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一观点是通用教材所持观点,但学术界已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对事物的解释及其程度是有限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内容,但离辩证法对事物的整体性和普遍性地解释水平有较大差距。笔者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只是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而否定之否定规律则是在更深层次上全面、综合地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整个过程以及结果,把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更符合辩证法的本性。

  • 标签: 辩证法 对立统一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对唯物辩证法三个规律相互关系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是不够的,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有的同志认为,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对立统一规律,对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存在发生怀疑,因而在理论上造成了混乱,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失误。本文想对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同志。

  • 标签: 否定之否定规律 质量互变 哲学教科书 黑格尔哲学 人类社会 《反杜林论》
  • 简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经典著作之一,在马克思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著作的思想是非常丰富、非常深刻的,对人们的启迪,是永恒的和多方面的。其中,恩格斯研究和观察问题所遵循的历史性原则,便是最启人心智的思想之一。所谓历史性原则,就是以发展变化的历史性观点观察和研究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原则或方法。历史性原则作为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贯穿于恩格斯《自然辩

  • 标签: 《自然辩证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 永恒真理 热寂论 辩证思维 思维科学
  • 简介:青年卢卡奇早期是从事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的,应该说是在属于文学艺术内的形而上学之内来思考问题的。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著作中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辩证法”。因此,当卢卡奇转向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时候,不能不带有他在早期文学批评理论当中所形成的浪漫主义倾向。卢卡奇的这种浪漫主义倾向却恰好在某种意义上迎合了马克思哲学的本意。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类的自由解放的生存状态,不能没有这种浪漫主义倾向作为最高的“支撑”。可以说,卢卡奇是第一个把浪漫主义因素引入到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之中的。因此,在他早期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解当中,不能忽视这一点。

  • 标签: 卢卡奇 浪漫主义 经济 实践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使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成为热点。和谐发展观的提出与确立,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辩证法,给我们提供了认识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新视角。正确运用矛盾论构建和谐社会。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新的时代内涵,使我们的视野得到了扩展。

  • 标签: 辩证法 矛盾论 和谐发展
  • 简介: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与重要内容。现阶段政府职能在履行过程中与其他主体关系存在体制不顺等问题,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关于行政体制改革总体要求,今后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需要做到“三个放权”和“三个加强”,这是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新任务。在理顺一些重要权力关系方面,应向市场放权、向社会移权、向地方分权。在下放和转移权力同时,还要加强三个领域的职能,包括加强市场监管职能、加强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和全面保障发展民生的职能。

  • 标签: 政府职能 简政放权 市场经济 地方政府 社会组织
  • 简介:本文旨在通过形式主义的批评方法对毕希纳名作《丹东之死》进行解读,但在采用此方法论的基础上并不限于文本的诗学词学法、诗学语义法的演绎,而是通过对文本的布局程式、动机设置、修辞策略等解析后,由形式深入内容,考察由形式构成的剧作内在深蕴,揭示出《丹东之死》中由形式感展现的矛盾及其发展走向,进而剖析其中蕴含的神学、政治哲学的无限深意,展现由短短四幕剧呈现出的现代政治哲学困境。

  • 标签: 形式主义批评 陌生化 阻滞艺术程式 修辞策略 政治哲学困境
  • 简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八个相反相成的短语,扬荣抑耻,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蕴涵了唯物辨证法的深刻思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和具体体现。

  • 标签: 社会主义荣辱观 求真务实 辩证法
  • 简介: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理论,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对人类一般历史过程和资本主义具体发展状况考察的结果;它们分别体现为以"两大发现"为基本内容的逻辑理论和以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内容的策略理论两个层次.历史上,社会主义运动一直恪守着马克思的逻辑理论,而根据实践条件的变化不断修正其策略理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从突破马克思的策略理论人手,逐渐超越了其逻辑理论的解释范围.中国社会主义者只有依据唯物辩证法重新考量时代条件,才有可能推动社会主义逻辑理论的相应发展.

  • 标签: 唯物辩证法 社会主义 逻辑理论 策略理论 唯物辩证法 中国
  • 简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阐明的这些唯物辩证法

  • 标签: 《矛盾论》 事物内部 供求关系 经济发展速度 中国消费者协会 加工工业
  • 简介:在培根的机械唯物论哲学中,存在多方面的辩证法因素。他不仅提出物质守恒的原则,认为存在某种充满物质的极微的无重之物——元精,还提出有重之分子可以转化为无重之元精的观点。培根对物质运动形式所做分类中的有些形式,如:相契、出轨、跨界和王权等也分别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某种对立、偶然、中介和层次控制的辩证法或复杂性思想。他所提出的人的认识过程中存在的"四种假相"说更是明确看到了人的认识发生的多级中介的复杂性情景。

  • 标签: 培根 唯物论 机械论 辩证法
  • 简介:“仇必和而解”是张载颇为特别的观点。两种辩证法一般指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但在现代新儒家哲学,又有所谓“仇必仇到底”与“仇必和而解”两种辩证法之说,将张载的辩证法与矛盾辩证法对立起来。本文指出,冯友兰先生对张载思想的理解和片面性的概括不符合张载思想的原貌;提出并不存在冯氏意义的“两种辩证法”的对立,张载的“仇必和而解”只是矛盾辩证法的一个发展阶段和一定表现形式。

  • 标签: “仇必和而解” 两种辩证法 太虚气化 矛盾
  • 简介:抗日战争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军事辩证法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在毛泽东的战争观、军事认识论、战略战术思想和人民战争思想中.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铸造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精神支柱.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孕育了抗日持久战争的战略战术.

  • 标签: 抗日战争 辩证法 实践基础
  • 简介: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出发纵观西方哲学史,辩证法的实质内涵经历了由"对话"到"独白"再到"对话"的三阶段圆圈式变迁,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为苏格拉底(对话)、柏拉图和黑格尔(独自)、伽达默尔(对话).从语言哲学来看,上述变迁具有内在必然性.

  • 标签: 辩证法 对话 独白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作了关于这个问题的专题报告,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全面系统深刻地阐明了这个问题。这个任务的提出引起了理论界的极大关注,其哲学基础尤为哲学界关注,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谐哲学或日和合哲学、和谐思维、和谐马克思主义,这是近年来出现的几种答案。

  • 标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唯物辩证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 专题报告
  • 简介:8月23日上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一架采用了区域导航技术(RNP)的空客A319飞机顺利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这是空客在全球的首次RNP成功验证飞行。RNP技术的成功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往来于中国西部高原的航班安全运行能力。

  • 标签: 中国西部 飞行 验证 A319飞机 贡嘎机场 导航技术
  • 简介:本文认为处长在处室工作中应处理好上与下、急与缓、长与短、“统”与“干”、威信与人格、应付日常事务与扩大社会效果几对辩证关系。

  • 标签: 运用 辩证法 指导 处室工作
  • 简介:《公证法》第六条规定,“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笔者认为,公证机构必须坚持公证的公益性,这是公证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使然,但公证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等于“不能盈利”,盈利与否与公益性之间并无必然的逻辑联系和因果关系。

  • 标签: 公证法 公证机构 盈利 营利
  • 简介:我国刑诉法的再修改,明确规定鉴定人拒绝出庭作证,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根据的法律后果,约束了鉴定人履行出庭作证义务,有效规范提出鉴定意见的举证责任,从而切实提高程序法的法律及司法权威。明确程序性违法导致诉讼行为或证据无效的法律后果,对提高司法公信力,具有现实意义和诉讼价值。应注重明确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从而保证刑诉法依赖自身能量得到有效实施。

  • 标签: 出庭作证 法律责任 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