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1912-1915年间,上海发生了一系列庙产纠纷案。这些庙产纠纷中,虽然有群体性暴力事件,但司法诉讼案件占据绝对多数。从争讼的主体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普通乡民与社团的争讼,二是僧人与官厅的争讼,三是僧人与社团的争讼。这些庙产纠纷既是经济利益的激烈争夺,又是新旧观念的严重对抗,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庙产兴学运动的持续发展是其经济原因,禁止迷信运动的迅速蔓延是其文化原因,庙产管理政策的不断变化是其政治原因,宗教社团的空前活跃是其社会原因。

  • 标签: 辛亥革命 庙产纠纷 社会转型 上海
  • 简介:<正>上海在民国时期集中了大量的中外报刊、广播电台与通讯社,在国内外都有重要的影响。日军占领上海后,非常注意控制报刊舆论。当时上海的许多新闻机构都设在英、法租界,日军一时不能进入这里,就胁迫英、法租界当局取缔抗日言论与宣传。1937年11月13日,淞沪抗战刚刚结束,租界当局就发表谈话,警告凡在租界的华文报纸立论要更加慎重,不准有“日寇、汉奸”等字样在报上出现,也不准报纸报道抗战与惩处汉奸的消息。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的当天,租界当局便同意日方在南京路的哈同

  • 标签: 《文汇报》 汪精卫 新闻界 法租界 《新闻报》 汉奸
  • 简介:苏州评弹进入上海以后,在近代繁荣发达的商业文化环境中促进了文艺小报的诞生和发展,小报文人利用报刊对评弹艺人尤其是女弹词的品评一定意义上也是对她们进行了一次文化重塑。小报文人对评弹书目进行了多元创作和艺术加工,促进了评弹艺术的发展繁荣。小报与评弹在上海城市化进程中,互为利用,共同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发展繁荣。

  • 标签: 苏州评弹 上海小报 城市文化
  • 简介:本书分上、中、下三编和附录四个部分,凡50余万字。上编“现状与趋势”,系统地介绍了海外上海学研究历程、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上海学研究概况,以及海外英文博士论文中的上海学研究;中编“名著解读”,精选25种有代表性的海外上海学研究著作,并对这些著作进行了深入的评介;下编“名家剪影”,着重介绍了14位成就卓著的海外上海学名家;

  • 标签: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 最新成果 研究著作 澳大利亚 博士论文
  • 简介:7月10~12日,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强率队到茂名市、茂南区、信宜市、化州市和电白县调研,了解第二轮修志、综合年鉴编纂、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以及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茂名市副市长崔爽,茂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麦丽敏,信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郑晓坚,信宜市副市长何建序,化州市副市长李亚凤,电白县副县长张梅等参与调研。

  • 标签: 茂名市 调研 主任 陈强 珠海市 地方志资料
  • 简介:2012年1月10日上午,珠海市斗门区举办综合年鉴业务学习班。全区各单位i20多名撰稿人参加了会议。区委常委朱立新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区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梁少华传达了上级有关年鉴工作会议精神,并就如何搞好《斗门年鉴》编纂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业务辅导,让与会人员了解为什么要编纂年鉴、年鉴的整体构成、年鉴写作的注意事项、如何反映年鉴的地方特色,以及先进单位先进人物、图表资料、大事记的上报要求等。

  • 标签: 综合年鉴 业务辅导 学习班 斗门区 珠海市 编纂工作
  • 简介:上海安家1954年秋,党中央调我爸爸、时任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的柯庆施,到上海工作.8月下旬,爸爸忙完江苏省一届一次人代会等工作,深情地告别休戚与共五年多的南京人民和朝夕相处的同事们,带着全家,乘坐南去的列车驶往上海.300公里的行程不算遥远,这趟列车却用去了加倍的时间--那年夏秋时节连降暴雨,长江水位猛涨,沪宁铁路线一度浸泡在洪水中.列车艰难缓慢地在洪水中行驶,一路不得不走走停停.爸爸神情凝重地望着窗外,他此刻牵挂的是:多少良田被淹没,多少民房受损失,多少百姓需要救济……

  • 标签: 柯庆施 上海 生平 人格修养 政治家
  • 简介:自古以来在我国沿海渔民有供奉巡海大臣(神)之习惯。往往又以供奉天妃妈祖相组合,这种不属于佛教,又不属于道教的信仰,是民间信仰的一种,将真实的历史人物加以神化。明初,七次下西洋的郑和逐渐被民间供奉为巡海主神冲击明宣宗以后的明清封建统治者实行“禁海”镇国的政策。

  • 标签: 郑和 发现 上海 民间信仰 封建统治者 历史人物
  • 简介: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界立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立法内容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上海租界的立法相比较,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界的立法具有一些特性,主要是:从法规体系和单个法规方面来审视,其立法缺乏系统性;从立法内容方面来分析,其立法具有革命性;从民国立法史方面来考察,其立法具有开创性。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界立法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其中包括立法后的实施、立法的意义、与中央立法的关系等问题。

