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苍溪2011-2013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消毒后的空气、医疗用品及使用中消毒液等进行现场采样监测。结果2011-2013年各类样品消毒合格率平均为90.1%;乡镇卫生院及个体诊所的消毒合格率较低为86.0%,应引起重视;监测项目中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率较低为88.6%。其余项目合格率均大于90%。结论苍溪近年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均较高,但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合格率偏低,乡镇卫生院及个体诊所的消毒合格率较低,需重点加强管理,进一步落实消毒工作,确保医院消毒质量。

  • 标签: 医疗机构 消毒效果 监测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237-02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石柱农饮水水质卫生状况、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农饮水卫生安全质量及为农村改水提供依据。方法:对石柱

  • 标签:
  • 简介:目的综合评估2009~2011年4月成都市新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为完善和推行成都市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证据。方法根据成都市新津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定量描述和比较新津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分娩管理和精神卫生情况。结果①新津2010年体检88772人,检出健康问题14497例(检出率16%),每检出1例成本为122.5元。②截至2011年4月,新津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8.2%,但不同机构建档率差异较大(68.08%~109.02%),部分档案内容不完整。③高血压患者共7318例,建档率90.1%;糖尿病患者共2187例,建档率95.1%。④2009~2011年死胎、死产和新生儿产后死亡率均低于4‰,连续8年产妇零死亡,剖宫产率达61%。⑤2010年精神病患者管理率97.3%,比2009年减少2.7%。结论①新津全民免费体检率不高,疾病检出率低。②健康档案建档率较高,覆盖人群较广,接近全民覆盖。③慢病建档率较高,但慢病发现率较低。④对精神病患者的管理率接近100%。⑤新津实施产科上收至县级医疗机构,有效控制和降低了产妇与新生儿死亡风险,但剖宫产比例过高。⑥新津基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具有一定示范意义,但数据收集、使用和挖掘需进一步改进。

  • 标签: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卫生改革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绩效评估 新津县
  • 简介:目的调查新津各级医疗机构2009和2010年门、急诊和住院疾病构成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收集2009和2010新津县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共17家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患者ICD-10系统疾病构成和单病种构成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9和2010年,全县各级医疗机构门、急诊前20位疾病就诊人次年增长106.8%,住院人次年增长43.2%。按ICD-10标准分类,门、急诊疾病谱为11类,2009和2010年前3类系统疾病均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累计构成比分别为85.1%和82.7%。2009和2010年前3位单病种均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浅表损伤,累计构成比分别为61.6%和59.5%。②住院患者疾病谱为12类,2009和2010年前4类系统疾病均为呼吸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均居首位,累计构成比分别为53.6%和50.8%。2009和2010年前4位单病种均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急性胃炎,累计构成比分别为48.12%和49.54%。另外,高血压、糖尿病住院人次增加明显,上升至住院前10位单病种。③急性系统疾病多分布在乡院,慢性系统疾病多分布在县级医院。结论新津2009和2010年主要系统疾病为呼吸、消化和循环系统疾病,其中县级医院以慢病为主,社区/乡院以急性感染性疾病为主。该县常见病种较集中且稳定,为基本医疗项目和基本药物的遴选提供了良好条件。

  • 标签: 疾病负担 新津县 ICD-10 单病种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 要】目的:为制定相应的对策,控制降低建水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汇总分析 2010~2014年建水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建水 2010—2014年间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在 169.45/十万 -233.93/十万之间;乙类传染病发病构成比始终是血源及性传染病传染病位居榜首;前五位疾病分别为肝炎、肺结核、痢疾、伤寒 +副伤寒、梅毒及艾滋病,五年间前两位始终为肝炎及肺结核。结论:应加强对肝炎、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以达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康的目的。

  • 标签: 建水县 乙类传染病 发病率 疫情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峨山双江街道社区艾滋病综合防治项目的实施效果,为全县社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广播、讲座和板报等形式,对辖区机关、单位、学校、厂矿、社区、村庄和户开展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六进”工作,对25%的常驻人口开展PITC工作,对35%的重点人群开展HIV抗体筛查,同时对HIV/AIDS实施综合管理。结果通过项目的实施,辖区城镇居民、学生、农村居民、农民工、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项目实施前的60.9%提高到项目实施后的97.7%;2015-2017年筛查人次数占全街道常住人口的比例分别为39.77%(19301/当年常驻人口)、38.87%(18865/当年常驻人口)和39.63%(19232/当年常驻人口)2015-2017年HIV抗体检出率分别为0.078%、0.042%和0.036%。结论以社区为单位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对提高大众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度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二代病例的出现具有显著作用。

  • 标签: 艾滋病 综合防治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祁阳近10年性传播疾病(STDs)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制订遏制STDs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祁阳2009-2018年STDs资料,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祁阳2009-2018年共报告STDs1924例,发病率18.27/10万,发病率位于第一位是HIV/AID、第二位是梅毒、第三位是淋病、第四位是沙眼、第五位是尖锐、第六位是非淋、第七位是疱疹。其中HIV/AIDS、梅毒、淋病、沙眼、尖锐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非淋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疱疹发病率维持较低水平。结论祁阳近10年STDs呈上升趋势,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强STDs防治知识宣传,开展早期筛查,及时发现病例、及时规范治疗。

  • 标签: STDs HIV/AID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邻水2010—2015年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预警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5年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中收到的所有邻水的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5年邻水共收到774条预警信息,涉及12种传染病。经过现场调查核实3起家庭聚集病例(手足口病),阳性率为0.39%;预警信息中前5位的分别为其他感染性腹泻、麻疹、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和痢疾,占总预警信息的92.76%;预警信息出现高峰在4-8月,占总预警信息的51.29%。结论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对及早发现聚集性疫情起到重要作用,灵敏度高但特异度不高,假阳性预警信号较多,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传染病 自动预警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九寨沟2012年~2014年大骨节病的流行趋势。方法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分别在2012年、2013年、2014年对九寨沟地区6~13岁儿童进行调查,利用X线片进行检查,并实施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检查。结果数据显示,2012年、2013年、2014年干骺端阳性率分别为16.66%、8.66%、2.11%;2012年、2013年、2014年X线阳性率分别为20.83%、10.00%、2.63%;2012年阳性率最高,2014年阳性率最低;2012年、2013年、2014年疾病知识掌握率分别为83.33%、93.33%、98.95%,2012年疾病知识掌握率最低,2014年疾病知识掌握率最高;代表着疾病知识掌握率越高,X线、干骺端阳性率越低。结论九寨沟大骨节病发病率以逐年降低的趋势呈现,病情具有稳定、轻度等基本特征。为了促进大骨节病得到全面消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防治。

  • 标签: 九寨沟县 大骨节病 流行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清水实施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简称项目)5年结核病控制效果分析,了解清水结核病流行状况,对项目实施效果作出初步评价,以便进一步落实和改进控制措施。方法查阅项目登记管理表、卡、季报表、年报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项目覆盖全县14个乡镇、260个行政村,DOTS覆盖率100%;5年可疑者就诊率由2.59‰上升到2.78‰;新发涂阳病人检出率由22.34%下降到15.76%;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87.21%,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78.82%。结论清水实施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5年成效显著,已逐步实现了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的项目目标,为清水项目后期实施和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可借鉴的模式,同时项目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 标签: 结核 控制 效果 清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