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正>最近几年来接连读到芈一之教授的几本民族史佳作,例如:1987年出版的《青海民族史入门》,1990年底出版的《撒拉族政治社会史》,现在又读到由他主编的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青海蒙古族历史简编》一书。共约24万字,正文分五章十八节,前有一篇引言,后有两篇附录,还有14帧历史文物照片。这本史著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实事求是的考述了自公元13世纪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活动在青海大地上的蒙古族的七百年历史,史料丰富,内容翔实,观点正确,论述精当,是当前民族史研究领域中又一个崭新硕果。它的出版面世,不仅填补了蒙古史研究的空白,促进和完善了蒙古史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而且也使青海地方民族史和蒙藏关系史的研究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 标签: 青海蒙古族 史作 青海民族史 民族史研究 史料 固始汗
  • 简介:龚植三(1880~1934)字荫槐,生于贵州务川,弱冠游学贵阳,就读于贵山书院。1905年以优异成绩公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政经科,同年于东京参加同盟会,为第一批同盟会会员。1911年返国后入孙中山总统府参理机要。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任中央政府秘书,从事国家法规的拟定和建制工作。根据南北协议,清帝退位,孙中山辞去总统职务,龚植三也在其时离职。袁世凯在接任总统后,曾提名挽留龚植三拟委以重任,但他以志在教育无意从政而拒绝,遂赴上海创办民国法政大学并任校长。

  • 标签: 教育家 贵州 公费留学 龚植三
  • 简介: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卢孚是我国最早从“现代化”和“都市化”的视角思考乡村建设,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他所开创的“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以梁漱滨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所从事的“教育一乡村社会改造”模式相比具有不同的价值。卢孚和梁漱滨一样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具有模式意义上的两大代表人物。

  • 标签: 乡村建设运动 卢作孚 “现代化” 教育 模式 中国
  • 简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艺术领域,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审美表现形态:明朗的清晰之美和神奇的含糊(朦胧)之美。苏轼的著名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形象地描述了这两种表现形态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西湖景色,在晴天红日之下,“水光潋滟”明朗而清晰;在雾雨迷漫之中,“山色空濛”,神奇而含糊。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引起人们的妙思逸想,情感愉悦。但是,审美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作为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美、艺术美),那种奇幻神秘含糊之美,却更为人们所喜爱,黄山云海,钱江潮头,庐山烟霞……灵幻飘缈,朴朔迷离,常常钩人魂魄。明人浦祊在《游明圣湖(即西湖)日记》中写道:“二十三日,晨钟初歇,披衣启户,细雨溟蒙,湖光山色,不甚分明,模糊中别

  • 标签: 文艺美学 饮湖上初晴后雨 色空 明圣湖 黄山云海 审美价值
  • 简介:开场白远看像个逃荒的,近看像个要饭的,仔细一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不知是谁给贾芝先生编的顺口溜.在一次聚会上,贾芝先生当众朗读,有板有眼,十分得意.看来他是认同的,至少没有反感.

  • 标签: 贾芝 民间文学 作家 少数民族
  • 简介:访谈时间:2015年4月访谈地点: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钱谷融寓所杨帆(以下简称杨):钱先生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天就是咱们三个人一起聊聊天。钱谷融(以下简称钱):好呀好呀,我觉得聊天好。辗转多地——在烽火中成长崔庆蕾(以下简称崔):钱先生,咱们先从您的成长经历聊起,您小时候的家庭成长环境是怎样的?

  • 标签: 中的执着 先生访谈录 坚守钱谷
  • 简介:2009年7月23-26日,由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主办的“走进客家社会:2009年广东梅州田野调查实研习营”在梅州顺利举行。来自台湾的台湾大学、联合大学、交通大学、高雄师范大学、中央大学、屏东教育大学、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大仁科技大学等16所台湾高校的47位硕博士研究生和教师,以及来自嘉应学院的十余位本科生和部分教师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处长、副秘书长黄梅良同志也专程从广州赶到梅州,出席了欢迎晚宴。

  • 标签: 客家社会 田野调查 梅州 研习 广东省人民政府 台湾大学
  • 简介:新疆,油气储量全国第一,石油产量全国第三,天然气产量全国第二,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基地,也是中国石油最现实的战略接替地区.在这片充满神奇魅力让石油人魂牵梦绕的热土上,为铸就共和国的辉煌,新疆石油人以"我为祖国献石油"为己任,以"誓死拿下大油田"的豪情,用忠诚和责任、理想和拼搏、智慧和汗水、青春和生命,创造了可歌可泣的神话,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史诗,唱出了激情飞扬的颂歌,奏响了震撼人心的乐章.

