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应用舌刺纠正不良舌习惯并联合头帽颏兜限制下颌骨过度生长矫治前牙反[牙合]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患儿24例,全部病例均设计应用舌刺破除不良习惯并消除舌对下牙弓的异常推力,配合头帽颏兜限制下颌骨的过度生长。结果24例患儿均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舌不良习惯及不良位置得到了纠正,前牙反[牙合]解除,后牙咬合关系良好,达到了治疗反[牙合]和改善面部美观的目的。结论舌刺能有效纠正舌不良习惯及不良位置,去除了舌对下牙弓的异常推力,配合头帽颏兜限制下颌骨过度生长,是矫治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的可行的矫治方案。

  • 标签: 前牙反[牙合] 畸形 舌不良习惯 舌刺 阻断性矫治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超声加热及联合顺铂对人舌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及其对正常组织的影响,评价超声热疗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效应.方法裸鼠背部皮下接种Tca8113细胞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以下处理:(1)局部超声热疗;(2)顺铂(CDDP)化疗;(3)超声热疗联合CDDP化疗;(4)平行对照.治疗结束后观察4周,评价指标为:(1)肿瘤体积的动态观察;(2)按肿瘤体积、瘤重计算抑瘤率;(3)计算热增比,评价热疗与化疗联合应用的效应.结果根据肿瘤体积动态观察,单独应用超声热疗或顺铂化疗均可导致肿瘤生长抑制,瘤重抑瘤率分别为78.11%和18.43%.超声热疗联合顺铂化疗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瘤重抑瘤率为97.86%,热增比为1.2.结论超声加热技术温度控制准确、可靠,适合个体化治疗的要求.超声热疗联合CDDP具有明显的抑瘤效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超声波 热疗 顺铂 鳞状细胞癌 裸鼠Tca8113细胞系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骨刀拔除复杂下颌阻生智齿的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90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1)A组,采用涡轮钻法拔除;(2)B组,采用超声骨刀法拔除:(3)C组,采用超声骨刀结合涡轮钻法除。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肿胀程度等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拔牙时间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25.49,tB=9.44,P均〈0.05),且并发症较低(3%)。结论超声骨刀结合涡轮钻法的应用,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优质的护理配合及熟练的“六手操作”是超声骨刀结合涡轮钻法微创、高效拔除复杂下颌阻生智齿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超声骨刀 高速涡轮钻 阻生智牙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性。方法28例伴有牙槽骨吸收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种植体(共34枚)分成2组,分别行GTR,其中试验组(n=18)在术中使用甘氨酸龈下喷砂系统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清创;对照组(n=16)采用塑料刮治器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清创。在治疗前(基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临床指标的检测,包括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及影像学垂直骨增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每个时间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自身对比,并在基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临床指标的组间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基线,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PLI、BI、PD、CAL及影像学垂直骨增量均较治疗前(基线)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BI、PLI、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I=5.103,PBI=0.031;tPLI=5.556,PPLI=0.025;tPD=4.440,PPD=0.043;tCAL=4.879,PCAL=0.034)。患者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D=4.994,PPD=0.033;tCAL=4.831,PCAL=0.035)。患者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D=4.302,PPD=0.046;tCAL=4.325,PCAL=0.048)。患者治疗后6及12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的PLI和BI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影像学垂直骨增量在治疗后3、6、12个月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831,P3=0.035;t6=4.412,P6=0.044;t12=5.087,P12=0.031)。结论在改善种植体周围炎炎症水平及促进牙槽骨再生方面,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GTR较机械刮治联合GTR更具优势,可�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术 牙龈下刮治术 种植体周围炎 甘氨酸龈下喷砂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注射曲安奈德配合口服帕夫林治疗老年人糜烂型OLP的疗效。方法:对34例老年糜烂型OLP患者用药治疗前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观察临床疗效指标。结果: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有效率91.18%,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3+、CD4+T细胞升高(P〈0.01),CD8+T细胞下降(P〈0.01),CD4+/CD8+治疗后上升(P〈0.01)。结论:口腔糜烂型OLP经治疗后,临床疗效肯定,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有明显改善。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扁平苔癣 T淋巴细胞亚群 曲安奈德 帕夫林
  • 简介:目的评价球帽型附着体与ERA型冠外附着体联合应用于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Kennedy第一、第二类牙列缺损患者27例,于根上放置球帽型附着体,烤瓷冠上放置ERA型冠外附着体,两种固位体联合应用于牙列缺损修复,并经6个月到3年临床随访观察。结果两种附着体联合应用后义齿美观、舒适、固位和稳固性能明显提高,咀嚼有力。结论球帽型附着体与ERA型附着体联合应用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球帽型附着体 ERA型附着体 冠外附着体 覆盖义齿
  • 简介:目的:评价翻瓣激光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先以外科手术翻瓣显露病变,应用Nd:YAG激光照射凝固静脉畸形病灶,使病变萎缩消退,残余病变配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共治疗36例13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随访1~8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2.5个月,治疗前、后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结果:显效29例,占80.6%;有效7例,占19.4%;总有效率100%,无复发病例。22例腮腺咬肌区及面颊部静脉畸形患者中,5例出院时伴部分面神经损伤症状。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经Buttes—Fisch面神经评分系统评估,3例得分为100分,完全恢复;2例分别获得94.7、98分,大部分恢复正常。结论:翻瓣激光结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疗效及安全性满意。

