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上皮血管内皮瘤(EHE)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少见病的CT、MRI征象认识,帮助治疗前诊断。方法病理证实上皮血管瘤5例,发病年龄27~55岁;女性3例、男性2例。3例行平扫加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MRI平扫加动态扫描,1例仅行MRI动态扫描。2例间隙性右上腹痛;3例无症状,为体检发现。3例同时伴发外病变(多发肺结节2例、腹膜结节1例)。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周围及包膜下弥漫性病变5例(5/5),其中多发结节3例、多发结节伴大块融合灶2例;伴包膜回缩征5例(5/5),内静脉进入并止于病灶5例(5/5),病灶包绕血管2例(2/5)。CT平扫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结节,内见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楚(5/5);动态增强典型病灶中层环形强化伴周围低密度晕环,中心不强化(多层靶征)(5/5),延迟期无廓清(5/5),延迟10min病灶缩小(1/1)。MRI平扫T1WI低信号灶,内见更低信号灶;T2WI高信号灶,内见更高信号;造影后可见多层靶征(2/2)。结论本组EHE具有相似的影像学特征,易误诊为转移瘤或血管瘤。对首次就诊无外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CT或MRI发现周围或包膜下多发肿块或大块融合病灶伴包膜回缩者,鉴别诊断时要考虑到血管内皮瘤;造影后持续靶强化伴延迟强化,合并内静脉进入并止于病灶者可提示该病。

  • 标签: 肝脏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磁共振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已确诊淀粉变性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并结合文献回顾,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文献及4例明确诊断为淀粉变性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腹部彩超、腹部CT或腹部MRI、或肾的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及特异性的组织染色(刚果红染色)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有腹胀、纳差、乏力、肝肿大,伴有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明显升高。肝脏或肾脏的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见大量粉红色淀粉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病理结论为、肾淀粉变性。结论淀粉变性临床少见,表现多样化且大多为非特异性,很难早期诊断,对临床表现高度怀疑为淀粉变性的患者,、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及特异性组织学染色(刚果红染色),可帮助确诊淀粉变性。

  • 标签: 肝淀粉样变性 临床特点 刚果红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皮血管内皮瘤(HEHE)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HEHE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结果男性3例,女性6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上腹不适,其中3例于体检时发现。1例为单发结节,8例为多发。镜下瘤细胞上皮或树突状,呈小巢状、片状、条索状生长。多数瘤细胞内可见胞质内空泡,内含红细胞似原始血管腔,纤维性间质伴胶原化。免疫组化染色CD31、CD34、FⅧRag、ERG、Fli-1均(+),少数CK、CK7(+)。结论HEHE是一种恶性血管源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或漏诊,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必要时辅以分子生物学检查。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肝脏 病理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皮血管内皮瘤(HEHE)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HEHE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结果男性3例,女性6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上腹不适,其中3例于体检时发现。1例为单发结节,8例为多发。镜下瘤细胞上皮或树突状,呈小巢状、片状、条索状生长。多数瘤细胞内可见胞质内空泡,内含红细胞似原始血管腔,纤维性间质伴胶原化。免疫组化染色CD31、CD34、FⅧRag、ERG、Fli-1均(+),少数CK、CK7(+)。结论HEHE是一种恶性血管源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或漏诊,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必要时辅以分子生物学检查。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肝脏 病理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鼻腔低级别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伴破骨巨细胞罕见,其生物学行为属于低度恶性肿瘤。现报道一例发生于左鼻腔的该肿瘤,经鼻内镜下肿物摘除术,术后未行放化疗,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与远处转移。

