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创颈椎配合电针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共有92例,时间段为2016.1.15-2017.1.15,其中对常规组单纯给予电针治疗,对实验组加用自创颈椎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5.65%,常规组为76.09%,P<0.05;治疗前两组的PPI评分、PRI评分、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改善,且以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更加显著,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给予颈椎配合电针进行治疗,便于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颈椎病 电针 颈椎操 应用
  • 简介:摘要胎盘作为连接胎儿与孕妇的重要器官,就药物而言,尽管在转运过程中破坏或改变,或者因为分子量和可溶性等原因限制转运,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够通过所谓的胎盘屏障,不同程度地进入到胎儿体内。由于胎儿的身体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不能像母体一样正常代谢,因此进入到胎儿体内的药物可能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本文旨在探讨妊娠期用药分类标准及原则,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妊娠期 用药标准 用药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锻炼是否可预防白血病病人置入PICC后发生血栓。方法将2015.02.02日至2017.03.02日在本院肿瘤血液科接受PICC置管化疗的80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前组引入功能锻炼,后组完成常规置管护理。对比两组腋静脉流速和血栓发生率。结果置管之后,观察组白血病患者置管侧腋静脉流速(7.05±1.28cm/s)大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2.50%)更低(p<0.05)。结论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预防白血病患者置入PICC后形成血栓。

  • 标签: 白血病 PICC 血栓 功能锻炼操
  • 简介:为保证检验系本科生实习教学质量,应遵循理论实际并重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握好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和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两个环节,努力抓好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工作,使教学计划顺利实施和完成。

  • 标签: 检验医学 实习教学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上球运动在经桡动脉通路再次行冠脉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313例需再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冠心病患者,在首次PCI治疗术后均进行常规压迫止血,而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压迫止血后指导其进行掌上球运动。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择期行桡动脉PCI治疗时,桡动脉置入鞘管成功率和对医疗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择期再次行PCI治疗术的患者在首次PCI治疗术后进行掌上球运动,可以明显提高再次行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并提高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桡动脉 冠脉介入治疗 掌上球操运动 桡动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析盆底康复锻炼对产后并发症心理状态及盆底肌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阴道分娩产妇92例,行双盲发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产后仅实施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观察组46例,给予盆底康复指导锻炼,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心理状态调节效果,监测产妇盆底肌力。结果干预16周后,观察组并发症率,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可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生理功能值为恢复,减少产后并发症。

  • 标签: 盆底康复操 盆底肌力 心理状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肿瘤住院患者八段锦养生的依从性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9月在我院收治的肿瘤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八段锦养生辅助治疗,对照组只单纯进行八段锦养生锻炼,研究组应用品管圈方法,对比两组八段锦养生依从性。结果研究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住院患者应用品管圈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其八段锦养生的依从性,该方案在临床中应广泛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肿瘤住院患者 八段锦养生操 依从性 运用
  • 简介:该文介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编写的原则,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根本。满足学科需要、教学需要和社会需求。针对学生特点,教材注重“三基五性”,以“必需、够用”为度,准确阐释内容,重视插图的作用。并从开课时间、教学顺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成绩评估等诸方面.提出教材使用的建议。

  • 标签: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整块切除与分块切除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行腔镜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09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整块切除组(54例)以及分块切除组(55例),均行腔镜手术治疗,整块切除组将患侧腺叶、峡部、中央区淋巴脂肪组织连续整块切除一次完成,分块切除组先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继而在纳米碳示踪下行中央区淋巴结分块清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暂时性声音嘶哑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暂时性声音嘶哑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块切除组手术时间以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均明显高于分块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分块切除比较,整块切除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更符合无瘤原则,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腔镜辅助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整块切除 分块切除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