17)分,眼部(1.15±0.89)分比(3.60±2.57)分,咽部(1.30±1.36)分比(4.25±3.64)分,耳部(1.10±1.03)分比(2.67±2.00)分,全身(1.08±1.24)分比(3.60±1.17)分,总分(7.13±4.31)分比(20.58±9.05)分,P值均<0.05]。RQLQ评分的睡眠、鼻部、眼部、实际问题、情感、活动6个项目得分和总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睡眠(0.80±0.69)分比(2.93±1.33)分,鼻部(1.38±1.18)分比(3.93±1.50)分,眼部(0.58±0.66)分比(1.80±1.25)分,实际问题(1.10±1.22)分比(3.03±1.84)分,情感(1.00±1.81)分比(2.58±2.00)分,活动(2.77±2.93)分比(6.00±1.85)分,总分(8.99±8.92)分比(22.42±8.69)分,P值均<0.05];非鼻/眼症状得分较术前无明显差异[(1.37±1.60)分比(2.16±1.12)分,P=0.166]。除2例患者术后短期出现腭部麻木感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蝶腭神经血管束离断技术的鼻后神经切断术是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鼻后神经 神经切断 变应性鼻炎 蝶腭孔/切迹 筛嵴 蝶突 眶突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新鲜尸体研究,观察盆腔自主神经平面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特征,以探讨子宫颈癌保留神经平面的子宫广泛性切除术(NPSRH)的合理性。方法2015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与组胚学系实验室对14具新鲜女性尸体进行解剖学及组织学研究,研究标本的中位年龄为79岁(范围:67~92岁)。从14具新鲜女性尸体中获得28个半侧盆腔标本。其中,8个半侧盆腔用于NPSRH的手术模拟,证实其可行性;10个半侧盆腔通过精细解剖,分离盆腔自主神经结构,观察其走行特点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另外10个半侧盆腔,从输尿管与子宫动脉交叉处至膀胱入口处的宫旁组织进行整体取材、包埋并连续切片,HE染色明确输尿管管腔宽度下方系膜内神经的分布特点;免疫组化S100染色,识别并计数神经纤维束,再选择与S100染色标本同点的切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染色,以区分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并计数神经纤维束。结果(1)在8个半侧盆腔标本上模拟了NPSRH,其中7个半侧盆腔中整体保留了盆腔自主神经平面。(2)10个半侧盆腔标本经过精细解剖,发现腹下神经、盆腔内脏神经及其汇合成的下腹下神经丛的分布呈平面状态,均位于输尿管系膜及其尾侧延伸部分内。神经平面与子宫深静脉及其属支均呈交叉关系。下腹下神经丛膀胱支与膀胱静脉丛的关系密切。在10个半侧盆腔中,7个观察到完整的膀胱中静脉及膀胱下静脉,另3个其中一支静脉缺失;6个半侧盆腔的膀胱静脉丛在神经平面内侧与子宫深静脉主干有交通,2个半侧盆腔的膀胱静脉丛于神经平面外侧汇入子宫深静脉,另外2个半侧盆腔的膀胱静脉丛直接汇入髂内静脉。(3)HE染色发现,宫旁输尿管下方盆腔自主神经的分布具有连续性,呈矢状位平面分布。免疫组化S100染色发现,输尿管管腔宽度下方的神经纤维束占宫旁范围神经纤维束总量的比例平均为70.9%。TH及VIP染色发现,交感神经纤维束平均为13.5条/半侧盆腔,副交感神经纤维束平均为8.2条/半侧盆腔,交感神经分布占优势。结论盆腔自主神经主要分布于输尿管系膜及其尾侧延伸部分所组成的平面内,NPSRH术式具有解剖学上的合理性。

  • 标签: 宫颈肿瘤 骨盆 自主神经系统 子宫切除术 尸体解剖
  • 简介:摘要术中盆腔自主神经损伤导致的排尿及性功能障碍,已成为直肠癌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如何在保证直肠癌手术根治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及术后泌尿生殖功能,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焦点。笔者对与盆腔自主神经保护关系密切的重要解剖结构——邓氏筋膜开展了一系列系统研究,从解剖、生理、组织、手术实践等多方面,阐明了邓氏筋膜对直肠癌术中盆腔自主神经及术后泌尿生殖功能保护的重要作用。同时,基于开展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期结果,本团队证实,保留邓氏筋膜的创新全直肠系膜切除术(iTME)能在不牺牲肿瘤根治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在此,我们对国内外关于邓氏筋膜解剖的研究进展作文献复习,并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阐述邓氏筋膜在直肠癌手术神经保护中的意义及研究前景。

  • 标签: 直肠肿瘤 邓氏筋膜 盆腔自主神经 保留邓氏筋膜的创新全直肠系膜切除术(iTME) 排尿功能障碍 性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