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氯丙咪嗪单用与联用氯硝安定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选取72例符合CCMD-2-R关于强迫症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氯丙咪嗪与氯硝安定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氯丙咪嗪,治疗前后进行强迫症量表及副反应量表对照分析。结果:联用组显效率为63.9%,单用组显效率为22.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0.11,P<0.05),强迫症量表及副反应量表分析两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联用较单用效果显著,副反应少。

  • 标签: 对照研究 氯丙咪嗪 氯硝安定 强迫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森田理论对强迫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对50例在开放式管理病房住院的强迫症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观察,对观测组的整个护理过程始终贯穿"顺其自然,忍受痛苦,为所当为"的森田理论。结果通过森田理论帮助患者改变认知和行为,扭转错误曲解的认知,达到性格重塑。结论利用森田理论进行心理护理比一般常规护理强迫症的疗效显著。

  • 标签: 森田理论 强迫症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32例强迫症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丙咪嗪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Y-BOCS评分、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Y-BO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周后,试验组Y-BOCS评分为(15.14±3.8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56±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后,试验组Y-BOCS评分为(8.54±3.8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02±3.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例视物模糊,2例口干,3例呕吐、恶心,1例乏力,2例便秘,1例嗜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18%;试验组1例恶心,1例口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3%;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862,P<0.05)。结论与氯丙咪嗪相比较,帕罗西汀临床效果较优,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强迫症 帕罗西汀 氯丙咪嗪 Y-BOCS评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强迫症患者的护理问题一直以来就受到医学领域广泛的关注,本文针对优质护理在强迫症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护理效果展开分析。方法为了便于研究的开展,和数据结果的直观,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来开展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收集、整理在2012年7月-2015年7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64例次强迫症患者,将这64例次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第一组患者设定为常规护理组,第二组患者设定为优质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和健康教育程度方面的评价,比较患者入院前后强迫症自评量表的变化情况,如果差异比较明显,则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小于0.05。结果经过对比研究后,我们发现采用优质护理组的患者,无论在满意度方面,还是健康教育掌握的程度方面,以及患者住院前后的Y-BOCS评分,优质护理组的患者情况都要好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在强迫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积极采用优质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的情况,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强迫症患者 应用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在早期症状比较轻微时使用帕罗西汀、氯丙咪嗪、氟西汀等神经药物进行院前治疗;而在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来缓解内心冲突或做出强烈应激反应的强迫症患者则采用入院接受心理治疗的配合来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强迫症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在强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 OCD)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 1月~ 2017年 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 116例,均为强迫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一病一优护理模式,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在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 强迫量表、 SAS、 SDS评分 均无明显差异( P> 0.05) ;两组患者完成 护理之 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强迫量表、 SAS 、 SDS评分的 改善情况上明显更优 ( P< 0.05)。 结论:针对强迫症住院患者采用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改善强迫症状,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一病一优护理模式 强迫症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迫症(OCD)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采取人性化护理的价值。方法:择60例OCD患者,均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分对照组-基础护理,观察组-人性化护理,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QP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Y-BP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CD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采取人性化护理具有高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强迫症 无抽搐电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90例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有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氟西汀治疗。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量表评分;干预前后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强迫症状量表评分。结果联合组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量表评分相近,P>0.05;干预前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强迫症状量表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组简明精神病量表、强迫症状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和强迫症状,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 标签: 氟西汀 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强迫症患者中选取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强迫症患者给予舍曲林进行治疗,观察组49例强迫症患者给予舍曲林合并喹硫平进行治疗,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两组强迫症患者治疗后的Y-BOC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舍曲林 喹硫平 强迫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32例强迫症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丙咪嗪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Y-BOCS评分、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Y-BO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周后,试验组Y-BOCS评分为(15.14±3.8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56±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后,试验组Y-BOCS评分为(8.54±3.8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02±3.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例视物模糊,2例口干,3例呕吐、恶心,1例乏力,2例便秘,1例嗜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18%;试验组1例恶心,1例口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3%;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862,P<0.05)。结论与氯丙咪嗪相比较,帕罗西汀临床效果较优,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强迫症 帕罗西汀 氯丙咪嗪 Y-BOCS评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护理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状均有所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实验组患者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伴随强迫症患者的治疗上具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 心理护理干预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对强迫症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强迫症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为93.10%,对照组为72.4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强迫症患者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可缓解其焦虑的状态,同时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和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强迫症 无抽搐电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79例强迫症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都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认知行为护理疗法,比较两组YBCOS量表评分、临床疗效、心理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及量表总分都更低,而临床总有效率则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SDS及SAS量表评分都更低,而生活质量MOS健康调查表评分则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能有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认知行为 强迫症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机制、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个性特征。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50例强迫症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50例正常受试者加以比较。结果①强迫症组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强迫症组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分低,而父母的惩罚、拒绝因子分和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分高,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P<0.01或P<0.05);③强迫症组EPQ的N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E因子分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机制、父母教养方式及个性特征与正常人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强迫症防御机制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艾司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例强迫症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氯米帕明治疗,实验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量表分值改善情况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对强迫症患者进行治疗,疗效与氯米帕明相仿,但是安全高,不良反应轻,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氯米帕明 强迫症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5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和帕罗西汀合并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组,疗程8用。采用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横焦虐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Y-BOCS,HAMA,HAMD的评分均显著下降,而舍并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组更明显。结论帕罗西汀合并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强迫症可以提高疗效。

  • 标签: 帕罗西汀 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 强迫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浪漫性爱似乎总离不开美酒。杯盏交错,光影闪烁中,内心的欲望之火渐渐燃起,对方也变得更加朦胧迷人。不过,近日“美国学联盟”指出,对于来说,酒是把双刃剑-既能助也能败。中国学会会员、婚恋咨询专家李惠丽表示,小酌可以怡情助。首先,适量的酒精能帮助双方降低焦虑,让男性变得自信,让女性抛开羞涩,大胆调情。

  • 标签: 美酒 中国性学会 低焦虑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肝病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单纯脂肪肝 、非酒精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非酒精脂肪肝病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视的慢性肝病问题。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