  • 标签: 鼻腔 腺癌,乳头状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其肝脏声像图改变.方法:对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例应用超声诊断仪观察其化学治疗前后肝脏的声像图.结果:42例乳腺癌患者经化疗后39例出现脂肪声像图.结论:超声检查对乳腺癌化疗致脂肪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脂肪肝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动脉化疗栓塞及胰腺动脉局部灌注化疗对胰腺癌转移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对52例胰腺癌转移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包括动脉化疗栓塞+胰腺动脉灌注化疗。通过影像学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CA19-9)的变化评估患者对介入治疗的反应。结果52例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9例患者肿瘤对治疗有部分反应,10例患者对治疗有轻微反应,26例患者肿瘤无明显变化,7例患者肿瘤进展。术后肿瘤标记物CA19-9降为85-1123U/L之间,平均345.6U/L,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5)结论介入治疗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使胰腺癌患者肿瘤缩小,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胰腺癌 肝转移 介入治疗 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增强CT影像表现及定量指标分析对上皮血管内皮瘤和转移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上皮血管内皮瘤(HEH)患者12例为试验组,同时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其他影像检查证实为转移瘤亦行腹部增强扫描52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及临床资料。图像分析指标包括:病灶形态、大小、数目、密度、边界、位置、分布特点;平扫、动脉期、门脉期病灶CT值,动脉期和门脉期肿瘤与正常实质的比值(TNR);病灶中心和边缘的强化特点,病灶的特殊征象及继发改变。将以上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病灶均以多发和弥漫型为主,HEH弥漫型病灶常融合呈条带状。门脉期病灶CT值及TNR转移瘤高于HEH组(P<0.05),两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841。HEH组病灶中心以几乎不强化和轻度较均匀强化为主,转移瘤以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为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包膜下分布、包膜回缩、靶环征及棒棒糖征是HE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灶门脉期较高的CT值和TNR、肿瘤标志物升高、淋巴结转移是转移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门脉期病灶CT值及TNR值、中心强化特点、特殊征象及继发改变有助于HEH与转移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血管内皮瘤,上皮样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肿瘤转移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恶性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PEComa)合并腺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2020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人民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例肺原发恶性PEComa合并腺癌病例,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要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等,并进行文献复习。首先以“恶性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肺”+“腺癌”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医学数据库,未检索到相关报道。随后以“肺恶性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同时以“pulmonary malignant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和“PEComa”为副主题词,结合主题词,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数据库,检索语言为中文或英文,起始时间不限,检索时间截止日期为2020年11月。结果患者男,46岁,因“反复咳嗽、胸痛10余天伴体重迅速减低”于2020年8月20日入院。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示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表达增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术(PET)-CT示左胸腔较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灶,SUV值22.8。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PEComa合并肺腺癌伴淋巴结转移,且检测到驱动基因EGFR药物敏感性突变,术后辅以化疗及靶向治疗,目前状态稳定。文献共检索到肺恶性PEComa 12例,中老年常见,多因咳嗽或胸闷就诊,胸部CT常显示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8例发生纵隔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结论肺恶性PEComa少见,同一肿物合并肺原发腺癌成分者为首次报道。部分病例进展迅速,手术完整切除病灶并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化疗及靶向治疗,是较为合适的治疗策略。诊断为良性PEComa的患者也应注意长期随诊复查。

  • 标签: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肾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诊断鼻腔鼻窦上皮性恶性肿瘤(癌)病例,筛选肾细胞腺癌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鼻腔鼻窦上皮性恶性肿瘤(癌)共计460例,其中腺癌70例,占比15.2%。鼻腔鼻窦肾细胞腺癌仅5例,占比1.1%。其中4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6.5岁(29~52岁),临床表现主要为鼻塞、鼻出血。鼻内镜下为红色息肉样肿块。影像学显示鼻腔、筛窦肿块,伴周围结构的侵犯及骨质破坏。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状、腺泡状、微囊结构,间隔以丰富的毛细血管,伴出血,细胞胞质透亮,核级低,核仁不明显,部分区域肿瘤侵及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7、碳酸酐酶Ⅸ(CA9)、S-100蛋白、波形蛋白阳性,Ki-67阳性指数低。余肾细胞癌标志物(RCC)、CD10、PAX8、p63、平滑肌肌动蛋白(SMA)、HHF35、Calponin、CD117、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及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突触素、CHG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均未检测到EWSR1和ETV6基因重排。5例患者初诊后均手术切除,其中1例术后二次复发后再次手术切除并行辅助放疗,1例术后行放疗,1例复发后再次手术切除,1例无复发,1例复发后行放疗。随访截至2019年12月,目前5例患者均无瘤生存,一般情况可。结论原发性鼻腔鼻窦肾细胞腺癌是低级别非肠型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发生率低,呈惰性生物学行为,诊断思路属于排他性诊断,需与原发及转移性肿瘤的透明细胞亚型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可辅助放疗。

