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娱乐至死》是一本对现实和当今生存状态很有意义的书。波兹曼用独特的视角解读了公众话语正在以一种娱乐化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文章从“媒介即隐喻”、“娱乐时代的到来”、赫胥黎的警告及其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针对当今社会文化娱乐化现象进行了深度解读。

  • 标签: 娱乐至死 媒介 赫胥黎
  • 简介:省级卫视的品牌竞争发展思路在2011年尤为鲜明。电视剧作为重要资源和收视增长点,是构建品牌内容定位的重要方面。而各个省级卫视在目前的体制和地域经济文化的局限下,为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难免出现暑期档翻拍剧扎堆等内容同质化的问题。翻拍剧只是在目前阶段出现的现象,而不是构筑省级卫视品牌的主打方面和持续因素。省级卫视需要结合品牌资源特色,形成更明确的内容定位,才会在未来有更精彩的呈现。

  • 标签: 翻拍 品牌 内容定位 省级卫视
  • 简介:社交媒体时代,假新闻的概念所指、生产方式及社会影响,均与大众传播时代表现出本质的不同,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新旧媒介作为技术座架的差异。研究将假新闻放置在人类交流的视野中,探究其与社交媒体的关系,并从主体性、主体间性与人机关系三个维度展开批判,得出如下结论:认知心理层面,假新闻通过一系列文本话语策略对公众实施'远距离操纵',撩拨社会情绪,刺激态度分化以瓦解理性共识;生产关系层面,假新闻规模产业剥削数字劳工,加深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商品化;人机交互层面,机器不仅成为交流过程中的普遍中介,而且自身也成为参与者。机器人假新闻将前两种隐喻的消极后果推进到极致的同时,也造成人类主体性地位的陨落与主体间关系的迷失。社交媒体作为一项技术,为人类敞开的是一个爱欲扩张、事实退场、信息商品化加剧、虚拟与现实生活混淆的世界,其致命弱点在于无法保证沟通与互动的真实性。而它遮蔽的恰是被传播研究长期忽视的'身体'问题。因此,研究认为'重拾交谈'可以视为抵抗假新闻对日常生活干扰的一种途径。

  • 标签: 假新闻 社交媒体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人机关系
  • 简介:一本杂志的成功,“应是由内在的丰厚底蕴与外在的完美形态相结合而成的高智力产品”^[1]。好的内容是杂志成功的基石,杂志的外在形态——封面设计、版式设计、字体、色彩、图片等各个环节、各种层次的包装同样非常重要。一个好杂志的品位离不开精良的包装,刊物独特的封面、优雅的版式等等细节都能体现刊物的性格。笔者拟以《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为例,研究现代杂志内页插图的意义。

  • 标签: 《三联生活周刊》 杂志 文化现象 文化背景 解读 视觉
  • 简介:新闻策划现象是我国新闻实践中一道独具特色的景观,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厚而独特的思想文化基础。本文对新闻策划现象思想文化的独特性进行了探讨,结合新闻策划学理合法性的深入研究,试提出一条丰富和扩展新闻理念、具有探索前景和实际意义的学术路径。

  • 标签: 新闻策划 思想文化基础 思想文化独特性
  • 简介:本专题是借鉴《澳大利亚传媒业考察报告》策划、制作的。2016年11月底,笔者参加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报业新媒体运作培训班”,赴澳大利亚悉尼学习和考察,在学习期间策划了《澳大利亚传媒业考察报告》专题,共组到了8篇文章,发表在《传媒》2017年第3期。该专题引起业界很大关注,《新华文摘》网站转发了专题里的全部文章。

  • 标签: 融合发展 美国媒体 澳大利亚 《新华文摘》 考察报告 媒体运作
  • 简介:社会舆论一头连着“世道”,一头连着“人心”,它是特定社会语境下公众群体意识的产物。当下中国同时遭遇社会转型、全球化、媒介化三重巨变。社会舆论及时、敏锐地反应了这场深刻的大变局。当下中国舆论场“乱云飞渡”,变幻莫测。如何把握当前中国舆论场域的风云变幻?中国舆论场存在什么样的结构?这些结构存在怎样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当前中国舆论场构成及演化特征的角度进行观察

  • 标签: 舆论场 中国 宏观 社会舆论 “人心” 群体意识
  • 简介:1月19日《经济观察报》刊发的《腐败排行榜:闽浙较严重京沪腐败度最小》一文,阐述了一位教授对“每万名公职人员的贪污贿赂立案数”的统计整理结果,并由此列出了“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的腐败程度排序”。从这项统计的数据上看,我国最腐败的地区多数是东南沿海省份和中西部省份,其中福建、贵州、浙江等位居前列。

  • 标签: 《经济观察报》 腐败程度 排行榜 科学 文章 统计整理
  • 简介: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全国两会一直都是观察我国政经动态、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因此,每年全国两会都会吸引数以千计的中外记者前往采访。各大媒体也都把这样每年一次的战役性报道看成是检验媒体实力、展示媒体形象的一次重要机会。每年两会期间,会场内外都进行着硝烟弥漫的媒体大战。

  • 标签: 全媒体 立体化传播 两会 传媒集团 道观 报业
  • 简介:农民观念的提升是一个农民主动参与和"反被动参与"的过程,他们以行为"对抗"社会组织和媒介对他们的想象,同时又依靠他们作为传统价值观念携带者的"优势",对政府、培训者、基层管理者进行"反想象",这种"反想象"带有一种失去土地之后的灵魂漂移的意识,也带有一种"被动个体化"之后的无奈心理。在这种现代化过程中,在地方知识、地方时间和地方空间中,如何在农民的媒介消费与生存伦理中找到结合点,以及如何在外来者的信息提供和农民的信息反需求之间更新培训知识体系,是认知中国农民现代化转型的一种重要途径。

  • 标签: 农民观念 信息需求 现代化 个体化
  • 简介:2017年是我刊第三次派记者参加全国两会报道,也是第三次组织策划有关全国两会报道的专题。作为连续三年上会的记者,笔者参与策划了全部报道,感触颇深。翻看之前的专题,2015年是《全媒体新常态——2015全国“两会”新闻报道大比拼》,2016年是《传媒视角看“两会”》,

  • 标签: 两会报道 媒体报道 传媒 综述 创新 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