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1月14日,白盒子艺术馆迎来了本年度的首次展览——由盛葳策划的“世界:关伟个展”,展期延续至2017年3月1日。关伟常年生活于中国和澳洲两地,这种特殊的生活与工作经历成为他创作的主要切口与灵感来源,他从中国的角度看待世界,用全球化的目光审视中国,构筑着自己的基本视点。

  • 标签: 世界观 关伟 工作经历 艺术馆 中国 全球化
  • 简介:每个人都已开始假装是几何学家和物理学家,情绪、想象以及风度已经被流放……——伏尔泰《致西德维尔信集》1735年序言在《风景进入艺术》书中,肯尼斯·克拉克描述道:"自中世纪以来,人类精神一次次试图与环境建立和谐关系,风景画的兴起和发展则成为其中的一环。"

  • 标签: 风景画 明清 测绘 欧洲 肖像 帝国
  • 简介: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的唐仲英中国馆于2015年才正式开馆,但是它对中国文物的收藏和研究历史却已经超过百年——目前展出的350件展品,是从它收藏的近四万件中国藏品中甄选而来,其中绝大部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德裔美国汉学家劳费尔在四次东方探险中搜集而来。本文追朔了劳费尔对中国的4次探险和他对中国文化的深沉迷恋,及其所秉持的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人类学收藏对其收藏的影响。

  • 标签: 劳费尔 菲尔德博物馆 人类文化学 收藏观
  • 简介:记忆中,张卫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停不下来,应该是张卫近十年来的基本状态。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画家强盛生命力的具体表征。强盛的生命力不一定需要强健的躯体,但它一定需要一颗坚强的心和不屈的灵魂。面对其近作《影》之系列,我敢说,对张卫其人、其作不甚了了的人,会误以为是一位老者的作品。无论笔法、构图、气韵抑或意境,都会让人生"老到"之慨。

  • 标签: 《影》 张卫 情怀 寻觅 生命 画家
  • 简介:杨斌(以下简称杨):《美术观察》近期提出"中国美术"的讨论话题,您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冯远(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以下简称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大幅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 标签: 中国美术 冯远 文化 自主权 改革开放三十年 国际影响力
  • 简介: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发展,肖像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在其历史的演变中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土壤中赋予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自最早中国人物画《人物御龙帛画》到唐朝高峰,再到晚期明清,中国人物绘画不断革新交融于世界,但是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并没有消退,反而更加体现了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通过解析明清人物绘画反观中国人物绘画发展,体会中国人物绘画之精神。

  • 标签: 中国人物画 观明 波臣派 王时敏像 墨骨 洛神赋图
  • 简介:19世纪末,奥地利心理学家恩斯特·马赫(ErnstMach)在其《感觉的分析》一书中指出:“大家知道,有些民族,如中国人,整个说来虽然其艺术技巧是发达的,但是,却完全不能画出浓淡参差的色彩,或只能以有缺陷的方式画出这样的色彩。”[1]每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不会为这位外国朋友对中国绘画用色特点的不理解而感到遗憾,而是觉得在人类资讯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我们需要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而沟通与理解的前提则是对本民族的文化首先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 标签: 五行观念 中国画 传统色彩观 绘画技法 绘画理论 笔墨语言
  • 简介:南朝宋宗炳(375-443)所著《画山水序》是中国美术史中最早、最系统的山水画理论著述。这部文献很好地揭示了画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自然美,也就是心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对象的精神属性也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即肯定了客观自然美的存在作为先觉条件对山水画家创作的重要影响。而山水画家的主观创造又高于自然美,强调了艺术创作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

  • 标签: 《画山水序》 中国山水画 宗炳 自然观 山水画家 创作过程
  • 简介:江苏画家徐培晨近年迅速崛起于中国画坛,受到画界内外的关注。以功力深厚,技法全面,能诗善书。画风劲健、特擅画猿猴而为画界同行所称道,我过去只闻其名,年前有幸在北京相遇,偶过南京时切磋数日见其较多作品,对他的艺术追求和成长道路方知一二,其中颇有启人思考处。

  • 标签: 徐培晨 中国画 猿猴题材 画风 技法 绘画生涯
  • 简介: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对空间和时间的新的理解,是对我们的宇宙的变革。—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中国传统的自然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先于人而存在的客体,人是后来者。自然是人的老师,有成就的画家、雕塑家历来师承“造化”和“自然”。明代袁宏道曾说:“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不师道”—《瓶花承论画》。其意指学习传统艺术中应学古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和精神,而不仅仅只是学他们的技法。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画家在山水画的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态度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提法。一生热爱自然、遍游名山大川的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完全陶醉在大自然里,他竟发出“不知老之将至”、“卧以游之”的感叹。热爱大自然,将身心与大自然融和一体,追求完美合谐的人格、超凡脱俗的永恒。西方传统的宇宙认为人是自然的中心自然是为人创造的,自然因人的需要而存在,人即是自然的主人,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改造自然。

