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牙槽嵴吸收时上前牙不同程度龈乳头缺陷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至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且经治疗后牙周炎控制稳定并定期进行牙周维护的14例牙周炎患者的64个上前牙龈乳头,通过标准化临床图像及锥形束CT影像资料综合分析,评价邻接触点至骨嵴顶的距离(distance from contact point to bone crest,CP-BC)、邻面釉质牙骨质界至骨嵴顶的距离(distance from proximal cemento-enamel junction to bone crest,pCEJ-BC)、骨嵴顶水平的根间距(distance between roots,RD)、骨嵴顶水平龈乳头高度(height of gingival papilla,PH)、骨嵴顶水平颊舌向骨宽度(width of bone crest,BCW)等指标与龈乳头充满和轻中重度缺陷的关系。结果纳入研究的64个上前牙龈乳头,充满率为28%(18/64),缺陷率为72%(46/64),其中轻、中、重度缺陷率分别为36%(23/64)、27%(17/64)和9%(6/64)。当CP-BC≥7.0 mm或pCEJ-BC≥4.5 mm时,龈乳头均为中、重度缺陷;而当CP-BC<5.0 mm或pCEJ-BC<1.5 mm时,龈乳头为充满或轻度缺陷。上前牙CP-BC与pCEJ-BC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812(P<0.01),线性拟合系数为0.93(R2=0.659)。64个上前牙龈乳头不同程度缺陷时,其骨嵴顶水平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嵴顶水平BCW随龈乳头缺陷程度增加略有增加,龈乳头充满与中重度缺陷时BC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嵴顶水平PH随龈乳头缺陷程度增加略有减少,龈乳头充满与中重度缺陷时P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牙槽嵴吸收的牙周炎控制稳定患者的龈乳头缺陷率高,且主要与龈乳头根方骨嵴顶的吸收有关。

  • 标签: 牙周炎 牙龈退缩 牙槽骨质丢失 龈乳头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3D打印支架联合人造金刚石探头测量施源器材料对高剂量率后装192Ir源水中吸收剂量的影响。方法将金刚石探头与塑料插植针分别固定在3D打印支架上,金刚石探头的中心轴与塑料插植针的中心轴在一个平面内相互垂直。采用模拟源尺测量实测驻留位置为248 mm,该驻留位置与逐点测量的最大响应位置吻合。测量材料有304不锈钢、聚亚苯基砜树脂(PPSU)材料、有机玻璃(PMMA)材料和3D打印聚乳酸(PLA)材质。测量水中不同厚度或不同填充率的材料对吸收剂量的衰减。结果304不锈钢和PPSU材料厚度与相对剂量的线性拟合公式分别为y=-0.029 7x+1.000 3,y=-0.002 3x+1.010 2;拟合优度R2分别为0.925 3和0.722 2。10 mm以内PMMA材料对剂量的影响均<1.5%。3D打印材料填充率(%)与相对剂量的线性拟合公式为y=-0.000 4x+1.024 6,拟合优度R2为0.854 5。结论施源器材料,尤其是高密度材料(如304不锈钢)和新型技术材料(如3D打印PLA),对192Ir后装源的吸收剂量影响需引起施源器开发人员和临床应用者的足够重视。

  • 标签: 3D打印技术 人造金刚石探头 施源器材料 剂量衰减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相继完善了关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不确定度。本文从空气中锡及其化合物的方面进行了详细探究,分析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时所产生的不确定度。当前,还需要根据样品制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标准曲线直接引进不确定性或者是测量重复而直接引进的不确定度等,获取准确的结果。探究得出,掌握不确定度来源后,以后使用该法检测时能够尽量减少误差,所以应加大对其的关注和应用程度。

  • 标签: 火焰原子吸收法 锡及其化合物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腹膜透析液吸收葡萄糖量(GA)的几种估算方法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为腹膜透析护理团队寻找方便、准确的估算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1—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门诊定期复查行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44例,腹膜透析护理团队将常用的几种经腹膜透析液GA的估算公式获得的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判定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应用Grodstein公式、Bodnar公式、K/DOQI公式、经验法一(按60%葡萄糖吸收率估算)及经验法二(白天按50%,夜间按80%葡萄糖吸收率估算)获得的GA值分别为81.3 (64.2,118.0)、(97.8 ± 19.7)、(94.1 ± 25.8)、87.1(76.2,109.0)、(89.5 ± 16.0)g;实测值为94.2(77.5,111.6)g。经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仅Bodnar公式及K/K/DOQI公式的估算值与实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可以考虑应用Bodnar公式及K/DOQI公式对吸收的葡萄糖量进行粗略估算,但要精确值时仍需进行实测。