  • 标签: 手术 ND:YAG激光 平阳霉素 口腔颌面部 静脉畸形
  • 简介:《标准拔牙手术图谱》(第2版书号ISBN978-7-117-25144-0)、《标准拔牙助手操作图谱》(书号ISBN978-7-117-25041-2)是人民卫生出版社邀请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胡开进教授主编的,共同点是图多字少、通俗易懂、质优价低,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观看30个操作视频,医生可以边看视频边拔牙。

  • 标签: 拔牙手术 图谱 标准 新书介绍 操作 口腔
  • 简介:本文报道了一位45岁的女性患者,一个下颌磨牙需要V类修复,但是没有附着龈。作者通过跨学科的方法,在手术中完成了修复。翻瓣术、轻微的骨成形以及利用粘接系统进行复合树脂修复。随访一年发现,其牙龈的适应程度令人满意,修复体轮廓与牙龈组织健康也非常谐调。

  • 标签: 手术中 修复体 牙体缺损 病例报告 女性患者 下颌磨牙
  • 简介:目的:了解牙周病单纯性牙周治疗与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具体内容,并对其疗效展开相应的评估。方法:本次研究由我院收治的牙周病患者参与实施,共78例,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在患者临床治疗中,针对单纯性牙周治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两种方案的不同应用,所有患者以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的牙周参数各项指标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指标对应数值显示更有优势,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从牙周病临床治疗效果的发挥以及治疗安全性两方面进行分析,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较单纯性牙周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更高,临床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牙周病;单纯性牙周治疗;牙周正畸;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恢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的解剖外形、重建患者咬合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病变累及双侧下颌骨、需进行(或已进行)节段性骨切除术的15例患者行术前CT扫描,提取扫描数据,采用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行数字化颅颌面骨三维重建和下颌骨实体模型打印。在实体模型上设计截骨区间和钛网外形,数控成型机冲压钛网,使预成钛网与缺损区下颌骨外形完全一致。切取腓骨肌皮瓣,血管化游离移植联合预成钛网植入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结果:15例患者腓骨肌皮瓣全部存活,创口愈合良好,下颌骨解剖外形包括自然弧度、曲率和高度恢复满意,同期修复者手术前后容貌无明显变化。结论: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节段性骨缺损,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重建下颌骨的自然外形,维持患者容貌,也为种植体植入及咬合功能重建创造了良好条件。

  • 标签: CAD/CAM 快速原型技术 游离腓骨肌皮瓣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 简介:患者,女,40岁.因下颌金属联冠修复体脱落无法进食就诊,要求重新修复,并改善上牙前突.否认相关系统疾病且无家族史.一、临床检查面部:基本对称,突面型,开唇露齿,上前牙垂直暴露2/3以上,颏肌紧张,颏部略后缩,面下1/3高度基本正常,见图1.口内检查:右上颌牙列及下颌全牙弓不良冠桥修复体已松脱,取下后检查.上颌13、15残冠,22、23、27残根,14、16、26缺失;下颌35、36、37缺失,其余牙齿均为残根;完全远中错(牙合),Ⅲ度深覆(牙合),覆盖14mm,见图1.

