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少白细胞血液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科学运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临床输血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观察组采用少白细胞血液技术输血,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接受输血后,对照组有4例(8%)患者出现发热情况,2例(4%)患者出现过敏等症状;观察组有1例(2%)患者出现发热情况,未出现过敏等症状。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中应用少白细胞血液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输血效果非常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少白细胞血液技术 临床输血 科学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比较对胃癌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技术与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胃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本组收集2009年1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患胃癌的1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区别,将其中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其余采用腹腔镜技术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更具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远端胃癌根治术 开腹手术 胃癌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索基层推广"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的方法。方法1选取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的山区县和川区县各一个作为研究地区,选择经济基础相当的山、川区县各一个作为对照地区;2采取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地区和对照地区进行调查;3对两个地区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产儿科、麻醉科医护人员统一进行规范化"新生儿复苏"培训,培训后完成理论和操作考核;4对研究地区采取驻县专家蹲点的形式,定期深入助产机构,对业务人员进行新生儿复苏技术现场培训,对制度的建立进行督导,对照地区无上述措施。结果1培训后业务人员知识知晓率(t=6.223,P=0.000)及复苏流程操作的掌握程度(t=6.538,P=0.000)与培训前相比明显提高。半年后,研究地区业务人员知识知晓率(t=1.848,P=0.076)及复苏流程操作(t=1.364,P=0.185)保持较好,对照地区业务人员知识知晓率(t=7.41,P=0.000)及复苏流程操作(t=13.82,P=0.000)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研究地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由2.07%下降至1.48%(χ2=7.41,P=0.006),窒息死亡率由164.43/10万下降至54.63/10万(χ2=4.03,P=0.0447);对照地区上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3研究地区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复苏设备配备齐全,建立了院内新生儿复苏制度,对照地区部分机构手术室设备不全,尚未建立院内新生儿复苏制度。结论采取驻县专家蹲点的形式,有助于基层人员新生儿复苏技能的提高,促进院内新生儿复苏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窒息死亡率。

  • 标签: 复苏 窒息 死亡率
  • 简介:摘要国家在“十二五时期”把卫生信息化确定为“四梁八柱”中的一柱,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撑体系。在整个“十二五”期间,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从临床信息化逐渐转变为区域信息化,从技术维度为医疗卫生计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侧的改革提供了保障。近几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患矛盾,并且也为深化医疗卫生计生体制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在本篇文章中主要从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出发,简要分析了在人口健康信息化体系中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

  • 标签: 物联网技术 卫生信息化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对儿童龋齿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我院儿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儿童龋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磨牙技术治疗,而实验组患儿给予了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儿的牙齿功能恢复时间(12.36±1.46)d和治疗时间(3.12±0.38)d均低于对照组(16.87±1.55)d、(5.62±0.46)d,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儿童龋齿患儿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伢典微创凝胶去龋技术,不仅可以对患儿的临床症状和指标进行有效的改善,而且还能确保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儿童龋齿 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动脉畸形中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县人民医院20010年3月到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疑似肺动脉畸形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胸部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和X线平片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并采用超声或CT对患者进行确诊,比较X线平片和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诊断结果和图像质量。结果经超声或CT检验,所有患者中15例患者确诊为肺动脉畸形,X线平片诊断后3例(20.00%)患者确诊,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诊断15例(100.00%)确诊,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图像质量优秀的有13例,良好2例。X线平片图像质量优秀9例,良好2例,差4例。两组图像优良率相比,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的优良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并且两种检查方法数据相比P<0.05。结论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在肺动脉畸形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动脉畸形 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通过研究计算机审计的现状,分析现阶段医院内部审计在信息审计方面存在的不足,简单介绍计算机审计平台的功能运用,浅谈如何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医院内部审计中的同时,对医院内部审计提出三点要求,进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规划好加快医院内部信息化审计的初步思路。

