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正处在社会利益大调整、大变动之际,社会控制机制正在重新整合,法制建设还不完善,而目前境外黑社会组织纷纷注目上海,台湾著名黑社会组织"四海帮"甚至派头目前来考察,打算将其总部迁至上海;一些以合法职业为掩护的黑社会分子频繁活动,极力拉拢某些人,寻找保护伞,意欲把新上海再度变成昔日30年代的上海滩。国内各种土生的黑社会组织也有发现。反黑将很快成为严峻的治安问题,当务之急,莫过于尽快研究和制定反黑对策,以期把黑社会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把黑社会组织消灭于立足未稳之时。

  • 标签: 境外黑社会组织 法制建设 组织功能 社会控制机制 反黑 问题解决
  • 简介:中国文坛泰斗郭沫若,在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旅途中,在革命战争的年代里,曾次到过香港。从1927年的第一次算起,恰好"十载一来复",每隔十年去一次。离群孤雁隐居香港郭沫若第一次去香港,是因南昌起义失败,他到香港暂避风险。20年代中期,郭沫若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战争,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8月1日,在南昌的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领导北伐战争中的共产党员和受到共产党影响的三万余人,发动了南昌起义,"八一"的枪声在召唤郭沫若。8月3日,他与张发奎商定解散了政治部,张发奎邀他同去日本,他谢绝了,而决定与李一氓、阳翰笙、梅龚彬等人奔赴南昌,并于当晚上了路。郭沫若一行于夜半时分安抵南昌,在起义军军部与周恩来、贺龙等人重逢,彼此紧紧拥抱,显得格外亲切。这时

  • 标签: 郭沫若 香港 周恩来 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 传奇色彩
  • 简介: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zhǔ,专注)思尔。——宋欧阳修《归田录》二译文〕我一生作的文章,大都完成于'上',这就是:骑在

  • 标签: 三上 归田录 工作习惯 大学问家 珍惜时间
  • 简介:在今白云山景泰坑旁一条幽僻土径上置有刻立于清光绪十二年月十三日(1886年4月1日)的古碑一方,草木掩隐,鲜为人知。碑高1.4米,宽0.6米,麻石质,碑貌完整,字亦可辨,文曰:

  • 标签: 禁示碑 景泰寺 禁娼戒赌碑 花地河口古碑 文化内涵
  • 简介:作者钱交教授,是著名礼学专家,曾著《礼名物通释》、《礼辞典》(均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颇得学术界赞誉。为便于学者了解礼制发展的全貌,钱先生以近九秩高龄而撰《礼通论》。该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96年10月出版,49.5万字,定价4O兀。该书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织编辑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第二辑之一。全书共四编,《礼书编》介绍《仪礼》及《礼古经》、《周礼》著作时代、大小戴《礼记》及《古文记》、礼书学者及重要著作等;《名物篇》包括衣服、饮食、宫室、车马、武备、旗帜、王瑞、乐舞、丧葬等内容;

  • 标签: 三礼 师范大学出版社 通论 宗法制度 古籍整理 研究状况
  • 简介:大禹赶石的故事大禹圣人凿开了川东面的山岭,把积在川的水全部引了出去。但居住在山两面的百姓却来往不便了。人们站在黄河两岸的山上,对面可以说话,但就是过不去,大禹圣人看到了这个情形,想在寺沟峡山谷上修一座石桥,方便两岸的百姓,又设了祭坛,祭祀上天,请求天庭赐给赶山鞭,上天就给大禹圣人赐了条赶山鞭,大禹圣人得到赶山鞭后,从积石山上往下赶石,大禹圣人赶石时,不叫赶石,而叫赶牛,他把所赶的石头,吹了仙气变成了石牛往下赶。

  • 标签: 大禹 故事 圣人 积石山 百姓 两岸
  • 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理事,第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2004年在北京逝世,终年99岁。

  • 标签: 臧克家 生日礼物 季羡林先生 对我说 三连 告诉我
  • 简介:宰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行政长官。宰是主持,相是辅佐之意,它始于秦代,以后随着朝代的更替,宰相的名称虽然有所变化,但它的职责却是稳定的。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一个家庭出现一个宰相,不仅是全家光荣,更是全族光荣的事情。而一个家庭出了个宰相,这不得不让我们觉得是一个谜。

  • 标签: 陈尧佐 陈尧叟 陈省华 陈尧咨 万般皆下品 全家光荣
  • 简介:我从小喜欢京戏,特别是传统剧目《玉堂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戏中的人物和故事都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所以特别感人。故事发生在山西洪洞县,苏就是在洪洞县含冤坐牢的。苏在戏剧舞台上说了一句台词"洪洞县内无有好人",更成为人们流行的

