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笔者及所在华中村治研究团队同仁常年驻村调研观察来看,当前,打工经济已成为中西部一般农业型村庄最大常量,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耕半工家计模式也已成中西部农村最为普遍的家庭再生产实践。这种情况下,同处一村,哪些家庭条件较为贫寒而需要外部救济?哪些家庭生活较为富足?

  • 标签: 贫困户 中西部农村 家庭条件 研究团队 打工经济 家庭生活
  • 简介:一、贫困母亲“我所面对的,是生活在中国西部的贫困母亲。我在用我的镜头为她们工作的同时,也在被她们的美德、她们面对苦难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所感动。”——“幸福工程十年爱心奉献奖”获得者于全兴

  • 标签: 贫困群体 中国西部 抗争精神 幸福工程 母亲 生活
  • 简介:中国贫困人口越来越集中于西北部地区的趋势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包括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民能在改革时期从农业增长中获得的利益有限,并且这些地区现有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居住在边远的乡镇和农村,特别是山区。该文从当前中国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地域特征、资源秉赋条件等现实出发,提出有利于西部农村贫困人口持续脱贫的若干建议和思考。

  • 标签: 西部地区 农村 贫困
  • 作者: 郭欣(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学生处,黑龙江哈尔滨150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赤子》 2009年第18期
  • 机构:摘要:所谓心理贫困,这里指的是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主要的心理反映是:自卑与依赖、自我封闭与孤独、焦虑、自大与虚荣、妒忌等心理。心理贫困严重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研究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成为当前高校一项紧迫的工作。
  • 简介:本刊第七期刊发的一文,介绍了国际社会一些著名学者对贫困概念的经典解释.如果对此作进一步抽象分析,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关于贫困概念的定义至少包括三组基本要素(或称三维要素):贫困主体、贫困客体和贫困尺度.

  • 标签: 三维要素 概念三维 理论探讨
  • 简介:在精准脱贫的背景下,贫困地区农村的精神贫困问题愈发突出,精神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封建迷信现象依然存在、聚众赌博之陋习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是贫困地区农民的平均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同辈群体的积极引导以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好.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精神贫困问题,要努力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加大农民教育和科学普及力度,发挥宗族群体的积极作用,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标签: 精准脱贫 精神贫困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文明发达的今天,世界上还存在着普遍的贫困,不能不说是人类的耻辱。它牵动着人类最深层最朴素的情感,驱动着、吸引着许多有见识、有能力的人去思索去研究去行动,以实现一个更公正、更合理的社会。

  • 标签: 反贫困 贫困地区 贫困人口 生产方式 地区贫困 自然环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贫富差距的拉大,城市贫困问题已备受关注。基于统计数据测算.我国目前城市合理的贫困线大约在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间.贫困人口数大约为5000万人.是目前低保标准和受保人数的2倍左右。受到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其中东部地区贫困人口比重最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比重较高。研究深刻分析了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依照我国国情提出城市贫困监测,城市经济发展,收入分配机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力资本投资及反贫困路径的拓展等多方面反贫困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城市贫困 贫困标准 反贫困对策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关注。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对实现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均等化,完善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9月,宁夏已在中南部9个贫困县(区)1297个行政村完成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在全国贫困地区中较早实现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出一些接地务实、独具特色的良性运营模式.对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精准文化扶贫发挥了实效,值得借鉴、学习、探索。

  • 标签: 宁夏 文化惠民 乡村振兴 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 简介:甘肃民族地区的贫困既是经济上、能力上的贫困,更是文化和思想上的贫困。从民族文化的角度解读民族地区精神贫困的现状和成因,进而探析精神扶贫的对策,既能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能为精准脱贫提供精神支撑、创造产业价值、提升内生动力。

  • 标签: 精神贫困 精神扶贫 民族地区
  • 简介:摘要自马加爵事件以来,学术界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越来越多,但少有人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研究更少。笔者发现家庭贫困不仅造成农村贫困大学生生活困苦,而且禁锢了他们的思维,处理问题想法单一,还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引起他们对社会的反感、反叛乃至仇视。

  • 标签: 贫困 贫困家庭 农村贫困大学生
  • 简介:贫困线设定及其调整是否合理、贫困发生率是否可以跨时跨地比较,这是扶贫理论研究与实践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问题。本文归纳了因计算方案和贫困线调整导致贫困发生率不可比的主要问题,包括由于消费支出定义外延不一致、调查回顾期限不一致、地区差异、时点不同等,相应地总结梳理了目前解决这类问题的经验与方法,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解决类似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 标签: 贫困线 贫困发生率 贫困可比性
  • 作者: 王兵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4-07-17
  • 出处:《价值工程》 2014年第7期
  • 机构:Poverty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Poverty"TheoryPlightandPathConstruction王兵淤WANGBing曰王彩英于WANGCai-ying(淤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1168;于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49)(淤JiangsuInstituteofCommerce,Nanjing211168,China;于ZhongshanVocationalCollege,Nanjing210049,China)
  • 简介:本文基于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分组资料,采用GQModel和BetaModel拟合收入分布函数并计算了北京市城镇居民贫困规模;采用最新的Shapely分解方法将贫困变动分解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线变动三部分效应之和;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三因素亲贫困增长判定方法。得到的结论是:1986~2006年间,北京市城镇居民的贫困率呈现出了下降趋势,其中经济增长是减贫的绝对因素,收入差距和贫困线变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贫困率的上升,但总体上增长还是亲贫困的。

  • 标签: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贫困线 Shapely分解 亲贫困增长
  • 简介:贫困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同样面临贫困问题的重重压力。剖析中国贫困的成因,其中,西部的落后应该说是最要害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其中大部分居住在西部。因此,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一条关键思路是如何尽快抓好西部的开发与脱贫工作,在加快东部发展的同时,使东西部发展协调起来。中央适时作出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实是英明之举。

  • 标签: 西部地区 反贫困 西部开发
  • 简介:该文立足于文化视角的层面深入研究和剖析了贫困大学生思想观念,并深刻阐释了这种存在于贫困大学生当中的贫困文化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联系,指出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将有助于贫困文化的改造,实现对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观的重塑,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贫困文化 贫困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