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湘峪古村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其空间格局完整,建筑遗产丰富,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2006年,湘峪古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湘峪村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现场调查测绘的基础上.论述了湘峪村的村落格局、防御系统、排水系统以及空间特色,试图揭示其传统防御性山地聚落的独特魅力以及空间特征.

  • 标签: 湘峪古村 空间格局 防御系统 空间特色
  • 简介:从现代人本主义思维出发,以城市社会地理学原理,即从社会空间结构与社区规划角度,探讨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的质量构成,体现在城市要满足各阶层居民(社会)生活的空间结构上。而城市(社会)生活的空间结构的健全与否取决于生活空间行为的社区体系与场所体系的空间构成上。主要体现在居民以居住为主的生活行为对立的居舍类型的可获性上。由此,不同阶层居舍类型体系是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区域基础,其空间分布类型的可获性决定对应阶层人群能否获得以居舍为主的生活空间。本文首次从居民选择居住地行为规律以及形成的城市居舍类型空间结构演化的理念下论及城市社会区域空间体系公正配置与空间控制原理。

  • 标签: 社区体系 公正配置 可获 双焦点椭 圆模式
  • 简介:老龄化人口发展趋势在我国东部地区大中城市日益明显.本文试从人口老龄化角度来探讨老龄人口对旅游业经济收益贡献率的影响,分析旅游企业如何适应老龄化人口发展趋势,及时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取得更好的旅游收益.

  • 标签: 老龄化 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旅游业 启示
  • 简介:依据1995年、2003年、2008年长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11年长春市卫星影像图,借助于ArcGIS技术平台,综合运用GlobalMoran'sI指数、分形理论模型法以及缓冲区分析法,对长春市工业空间扩展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工业空间整体具有空间正相关特征,但工业空间集聚程度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增高的趋势,显示出工业空间具有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的演变特征;2工业空间总体扩展方式为向外扩展,但具体呈现出"交通轴向扩展—轴间指状填充—交通轴向扩展"的特点;3工业空间演化呈现郊区化显著、多中心分布以及工业多次搬迁且不连续性的特征。在上述综合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认为自然因素、开发区的成立和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与企业改制重组、城市规划以及交通是长春市工业空间扩展的驱动力。

  • 标签: 工业空间 城市功能空间 驱动力 长春市
  • 简介:基于上海工商局的企业数据,本文采用密度梯度法,对不同产业的空间分布形态进行测算和比较,并探讨影响密度梯度的因素。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上海绝大多数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距离衰减形态,即离城市中心越远,密度越低;不同产业之间密度梯度差异很大,总体而言生活服务业梯度较大,生产者服务业次之,制造业最低;此外,就业规模较小和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产业密度梯度也较大。研究揭示了城市空间结构与其产业结构之间存在联系,有助于更好地制定城市产业政策和规划政策。

  • 标签: 产业空间分布 城市空间结构 密度梯度 上海
  • 简介:企业孵化器在我国又称创业服务中心.在转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家,以及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面有巨大的贡献.本文分析企业孵化器特征及其与高新区的关系基础上的分析了其究间区位选择、空间关系以及景观、经济、体制思想文化和生态等空间功能.在研究国外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立型、半独立型以及包含型等三种外部空间结构,文章以西安创业服务中心为例进行研究,结论是:孵化器的成功在于宏观空间区位定位的准确,更在于微凤区域创新环境的培育.同时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了企业孵化器,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加速技术的商业化、产业化、国际化并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建议.

  • 标签: 企业孵化器 创业服务中心 空间分析
  • 简介:城市中轴线是城市空间组织与设计的一种思想和方法,它对由古到今的城市形态和城市肌理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安阳城区中分布着自殷商建都至今的3条城市中轴线,其空间形态基本清晰。对它们的考察研究,可以追寻到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理念与营造方法、以及城市空间组织特征,对于当今保护和传承城市建设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安阳 城市 中轴线 空间结构
  • 简介: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RI,通过GIS-ESDA空间分析框架,运用空间自相关、空间变差函数等测度模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空间格局演变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相似地区在空间聚集分布,且集聚的程度不断增强;乡村性热点区空间结构主要以徐州-宿迁-淮安为核心的圈层结构,并且不断向盐城集聚,呈现出明显的地理集中演变特征;县域尺度乡村性空间格局的连续性和自组织性越来越强,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的机理越来越显著;东北一西南方向乡村性空间差异较小,东南-西北方向乡村性的异质性则十分明显,空间差异较大。

  • 标签: 乡村性 空间格局演变 空间变差函数 县域尺度 江苏省
  • 简介:m“王府井”是北京地标景观,主要由水井、步行街、老字号等组成。有关王府水井传说的转变折射出不同时段对权力态度认识的转变。王府井步行街利用复古元素赋予当下消费以历史感。因靠近使馆区,王府井最初具备外国人窥探中国的窗口作用,但同时也为国人提供了了解异域文化的途径。当前,王府井的街景在消费功能和历史接续性之外,还具备为都市生活制造意义的功能:它在爱情电影中制造浪漫、在日常之外制造节庆和闲暇,赋予生活特殊的意义。王府井在对异域的容纳和化用中以民族文化实践了对东方主义的反拨,在迎接网络媒体虚拟经验冲击的过程中突出了实体经验的不可替代性。