  • 标签: 玉堂春 山西洪洞 传统剧目 真人真事 京剧 戏剧
  • 简介:狗娃草打箩箩,喂面面,阿舅来了有好饭。娃娃,娃娃快睡着,藏藏狗娃咬来了。——采自大通地区儿歌在记忆深处,有一首广泛流传于偏远家乡的摇篮曲,村庄里的所有孩子都听着这首摇篮曲长大,母亲轻轻拍打着顽皮的孩子,低声反

  • 标签: 乡村游戏 戏题
  • 简介:苗是上古时期活跃在长江中下游的一支实力强大的族群,属于九黎族团,史称九黎苗。他们与黄淮以东的许多部落族群一道组成了声势浩大的东夷联盟体,其中包括生活在山东一带的商的先民。据史书所载,上古至少有两大事件与苗有关:一为《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迁苗于危,以变西戎";二为《史记·历书》所载"九黎乱德,苗服九黎之德"。这两件事件肇始于东夷地域,但其影响却波及到两千里以外的古蜀,

  • 标签: 三苗 三星堆文化 东夷 九黎 古蜀文明 五帝本纪
  • 简介:北宋的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被称为“苏”,他们都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正因为这个缘故,“苏坟”便成为人们凭吊的一项古迹。“苏坟”在河南郏县。据1932年重修的《郏县志》载,在郏县城西北45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峨眉山。山南麓有一所院落,院中隆起坟,这就是“苏坟”。居中的是苏洵墓,苏轼和苏辙墓分列于左右。苏是四川眉山人,死后,却葬在河南郏县。为什么?若想弄清其中缘由,我们有必要简单地了解一下苏轼一生中的坎坷遭遇。苏轼差不多一辈子都在贬谪中过日子。北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他受到政治诬陷,被贬到惠州;在惠州住了两年多,又被贬到更遥远更荒凉的海南儋州,一直到元符年(即公元1100年)才离开。公元1101年6月,苏轼在江苏常州病逝。他病重期间,曾写信嘱咐其弟苏辙把自己葬在嵩山脚下的郏县。1102年,苏辙遵照苏轼遗嘱,将他从常州迁葬到郏县。那么,这位杰出的文学家为何要葬在郏县?近900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我认为,比较可信的是这样一种观点———公元1094年闰月,苏辙因一篇谏议激怒了宋哲宗皇帝,被贬到...

  • 标签: 三苏坟 三苏葬 坟变迁
  • 简介:<正>农历月初,壮族称之为“歌节”或“歌圩”,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于一体,是壮民族独特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质的集中反映。它应归属于何种类型?是壮家的年节,或者是古老的求育节、求偶节?其起源和发展演变情况又是怎样?笔者认为,它应是以唱歌为主要形式乐神择偶的大型群众性活动。本文试就此作一粗浅探讨,诚望指教。一、壮民族的独特性格——以歌乐神和以歌择偶壮族歌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这天,壮乡家家户户蒸五色糯米饭,

  • 标签: 乐神 壮族先民 歌圩 问题初探 属性 花炮
  • 简介:所谓“文体学法要点”,在这里是指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将语文学习实践中获得的有关文体的阅读策略、方法、技能等,能够自主地运用于自己的语文阅读实践;“问题策略”是指教师依据和运用各种文体的学法要点与规律,从阅读教学的维度将之具体化为学生阅读实践的系统性问题,并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成为让学生运用它定向地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一种方法与途径。这里,我从小学语文教材里常见的若干文本体裁的问题策略来谈谈练习设计。

  • 标签: 练习设计 文体 学法 语文课程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 科学指导
  • 简介:《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颁布和实施,为发挥民族节日的正能量作用提供了契机。结合广西""节日的实际,并参照新疆、西藏拉萨和四川凉山等地民族节日的好做法,可从站在《实施意见》的高度提升""节日地位、站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高度推进""节日活动开展、站在时空的高度积极搭建""节日活动平台、立足地方特色打造和拓展""节庆文化品牌、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节日持续健康有序有效地推进五个层面充分发挥广西""节日的正能量作用。

  • 标签: 民族传统节日 广西“三月三”节 正能量作用
  • 简介:得知笔者的侄女豆豆被美国爱荷华大学录取,笔者第一反应是:聂华苓的“国际写作计划”在那里。“姑姑,聂华苓是谁?‘国际写作计划’又是怎么回事?”千禧之辈的豆豆一脸懵懂,对此一无所知。

  • 标签: 聂华苓 女作家 写作计划 国际 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