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正>“我与《外国文学研究》”征文圆满结束后,读友来稿仍源源不断,令我们鼓舞与感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王捷同志写道:“也许我的这些文字已经赶不上贵刊‘我与《外国文学研究》’的末班车了,但不要紧,重要的是参与!”。他以编辑同行的切身体验赞扬我们刊物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的努力,“昨晚我将贵刊的最早一期与最近一期放在一起,久久凝视而思之,前者如同一颗稚嫩的幼苗,茎孱干弱,后者却象一颗参天的大树,枝繁叶茂,这里油然升发一种坚持精神,一种蓬勃的生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新加坡华文文学 文字 文坛 作家作品 文集
  • 简介:美国犹太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的美国犹太文学研究已近三十年,适时地回头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开展美国犹太文学的研究会起到一定的总结和反省作用。本文梳理并评价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对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现状、美国犹太文学的特点以及美国犹太文学研究中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认为美国犹太作家无论怎么写或是否愿意接受被冠以美国犹太作家这样的头衔,他们始终都无法改变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和秉性。

  • 标签: 美国犹太文学 研究现状 民族立场
  • 简介:2018年12月15—16日,由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暨《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编辑部联合主办的“跨学科对话与平行研究”首届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论坛得到了上海师范大学及上海市高峰学科——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等单位与组织的大力支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6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聚焦于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围绕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跨界研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 标签: 平行研究 学科对话 论坛 上海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比较文学
  • 简介:七、多元视角之开拓与选题之创新选题和求道,有其类似点,都必须上下求索,尝试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考察问题,斟酌可否。吾人思维却难免存有盲点:或者"道在迩,而求诸远";或者"行之而不著,习焉而不察,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如果一味舍己芸人,向外驰求,未免可惜。创意的选题,可以有一种简而易行的方式:何妨就地取材,针对行之有年的,探求得更清

  • 标签: 舍己芸人 文史研究 多元视角 上下求索 论文选题 研究计划
  • 简介:我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60年代初开始攻读近代文学,最初几年因忙于教学,谈不到什么研究工作,虽然这其间也写了点东西。比如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中的近代部分就是我

  • 标签: 中国近代文学 龚自珍 秋瑾 原始资料 研究工作 宏观研究
  • 简介:《周易》经文是一个以卦辞和爻辞为主体的语言符号系统,英译《周易》译者应力求传译卦爻辞的符号意义,包括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并在译文中实现原文的信息功能、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

  • 标签: 《周易》卦爻辞 意义 功能 翻译
  • 简介:杜甫在京十年之诗,经历了一个较为明显的转变。杜诗之发展脉络逐渐清晰化,其中包括诗风"正变"、视界转换以及诗歌"怨"功能的深化。以儒学为哲学思想,杜甫十年之旅京诗歌不再是一个单由机械时间划出的封闭场域,而是因小见大,与日后之创作,乃至与诗歌史呼应,做出意义深远的反馈,最终形成一个以"沉郁顿挫"之气为中心的,囊括其一生诗作在内的大结构体系。

  • 标签: 杜诗 正变
  • 简介:<正>●马来西亚归侨张毅原是广州师范学院教师,退休后仍不忘外国文学事业,最近从旅居地美国芝加哥寄来新作。他并曾写作旅美游记和新加坡游记。●“纪念征文”公布后,首件来稿出自天门市中药材公司青年职工贺晓梅之手。为奖励她对外国文学及本刊的热心,杂志社研究决定授予她“《外国文学研究》之友”资格。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游记 芝加哥 欧美文学 现实主义传统 内倾性
  • 简介:阴法鲁先生(1915-2002),山东省肥城县人,著名古典文献学者和音乐舞蹈史专家。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1939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毕业。1942年昆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首届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 标签: 阴法鲁 文学研究 音乐 西南联合大学 北京大学 1939年
  • 简介:<正>雨果是最早介绍到我国并且拥有最广大读者的法国作家之一。本文意就雨果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影响和我国对雨果的研究提供一些材料,就教于在这些方面了解情况的同志,尤其是法国文学翻译和研究界的老前辈;同时也作为对这位文豪去世百周年的一点纪念。

  • 标签: 法国文学 悲惨世界 作品 浪漫主义 小说史 外国文学研究
  • 简介:钱钟书先生是一代国学大师、通儒,他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涉及到中外文学、心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他的《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七缀集》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如一座文化宝库,有“文化昆仑”之喻。当然,作为一个作家学者,他的兴趣主要还在于文学,尤以古代文学研究为重,他的几部重要的学术著作,对古代文学都有大量的研究丰富的创辟,有许多是前人所未道之处。因为他的论述多是散见于几部博大精深的著作之中,这篇小文也只能是以蠡测海、以管窥天而已。