  • 标签: 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葡萄糖吸收 估算公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情绪ABC理论的Teach-back教学模式在改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上消化道出血且行消化内镜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采用基于情绪ABC理论的Teach-back教学模式。结果实施基于情绪ABC理论的Teach-back教学模式后,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情绪ABC理论的Teach-back教学模式可有效改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情绪,提高其术中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情绪ABC理论 Teach-back教学模式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8例(2020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29例)治疗药物为奥美拉唑,观察组(29例)治疗药物为泮托拉唑,对两组临床疗效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出血量、呕血次数与黑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泮托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显著减少出血量、呕吐与黑便次数。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泮托拉唑 有效率
  • 简介:摘要进食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其常伴随明显的躯体症状,患者也常因躯体症状长时间在相关科室进行治疗而延误了对进食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进食障碍患者普遍存在消化系统症状或疾病,国内少有针对性的研究。本文重点从口腔、食管、胃、肠道、肝脏、胰腺6个方面,系统综述进食障碍的常见消化系统问题,为我国进食障碍的综合防治提出建议。

  • 标签: 进食障碍 消化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微创技术进入我国已经30年,随着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视觉系统从标清到高清,再到超高清,从二维视觉到三维视觉,再到荧光显影导航。腹腔镜手术从良性病变脏器的切除或功能修复,到恶性肿瘤的根治,再到根治基础上更多功能保护,应用范围也已普及到消化外科各专科领域。笔者回顾微创技术过去30年的发展,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以致敬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携手共进之20年。

  • 标签: 普通外科 胃肿瘤 肠肿瘤 微创外科 腹腔镜检查 消化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Ⅰ型糖原贮积病(Ⅰ型GSD)的消化道特征,为临床多学科联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6月至12月收集经基因检测确诊为Ⅰ型GSD,年龄为0~18岁临床数据完整的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河南、河北、浙江、江苏、陕西、安徽、黑龙江的儿童患者。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式。结果总计回收52份问卷,符合纳入标准并有完整资料43例,其中Ⅰa型9例,Ⅰb型34例;男30例(69.8%),女13例(30.2%);年龄为1~18岁;家中兄弟姐妹同样确诊为Ⅰ型GSD 7例(16.3%),均为Ⅰb型。消化道表现为反复腹泻26例(60.5%),肛周病变(红斑、溃疡、脓肿)25例(58.1%),腹痛/腹胀24例(55.8%),恶心/呕吐22例(51.1%),黏液便/血便14例(32.6%);至少2个以上消化道症状者38例(88.0%);反复口腔炎及口腔溃疡者33例(76.7%)。血常规白细胞总数<4.0×109/L者24例(55.8%),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者19例(44.2%),其中<0.5×109/L 10例(23.3%),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者均为Ⅰb型GSD患儿。血小板(PLT)>300×109/L 30例(69.8%)。18例Ⅰb型GSD患儿行胃肠镜检查,诊断GSD相关性肠病16例。饮食添加生玉米淀粉39例(90.7%);麦芽糊精3例(6.9%);特殊医学配方19例(44.2%)。Ⅰb型GSD患儿因粒细胞低下及功能障碍需要反复应用抗生素20例,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例,其中11例诊断为GSD相关性肠病。结论儿童Ⅰ型GSD的消化道症状常见,尤以Ⅰb型GSD显著,此型患儿GSD相关性肠病发生率高,应用G-CSF不能避免肠病的发生,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饮食疗法是Ⅰ型GSD的一线治疗,多学科联合管理,有助于减少患儿的并发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Ⅰ型糖原贮积病 糖原贮积病相关性肠病 儿童
  • 简介:摘要上消化道腺肌瘤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黏膜下良性肿瘤,医师在临床内镜诊治过程中对其认知度不高,常导致误诊、误治,甚至实施外科手术切除,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创伤。本研究通过收集浙江省台州医院消化内科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7例经内镜切除和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上消化道腺肌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上消化道腺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超声内镜、CT和病理学表现等特点,并分析其内镜下治疗方式,以期在临床上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避免误诊、误治和过度治疗。

