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腭穹隆形状时,人工牙排列位置、牙尖斜度对上颌全口义齿基托应力分布状况的影响,为上颌全口义齿修复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法,研究在不同腭穹隆形状时,人工牙排列位置、牙尖斜度对上颌全口义齿基托应力分布状况的影响.结果:各种载荷条件(种腭穹隆形状、五种人工牙排列位置)下,随着牙尖斜度的增加,基托的应力增大.后牙颊向偏离牙槽嵴顶,前牙唇向偏离牙槽嵴时,基托应力集中区的强度均发生变化.种腭穹隆形状时,基托应力集中强度依次为:腭穹隆低平、腭穹隆适中、高腭穹隆.结论:牙尖斜度、腭穹隆形状和人工牙的排列位置对上颌全口义齿基托的应力集中状况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提示临床行全口义齿修复时,应考虑患者腭穹隆形状,选择适当牙尖斜度的人工牙,特别是腭穹隆低平患者.

  • 标签: 基托 上颌 穹隆 人工牙 牙尖斜度 全口义齿修复
  • 简介:目的:评估近年来口腔临床常用的修复体类型及变化趋势。方法:选取郑州市3家大型医疗机构为调查对象,收集样本单位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修复体制作、加工数据,按义齿制作类型和材料分类,进行描述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固定修复体占比59.1%,但活动修复体仍有较大需求。5年间氧化锆全瓷增长4.9倍,铸瓷增长2.7倍,金属烤瓷修复体数量逐渐降低,金属全冠(尤其是非贵金属)的数量大幅减少或降低为0。活动修复体中铸造支架可摘义齿为主要应用形式。结论:固定修复成为主流,无金属修复成为发展趋势。

  • 标签: 固定修复体 活动修复体 义齿 调查
  • 简介:目的评价正畸拔除第二前磨牙对第磨牙萌出角度和萌出间隙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行直丝弓正畸治疗的41例安氏I类错牙争青少年患者,所有患者第二前磨牙及第二磨牙完全萌出,第磨牙牙冠已形成但均未萌出。按治疗方法分为拔牙组(21例,均拔除4个第二前磨牙)和非拔牙组(20例)。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第磨牙的倾斜角度和萌出间隙。结果治疗前后上、下颌第磨牙萌出间隙的增加值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颌第磨牙萌出角度的增加值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颌第磨牙萌出角度的增加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拔除第二前磨牙可以增加上、下颌第磨牙的萌出间隙,并使上颌第磨牙萌出角度更加直立。

  • 标签: 第三磨牙 牙萌出 第二前磨牙 正畸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冠修复前后龈沟液内毒素含量的变化,评价3种冠边缘设计对牙龈状况与龈沟液中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要求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的就诊患者,随机分为A:肩台组、B:浅凹型肩台组、C:刃状边缘组,每组各10例。分别将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6个月的龈沟液样本内毒素量,龈沟液量及牙龈指数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3组患牙冠修复后1个月各项指标明显上升。冠修复后6个月A,B两组各项指标下降至接近牙体预备前水平;C组内毒素水平无下降,牙龈指数、龈沟液量与修复后1月相比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只要按要求制作,A、B组龈边缘形式的修复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修复效果明显优于C组。

  • 标签: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冠边缘 龈沟液 内毒素
  • 简介:目的:第磨牙拔除是口腔很常见的一个手术操作。和第磨牙手术相关的常见并发症已经广为认识.并且经常作为知情同意内容向患者解释。口腔全科医师以及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也必须熟悉所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本次系统文献回顾可以对这一常规手术可能产生的不常见的并发症作一提示。方法和材料:这次研究的文献来自Medline和theCochraneLibrary电子数据库系统检索.也对关键文章、参考文献和该领域相关综述进行手动检索。关键字包括第磨牙、智齿、并发症、不常见以及罕见。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也经过重复地核对.综述限定于近18年来发表的英文和德文文章。结果:经常被提及、为人所熟知的并发症.包括永久性神经损伤和即发或迟发的下颌骨骨折。22篇文章中又确认了24种其他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中包括炎症、脓肿形成、牙齿移位和器械脱位。另有单一病例报告有拔牙后血肿窒息性死亡、危及生命的失血、脑脓肿、硬膜外脓肿.良性突发性体位性眩晕、皮下和组织间隙气肿、硬膜下积脓和带状疱疹综合征。结论:要做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认识到各种可能的并发症是非常必要的。必须要提前认识到少见的并发症,这样才能保证及时准确治疗。