  • 标签: 王府井 都市空间 文化创造力
  • 简介:2006年,我省旅游行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十一五”时期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重大决策,坚持“规划为纲、市场为先、线路为形、文化为魂”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抓了“三个转变”和“六项调整”,以大规划统领发展全局,大促销开发客源市场,大调整优化产业要素,大整顿治理市场秩序,大招商增生产业活力,旅游市场持续增长,旅游消费稳步扩大,产业带动功能更加拓展。在培育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方面迈出了新步伐。据统计,

  • 标签: 旅游业 “十一五”时期 支柱产业 山西 “三个转变” 客源市场
  • 简介:以陕西省83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GIS技术以及ID分异指数等对陕西省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格局做了定量化评价与测度。结果表明:县域综合评价水平在数值上呈现强者偏强,弱者偏弱,中等、中低水平相对集中分布;空间上呈南一北方向递增,东一西方向“U型”的总体分布;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地域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明显。研究认为加强三大地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推行差异化的县域发展战略是陕西省全面实现县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选择。

  • 标签: 县域综合发展水平 空间分异 陕西省
  • 简介: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关系是指城市居民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的社会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研究内容。体制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关系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主要从职住空间关系研究学派、职住空间平衡和城市通勤、居住选择和居住空间分异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述评,认为国内相关研究应注重社会调查,加强个体层面的研究,从体制转型和个体社会经济特征等角度寻求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关系及其演化的形成机制,并注重特殊群体,如外来人口、城市贫困人口和原单位制社区居民等社会群体的职住空间关系和社会空间后果研究。

  • 标签: 职住空间关系 过剩通勤 城市通勤行为 空间失衡
  • 简介:本研究以东部典型入境口岸城市上海为研究对象,以市场调查资料为数据来源,从节点、方向及路径三个角度研究上海市入境旅游流的路径转移扩散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以上海作为入境1:7岸的入境旅游流扩散人次排前十的节点城市依次为:北京、西安、杭州、成都、南京、桂林、广州、昆明、苏州、深圳;按照旅游流扩散方向可将入境旅游流扩散方向分为四类:北向、南向、西北向和西南向,并在每个方向上分别归纳出4条扩散路径,其中上海→北京→西安这→路径人数比例最高,上海→成都→西安→北京次之,上海→西安→北京处于第三位;同时研究显示,入境旅游流的扩散存在着路径依赖及路径依赖锁定现象。

  • 标签: 典型口岸城市 入境旅游流 空间扩散路径 路径依赖 上海
  • 简介: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选用1998~2009年数据研究了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空间集聚性;旅游创新不仅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还通过空间传导机制对邻近区域的旅游经济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说明应充分重视创新在旅游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旅游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扩大旅游创新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和范围。

  • 标签: 旅游创新 旅游经济增长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 简介:利用百度在线地图和统计面板数据构建物流热度数据和物流热度关联指数,以此探究河南省物流业不同尺度上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地级市尺度上,经测算2005-2015年间物流业重心及其移动距离,发现河南省物流业经历了豫东平稳发展、豫西快速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三个阶段,以郑州为核心区带状集聚分布。②县级尺度上,河南省物流业呈现以郑州为发展核心以陇海铁路沿线为发展主轴的“点-轴”空间格局,“点-轴”区域之间存在较弱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即区域内部空间关联程度偏弱。最后,结合区位交通条件、社会经济环境、政策制度导向分析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并从优化制度、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提出建议,为物流业的顶层设计和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 标签: 物流热度 空间格局 物流业 河南省
  • 简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中心性模型和结构洞模型基础上,对河南省9个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的节点结构特征和整体结构特征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发现,首先河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网络节点间共有44对旅游流联系,每个重点旅游城市平均与其他4.89个旅游城市间存在着旅游流的集聚和扩散联系,同时在旅游网络中承担8.25次中介者的角色;其次,郑州处于河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网络的核心地位,洛阳位居次核心,其余重点城市地位较低,处于入境旅游网络结构的边缘;最后,河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的整体网络密度较高,但明显存在着不均衡性,不同城市之间差异较大。

  • 标签: 重点旅游城市 社会网络分析 旅游网络 空间结构
  • 简介:山西煤海旅行社从1989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十多年的奋斗历程,树立了“煤海”这个品牌的良好形象。2000年实现营业额469万元,接待游客达40274人次,其中外联组团16013人,散客24261人,与1999年同期相比,增长16.4%。

  • 标签: 旅行社 山西 散客 营业额 推进 品牌
  • 简介:福柯研究对西方地理学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国内地理学界对福柯的引进和讨论不多。本文基于福柯对权力关系和不正常的人的研究,以异端空间的生产为切入点,归纳了异端空间与权力交互作用的理论框架。其中,权力主要通过特殊化、风险化和知识化取得干预的合法性,而又通过监视、照料或隔离等手段确保对异端的治理。应用谱系学方法,本文总结了四个异端空间生产的原型,并通过将这四个原型应用于一系列中国日常政治地理现象的解释,展示了异端空间生产对理解权力关系的重要意义,揭示了知识一权力与空间生产过程的相辅相成。最后,讨论了异端空间生产的分析对于扩展中国政治地理学理论视角和研究话题的重要性。

  • 标签: 异端 权力 谱系学 空间生产 政治地理
  • 简介:卓·尼·雅尔金娜(以下称稚氏)是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家.她在《城市建设分析》一书中,提出了一种研究城市建设中空间形态理论发展演变的方法.本文分三部分,首先简述雅氏建立的城市建设分析方法,其次介绍雅氏对空间形态理论发展演变的归纳、总结,最后是对雅氏理论的简要评述.

  • 标签: 研究 城市建设 空间形态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