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从古至今,“亲”这一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孔子对“亲”的解读,到如今提倡的新型“亲”文化,“亲”伦理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和沉淀,越发鲜明。我们应该在吸收传统文化中优秀“亲”伦理思想内核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亲”方式和方法。

  • 标签: 孝亲教育 班主任 立德树人
  • 简介:摘要:“仁”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角度和课题。由于《论语》语录体的形式和内容的分散性很难完整地去解读孔子的思想。就算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在论语也有很多种解释。为了更加集中地去研究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我们从“”与“仁”的关系存在出发,探索儒家关于“仁”的思想。本文首先明确“仁”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与“礼”相区别。再在两者的关系中明确仁的具体内涵,最后发散到今天的时代意义。

  • 标签:
  • 简介:建设新时期的文化,将文化的建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爱”,而“爱”的核心是奉献.爱的教育本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元素,的教育可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独特内涵.学校应该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 标签: 孝文化建设 爱的教育 学校教育 素质教育
  • 简介:从前我家珍藏一本商务印书馆印行的线装连史纸铅印甲种《辞源》,民国四年(1915年)初版本,我家十分珍视,轻易不肯示人。我幼年初学临帖,听我父亲说“辞源”二字,遒劲有力,出自大书法家郑孝胥之手。那时我对於书法一道还未入门,郑书究竟好在甚麽地方、还领会不到,总觉得郑字黑大圆光,明丽醒目。我对郑书“辞源”二字印象深,是因为在当时看过颜、柳、欧、苏等诸家字帖,有了比较。事隔多年了。後在北京琉璃厂旧书摊上偶然发现《辞源》线装本,与我家收藏的版本一式一样,两大厚册,要价不高,我欣然把它贾下了。年前在上海一位朋友家见到郑书条幅,觉得不错。

  • 标签: 朋友家 二字 初版本 郑孝胥 北京琉璃厂 一本
  • 简介:同学们共为226位老人免费拍了1032张照片,这些老人的平均年龄为68岁,最大的92岁,最小的为58岁,其中三分之二是空巢老人。

  • 标签: 相机 空巢老人 平均年龄
  • 简介:中央电视台"妈妈,洗脚"公益栏目生动地向我们诠释了"孝行"。"百善为先"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当前社会上也存在着许多"缺失"现象。

  • 标签: 孝文化 学校 中央电视台
  • 简介:“妈,我起床了,今天上午有两节语文课,晚上聊,手机不带了。”“好的,儿子。”这样平常的对话,发生在早已参加工作的王强(化名)与母亲之间。

  • 标签: 记忆 语文课
  • 简介:新成老和尚,广东揭西人,俗名林成。1919年农历正月二十日生。1940年在饶平县隆福寺山家。1945午往韶关南华寺受具足戒。1950任广州六榕寺住持。1980年被选为广州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1996年荣任光孝寺方丈。2000年当选为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

  • 标签: 广东省佛教协会 新成老和尚 光孝寺 历史文物 人物传记
  • 简介:在去年七月的酷暑烈日里,应朋友邀约,去了一趟古镇相城。相城在苏州古城东北四十里,历史很悠久了,相传春秋吴王阖闾初年,伍子胥奉命建造大城,他先来这里相土尝水,因为地势低湿而放弃了,大城虽然没有造起来,相城的名字却留了下来。《相城小志》卷二说:"相传伍子胥拟筑城于相城,砖已运置,因

  • 标签: 姚广孝 相城 佛教 出家 四库全书总目 苏州古城
  • 简介:26年如一日侍奉岳父岳母,无怨无悔;为了给老人治病,补充营养,工作之余打几份工,常年无休,用一颗敬老之心谱写了一曲感人的老歌。他,就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韩家园森林资源管护区吊桥检查站站长于洪普。1989年,于洪普将年迈的岳父母从千里之外的农村接到他家安度晚年。这对于本来工资不高、单职工家庭的于洪普来说,

  • 标签: 森林资源管护 于洪 千里之外 补充营养 林业局领导 普方
  • 简介: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文化根植于封建宗法的土壤之中,所以其必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社会转型期文化受到冲击并处于困境,但其超越时空性的某些文明内核仍然散发出理性的光辉,值得后人传承与弘扬。

  • 标签: 孝文化 内涵 冲击 困境 传承
  • 简介:<正>这是河北省滦县五中八年级学生卫群的一天:早上,当别的孩子还在温暖的被窝里"赖床"时,小卫群早已做好了早饭,帮父亲穿好了衣服,收拾完了屋子;放学了,同学们到家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小卫群要赶紧放下书包,摘菜、洗菜、淘米,做饭给爸爸吃;晚上,小

  • 标签: 河北省滦县 班级活动 主力队员 班干部 爱亲 舞蹈队
  • 简介:家庭德关注人的成长,家庭德的培养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传统家庭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必须抓住其理论内涵的核心要素“敬”。要遵循传统文化的孝心、孝行和法三个层面的内在逻辑要求,尊重教育的对象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规律。儿童时期要强调“敬”意识的培养,青少年时期要强调孝行为规范的培育,成年后要强调对父母的责任与担当。

  • 标签: 家庭 孝德
  • 简介:今天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热门的话题,关于的话题。父母跟子女之间共处的关系大致有两种:第一,西方是一种单代的传递式,因此,西方人18岁以后,大致就要自己生活;第二,我们中国人不是这样的,我们是互补式的,就是我们抚养子女,子女长大之后要赡养父母,这是一个反向的关系。

  • 标签: 精神赡养 养子女 西方人 养父母 中国人
  • 简介:父母养育和疼爱我们的同时,我们要怎样回报呢?用成绩来回报父母是一种,为他们分忧解愁是一种,尊重礼让也是一种

  • 标签: “孝” 父母 回报 礼让
  • 简介:生括中常有这样一些老人:在到达一定年龄段或生活中发生了某种变故之后,他们的脾气和行事的方法变得“古怪”起来.有的开始脾气暴躁,性情孤僻、固执;有的刚爱在晚辈面前终日念念叨叨,指责晚辈这不行那不是,爱替小辈们瞎操心。部分做晚辈的不明白老人为何突然会这般“时厌”.忍无可忍时,便跟老人顶撞,怄气,

  • 标签: 古怪老人 善待古怪 老人孝
  • 简介:1944年2月15日,我(朱和平)的老奶奶朱钟氏(86岁)离世,爷爷(朱德)非常悲痛,为了表示悼念,他一个多月没有剃须,并写下了《母亲的回忆》一文,在《解放日报》发表。

  • 标签: 朱德 《母亲的回忆》 《解放日报》 朱和平
  • 简介:谁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崇礼尚德、重情尊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国的家庭里,小孩子一懂事,就要让他懂得敬父母、尊长者,守礼节、识道理。大人们也总是喜欢小孩子“听话”“乖”。父父子子,世世代代,习以为常,理所当然。中国小孩子长大以后,大多听从父母、依从“孝道”,中国也就被称为礼仪之邦。

  • 标签: “孝” 文明古国 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 “孝道” 礼仪之邦
  • 简介:文章阐明了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和谐文化,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提出要弘扬、阐释、转型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标签: 孝文化 和谐社会 中华民族 传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