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 塞术在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 我 院在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收录治疗的 70 例妇产科急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 35 例患者,其 中对照组采取传统子宫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 子 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临床数据。结果:经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5.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0% 效果显著。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应用于 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治疗中,具备较快的止血速度,且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有着非常高的医学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妇产科急性大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 究 对妇产科大出血患者施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实际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间 在 我院 妇产科 接 受诊治的患者 50 例,采用随机抽样方式 分为 对照组与实验组 两个研究小组 ,各 25 例 。对对照组施 以 髂内动脉栓塞 治疗,实验组则施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 对 2 组 患者插管的成功概率、阴道无血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施行比较。 结果: 施以子宫动脉栓塞的实验组患者插管的成功概率 ( 100.00% ) 明显比施以 髂内动脉栓塞 治疗的对照组 ( 84.00% ) 更高,且实验组患者阴道无血的时间明显更短,差异中尽显统计学意义( p<0.05 )。施以子宫动脉栓塞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 8.00% ) 明显比施以 髂内动脉栓塞 治疗的对照组 ( 12.00% ) 更低,差异中尽显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妇产科大出血患者施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实际效果颇为明显,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概率,对于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具有非常大作用,推广价值颇为明显。

  • 标签: 大出血 妇产科 子宫动脉栓塞 并发症发生概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放射CT血管造影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98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根据重建图像差异进行分组,分为研究一组(重建层厚1mm)和研究二组(重建层厚3mm),记录两组患者放射CT血管造影结果。结果:分析影像结果发现研究一组小钙化斑块、钙化斑块检出率高于研究二组,(P<0.05)。结论:应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应用价值高,建议规模化应用。

  • 标签: 放射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所收治的共计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测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CT检查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6年12月到2019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进行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进行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CT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经诊断,对照组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0%,治疗组为95%,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肝癌介入治疗 门静脉 肝动脉造影CT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肝癌动脉介入栓塞及灌注化疗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50例肝癌动脉介入栓塞及灌注化疗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结果:在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情况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接受动脉介入栓塞联合灌注化疗术的肝癌患者中,行优质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生存治疗,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肝癌动脉介入栓塞 灌注化疗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5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2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药物疗法,观察组60例,给予介入治疗。比较两种医治手段对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肢体发凉缓解时间、静息痛缓解时间、间歇性跛行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诊治过程中血清肌钙蛋白I(cTnl)、脑钠肽(BNP)、CRP及D一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接受急诊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病类型、临床表现和各项指标,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流TIMI、血清指标并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差异性急诊治疗后,58例患者向前血流TIMI等级恢复到3级,血清指标中,肌钙蛋白T指标从(8.45±0.96)ng/mL下降到(0.24±0.04)ng/mL,脑钠肽指标从(184.51±19.54)ng/L下降到(28.42±3.03)ng/L,C反应蛋白指标从(18.84±2.07)mg/L下降到(4.56±0.56)mg/L,D-二聚体指标从(753.62±82.64)ng/mL下降到(59.53±61.73)ng/mL。结论:血清cTnI、BNP、CRP与D一二聚体在急诊ACS患者诊断与病情程度评估及后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可为患者治疗及预后提供保障。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TnI BNP CRP D一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此篇文章研究慢阻肺和肺动脉高血直接的关联,随后加强观察中医药防治慢阻肺肺动脉高血压的治疗价值。

  • 标签: 中医药 慢阻肺肺动脉高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盐酸氟桂嗪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效果。方法:从本院2021年1月~2021年8月内的病患资料库中,选出80例患者研究。结合双盲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各组40例。B组常规治疗,A组增加盐酸氟桂嗪,分别治疗相同时间后,从疗效、血流流变、不良反应等三个层面加以对比。结果:首先,B组有效率70.0%,A组92.50%,P<0.05。其次,治疗后血液流变学都有明显改善,但A组改善更明显,P<0.05。最后,则是关于不良反应率,A组5.0%、B组22.50%。P<0.05。结论:使用盐酸氟桂嗪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状况,且效果理想;此外,此方法出现不良反应较少,证明其安全可行,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盐酸氟桂嗪 脑动脉硬化症 不良反应 有效率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中应用显微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7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Hunt-Hess分级为Ⅰ~Ⅲ级的50例患者归为低分级动脉瘤组,将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的26例患者归为高分级动脉瘤组,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OS)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在之后的6个月随访中有2例复发病例与1例行二期栓塞治疗术;同时低分级动脉瘤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显著高于高分级动脉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颅内高压状况,Hunt-Hess高分级动脉瘤患者的预后不太理想,应对其临床治疗方法作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显微开颅夹闭术 颅内破裂动脉瘤 Hunt-Hess分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观察组实施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有利于减少出血量,缩短穿刺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动脉血栓栓塞猝死的法医尸检及病理学诊断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肺动脉血栓栓塞猝死者4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8年6月-2020年6月,实施法医尸检诊断,分析临床资料、病理学资料,明确栓子来源、诱发原因等。结果40例患者实施法医尸检,38例诱发因素明确,2例原因不明。38例患者中,创伤性骨折18例,外科手术16例,心肺病变3例,恶性肿瘤1例。50岁以上35例(87.50%);栓子来源:下肢深静脉25例(62.50%),右心室15例(37.50%)。栓塞部位包括肺动脉主干与左右分支、左肺动脉与分支。结论肺动脉血栓栓塞猝死 通过法医尸检与病理诊断,可明确死亡诱发原因、栓子来源,为司法鉴定、刑侦提供依据。

  • 标签: 肺动脉血栓栓塞 猝死 法医尸检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实验对象53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入院后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26)、实验组(n=27)两组,分别予以彩超和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并对比诊断价值,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3月。结果:实验组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中,螺旋CT血管成像应用优势显著,可保证诊断准确率,建议推广。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螺旋CT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预后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医院80例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为对象,并在随机数表法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头痛消失时间(2.85±0.57)d、呕吐消失时间(3.75±0.68)d、住院时间(10.08±0.97)d均短于对照组头痛消失时间(4.87±0.65)d、呕吐消失时间(5.11±0.74)d、住院时间(12.24±1.14)d;观察组经护理后疼痛评分(2.85±0.79)分、睡眠质量评分(6.81±0.63)分与并发症发生率5.00%均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3.72±0.82)分、睡眠质量评分(7.34±0.84)分与并发症发生率2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促进动脉瘤栓塞患者术后恢复,预防并发症。

  • 标签: 循证护理 动脉瘤栓塞术 术后恢复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对比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计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较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氧驱动雾化吸入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小儿哮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瘘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冠状动脉瘘患者46例,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冠状动脉瘘数量,位置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及诊断准确率。结果本研究中有36例右冠状动脉瘘(72.00%),有14例左冠状动脉瘘(28.00%),43例采取心血管造影的方式,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方案,最终诊断结果全部正确。冠状动脉及瘘口内径分别是8.62-21.36mm,4.68-12.54mm,均值分别是(13.68±4.52)mm,(8.11±3.25)mm。5mm瘘管的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及压差分别是2.56m/s,25mmHg及0.7m/s,28mmHg;3mm瘘管的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及压差分别是3.9m/s,60mmHg与1.3m/s,61mmHg;结论针对冠状动脉瘘患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诊断,可靠性及准确率较高,可以清晰观察冠状动脉瘘的来源,走行及引流情况,而这些就能够为诊断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冠状动脉瘘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