  • 标签: 古代文学研究 钱钟书 《谈艺录》 《管锥编》 《宋诗选注》 作家
  • 简介:本文梳理了2009年至2018年中国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发现研究范围和内容非常丰富,研究成果数量逐年上升,主要聚焦领域依次为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教学、文学译介、口译、翻译史、翻译与技术,体现出学科交叉、分工更细、专题更深入等特点,认为今后这些特点将更加凸显,且翻译研究学术交流平台会进一步扩大。

  • 标签: 中国 翻译研究 发展与动向
  • 简介:今年是端木蕻良诞辰一百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重读端木蕻良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回顾端木蕻良研究,我们发现,文学的外部研究一直占据强势地位,尤其是人事纠葛以及历史主义成见在很大程度上对端木蕻良文更多还原

  • 标签: 端木蕻良 文本细读 意义空间 外部研究 审美价值 语言特色
  • 简介:"巴罗克"是盛行于欧洲17世纪前后的一种文艺思潮和美学范式,曾与以法国为中心的古典主义共同雄踞了一个时代.它不仅是欧洲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艺术现象,而且对后世如表现主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等诸多文学流派及艺术思潮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标签: “巴罗克” 中国 文学研究 欧洲文学
  • 简介:<正>一如何认识莎剧的思想性?在莎评史上,英国的约翰·帕尔默、J·M·罗伯逊、史文朋、锡德尼·里、E·道登,法、德、俄等国的雨果、罗曼·罗兰、歌德、普希金、别林斯基,美国的哈里·莱文、安妮特·鲁宾斯坦及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对莎剧的思想性作过许多重要的论述。在当代西方莎评中,新历史主义等一些新派莎评家们对莎剧思想性的研究和解释也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其他一些如结构主义莎评、解构主义莎评、符号学莎评、女权主义莎评、意象派莎评等具有某些

  • 标签: 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 马克思主义 莎学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 “莎士比亚化”
  • 简介:我国对东方各国文学的研究、翻译、评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国内,东方文学这门学科在学科定义上有着特殊的位置.1998年教育部对二级学科进行大规模整合,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两个学科合并,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原有的"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两个二级学科整合,称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而这门学科的核心课程"世界文学"(外国文学)在传统意义上约定俗成地分为东方文学和欧美文学两大部分.

  • 标签: 中国 东方文学 研究综述 学科建设 学术交流
  • 简介:对英语世界以外从事美国文学研究的外国学者来说,恐怕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候了。美国文学研究越来越国际化,国外出生以及立足国外的美国问题研究者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试图解释这种现象及其衍变,并有选择地重点分析美国文学研究中新的跨国界与比较的方法。首先,本文将简要回顾催生这些新方法的背景因素,包括美国学术界人员构成方面的变化等,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文学研究内部’出现了对传统经典的挑战,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和种族批评研究的兴起大大深化了整个研究,在随后探讨如何定义新的跨国界美国问题研究中又滋生了各类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其次,论文作者拟通过描述近期出版的、暗示这些方法成功之处的一系列书籍和文章来进一步说明以下五种宽泛、重叠的研究范畴:(1)聚焦作者研究,拓宽超越国界的批评理解视野;(2)强调语言学翻译或跨文化交流课题;(3)研究世界范围内(大西洋世界、泛太平洋世界与美洲世界)文本的流通与跨文化影响;(4)以全球化视野处理文化流动的研究课题;(5)对跨越国界的环境相互依赖或类同进行生态批评研究。我们会看到它们大部分都是异质的,其间我们在研究的方法上也发现了相当可观的差异和观点间的碰撞。

  • 标签: 美国文学研究 跨文化影响 跨国界
  • 简介:1960年徐调孚、周振甫注,王幼安校订《人间词话》与况周颐《蕙风词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合刊出版,此是《人间词话》最通行之本,共142则。该书分"人间词话"、"人间词话删稿"、"人间词话附录"三部分。"人间词话"即王国维手定刊发于《国粹学报》之64则;"人间词话删稿"共49则,其中第3、41、42、48、49五条则为从手稿补入,为首次发表,其余44则为赵万里原辑。

  • 标签: 《人间词话》 赵万里 《国粹学报》 蕙风词 况周颐 研究论著
  • 简介:陈慧剑(1925-2001)在台湾文坛和佛教界是以《弘一大师传》、《证严法师的慈济世界》、《佛门人物传记》等著作的出版而享有盛誉的。这位出生于江苏泗阳的当年军旅人物,离开大陆前在舟山群岛皈依了佛门,法名妙悟,从此开始了佛教文章的写作,而“慧剑”也逐渐替代了原来的“剑慧”之名(一说为字)而为世人熟知。

  • 标签: 台湾文坛 寒山子 教学者 重读 人物传记 弘一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