  • 标签: 时空观 传统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 自然观 中国传统 现代人
  • 简介:2011年3月2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在新落成的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开幕,虽然这是国博诸多开馆展览中的一个,却具有特殊的意义。从1951年开始,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就开始组织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经历1959年、1964年、1972年,四次大规模的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创作了一大批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美术作品.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价值观 多元化 革命历史题材 中国革命博物馆 美术创作
  • 简介:在明未清初景德镇所制瓷器中,有一种被学者们称为转变期的瓷器,常以书画为装饰,许多学者都已指出了的这种装饰风格特点和当时的印刷文化的关联。对于转变期的瓷器,西方学者的研究起步最早。在讨论这一类型的陶瓷时,StephenLittle注意到当时出版的戏曲小说插图和其它版画作品对瓷器装饰的影响。

  • 标签: 陶瓷 观音 青花 康熙 书籍 西方学者
  • 简介:作为学者的黄伯思一生致力于辨彰学术、考镜源流,他的《东余论》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在书法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十分推崇魏晋,尤重钟繇"古法",以"古雅"为旨归。本文从《东余论》入手,系统梳理黄伯思对钟繇的有关论述,同时结合黄伯思同时代人的某些看法,从黄伯思对唐人忽视钟繇传统的反证、重视钟法的三个理由及学钟方法论三个方面来论述,以期揭示以黄伯思为代表的宋人对钟繇传统的接受。

  • 标签: 黄伯思 东观余论 钟繇传统 接受
  • 简介:自文人画产生之前,中国古典绘画艺术对色彩十分重视。《周礼.考工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五彩备谓之绣……,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凡画缋之事,后素功。”[1]由此可见,古人将色彩进行归类,分别为青、赤、白、黑、黄这五种颜色代表着色彩的基本种类,称为五色,孔子称它们为“正色”,中国传统宫廷画家偏爱正色,这种固定的审美模式逐渐确立。

  • 标签: 西方科学 色彩观 工笔人物画 创新研究 中国当代 绘画艺术
  • 简介:本文以1941年高剑父的《我的现代绘画》为主要研究文本资料,旁采同时代的相关论述,在比对中探析近代中国人的现代美术的生成历程、呈现样态以及价值指向。特别是高剑父现代绘画试验中所援入的科学主义以及新题材,是本文的研究中心。

  • 标签: 高剑父 《我的现代绘画观》 现代科学 绘画题材 现实关怀
  • 简介:我知道程明自幼喜欢画画,并得以系统的专业训练。我曾在展览会上见过他的山水画作品,传统扎实的绘画功夫确实令人赞叹。不久前,我怀着浓厚的兴趣看了一批他的作品,从那些表现北国自然风光的作品上让我看到了一位青年画家的智慧和才情。虽然在作品上让你看不出他学的是哪一家哪一派,但他的画给人最深的印象是绘画的表述样式与世人不同,同时我们也通过他的作品看到一位青年画家的追求。

  • 标签: 青年画家 绘画 山水画作品 山水画 传统 样式
  • 简介:由中华文化联谊会、财团法人台湾美术基金会、中国美术馆、台湾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复感·动——2011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于2011年3月7日至4月15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该展是海峡两岸两个美术大馆深化两岸美术交流联合举办的当代艺术展,力求呈现两岸当代艺术新的共同特征。展览主题由"复感"和"动"两个关键词构成,旨在探讨艺术本体中语言与观念之

  • 标签: 海峡两岸 当代艺术 艺术展 中国美术馆 中华文化 财团法人
  • 简介:英国当代著名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博士的教师:教育首先必须避免“唧筒”(以教师为中心)和漏斗(忽略教师作用)现象,教师与学生必须建立“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自由联合关系;

  • 标签: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观 艺术设计 里德 艺术教育家 高校
  • 简介:今年3月底,柳州画院的11位画家中国画作品在桂林美术馆展出,这是柳州画院自1986年创建以来第一次走出家门。虽然仅是一个专业创作集体的作品展,但也显示了柳州美术创作的大体面貌。柳州画院人才济济,再加上特聘一批才华横溢的院外画家。院内创作氛围十分活跃、创作热情浓烈,因而成果引人瞩目。画院倡导博撷传统,师法造化,追求艺术个性和独特语言。

  • 标签: 作品展 画院 柳州 中国画 赏花 美术创作
  • 简介:《裴将军诗帖》.是颜真卿为裴曼将军书写的碑文,热情赞颂了裴将军英勇善战,大败匈奴的卓著功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此碑长64厘米,宽33厘米,厚12厘米,首行刻着“裴将军”三个字,末尾刻有颜真卿名款,全诗为十八句,九十字,诗的词气踔历风发,字字逼人,与神采飞扬,

  • 标签: 颜真卿 将军 艺术风格 大美 澄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