  • 标签: 不良反应 并发症 拔除 罕见 拔除 第三磨牙
  • 简介:目的:研究模拟树脂的收缩应力的方法。方法:建立简单的有限元模块代表釉质、粘结剂、树脂,应用温度应力的原理,使树脂的体积产生收缩,同时利用材料力学的原理进行了可行性验证。结果:建立了模拟树脂收缩应力的模型。应力集中在弹性模量大的模块及洞形的线角部位。结论:采用温度应力的方法,可以较好的模拟收缩应力。

  • 标签: 收缩应力 三维有限元 温度应力
  • 简介:一个初期的拉伸试验用于评价种新型技术(包括金属铣削、软金属铣削和快速成型技术)(n=6)制备钴铬合金的机械性能.铸造方法制备出3种不同金属材料作为对照组。所有组别的极限强度均高于500MPa.延展率均高于2%。软金属铣削组的延展率最大.而快速成型组的极限强度最高。

  • 标签: 机械性能 钴铬合金 制备 快速成型技术 金属材料 极限强度
  • 简介:目的:通过与粘接系统粘接纤维桩的临床操作时间、3年内的临床存留率进行比较,自粘接树脂用于纤维桩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的100个前牙纤维桩核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个修复体,实验组采用自酸蚀自粘接树脂(EMBRACECORE)粘结纤维桩并形成树脂核,对照组采用自酸蚀粘接系统(DCBond和DCCore)进行树脂粘接并形成树脂核,记录两组的临床操作时间,并追踪1年、2年、3年的临床存留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操作时间为87.38±8.21sec,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5.56±10.04sec;实验组和对照组在1年、2年、3年的临床存留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粘接树脂用于纤维桩粘接临床操作简便、用时较短,临床存留率与采用自酸蚀粘接系统相似,可成为临床常规应用的操作方法。

  • 标签: 纤维桩 自酸蚀自粘接树脂 自粘接粘结系统
  • 简介:目的:比较种方式修复严重缺损的上颌中切牙的抗折性能,探讨保存残根残冠更合理的修复方式。方法:36颗上颌中切牙随机分为3组,根管治疗后平齐唇侧釉牙本质界垂直与牙体长轴截冠。分别行铸造镍铬合金桩核、铸造镍铬合金桩树脂核及玻璃纤维桩树脂核+金属全冠修复。在万能测试机进行力学测试,记录最大载荷和断裂模式。结果:3组的抗折强度分别为292.06±155.51N、439.89±89.55N和284.98±133.56N,铸造镍铬合金桩树脂核组明显高于另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铸造镍铬合金桩均导致牙根垂直折裂,玻璃纤维桩10颗桩折,2颗桩折合并唇侧颈1/3折裂。结论:无箍作用时应充分利用树脂与牙体的粘结作用,高强度的铸造镍铬合金桩较玻璃纤维桩能更好地抵抗外力,结合高强度的树脂核强度更大。

  • 标签: 桩核技术 玻璃纤维 残根 残冠
  • 简介:目的:观察咬合创伤后,叉神经节中前速激肽原A(PPTA)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制备大鼠咬合创伤模型,采用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咬合创伤后7、15、30天时,叉神经节中PPTA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持续性咬合创伤后PPTAmRNA表达高于对照侧.咬合创伤7天,PPTAmRNA表达增高趋势明显高于15天和30天组.15天和30天两组间PPTAmRNA的表达增高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咬合创伤后,叉神经节PPTAmRNA表达增加,初级感觉神经元合成SP前体增加.

