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PDCA循环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 ,并讨论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n=20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20例, 采取PDCA循环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依从性,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 PDCA 循环护理 慢性乙肝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PDCA循环在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本院药房发放的856张处方为参照组,同时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本院药房发放的852张处方为实验组。参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实验组则给予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后处方审核正确率、调配正确率及复核差错率。结果实验组审核正确率、调配正确率及复核差错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给予基层医院PDCA循环药房管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药品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降低医疗事故。关键词PDAC循环;药房管理;管理质量PDCA循环是一种体系比较完善的管理方法,主要包含计划、实施、过程检查和处理四个环节1。中药房是医院的重要部分,管理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若在管理中出现配药不及时或是配药失误,从而导致医疗纠纷,既影响医院声誉与发展,又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为此,给予中药房有针对性的管理非常重要。本次将对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中给予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予以研究,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药剂科32人,其中专业药学技术人员共29名,副主任中药师4人,主管药师5人,药师9名,药士5名。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本院药房发放的856张处方为参照组,同时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本院药房发放的852张处方为实验组。1.2方法参照组给予常规药房管理,实验组则给予PDCA循环管理。①制定计划,对中药房药品调配状况及发放状况进行统计,并总结其中易出错的问题。做好入库管理,经主管药师以上审核后方可入库保存中药材,同时要详细记录入库明细,针对药品的不同性质予以分类保存管理。此外,在发放、装斗及调配中,需以相关规范要求为标准操作。一般情况下,需对药材行磨粉及切片处理后进行装斗处理,避免发生差错。药品发放及调配中药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确保药物炮制标准。②实施过程,成立质量监控小组,该小组对于中药房的运作情况认真仔细检查,严格控制医嘱执行和药品发放等环节,防止出现药品发放错误等情况,以确保患者正确获取药物。③检查,小组要定期抽查、核对药品发放清单,并记录相关执行工作。④处理,要全面分析检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问题原因,制定相对措施,予以整改。医院可实行责任制,对个人原因导致的药品发放错误进行相应处罚,以提高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并定期对相关人员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工作质量。其次是针对药房管理过程方案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方法改进,以确保药品管理高效性。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中药管理质量,其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处方审核正确率、调配正确率及复核差错率。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中药管理质量对比对两组处方审核正确率、调配正确率及复核差错率进行统计,参照组858张处方中47张(5.48%)处方复核差错,803张(93.59%)审核正确,800张(93.24%)调配正确;而实验组852张处方中,5张(0.59%)复核差错,843张(98.94%)审核正确,845张调配正确(99.18%)。两组比较结果依次为(x2=4.063,P=0.044)、(x2=3.980,P=0.046)、(x2=4.838,P=0.028)。3讨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医疗技术及医疗服务越来越重要,而医院日常管理运营中中药房的作用日益明显,特别是现阶段以调养身体为主的时代,其中药房管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其治疗效果,还对医院长远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常规药房管理中常导致处方审核不正确、调配错误及复核出错等问题,对医院发展及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对中药房管理给予有效的管理模式显得尤其重要。PDCA循环是一种具有四个环节的管理模式,能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提高管理效果,受到临床高度重视及广泛应用2。中药管理与西药管理相比相对较为复杂,该管理重点包括药物炮制、称量及配伍审核等环节,医务人员需仔细认真,若出现差错,易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引发医疗纠纷。对中药房管理采用PDCA管理能有效查找不足之处,并采取有效办法完善药房管理,以提高管理责任感及管理人员素质,从而最大程度降低药品发放错误及调配错误,有利于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同时还可提高药品调配正确及审核正确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给予基层医院中药房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升药房管理质量,降低药品出错率。综上所述,给予基层医院中药房PDCA循环管理效果显著,既能提高药品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又能降低医疗事故,值得临床应用。参考文献1杨允爱.PDCA循环法应用于中药房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8)86-87.2朱燮翔.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中药房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6)5305-5305.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观察实施管理前与实施管理后患者抗菌药物管理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管理后患者抗菌药物医院病历使用率30.0%、Ⅰ类切口使用率20.0%、病原微生物送检率63.3%均优于实施管理前的66.7%、75.0%、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管理后患者药品总费用(10268±5167)元、人均抗菌药物费用(7291±1674)元均低于实施管理前的(14956±9134)、(8678±1922)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运用到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中,各项抗菌药物管理指标均得到优化,是较好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

