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有“一方之全史”美誉。《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地方志工作应当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地方志书是地情信息资料性工具书.其资料真实可信。具有存史、资政、教化功能,可以帮助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本地的历史与现状.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因此,怎样拓展地方志的服务功能.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贡献力量.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地方志工作条例》 社会过程 宁夏 富裕 和谐 资料性工具书
  • 简介:明朝的坚城大炮是皇太极夺取关外的主要障碍。大凌河之战的胜利说明,围城打援是有效的解决之道,但问题在于太过迁延时日。故皇太极试图运用"红夷大炮"攻坚速胜。然而,松山攻坚的惨败使他再次醒悟,最终放弃这个念头,重新回归长围久困,并将之坚决贯彻,从而获得松锦决战的大胜。这种游移的过程,既展示了皇太极作为杰出军事家的思维弹性与反思精神;同时从侧面说明,"红夷大炮"在关外争夺战中的作用其实值得进一步商榷。

  • 标签: 皇太极 围城打援 红夷大炮
  • 简介:松潘地区地处四川西北部,控御群番,为全蜀屏障,军事地位十分显要,故明洪武初年即在此地设置卫所,备守不废。面对松潘叛服不常的少数民族,明王朝通过军事征伐与政治怀柔,对该地区的控制逐渐深入。此外,明廷还通过朝贡互市、援引当地少数民族上层和僧侣管理教化民众等多种统治策略加以巩固,推动了该地区的社会发展。

  • 标签: 明代 松潘 军事地位 治理策略
  • 简介:《三国志·魏志·毋丘俭传》《北史·高丽传》《三国史记·高句丽传》对毋丘俭征高句丽的战争过程皆有记载,将具体事件逐一比对,三部史书依次在随俭出征将领、哥丘俭是否有败绩、魏军行军路线、俭征高句丽时间及次数等问题上存在不足和差异;此外,中国史书《魏志·东夷列传》所记之王颀正始中至夫余征粮、古朝鲜史书《三国史记·百济本纪》所记之百济正始七年攻乐浪二事,《毋丘俭传》《高丽传》《高句丽本纪》皆无记载,发生时间亦有待考证。本文对以上六个问题进行探讨,以考证补充战争过程

  • 标签: 毌丘俭 东川王 高句丽 丸都 沃沮 战争
  • 简介:马薛里吉思为马可波罗在华的友人,曾任镇江路副达鲁花赤,其家族世传制作一种名为“舍里八”的饮品技艺。本文以该饮品为中心,从制备所需果品原料的角度考察了他先後任职华北、云南与镇江的原因,否定了前人将《回回药方》中的“舍刺必”视为“舍里八”的异译,并循该饮品在元代又意译为“解渴水”的线索,从元明史料中检索其在中国本士化生产後的十四个不同品种,且分析了元代御医罗天益撰《卫生宝监》中所记的一个因过量饮用而致病的案例.

  • 标签: 马可波罗 马薛里吉思 舍里八 镇江
  • 简介: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传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城市化,与东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的城市化过程为例,讨论了回族聚居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 标签: 城市化 民族问题 回族聚居地区 吴忠市
  • 简介:历史解释在中国现当代社会发展中曾扮演重要角色,即充当说明现实政治理论、发展道路的工具。历史研究的政治化,不但存在诸多简单化曲解研究对象的现象,而且还极大地混淆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空概念,造成严重的认识扭曲。本文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初期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和改革开放初期小岗村的签名书两个标志性个案的研究,揭示自中国革命胜利至改革开放社会转型中政治文化现象的种种扭曲。两个个案的极端行为是社会变革中认识扭曲的选择,事件产生后的权威认可方式和历史解释,又使其后遗症在较长时期无法完全消除。故为保障社会参与向着法制化方向发展,必须首先提供具有道德深度的清晰的历史解释。

  • 标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初期 社会转型过程 标志性事件 当代中国 扭曲
  • 简介:1890年6月4日,朝鲜赵太妃薨逝。按照成例,朝鲜必须向礼部派遣告讣使,清朝派遣敕使,赐奠弔丧,但因朝鲜屡思自主,企图改变事大礼仪,遂引发“郊迎礼”的礼仪之争。从中朝两国处理赵太妃丧礼的案例,可见朝鲜国王追求自主的企图,欲改动事大礼仪,模糊化宗藩体制的等差位阶,因而请求敕使队伍改由马山浦上岸,并免除向皇帝诏书三跪九叩的“郊迎礼”,保护朝鲜的体面。但清政府却欲藉“郊迎礼”的举行,向各国驻朝公使彰明中朝两国的君臣名分,所以坚持按成例处理,稳固清政府的宗主权。中朝两国礼仪之争的结果,最后还是清政府略胜一筹,成功让各国驻朝公使了解“名分”控制朝鲜君臣的有效性,却让朝鲜君臣更加强了反华意识,埋下日后中朝宗藩关系破裂的导火线。