  • 标签: 计算机技术 医院 内部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并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的应用分析。方法此次研究分析选取在2015~2016年度内由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这100例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随机被分为人数为50的对照组和实验组,手术中对照组输入异体血,实验组输入预存自体血,手术完毕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康复效果。结果采用预存自体血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输入患者体内的实验组,相关指标检测和应用恢复效果等方面均高于输入异体血的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对患者采取预存自体血输血治疗,具有更加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神经外科 预存自体血 输血技术
  • 简介:目的: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浦东新区全区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和预测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为浦东新区卫生人力发展和配置提供决策信息。方法:收集卫生统计资料和以往浦东新区卫生人力资源的研究数据,通过专家咨询获得模型参数的估计值,并采用VensimDSS软件构建浦东新区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和预测。结果:在政策环境不变的条件下,设定上海市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的平均水平为目标,构建了浦东新区卫生技术人员预测模型,预测2020年浦东新区将配置卫生技术人员37330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达6.433。结论:按所设定的目标,2020年浦东新区卫生技术人员仍将短缺,应当调整卫生人员的招聘成功率。同时,浦东新区应在卫生政策和管理制度上有所突破。

  • 标签: 卫生技术人员 系统动力学模型 浦东新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cousticRadiationForceImpulse,ARFI)在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10月大庆油田总医院经肾活检证实的20例IgAN患者,对所有患者应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测量左肾皮质剪切波传播速度(Vs)。分析剪切波传播速度与病理Lee分级的相关性。结果IgAN患者剪切波传播速度与Lee分级呈负相关。结论通过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测定肾皮质的剪切波传播速度与病理Lee分级指标存在相关性,ARFI技术在IgAN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 IgA肾病 Lee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介入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35例,均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1-24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135例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手术成功131例,成功率为97.04%;135例患者出现心包填塞1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穿刺针误入锁骨下动脉1例、左侧气胸1例,拔管时血压下降、心率变慢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7%;手术成功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2±8)个月,其中,120例成功随访的患者中,偶有房性或室性早搏3例,心动过速复发4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例,消融后复发2例,未出现复发性室颤、血栓等并发症。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且该手术适应证范围较广,不受年龄限制、不受合并器质性心脏病限制,是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心律失常 介入治疗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孕妇正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64例产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产妇。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接生技术,观察采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比两组产妇临床分娩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分娩,可以有效减低会阴侧切率,减轻患者的疼痛,利于新生儿的健康,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 低危孕妇 正常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新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45名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对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规超声诊断正确率要明显低于剪切波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结合起来的诊断正确率。两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新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常规超声技术与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结合起来诊断效果非常好,在临床上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新技术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诊断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MRI与CT技术对急性颅脑损伤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CT技术进行诊断,而观察组采用MRI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头部特殊部位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应用MRI技术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MRI CT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SMI)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患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00例,均对其进行二维(2D)、彩色多普勒(CDFI)及微血管成像(SMI)检查,观察斑块回声、大小、位置、彩色血流信号和超精细血流信号。结果100例患者其中软斑50例,混合斑块32例,硬斑18例,软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18%,SMI血流检查率为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4%,SMI血流检查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0,SMI血流检查率为0;而软斑和混合斑的SMI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MI技术较CDFI能够更好的显示颈动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有助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 标签: 超精细血流 斑块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应用无创阴道接生技术,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就诊的48例初产妇,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例数为24例。在对照组产妇的阴道分娩过程中行常规接生技术,在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分娩过程中行无创阴道接生技术。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比较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均存在。结论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应用无创阴道接生技术可显著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水肿发生率,减轻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与产妇疼痛程度,是辅助分娩的有效方式之一。

  • 标签: 初产妇 无创阴道接生技术 阴道分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动脉成像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神经内外科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70例患者进行诊断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扫描仪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结果相比,诊断符合率相近(95.71%vs1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机对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64排螺旋CT 脑动脉成像 血管造影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技术对普外科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54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双盲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进食限制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25.9%VS3.7%)(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显著,治疗较彻底,创伤性较弱,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较短,能够快速进食等,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胆囊结石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