  • 标签: 腺肌瘤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超声内镜 病理
  • 简介:摘要日间手术模式以其高效、可靠的特点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流手术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等待治疗时间,减少平均住院天数,减轻经济负担,是治疗模式的一次革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于2019年3月开始将日间手术模式应用于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效果满意。本文从日间手术概况、日间手术在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实践及未来工作展望3个方面,对日间手术模式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实践 日间手术 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
  •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以来,2019-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我国及全世界暴发,并迅速传播与蔓延,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2019-冠状病毒病感染后除发热和肺炎症状外,消化系统的损害已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介绍COVID-19的概况、流行病学、致病机制,综述COVID-19的消化系统损害的相关机制及诊断治疗,以期为COVID-19的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消化系统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囊消化道瘘的诊治要点,从而提高对胆囊消化道瘘临床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5例胆囊消化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善腹部彩超或CT,提示胆囊萎缩伴或不伴胆囊结石、胆囊炎。结果5例胆囊消化道瘘术中明确诊断为胆囊十二指肠瘘4例,胆囊结肠瘘1例,行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期间恢复良好。结论胆囊消化道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消化道瘘 胆囊十二指肠瘘 胆囊结肠瘘 诊治
  • 简介:摘要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疾病治疗与身体机能受损相伴随,衰弱现象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十分普遍,且与其多种不良健康结局密切相关,严重影响其预后。本文综述了消化道肿瘤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与不良健康结局相关性及干预方式,指出医护人员应尽早识别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衰弱状态,并做出早期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综述 消化道肿瘤 衰弱 不良结局
  • 简介: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判断预后等多方面。本文就人工智能技术在消化内镜领域中的应用,围绕辅助胃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和胶囊内镜检查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 标签: 人工智能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应用进展
  • 作者: 王晓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阿克苏市 843000
  • 作者: 王晓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阿克苏市 843000
  • 简介:摘要如何提高消化道早癌的内镜检出率?建立并严格执行一套精准、规范的消化道早癌筛查的质量控制流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消化道早癌筛查的质量控制已逐渐走入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新时代。

  • 标签: 消化道早癌 质量控制 人工智能 互联网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对比分析成人及青少年上颌前突拔牙强支抗内收后上切牙牙根外吸收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成人及青少年患者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及锥形束CT影像数据,测量上切牙切缘内收量、内收角度、压低量及牙根吸收量与吸收率。结果前牙内收后,中切牙根吸收量成人(1.47±0.72) mm,较青少年(1.16±0.4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侧切牙根吸收量成人(1.68±0.78) mm,虽然较青少年(1.49±0.74) 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同组患者不同牙位相比,成人侧切牙根吸收量(1.68±0.78) mm较中切牙(1.47±0.72) mm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青少年侧切牙牙根吸收量(1.49±0.74) mm同样高于中切牙(1.16±0.45) mm,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分析表明,牙根吸收量与年龄及牙位的相关性分别为0.168(P=0.010)和0.195(P=0.0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牙根吸收率与年龄及牙位的相关性分别为0.217(P=0.001)和0.238(P<0.001),差异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根吸收部位进行分析发现中、重度根吸收多发生于根尖1/3的腭侧及远中。结论上颌前突拔牙强支抗内收后,成人牙根外吸收发生的风险及量高于青少年,侧切牙高于中切牙。

  • 标签: 成人 青少年 上颌前突 切牙 牙根外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并探讨改良缝合法结合可吸收微型锚钉修复伸肌腱I区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1例手外伤伴伸肌腱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12例,年龄19~61岁,患者均采用改良缝合法结合可吸收微型锚钉修复重建伸肌腱止点的手术方法治疗,分析临床效果及优缺点。结果术中观察肌腱断端对合质量比较好,术后肌腱愈合良好。51例均得到1~3年的随访,其中36例(70.59%)40指经过治疗后手指可伸直180°,或者近180°,其中有15例(29.41%)18指由于合并肌腱损伤或瘢痕挛缩原因有10°~20°屈曲畸形无法矫正,但矫正后的手功能基本恢复。结论采用改良缝合法结合可吸收微型锚钉修复伸肌腱止点手术治疗方法,肌腱断端对合质量比较好,术后肌腱愈合良好,伸指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改良缝合法 可吸收锚钉 伸肌腱I区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