  • 标签: 鼻窦肿瘤 诊断, 鉴别 预后 肾细胞样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肉瘤癌的CT和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6例原发性肉瘤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35~71岁,平均56.8岁。观察肿瘤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或信号及增强强化程度等。结果16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位于右叶11例,左叶5例。肿瘤最大直径3.0~16.0 cm,平均8.5 cm。16例患者CT平扫肿瘤呈类圆形及椭圆形6例,分叶状或不规则10例;肿瘤界限清楚10例,不清楚6例。肿瘤均为低密度影,其中15例密度不均匀,中心可见大小不等坏死液化,1例密度均匀。4例患者MRI平扫肿瘤边界均较清晰,肿瘤中心见坏死液化,肿瘤实性部分T1加权成像稍低信号,T2加权成像稍高信号,中心坏死液化灶T2加权成像更高信号。12例增强CT和4例增强MRI中,动脉期肿瘤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7例;动脉期肿瘤内条状分隔及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7例;动脉期肿瘤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1例;动脉期肿瘤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肿瘤内强化退出,呈边缘和间隔持续强化1例。结论肉瘤癌具有肉瘤和癌的双重影像特征。肉瘤癌的影像表现取决于肉瘤成分占比,肿瘤较大伴瘤内坏死囊变,增强CT呈边缘或内部分隔中重度持续强化。

  • 标签: 肝肿瘤 肉瘤样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总结20例胰腺癌转移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叶切除术的术后护理。护理重点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视患者休息与活动管理,做好引流管护理及营养支持,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发生腹腔出血1例、胆瘘1例、胰瘘2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痊愈。

  • 标签: 胰腺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肝叶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乳腺癌化疗引起的肝脏损伤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从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对320名乳腺癌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病人分成两组,每组160人,早期组术后首先进行三周的治疗,然后再开展化疗工作,常规组患者,术后6周的时间进行化疗治疗,并对两组的不良反应、2年复发及2年生存情况进行了比较,采用单一因子和多因子 Cox方法,对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早期组患者的复发率与常规组患者复发率相比较低了9%左右,生存率也高于另外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血液、消化系统和、肾等方面,两组间的 ADR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及早进行化学治疗,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化疗 乳腺癌根治术 临床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合并绒毛膜癌成分并转移病例比较罕见。患者为65岁女性。胃癌根治标本,胃肿瘤呈腺管状、乳头状结构,细胞质透明,诊断为伴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在淋巴结转移灶和转移灶中出现了绒毛膜癌成分。免疫组织化学不同程度表达SALL4、Glypican3、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DX2、CD10等抗体。二代测序提示TP53突变、MYC扩增等改变。此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对术前化疗不敏感。患者术后12个月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内脏脂肪素(visfatin)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在内脏脂肪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性,同时在不同的机制作用下,会参与肿瘤的病变,因此近年来多数学者开始介入到visfatin的研究当中,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visfatin有望成为一种肿瘤的标记物,同时其在肿瘤中究竟起到怎样作用机制,通过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有望成为治疗肿瘤新的起点站。

  • 标签: 肿瘤 visfatin 脂肪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