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在宋代民间诉讼风潮以及法律庞杂化、理性化、近世化的时代变迁下,宋代士大夫形成了“争诵律令”的习法风尚;树立了“在在持平如衡,事事至公如鉴”的司法公正理念;践行了“田婚之讼,惟以干照为主”以及“金科玉条,凛不可越”的依法审断精神。实际上,即使在涉及血缘或姻缘关系的家产讼案中,情理亦难以颠覆法律。宋代士大夫群体的上述法律品格彰显了中国传统司法公正性、确定性的真实面相;昭示了法律随社会变动而变动的法律哲理,为我们深刻认识宋代司法的近世化转型,乃至匡谬学界所谓古代“伦理司法”旧说,皆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同时,对于当代转型时期“法治中国”的建设亦不乏历史的启迪与自信。

  • 标签: 宋代士大夫 民事审判 情理 依法审断 确定性
  • 简介:土地不仅是私法上的重要内容,也在公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公法视角发掘中国古代土地法律制度的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中国古代土地法以"均田限田"为方式控制地权初始分配,追求均地安民的法律价值;另一方面,又通过推行均税减赋等措施控制农民土地税赋,保障国家税收,追求富国安民的法律价值。土地公法价值的实现,主要是依赖土地三个方面的功能,即政治上的神圣象征功能、保税富国的基础和安民养民的载体,而这些都是历次土地制度变革追求的价值目标。

  • 标签: 土地 田制 税赋 公法价值
  • 简介: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著作权法的根源在于文化结构。物质文化结构上,封建地主制经济没有为文化生产和知识消费提供便利条件,也就无法形成著作权立法的经济基础;精神文化结构上,儒家文化重伦理轻财产,塑造统一人格,维护等级秩序,压抑个性创新,没有为著作权法建构创造良好的思想氛围。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同样没有为著作权法奠定系统的哲学基础;制度文化结构上,封建君主专制、文官制度、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连结成一张严密的思想控制之网,排斥着著作权法所力求保护的自由文学艺术表达。只有尽量消除传统文化结构的不利影响,当代中国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著作权法文化环境。

  • 标签: 著作权法 文化结构 物质文化结构 精神文化结构 制度文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