  • 标签: 辛亥革命 上海华界 立法 比较
  • 简介:清朝末年,商部为筹措财款,令江海关经营的沪关库款存庄生息。辛亥革命爆发后,前清上海道台刘燕翼逃入租界的闸北洋务局,将上海钱庄领存道库公款的存折以及押据、契约等文件一并送交时任领袖领事的比利时领事薛福德保管,拒不见客。沪军都督府为提用道库存款,在与领事交涉无果的情况下,转而商请上海钱业。上海钱业领袖朱五楼因不畏威胁,坚持上海钱业业规,“认票不认人”,被陈其美软禁。经过多方磋商,最终达成双方接受的处理方案。这一事件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列强乘机接管了中国海关税款的保管权,标志着总税务词完成了对中国关税从征收权到保管权的全面控制。

  • 标签: 辛亥革命 上海钱业 道库存款 关税保管权
  • 简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新中国成立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政治运动,全国大约有1700万城镇知识青年被下放到农村。早在1965年,上海便有零星人员前往黄山茶林场,开始了他们的采茶、农耕生活。10余年间,近万名上海知青,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播撒在那片土地上,他们体验着农村的辛劳,忍耐着恶劣的生活条件,在理想主义的热血与对家乡的思念之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酷暑寒冬。他们之中,有曾经养尊处优的高干子弟,有响应领袖号召的热血青年,也有饱尝生活艰辛的黑五类子女。他们来到茶林

  • 标签: 茶林 上山下乡运动 持续时间 农耕生活 农垦局 毛主席最新指示
  • 简介:鲁瑛(1927--2007),“文革”时期一位著名人物,原本是上海《解放日报》党委办公室主任,于“文革”爆发的1966年6月初被突然调到北京,作为“中央工作组”成员进驻刚刚被陈伯达夺权的《人民日报》,实际上进入了《人民日报》领导层。随着“文革”进程,他的地位逐渐升高,于1974年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在陈伯达、姚文元的指挥下,做错了许多事情。“文革”结束后,他被开除党籍,撤销领导职务,接受审查。

  • 标签: 北京 上海 “文革”时期 《人民日报》 《解放日报》 办公室主任
  • 简介:中国的改革开放似奔腾的江河激流,向纵深推进。十几年来,我们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曾经在贫困中挣扎的中国人,正一步步迈向富裕。然而,由于中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以及自然条件、历史因袭等原委,我国目前尚有6500万人口没解决温饱。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人民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994

  • 标签: 对口帮扶 云南省 经济协作 共同富裕 中西部地区 上海人
  • 简介:1948年的金圆券政策及其推行有着多方面的内容,包含着复杂的关系,其掠夺性、不合理性的显现有一个过程,上海金融业对金圆券政策态度从遵行、异议、批评到反对也有转变的过程.以往对金圆券政策问题的研究,主要以国民党政权及其国家行局为主体,以其相关决策及实施为主线,其研究比较简略和狭窄;其实,选择上海私营金融业为考察主体,以当时私营行庄公司如何应对实施金圆券政策的各主要方面为研究主线,着重从私营金融业的基本态度、金银与外汇资产、利率、资本升值和现金增资等方面进行探讨,可以进一步深化对金圆券问题本身以及对20世纪40年代末上海金融业与国民党政权关系的研究.

  • 标签: 民国史 金融史 金圆券政策 上海金融业
  • 简介:清末民初,上海得地理之便,成为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京剧市场在这段时期也是高度商业化。在戏剧发展的过程中,外部机制的力量非常重要。清朱民初的上海京剧有一套商业化的外部机制:采用了“班园一体制”的组织形式,案目制的营销手段,包银制的分配方式。

  • 标签: 清末民初 上海京剧 班园一体制 案目制 包银制
  • 简介:上海图书馆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家谱原件最多的单位.在馆藏家谱中,徽州地区家谱以其数量多,质量高而成为中国家谱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本文论述了徽州家谱数量可观,休宁名列全国前茅:姓氏较多,凸现徽州地方特色;质量颇高,善本家谱超过一半;"矿藏"丰实,有待深入进行开发等特点,并对徽州家谱举例简介.

  • 标签: 中国家谱 徽州家谱 徽州家谱特点 徽州家谱举例
  • 简介:近代以来,流人上海的苏北人数量众多,其中绝大多数人从事下等职业,这导致了对苏北人的普遍歧视。这种现象在上海长期存在,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苏北人所受歧视的程度有差别,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移民城市内各群体之间的不断交流与融合,曾经有过的歧视与偏见逐渐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趋于消解。这体现了时代进步,也反映了上海城市社会关系不断缓和的趋势。

  • 标签: 上海 苏北人 歧视
  • 简介:19世纪70年代初,缝纫机传入上海,即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尤其引发了中国人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转变。近代中国人对缝纫机的不同观感、缝纫机使用者的性别角色以及与上海都市时尚的关系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 标签: 缝纫机 近代上海 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