  • 标签: 咬合创伤 三叉神经节 前速激肽原A mRNA 分子杂交法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3种应急治疗方法对急性牙髓炎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首诊就诊于泉州市石狮市医院口腔科的急性牙髓炎(包括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患者189例(患牙189颗,均为前磨牙或磨牙),分别采取开髓失活法(A组)、开髓后去冠髓失活法(B组)及牙髓摘除术(C组)进行应急治疗.5~7d后复诊,评价各组的止痛效果并进行根管治疗.结果3种急性牙髓炎应急治疗方法止痛有效率:A组为71.4%(40/56);B组为89.2%(58/65);C组为92.6%(63/68).B、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与C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急治疗后A组有3例发生急性根尖周炎,B组和C组各有1例.结论开髓后去冠髓失活法与牙髓摘除术的止痛效果较好,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牙髓炎 应急治疗 止痛效果
  • 简介:2005年10月9日下午,华西口腔医学院“个规划”汇报会在科教楼举行,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副校长魏于全院士、副校长李光宪教授、副校长步宏教授以及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

  • 标签: 华西口腔医学院 四川大学 职能部门 校长 魏于全 院士
  • 简介:在金桂飘香的8月,四川大学将迎来110周年华诞,值此校庆之际,特向全体师生员工、全体校董、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公告如下:

  • 标签: 四川大学 公告 校庆
  • 简介:目的:提供在维方向上清晰显示半月神经节的MRI成像方法。方法:对10例临床明确诊断并排除颅内占位的叉神经痛患者的20侧半月神经节区进行增强T1加权像的快速自旋回波(FSET1)、T2加权像的快速自旋回波(FRFSET2)、维时间飞越法血管造影(3D-TOF)、维快速静-动稳态采集序列(3DFiesta)4种序列的MRI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读片、测量,并利用SurgView-RFT电磁导航系统分割半月神经节(TGG)。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不同序列间存在显著差异,边缘清晰度依次为增强FRFSET2、增强3-DFiesta、增强3-DTOF、增强FSET1,内部清晰度依次为增强3-DFiesta、增强FRFSET2、增强3-DTOF、增强FSET1。在增强FRFSET2轴向位上测得的TGG大小为长度平均值20.5mm,宽度平均值9.3mm,厚度平均值12.5mm;在增强3-DFiesta轴向位上测得的TGG大小为长度平均值20.45mm,宽度平均值9.45mm,厚度平均值11.65mm,两者无显著差异。图像分割成功率增强FSET1为0,增强FRFSET2为85%(17/20),增强3-DTOF为60%(12/20),增强3-DFiesta为90%(18/20)。增强3-DFiesta与增强FSET1、增强3-DTOF有显著差异,增强FRFSET2与增强3-DFiesta无显著差异。结论:TGG的MRI最佳显示方法为增强3-DFiesta,为导航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过程中TGG的图像分割和CT/MRI配准奠定基础,也为临床开展叉神经痛TGG水平的X刀或γ刀治疗提供影像学上的指示。

  • 标签: 半月神经节 MRI 增强3-DFiesta 增强FRFSET2 图像分割
  • 简介:牙间食物嵌塞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下颌第二、第磨牙间又是好发部位.治疗一般采用拔除第磨牙的方法.但对于成年人,食物嵌塞已经造成第二磨牙龋坏,根尖周炎,松动等,拔除第磨牙后不久,第二磨牙亦难以保存,造成游离缺失.现将我院5年来治疗下颌第二、第磨牙间食物嵌塞的情况作一介绍.