  • 标签: 君臣名分 自主 袁世凯 赐奠 郊迎礼
  • 简介:康熙朝中叶是清朝建立多民族的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关键期,面对多元文化的复杂局面,康熙帝在了解并争取各族精英对其统治的认同的同时,发展了八旗组织的存在方式,使之深深地融入到帝国的各方面的统治活动中,成为其实施分而治之统治策略的得力工具。

  • 标签: 康熙 江南 八旗 汉族 传教士
  • 简介:本文拟从总结第一、二轮志书编修的实践入手,探讨志书编纂工作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创新编纂组织、选用编纂人员、压缩编纂周期,使志书编纂工作达到"又好又快",及时有效地发挥地方志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志书 续修 质量 创新 保障
  • 简介:"陈四案"是发生在康熙五十年的一桩叩阍案,流动卖艺的陈四被告有抢劫等罪,最后共有数十人被判流放,一人被斩,数名大臣被降级处理.与同一时期的其他案件相比,清最高统治者对此案的处理,超出了常规,实在是出于他们对社会流动性加大的担忧.本文试图以这一事件为切入点,探讨康熙五十年前后的社会状况及统治者的社会控制动机.

  • 标签: 陈四案 叩阍 社会控制
  • 简介:当前,对于客家传统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并形成了一个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科际整合的研究态势。然而究竟以何种模式,从哪一个角度去认识、研究客家传统社会,研究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检讨以往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研究者多是从宗族的角度去研究客家传统社会。

  • 标签: 国家控制 地方社会 民间信仰 客家地区 国家权力
  • 简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东北的新教传教士均遭逮捕,日伪利用日本牧师将西方新教各派整合为满洲基督教会,其他教派也被重新统合。此后日伪官员直接介入宗教活动,并通过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宣扬日本国策,以强化教会的战争协力意识。日伪组建联合协议会、宗教教化团体联络委员会、教化国民研究会等组织,以确保上情下达;并以这些组织为核心,推行增产、储蓄、识字、捐纳、昂扬斗志等运动,使教会沦为战争协力的工具。日伪对宗教派系进行整合统制并利用其为战争服务,这一模式在战时各沦陷区具有普遍性,同时也是日本国内政教模式的移植。

  • 标签: 伪满洲国 基督教会 宗教控制 政教关系
  • 简介:近读马丽蓉教授的力作《西方霸权语境中的阿拉伯-伊斯兰问题研究》一书,颇有所感。本书从媒体传播这个角度出发剖析西方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关系这一当代国际政治中热点话题,观点较为新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标签: 伊斯兰世界 阿拉伯 霸权 西方 语境 控制
  • 简介:白银风潮前夕,中国通商、四明和中国实业三行因长期经营不善而资金周转不灵。在白银风潮中。三行同时陷入挤兑的困境,而在法币改革后,三行因难以缴足发行准备金而再度陷入困境。在这两个过程中,国民政府以救济之名,实施控制,并最终对其增资改组.将其纳入政府金融体系。

  • 标签: 中国通商银行 四明银行 中国实业银行 挤兑 发行准备金 救济
  • 简介:敦煌文书中有关吐蕃的文献,对于吐蕃王朝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以书写文字划分,古藏文文献及汉文文献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

  • 标签: 吐蕃时期 敦煌文书 汉文 史料 综述 职官
  • 简介:近些年来,随着客家源流、社会结构、方言、习俗等基础性研究的顺利进展,学者对客家文化的文化特质这一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也日益增多,笔者不揣浅陋,曾写过几篇拙文,从剖析客家文化内部结构入手,运用历史人类学和文化分层的相关理论,集中论述了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并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文化特质。本文拟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化传播的理论,从文化传播与权力控制的角度,分析中原文化在客家文化特质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文化特质 文化传播 客家源流 权力控制 传播学 客家文化
  • 简介:清真食品是指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柯尔克孜、撒拉、塔吉克、乌兹别克、保安、塔塔尔共10个少数民族的生活特需品,涉及人口2030多万人。我国新疆食用清真食品的民族人口占一半,清真食品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占有重要的比例,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有助于巩固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助于清真饮食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 标签: 清真食品 食品产业 社会控制理论 管理研究 新疆 昌吉市
  • 简介:青苗善事是乡土社会进行农业祭祀的重要仪式,广大民众通过对神灵的信奉达成现实的目的,具有社会控制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桥头村官房和庙宇举行的青苗善事仪式的描述,表明这一农事祭祀仪式在传统乡土社会中,与基层行政管理相协调,为保持农业生产秩序,促进乡土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青苗善事 乡土社会 仪式 社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