  • 标签: 正畸修复 上颌前突 联合治疗 残根 后牙缺失 病例
  • 简介:目的:利用按扣式附着体、磁性附着体的不同优点,改善全口覆盖义齿固位.方法:针对残根牙周不同条件,制作按扣式附着体和磁性附着体,通过水平研磨仪确定附着体的共同就位道.结果:二者的联合应用使全口义齿的固位明显提高.所有修复义齿固位稳定、咀嚼良好.结论:按扣式附着体和磁性附着体的联合应用,充分利用了剩余残根,提高了义齿的稳定、固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口义齿修复 按扣式附着体 磁性附着体 附着体 覆盖义齿 固位
  • 简介: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和低剂量放疗联合应用对口腔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人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113接种于24只裸鼠后腿皮下,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A)组、As2O3(B)组、放疗(C)组和As2O3放疗联合治疗(D)组,每组6只。自肿瘤接种后6d开始:B组和D组腹腔内注射As2O3;C组和D组接受放射治疗;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停药一周后处死动物,测量瘤块体积,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标本中增殖相关蛋白Ki-67、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vonWillebrandFactor(vWF)的表达情况,计数阳性细胞数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组的移植瘤体积显著低于A组(P〈0.05),D组与B、C组相比亦有显著降低(P〈0.05)。B、C、D组移植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0%、57%、8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组中Ki-67在的表达及MVD值明显低于其他三组,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A组相比,B、C、D组Ki-67、CleavedCaspase-3的表达以及MVD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s2O3能够提高放疗对口腔鳞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其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口腔鳞癌 三氧化二砷 裸鼠移植瘤
  • 简介:冠向复位瓣是一种有效地治疗多个相邻牙龈退缩的手术方法.5年的长期随访可以获得稳定的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报告10例采用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治疗下颔后牙区至少两颗相邻牙有牙龈退缩的病例。记录基线和术后1年术区牙齿的牙周指标。入选了26颗牙龈退缩牙齿,没有出现明显的手术并发症。没有患者失访。牙龈退缩从基线时340±083mm减少到术后1年时0284±032mm。探诊深度改变未见显著差异。角化龈的增加从057±0.46mm至305±0.71mm。基线时牙龈退缩越严重.牙龈退缩改善越明显。平均根面覆盖率为91.2%±4.1%。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是一种有效地治疗下颔后牙区多发牙龈退缩的方法。

  • 标签: 组织移植术 牙龈退缩 后牙区 治疗 复位 多发
  • 简介: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不同根管充填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2009年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综合科门诊诊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298例(422颗牙),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4组。A组(AHPlus糊剂+Vitapex糊剂+牙胶尖)75例患者108颗牙,B组(AHPlus糊剂+牙胶尖)75例患者105颗牙,C组(Vitapex糊剂+牙胶尖)74例患者105颗牙,D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ZOE)糊剂+牙胶尖]74例患者104颗牙。对4组术后7d、6个月、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98例患者根管充填7d后复查,A、C组术后反应轻,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术后反应最重,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管充填6个月、1年后复查的结果没有差异(P〉0.05),A组有效率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有效率最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HPlus糊剂+Vitapex糊剂+牙胶尖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既诱导了根尖周阴影区的骨质增生修复,又能使根尖孔形成完善的封闭,达到治愈根尖周炎、防止继发感染或复发的目的。

  • 标签: AH Plus糊剂 VITAPEX糊剂 慢性根尖周炎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tAd-p53)联合放射治疗晚期口腔癌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rAd-p53注射联合放射线治疗晚期口腔癌的患者,治疗前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注射过程中做好护理配合.严密观察治疗后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发热、局部肿胀、疼痛、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做好放疗后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及饮食护理,观察疗效并总结各项护理要点。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rAd-p53联合放射治疗,其中部分缓解10例(45.5%)、稳定8例(36.4%)、进展4例(18.1%)。全部病例均无并发症及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是rAd-p53瘤内注射联合常规放疗治疗晚期口腔癌的重要环节,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 标签: RAD-P53 基因治疗 放疗 口腔癌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手术治疗影响舌鳞状细胞癌(TScc)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择1996年1月至2007年1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首治的.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单纯手术治疗的TSCC患者共127例。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结果.通过Cox回归模型确立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27例单纯手术治疗的TSCC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40.19个月,5年生存率为52.0%。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TSCC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和肿瘤复发等。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肿瘤复发。结论肿瘤复发为TS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淋巴结转移阴性TSCC患者单纯手术预后较好,中晚期TSCC伴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单纯手术预后差,需进行综合性序列治疗。

  • 标签: 舌鳞状细胞癌 外科治疗 生存分析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比较内镜辅助下2种手术入路在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3例行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内镜辅助下切除术患者(男15例,女8例),11例经口入路(endoscopy-assistedtransoral,ETO),12例经颈小切口联合下颌支垂直骨离断术(endoscopy-assistedtranscervicalminimalincisionplusosteotomyoftheverticalramusoutsidethemandibularforamen,ETC+MO),比较2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结果:ETO组患者均为良性肿瘤,ETC+MO组有2例腺样囊性癌和1例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所有肿瘤均完整切除、无破裂。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ETC+MO组有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轻瘫,术后8周自发性缓解。ETO组所有患者和ETC+MO组10例患者均获得理想的面部美学保存效果。经7~2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ETO和ETC+MO入路均为安全可靠的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的手术方法,且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和美观效果。2组比较,ETO组住院时间较短,可避免下颌神经损伤危险,ETC+MO组则更适用于晚期、复发性咽旁间隙肿瘤。

  • 标签: 内镜 咽旁间隙 肿瘤 经口入路 经颈入路 下颌骨离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