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现行的制定法体系以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均没有确定习惯的法源地位,所以人民法院适用民间习惯的合法性不是很充分。一方面不承认习惯为法律,另一方面又用其判案,这是典型的"奥斯丁困境"。从规范分析的角度来看,习惯导入司法的依据仅存在于法官的审判权中。中国法官在个案中识别和适用习惯是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地方法院的审判委员会针对习惯的司法适用问题发布指导意见是中国司法惯常做法,这是一种司法习惯。法官根据指导意见识别和适用习惯,实际上是通过司法习惯给民间习惯打上法律的印记。由最高法院发布习惯的识别标准,而由基层法院识别习惯规则,这种分工可以在根本上摆脱"奥斯丁困境"。

  • 标签: 奥斯丁困境 民间习惯 司法习惯 自由裁量权
  • 简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指标。但是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足。2015年7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公布,在《试点方案》确定的案件范围内,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是重点。

  • 标签: 少数民族地区 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试点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 简介: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用地是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的土地及其附属物,是特定的可控制的有形物,与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建筑用地相比较而言,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用地具有意定性、主体法律人格缺失、附属性及生存价值凸显等法律特征,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用地所具有意定性、主体法律人格缺失、附属性的法律特征和物权法定是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用地监管的法律理论障碍,从理论上丰富和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法律特征和物权法定的内涵是破解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用地监管的法律理论障碍的关键点。

  • 标签: 民族村寨 旅游扶贫 土地 监管
  • 简介:每块区域都有其独有的法律文化,形成十里不同风的面貌。"生态碑"记载古时当地居民保护生态的观念。从考察温州市八块"生态碑"入手,挖掘其中暗含的环境法治精神和环境法治价值,探讨"生态碑"的现代环境法治可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尤其要汲取法律文化传统的营养,摒弃法条主义,回归本土资源,充分发掘传统,利导传统。

  • 标签: “生态碑” 环境法治 习惯法
  • 简介:商事习惯作为商事主体的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根源在于商事主体的自治性.商事习惯属于商人私人实施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商人私人实施机制的体现.因此,商事习惯规范形式相应体现为自力救济规范、私人裁决规范、商会自治规范.具体表现为行业性惯例、部门规章与商人习惯法.未来民法典应对商法私人实施机制的内容进行确认,确立习惯的法律渊源地位,同时应该确立商事习惯优先于任意性规范适用的内容.

  • 标签: 商事习惯 商人私人实施机制 法律渊源
  • 简介:作为少数民族群体享有的政治发展权包括共治权和自治权两个方面。在中国现行宪政体制下,这两方面的权利分别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来实现。从实践效果来看,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的具体制度设计中,针对少数民族政治发展权而设的保障措施仍有完善的必要。为使少数民族群体享有的政治发展权在中央和地方的决策过程中不被忽视,必须在决策程序上设置一些可供选择的方法。

  • 标签: 民族政制 政治发展权 自治 共治
  • 简介:司法程序中少数民族语言权保障既是实现充分的法庭交流和对话的必要条件,又可能直接影响到案件实体裁判的公正性。当前,我国司法程序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保障程度并不如人意,存在'双语司法人员'短缺、少数民族语言法务翻译制度不健全、法庭语言选择不规范及'文化上的语言不通'等问题。对此,需要从'双语司法人员'培养、法务翻译制度完善、法庭语言规范使用及促进文化交流等不同层面来促进司法程序中少数民族语言权保障的实现。

  • 标签: 司法程序 少数民族 语言权
  • 简介:本文引用厦门地区法院司法实践的4个案例,说明在纠纷解决过程中,习惯对法律空白填补、当事人利益衡平、接近正义等司法目标的实现,与制定法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可以在纠纷解决上积极促成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统一。

  • 标签: 习惯 司法适用 法律渊源
  • 简介:民俗习惯经常影响法官的审判思维方式和语言思维方式。从法理上分析,民俗习惯与法律是具有宗源性关系的,法律是经由民俗演化而来的,法律只不过是民俗的制度化部分。因之,在裁决中以可接受性标准为裁判路径是可行的,即法官要在法律内论证它的可接受性和在法律外(法律与社会之间)论证它的可接受性。

  • 标签: 民俗习惯 法官思维方式 可接受性裁判
  • 简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权利保障水平在提高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差距,这种差距既是我国城乡差距的反映,也体现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自身特点。分析这种差距,为政府增强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权利的救助提供理论帮助。

  • 标签: 西北 民族地区 公民权利 城乡差距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刑事政策的思想是伴随着刑事法律的出现而产生的。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立法者会制定一系列抗制犯罪的对策。最早提出"刑事政策"概念的是德国刑法学家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认为,"刑事政策是国家据以与犯罪作斗争的惩罚措施的总和"。其后,在另一德

