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典型污梁场地土壤与地下水调查技术与评价研究(一)项目总体目标:建立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调查技术和工作方法体系,开展含水层系统天然自净能力评价方法研究,为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科技进展 污染场地 调查技术 评价方法 含水层系统 水污染调查
  • 简介:青藏铁路沿线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一)水文地质调查:查明了青海省格尔木至昆仑山口以北段、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至达琼果站段第四纪地质、地貌特征以及水文地质特征,划分了地下水类型及富水特征,确定了地下水远景开发规划区,为保障铁路沿线车站、村镇供水提供了地质科学依据。

  • 标签: 科技进展 青藏铁路沿线 水文地质调查 地下水类型 环境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特征
  • 简介:森林开发计划受森林活动法规的控制,指保证安全、高产和良好环境的森林活动。在滑坡易发地区,风险管理为陡立地区森林道路建设和木材开发的规划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本文叙述了不列颠哥伦比亚滑坡风险管理从自愿式条例到法规要求式管理的演变历程。法规参照了用于鉴定和评价滑坡灾害与风险的管理政策、过程和实践活动。文中就普查和详查两个层次的滑坡灾害制图、野外地面稳定性评价以及确定低坡度资源的程序进行了介绍。广泛的研究已对这些方法应用于专业实践中的可信度做出了很大贡献。实践表明,泥石流的诱发和运移距离,定性或定量地受到地面因素的强烈影响,可以容易地对此做出评价。文章给出了两个实例,用以说明森林区滑坡风险管理的意义。

  • 标签: 风险管理 森林开发 滑坡灾害 稳定性评价 不列颠哥伦比亚 道路建设
  • 简介:3月13日,水环地调中心参加了部国科司组织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救灾关键技术研究》年度汇报会。中心承担的“地质灾害监测光纤传感技术应用研究”课题参加了汇报。此次会议是部国科司为了总结和评估《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救灾关键技术研究》各课题的2007年度研究成果,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组织召开的。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部地质环境司、局科外部、局水环部及各课题承担单位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十一五” 科技支撑 计划项目 光纤传感技术 重大地质灾害
  • 简介:在充分收集调研西安地区地质及地裂缝研究资料基础上。在西安市区进行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剖面40km,查明第四系断层在深部的发育特征和新第三系上部地层主要地震反射标准层及其断裂构造格局;探查市区地裂缝深部发育特征,对地震勘探成果资料进行解释,分析断裂与地裂缝之间的联系。

  • 标签: 地裂缝 地球物理勘察 西安市 科技进展 地震勘探 发育特征
  • 简介:开展具有集成化标准组件的多通道监测井管的研究,创建一种新型的地下水监测井建井模式;研发一套先进的地下水多级分层自动监测与实时传输成套仪器设备,实现地下水监测从传统的混合监测到分层监测。建立集地下水动态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于一体的监测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我国地下水监测信息管理水平。

  • 标签: 自动监测技术 地下水监测 科技进展 级分 动态数据采集 动态管理系统
  • 简介:我们测试了利用数字、彩色航空正射影像以及空间与辐射测量分辨率的单视场全色卫星影像对意大利近来滑坡进行填图的概率,并更新了现有滑坡位移测量数据。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在亚平宁山脉中部翁布里亚的90km。区域内降雨导致大量滑坡发生。通过对降雨记录分析发现,滑坡出现与降雨时间比较吻合,即滑坡多发生在潮湿的降水期。滑坡主要发生在农耕区,且形态细微、覆盖较好,因此识别个别滑坡并填图比较困难。尽管应用识别滑坡很困难,不使用立体可视化方法,仅采用航空和卫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共识别457个新滑坡并填图,单个滑坡面积(AL)在3.0×10^1与2.5×104m^2之间,滑坡总面积ALT为6.92×10^5m^2。为了鉴别滑坡,研究者采用空中摄影测量解译准则识别和制作滑坡图。结果表明,利用航空和卫星传感器获取的单视场高分辨率影像,能够绘制很难探测的滑坡地区滑坡图,其空间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可以满足需求。不同时相的航空影像(2005年3月)和卫星影像(2005年6月到7月)可提供分阶段滑坡信息,并可统计不同时间段内滑坡分布面积。与该地区先前存在的滑坡数量和大小信息相比,通过航空和卫星影像获取的滑坡信息更加完整。新绘制地图中滑坡数量比先前探测的数量多出145%,滑坡面积多出85%。在改进的滑坡填图中,2004-2005年滑坡多发季节滑坡滑动率φL=27.1mm/yr,比先前对同时期滑动率的评估值高30%。在亚平宁山脉中心地带,该滑坡滑动季节变化率远远高于长期地区侵蚀率。该滑动率的加速增加归因于农业行为导致边坡稳定性下降。

  • 标签: 滑坡 填图 滑坡体积 滑坡活动率 卫星
  • 简介:本文论述了对Montaguyo(意大利)活动滑坡的多时相激光雷达的研究。通过四个激光雷达分别获取了2006年5月、2009年7月、2010年4月、2010年6月的数字地形模型。通过对选定形态参数的解译(表面粗糙度、地形表面残差)以及这些参数时空变化的统计分析能够进行滑坡的再现和追踪。已经完成滑坡边界的监控,进行了隆起和沉降区、形变量和/或堆积物、垂直和水平位移的平均速率(退缩的平均速率和滑坡前端的推进速率)估算。对在不同时间影响滑坡的形变结构(陡坡、裂缝、褶皱)进行了制图;其中一些结构表征了滑坡即将进入不稳定过程的前兆或提供了结构位置相关信息。识别了不同的活动(如岩崩和泥石流)和几何形状(例如沟渠流动),检测了由人工排水和地面处理/清理工作引起的地形特征随时间的变化。我们根据激光雷达获得的信息能够解译滑坡的运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机载激光雷达能够提供重力.控制过程相关监测策略的新观点。

  • 标签: 机载激光雷达(Airbome LiDAR)滑坡监测形态参数地形变化时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