  • 标签: 食物嵌塞 调HE 修复术
  • 简介:目的利用维影像扫描和重建技术、维头影测量技术,比较骨型Ⅰ类和Ⅱ类正畸患者口咽气道的维结构差异.方法根据研究对象的骨面型分为骨型Ⅰ类组和骨型Ⅱ类组,年龄、性别严格匹配、均角研究对象共22对.将所有研究对象正畸初诊时拍摄的全头颅CBCT影像导入DolphinImaging3D软件进行维重建并分别测量其口咽气道、腭咽气道、舌咽气道的气道容积、气道长度、最小横截面积、最小横截面矢状径、横径及其比例关系,对两组间的气道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骨型Ⅱ类患者的舌咽气道最小横截面积[(144.27±68.30)mm^2]及口咽气道最小横截面矢状径[(8.28±2.58)mm]较骨型Ⅰ类患者[(193.93±71.54)mm^2,(9.76±2.22)mm]小(P≤0.05).结论骨型Ⅰ类和Ⅱ类患者口咽气道维结构具有一定差异,矢状骨型对口咽气道结构具有一定影响.

  • 标签: 口咽气道 CBCT 三维测量 骨型分类
  • 简介:目的:对比测定3种临床常用的暂时冠桥材料的凝胶时间和峰值温度。方法:选取Integrity、Luxatemp、Structur2SC暂时冠桥材料,颜色均为A2色,分别测定其凝固时间和峰值温度,应用SPSS12.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分析。结果:凝胶时间试验中,组均数存在组间显著性差异,按时间长短可排序为Luxatemp〉Integrity〉Structur2SC。峰值温度试验中,组材料的固化升温曲线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峰值温度范围在34.2±2.2℃-41.1±3.1℃之间,出现时间在100s-150s之间。Integrity和Luxate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ructur2SC与另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高到低排序为Structur2SC〉Integrity和Luxatemp。结论:Structur2SC可操作时间略短,峰值温度较高,临床应用时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 标签: 暂时修复体 凝胶时间 峰值温度 树脂
  • 简介:目的评价直丝弓矫治器排齐整平阶段Nance弓加强支抗的维表现.方法选择中度以上拥挤,上颌减数双侧第一前磨牙的患者41例,随机分组,20例不用辅助支抗装置作为对照组,21例粘Nance弓作为Nance组.排齐整平前后取模型并拍头颅侧位片.模型用RolandLPX-1200维点激光扫描仪数字化,使用测量软件(Rapidform2006(R))处理分析治疗前后上颌第一磨牙各牙尖标志点维向上的线距及磨牙角度变化.并对头颅侧位片的前牙变化进行测量.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排齐整平阶段前牙唇倾控制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矢状向、横向及扭转的控制上Nance组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以中央窝点为例,对照组磨牙有1.269mm的近中移动,Nance组有0.537mm的近中移动(P<0.01);对照组磨牙有0.522mm的腭向缩窄,Nance组有0.145mm扩宽(P<0.001);对照组磨牙出现3.172°近中颊向扭转,Nance组有0.402°扭转(P<0.01).结论Nance弓在控制磨牙的矢状向位置、宽度和扭转上是可靠的.

  • 标签: NANCE弓 模型测量 三维分析 排齐整平 支抗丧失
  • 简介:目的:研究江苏地区正常青少年上唇形态并建立上唇维方向相关测量值。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受试者104例拍摄锥形束CT和正面相照片。上唇的厚度应用MIMICS10.0软件直接测量,上唇的高度、宽度及唇红高度用数码照相一计算机辅助测量法测量。选择30个测量标记点,对被研究者的18个线距进行测量。数据由统计软件SPSS17.0分析。结果:上唇指标的维正常参考值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大部分有统计学差别,且男性组的所有测量指标都高于女性组。不同年龄组相比表明上唇的高度、宽度及上唇基部厚度的测量指标有随年龄增加趋势,但上唇游离处的厚度却有变薄的趋势。对称性研究发现,左、右唇宽度的差值为2mm,唇峰处唇红高左右差别均值仅为0.4mm。按差值比例计算得到上唇在横向的不对称程度最大,其次为厚度,最小的为高度。结论:建立了上唇维方向的正常参考指标,所有指标的均值男性大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除唇游离处的厚度有变薄趋势外,上唇的高度、宽度及上唇基部厚度均有增加趋势;上唇的不对称主要表现在水平向。

  • 标签: 上唇 软组织 对称 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