  • 标签: 油田勘探开发 新疆 石油产量 石油化工基地 天然气产量 油气储量
  • 简介:6月26-30日,由我院主办,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台湾大学客家研究中心、台湾中央大学客家学院、台湾联合大学客家研究学院和台湾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协办的“走进客家社会——2010年梅州田野调查实研习营”在梅州顺利举行,共有来自以上单位的40位硕、博士研究生和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 标签: 2010年 客家社会 田野调查 梅州 研习 新加坡国立大学
  • 简介:<正>中外史学史上有不少兼史学家和政治家于一身的杰出人物。他们在潜心研究历史的同时十分关注现实世界的风风雨雨。他们擅长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现实政治,而现实社会也给他们的史著打上明显的时代烙印。他们的史著不仅记载了历史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历史的前边。美国史学的开山祖——乔治·班克罗夫特门(1800——1891年)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

  • 标签: 克罗夫 美国史学 历史观 研究历史 历史学家 美国历史
  • 简介:衡,字子玉,1905年12月出生于山西省浑源县泉子头村一个农民家庭。浑源地处雁北,自古民风强悍,有尚武的传统。石衡自幼喜欢舞枪弄棒,16岁浑源县高小毕业那年,恰逢阎锡山创办的山西陆军学兵团招收学生,他有意从军,遂考入第二期军事专门部学习。后学兵团改为北方军官学校,石衡升入该校继续学习军事。毕业后,他先任晋军李生达部连司务长、中尉排长,后任李生达部第三十六师四三三团连长、营长等职。

  • 标签: 石作衡 浑源县 农民家庭 军官学校 阎锡山 舞枪弄棒
  • 简介:险素即导致风险或者危险的基因和先导。正如酒后驾车是车祸的险素、违章出海是翻船的险素一样,任何祸患的生成或突发,都有其或隐或显的险素存在。对这些险素能够及时、敏感地发现和妥善处理,就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反之就容易使矛盾升级或转化。近几年来,民族杂居地区发生的突发事件,给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掺杂进一些极不和谐的音符,使有关地区的党政领导和民族工作部门的同志感到棘手和麻烦。因此,对杂居民族地区各种突发事件的险素和诱因进行人情人理的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及

  • 标签: 民族地区 部门 突发事件 风险 对策 社会稳定
  • 简介:最近发表的《金代前期官制度——以〈三朝北盟会编〉中的〈揽辔录〉为线索》一文中恢复出金代前期行用的官表,与《金史·百官志》中所载的官表有较大差别。利用这张新恢复的金代前期官表,可以更好地理解涉及金代前期官的史料,更好地进行金代一些重要史料的整理工作,并可重新认识金代官制度的渊源。

  • 标签: 金代 散官 制度 《金史》 《大金国志》
  • 简介:张孝祥(1132-1169年)字安国,别号于湖.世籍和州历阳郡乌江县(今安徽省和县),生于浙江省四明鄞县.张孝祥是南宋著名词人,在南宋小朝廷偏安临安,民族沦亡,国土丧失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张孝祥有着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龙兴二年(1164年),在爱国将领张浚召集的宴席上,张孝祥写下了著名的爱国词篇《六州歌头》,惊动四座.《宣城张氏信谱传》载"公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忠勇天下共闻."因而"秦相忌之",可见张孝祥刚正不阿年少气锐的性格.

  • 标签: 张孝祥 词作 词人 南宋 爱国主义者 特定
  • 简介:郑和是云南人,但江苏是他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郑和研究起于百年前的梁启超先生,2005年全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掀起高潮。江苏的郑和研究走在全国前列,成立研究会,创办会刊,组织和参与学术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

  • 标签: 江苏 郑和研究会 郑和研究 历史回顾
  • 简介:奏鈔是唐前期三省體制下處理日常政務的主要文書,隨着唐宋間中書門下體制的發展,一度淡出歷史舞臺。北宋元豐改制將中樞政務劃分爲"有法式事"與"無法式事"兩部分,奏鈔恢復行用,成爲處理"有法式事"的專用文書,並以"條例"爲判事依據。從奏鈔的實際運用中可以看出,元豐改制重建的三省與唐代已有所不同,尚書省在政務運行中吸收了中書門下體制的諸多特點,中書與門下兩省亦存在新的制衡機制。而奏鈔復用的更大意義在於將皇帝從繁3)的細務中解放出來,標誌着宋代君主走向政務前臺的進一步深化。

  • 标签: 奏鈔 徐謂禮文書 元豐改制 中書權重 條例
  • 简介:以普鲁塔克的名言"非撰史,乃传"的重新诠释作为切入点,探讨普鲁塔克对于传记的认识;通过梳理"撰史"作为体裁之一和作为泛指历史写作的类名之间的流变,调查传记与撰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之上,以《伯里克利传》为个案,分析普鲁塔克在传记写作过程中的真实追求。追求德行神似与追求史实真实并行,前者通过修辞公正来实现,后者需要历史考证来加以保障;前者统驭后者,通过共同服务于实用而统一起来。

  • 标签: 伯里克利 普鲁塔克 希腊罗马名人传 伯罗奔尼撒战争 希罗多德 真实观
  • 简介:甲申之年,我们会很自然的想起郭沫若在60年前所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这篇著名的史论,同时也会想起毛泽东如何格外看重这篇史论,把它确定为当时延安整风学习文件——这段不寻常而又意义深远的历史。

  • 标签: 毛泽东 《甲申三百年祭》 郭沫若 悲剧艺术 人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