  • 标签: PDCA循环 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病区是患者诊疗活动的主要场所,优质的病区环境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基础,还可为医护工作者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本研究对基层医院病区环境精细化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旨在探析其应用价值。方法:于2022年2月前实施一般病区环境管理办法,于2022年2月实施PDCA循环模式,分析比较实施前后病区环境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住院环境管理质量、病区环境查检表、住院患者满意度评分均较实施前更高(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可规范病区环境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安全隐患,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患者满意度反馈良好,有助于构建优质的医疗环境。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基层医院 病区环境 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提高儿童呼吸系统护理质量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9月本院纳入的134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管理质量、不良护理事件、总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管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PDCA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探讨将PDCA循环与SMART原则引入日巡查服务管理中,对日巡查反馈的相关问题进行持续改进,提高问题上报率与解决率,提升患者与职工满意度。

  • 标签: 日巡查 医院管理,职能部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PDCA循环法在某院门诊处方点评中的持续改进与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处方点评系统随机调取2020年9月初-2022年8月底期间这某院门诊数据(450份处方),对比两组处方合格率,和患者对处方的持续改进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处方合格率为92.89%,患者满意度为93.78%;参照组处方合格率为80.44%,患者满意度为81.33%,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某院应用PDCA循环法来提高门诊处方点评的持续改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以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不合理用药现象和用药合理性,提升了门诊合理用药的意识,以及患者对处方持续改进后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门诊处方 PDCA循环法 持续改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改善循环法在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2021年5月放射科老年患者80例作为对象,分成不同处理组,即:对照组(基础护理方案)、实验组(PDCA改善循环法),评估总体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了解度(92.5%)、满意程度(90.0%)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PDCA改善循环法 放射科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07月至2021年06月期间我院门诊药房1000件已发放药品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药品传统管理模式,此为传统组;随机选取2021年07月至2022年06月期间我院门诊药房1000件已发放药品作为研究对象,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此为实践组。随后评估不同管理情况下的门诊药房管理质量,并对药品有效使用率、药品去向明确率、药品复核差错率、不合格报损率进行归纳统计。结果:实践组的门诊药房管理质量均高于传统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践组的药品有效使用率、药品去向明确率均高于传统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践组的药品复核差错率、不合格报损率均低于传统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传统管理方式与PDCA循环管理模式两者均可发挥作用,但后者效果更高,能够大幅提升门诊药房管理质量,提高药品有效使用率,减少药品复核差错情况,降低不合格报损率,值得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应用并予以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模式 医院门诊 门诊药房管理质量 药品有效使用率 药品去向明确率 药品复核差错率 不合格报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健康教育及护理中对老年脑卒中(CS)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方法:本次入组受试者共80例老年CS患者,试验以2022.01~2023.12为期限,经双盲法分组,40例/组。基础组应用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增加PDCA循环管理。比较Barthel指数(BI)、卒中量表(NIHSS)等评分。结果:两组出组时BI得分较入组时均提高,而出组时NIHSS得分较出组时均降低,且干预组出组时两项均更优(P<0.05)。结论:在健康教育及护理中对老年CS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可对其生活能力方面以及神经功能方面起到极大改善作用,可借鉴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护理 老年 脑卒中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带教模式应用于中医耳鼻喉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中医耳鼻喉科见习的医学本科中医专业学生120名随机分成两组,传统组和PDCA组,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见习,对比两组实习生在见习前后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等。结果:见习6个月后,PDCA组医学生的理论成绩、专科技能成绩、病例分析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在见习后的岗位胜任力考核中,PDCA组的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学术能力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PDCA循环带教模式有助于促进中医专业医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岗位胜任力。