  • 标签: 刑事政策 刑罚目的 关系论 刑法学家 德国刑法学 费尔
  • 简介:文章通过回溯立宪史中相关条款的立宪原旨、宪法文本结构中的内在逻辑,旨在阐明宪法第52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被规定为宪法义务的意义所在。而该条款之所以被认为缺乏规范性进而须从宪法文本中清除,实际上也是对宪法作为根本法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间接适用性的误解。另外,宪法除了规范性的一面,还具有政治性和伦理性的特质,所以宪法第52条所具有的道义性和政治性的一面并不能成为其无法作为宪法义务的理由。

  • 标签: 宪法义务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宪法性质 规范性
  • 简介:民族习俗是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共同遵循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文化惯性及其嬗变的滞后性,民族习俗在民族地区具有较强的心理认同基础,并继续发挥着指示、评价、规制个体行为以及参与构建“本土化”秩序的功能。在国家法制统一的制度前提下,法院在解决民事纠纷的审判活动中,应当对民族习俗加以考量,以推动制定法和民族习俗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纠纷解决效果的最优化。

  • 标签: 民族习俗 民事审判 适用
  • 简介: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一个新生儿听到世界的第一个声响是"敦煌"雅乐的祥和之音。从蹒跚学步到风华正茂,从艳阳当空到晚霞夕照,弦歌多彩的人生,欢悦于乐,纵情于琴,让国乐风飘、琴音绕梁相伴年年岁岁。

  • 标签: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 琴音 国乐 敦煌 王国 厂长
  • 简介:农村问题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最大问题,农村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国的未来路向。对农村中"真问题"的发现是对阻滞农村发展/进步症结化解的必然前设。循此理路,以阳村为样本,将其作为中国农村的一个表述对象,深入具象农民的日常生活世界进行田野观察。搁置传统先在理论,通过对"赤裸裸"的经验、个案的深度阐释、发掘,采用社会规范微观民族志研究农村场景中的水政、村俗、教育、非正式制度(习惯法)及乡村政治运作等片断为中心的典型集结叙事,兼及拉伸外在于阳村的时空维度,试图经由对阳村活生生的、未经剪裁的经验或深描或白描的爬梳,让农民生活经验本身获得一种对输入或强加的话语及理论的对抗权利——一种修正它/它们的权利,为"非均衡的中国"三农研究积累素材,期冀找准农村问题的病灶所在,试图提出新农村建设方案的要素纲目,使中国农民真正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秩序生活,最终以理性而充满活力的基层力量助推民族国家美好图景的实现。

  • 标签: 田野观察 阳村 经验 秩序 微观民族志
  • 简介:<正>在雇佣习惯规范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雇佣契约与雇佣习惯规范有着密切的关联,二者可以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基于此种发觉,笔者准备对于二者的关系作必要的梳理和讨论,以求得二者关系的界定。文章首先对雇佣契约作了简要地描述,然后分别对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予以分析。

  • 标签: 雇佣契约 华北地区 重复博弈 背景性 集体劳动 口头约定
  • 简介:在当前,民族问题,或者说少数民族权益保障问题的有效解决,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越南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法律意义。中国和越南同属社会主义国家,其所面临的民族问题与法治建设问题也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有相互借鉴、学习的便利和必要。但是由于双方对彼此的法律制度和理论研究状况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因此相互之间的借鉴和学习还不普遍。本文的写作就是旨在通过对中越两国宪法文本的比较研究和法条分析,总结出它们在少数民族权益的宪法保障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以便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借鉴与学习。

  • 标签: 越南 宪法保障 少数民族权益 民族问题
  • 简介:通过对云南一个少数民族村寨的调查,依据葛兰特(MarcGalanter)的法律制度要件理论,分别从规则、机构与中介、当事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同时运用从纠纷内部出发的微观研究法和从纠纷外部出发的宏观研究法,展现随着经济的变化、政策的调整少数民族村寨在纠纷类型和纠纷解决机制上所表现出的"平静"与"骚动"。

  • 标签: 纠纷解决 规则 机构 当事人
  • 简介:<正>一、德国民法典与"民族精神"德国民法典,正式名称为《民法典》,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于1896年公布,1900年正式生效的一部法典。与差不多一百年以前诞生的法国民法典相较而言,这部法典更为朴实、严谨;它没有如法国民法典那样被定名为《法兰西人的民法典》,更没有像《拿破仑

  • 标签: 德国民法典 民族精神 萨维尼 历史法学 学说汇纂学派 法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