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部位的pH值要比正常组织的pH值低,研究者利用这个特点来设计具有pH响应性的纳米胶束,pH响应的化学结构通常是特殊的化学键以及与pH转变有关的静电作用和亲疏水转变。通过适当的设计,可以使纳米胶束在符合一般药物胶束的特性要求的同时,实现对肿瘤部位低pH值的环境响应性释药。

  • 标签: 肿瘤治疗 pH响应性纳米载药胶束 设计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对用药原则加以归纳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某友邻医院发生的87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独给药、静脉给药患者出现ADR的发生率更高,而在药物应用方面,则以左氧氟沙星应用的ADR发生率最高,达47.13%;且年龄段在18~36岁间的患者,其ADR发生与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其它年龄段患者(P<0.05);累及器官则以消化系统最多,达41.38%。结论在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需严格把握其适应证与禁忌症,提高药物应用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临床用药原则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女贞子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方法对女贞子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炮制,对比其炮制后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药理作用的变化。结果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女贞子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齐墩果酸、甘露醇、酪醇、多糖、氨基酸等)的含量和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炮制女贞子时应当根据用途选择炮制方法,本文能够为临床及药物研发、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不同炮制方法 女贞子 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临床用药原则。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发生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150例患者,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所涉及的系统,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所涉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名称并分析临床用药原则。结果所涉及系统与不良反应中,所占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消化系统(25.3%)、皮肤系统(22.7)、泌尿系统(19.3%)、神经系统(13.3%)、呼吸系统(10.0%)、心血管系统(9.3%);所有涉及的药物中,所占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左氧氟沙星(36.0%)、环丙沙星(23.3)、加替沙星(18.7%)、氧氟沙星(13.3%)、洛美沙星(8.7%)。结论在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需严格掌握其适应症与禁忌症,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用药原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品检验工作开展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性能,对其进行验证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技术标准。方法对药品检验用的仪器设备性能进行分析,并对其验证工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要想促进药品检验机仪器设备的质量,则需要严格遵循相关工作原则,并加强探究药品检验仪器设备的设备验证技术。结论快速制定药品检验所用的仪器设备性能指导原则,促进其技术标准的实现,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药品检验用仪器设备 性能验证 指导原则 技术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胸及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优缺点及合理选择原则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8例贲门癌患者,经胸及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腹45例,经胸33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总数、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近期生活质量及生存率进行比较。结论经胸及经腹贲门癌根治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部位来选择手术入路。

  • 标签: 贲门癌 根治术 手术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护士对病区备用药品“左进右出”原则的执行力,加强病区备用药品的效期管理。方法组建品管圈,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开展品管圈活动,应用品管手法,分析造成护士对病区备用药品“左进右出”原则执行力差的原因,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对比实施前、后护士对病区备用药品“左进右出”原则执行力的合格率和病区备用药品按“左进右出”顺序排列摆放的合格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护士对病区备用药品“左进右出”原则执行力的合格率从42.5%提高到100%,病区备用药品按“左进右出”顺序排列摆放的合格率从55%提高到100%。结论应用品管圈可有效提高护士对病区备用药品“左进右出”原则的执行力,有效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加强病区备用药品的效期管理,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备用药品 效期管理 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