  • 标签: 中医耳鼻喉科 临床带教 PDCA循环带教 岗位胜任力 实操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来我院的80例无偿献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结果: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的护理管理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护理措施落实更加完善,有助于患者护理依从性提升,值得参考。

  • 标签: PDCA 循环管理模式 血站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双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与甲襞微循环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国产微循环彩色电脑测量系统,观察经双甲软肝片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情况,用田氏甲襞微循环定量评分法进行微循环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经双甲软肝片治疗后,随着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逐渐改善,镜下观察患者甲襞微循环的管襻数明显增加、血管畸形减少、血流明显加速,其甲襞微循环积分发生了根本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0.05)。结论双甲软肝片有显著的改善肝脏微循环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双甲软肝片 甲襞微循环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体外循环中盐酸戊乙奎醚对患者肺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2组(随机),实验组给予盐酸戊乙奎醚,对照组不给予盐酸戊乙奎醚,对比2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流转时间并无差异,实验组T2、T3、T4、T5时间段的IL-6、TNF-α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组患者T3、T4时间段的呼吸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以改善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肺功能。

  • 标签: 体外循环 盐酸戊乙奎醚 肺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用于提高门诊输液室护士手卫生的PDCA循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定2020年2月-2020年5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工作的护士,共28人,分配为两组,一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作为实验组,另一组采用传统经验管理模式,作为对照组,每组各14人,观察经过不同方式的手卫生管理方式之后,记录两组的依从性,分析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依从性有效提高,P < 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输液室中,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运用,从两组依从性对比结果来看,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传统经验管理 护士手卫生。
  • 简介:目的比较羟乙基淀粉与聚明胶肽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探讨两者用于体外循环预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组和聚明胶肽组各20例.分别应用羟乙基淀粉和聚明胶肽1000ml进行体外循环的预充.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及围术期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前术前肌酐、尿素、尿酸水平[羟乙基淀粉组分别为(68.4±10.2)μmol/L、(6.34±1.53)mmol/L、(336.8±91.1)μmol/L;聚明胶肽组分别为(64.2±20.5)μmol/L、(6.02±2.08)mmol/L、(337.9±113.1)μmol/L];术后1d的肌酐、尿素、尿酸水平[羟乙基淀粉组分别为(78.3±22.4)μmol/L、(7.44±2.38)mmol/L、(336.5±128.5)μmol/L;聚明胶肽组分别为(80.5±24.7)μmol/L、(8.56±2.29)mmol/L、(340.3±118.4)μmol/L];术后5d的肌酐、尿素、尿酸水平[羟乙基淀粉组分别为(70.7±33.2)μmol/L、(7.34±3.76)mmol/L、(242.8±99.5)μmol/L;聚明胶肽组分别为(68.4±19.3)μmol/L、(7.45±3.09)mmol/L、(249.5±78.7)μmol/L].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羟乙基淀粉、聚明胶肽均可安全用于体外循环的预充.

  • 标签: 心血管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羟乙基淀粉 聚明胶肽 肾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569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分对照组(284例,丹参注射液治疗)、试验组(285例,长春西汀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79%)显著较对照组(89.44%)高,P<0.05;试验组治疗前1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治疗后4周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试验组较低,P<0.05。结论针对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长春西汀治疗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借鉴。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 丹参注射液 长春西汀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PDCA循环理论为指导实施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护理影响。方法:选取心血管内科2019年2月~2020年7月重症监护患者93例,掷硬币分组,A组46例实施PDCA护理,B组47例实施常规监护室护理。比较护理质量评分、家属评价。结果:护理质量(专业操作、服务态度、病房管理)评分,A组高于B组,差异有可比性(P<0.05);家属评价比较,A组优良率高于B组,差评率低于B组,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运用PDCA护理模式,实施以问题定位、处理为执行关键的循环护理管理,可增强干预质量、提高家属评价,优化重症监护室的监护水平,由此可知,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心内科重症监护适用性、实用性强,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重症监护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