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简桂枚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9-12
  • 出处:《中国蒙医药》2023年7期
  • 机构:福建省龙岩市中心血站  福建省 龙岩市364000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护理程序展开研究,分析其对预防初次献血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2022年7月,研究对象为在我站初次献血的120例人员。使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比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展开护理程序干预。比较两组人员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60例初次献血者经护理程序干预以后,献血反应发生率为5%,低于对比组;满意度评分为(92.37±2.46)分,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次献血者而言,由于陌生、认知程度不足,所以容易出现献血反应。对其展开护理程序干预,不仅能够改善其心态,同时也能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提高其满意度,有利于树立良好医疗形象,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初次献血 献血反应 护理程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低体重献血献血不良反应的护理要点,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自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期间将前来我血站献血者中选取70例低体重并且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献血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献血者以及对照组献血者,每组均有献血者数为35例,对照组献血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献血者给予综合的护理方法。比较实验组献血者以及对照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以及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从本次研究结果可得,实验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献血者,实验组献血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献血者,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体重献血献血不良反应者应该给予综合护理,可以改善献血者的临床效果,提高了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低体重 献血者 不良反应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复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站2012-2013年中发生献血反应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18%(361/30689),初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占总反应人次的比率为79.22%(286/361),重复献血献血反应占总反应人次比率为20.78%(75/361);重复献血者发生轻度献血反应的比例较高为80%(60/75),中、重度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0%(15/75)较低,引起重复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不同因素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643,P<0.05)。结论重视重复献血者的宣教工作,加强征询与体检,改善献血环境,强化采血人员的采血技能和服务意识,以减少重复献血献血反应的发生,保障献血者的安全。

  • 标签: 初次献血者 重复献血者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上频频发生了各自灾害与灾难,人与人之间随之也越来越需要关爱。无偿献血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生命延续的一条有利渠道,但往往由于很多人对献血知识的缺乏,导致对献血行为的误解,严重影响了献血行为,使得一些血液需求者最后的生存希望破灭。因此亟需普及献血知识,加强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认知,扩大无偿献血者的队伍。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献血知识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动机及其招募途径。方法:选择 5000名无偿献血的学生,对献血动机进行评估,从而总结招幕的途径。结果:通过比较男性与女性,分别在献血动机的奖励回报、捐血光荣以及帮助别人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无偿献血非常重要的一种招募途径是高校学生,这就需要国家加大教育的力度,促进献血事业的快速发展,更好的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护理学、心理学和人文知识对献血者进行护理干预,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在献血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通过两个年度的对比分析其效果。结果献血反应发生率下降。结论献血反应是可以预防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愿意再次献血人群增加。

  • 标签: 护理干预 减少 献血者 献血反应
  • 简介:【 摘要 】 本研究目的是针对重复献血者,分析其献血反应产生的原因,并探索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是选择在 2018 年 1 月到 2019 年 1 月期间,我站 128 例重复性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对比献血者的临床资料 , 从而对导致献血者产生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结果是在实验中,有 128 名重复献血者 , 轻度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是 68.0% ,中度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 24.2% ,重度献血反应发生率是 7.8% 。产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合理的作息,并且空腹和劳累。另外也受献血环境的影响和二针穿刺问题等等。结论是针对重复献血者,需要预防其献血反应,做好日常的宣教工作 , 并且在献血时,仔细询问献血者身体情况,并给他们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 , 从而避免献血者产生献血反应。

  • 标签: 重复献血 献血反应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献血者延期献血的原因,尽可能减少ALT不合格献血者的流失。方法对2009.8~2010.12来我站进行献血前体检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ALT筛查不合格者占体检总人数的23.71%。结论ALT筛查不合格是献血者延期献血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献血者 延期献血 ALT不合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相关因素。方法:以2018年10月-2021年10月无偿献血1428名献血者为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无偿献血再次献血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因素主要有居住地、文化程度、献血满意度、便捷性、献血宣教知识等因素(P

  • 标签: 无偿献血 再次献血 因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1998年10月1日国家颁布以来,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不断开展,献血途径由传统的有偿献血转变为无偿献血,采血人次逐年增加.血站除了借助一些新闻媒体的宣传外,主要靠工作人员日常的接待和宣传,这一点非常重要.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行为 接待艺术 好奇冲动型 犹豫顾虑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献血服务管理对提升献血高峰服务水平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血液中心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献血高峰时期进行献血的志愿者,本文为方便调查,选择其中的100例作为观察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落实强化服务管理后的护理服务,同时选择其中的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落实常规的护理服务,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献血过程当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两组研究对象的满意度。结果本文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16.00%,本文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8.00%,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中心对于献血志愿者配合强化献血服务管理之后的护理服务能有效的提高献血高峰期时的护理服务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志愿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献血服务管理 献血高峰期 服务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严格筛选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献血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度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取严格筛选,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小板制品合格率,并与2008年度进行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分析,2009年度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数较2008年度有明显上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9%,低于2008年度的1.03%,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度血小板制品合格率为91.20%,明显高于2008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筛选献血者有利于机采血小板献血,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制品合格率。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无偿献血献血动机及其招募途径。方法:选择无偿献血的高校学生5000名调查,评估献血动机,总结招募途径。结果:男性与女性在献血动机帮助别人、献血光荣、奖励回报三个方面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校学生属于无偿献血比较重要的招募途径之一,可加大教育,促进献血事业发展。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动机 招募途径 性别
  • 简介:目的评价献血前宣教在现场献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枣庄中心血站和市区内各个献血点的符合献血要求的无偿献血人员520名。将在中心血站进行过献血前宣教、采血由进行宣教的专业医护人员完成,采血后进行人文关怀及随访的献血员260名作为试验组,在市区内各个采血点随机采血的献血员26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献血员的对献血意义的认知情况、因操作不当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血过程中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满意度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献血员对献血意义的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献血员紧张恐惧、晕针晕血、不适感的发生率(12.30%、5.77%、18.08%与65.32%、13.84%、77.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献血员皮下青紫、肿胀疼痛、出血、静脉炎的发生率(8.07%、4.61、2.31%、0.77%与39.23%、21.15%、10.77%、3.8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献血员的满意度(88.41%)显著高于对照组(7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献血员进行献血前宣教可使采血成功率高,可有效防止不良反应、各种纠纷的发生。

  • 标签: 现场采血 操作行为不当 纠纷 服务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导致无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加以探究性分析。方法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献血服务部共接受无偿献血者16121人次,其中68例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对其导致因素进行统计并加以分析。结果由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导致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分别为58.82%、20.59%及20.59%,其中心理因素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因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导致无偿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因素有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生理因素等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心理因素为首要因素,其次是睡眠情况、疲劳度等生理因素。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