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专门增设了强制医疗程序,对其适用范围、决定主体、启动程序、审理程序、救济程序、解除和制约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规定。但是,仍有一些法律规定不甚明确的问题,这些问题有赖于通过制定有关的司法解释予以解决,以利于强制医疗程序的正确实施。

  • 标签: 强制医疗 立法构建 司法完善
  • 简介:民事执行程序与执行措施规则之间的结构模式构成了民事执行立法的内部构造,二者规范的体系安排必须考量执行的程序性、执行的实体基准性以及立法技术上的逻辑协调性等因素。基于此,我国应在综合考察域外制度体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行立法的样式,对我国的执行规范进行全面修改,以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架构体系。

  • 标签: 执行程序 执行措施 立法体例
  • 简介:通过行政程序对权力的行使进行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和制约,防止行政权的滥用促进行政权行使的效率,平衡行政权和相对分权利之间的关系,保障相对方的合法权益,已成为现代行政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平衡论"对于正确合理地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提供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双重保障.

  • 标签: 行政程序 行使 行政权 平衡论 行政法 保障
  • 简介:为了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对立法有序性和立法科学性的追求,和对有限立法资源的有效分配,立法规划制度在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产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一种立法惯例。但是与立法实践中立法规划的蓬勃发展不一致的是立法规划理论研究的薄弱。这导致立法规划存在制度非法定性、执行率较低的特点,因此文章针对立法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立法规划在中国的产生背景、制定的科学性标准和编制的程序性控制。

  • 标签: 立法规划 科学性标准 程序控制
  • 简介:强制医疗程序作为一种特别诉讼程序,对于规范强制医疗程序、保障精神病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但纵观现行的相关刑事立法规定,仅就执行阶段而言,强制医疗适用条件仍需进一步完善,具体的执行机关、执行场所和执行期限等也缺乏明确规定。因此,在执行阶段实有必要通过提高强制医疗的门槛、明确执行机关和执行场所及引入比例原则等措施加以完善,从而实现尊重和保障精神病人人权的目的。

  • 标签: 强制医疗 执行机关 人身危险性 比例原则
  • 简介:在执法检查实践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创新性地将这一监督平台嫁接到为完善法律服务这一立法任务之中,从而在立法程序之外建立其一个有助于适时监控和提高立法质量的强大信息收集系统。迄今为止,这一制度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发挥,依然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但这个制度创新的过程则充分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政治系统和立法机关。

  • 标签: 执法检查 法律完善 制度创新 完善空间
  • 简介: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在税收方面的紧张关系有所缓解,经济也取得快速发展。但因地方一直以来不享有税收立法权,引发了诸多问题。实践证明,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推进,赋予地方一定税收立法权将成为分税制改革的下一步工作,它也是摆脱当前困境的一大突破口。赋予地方税收立法权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并配套相应措施,早日确立由中央立法为主、省级立法为辅的税收立法权配置格局,完善税收法律体系,构建税收法治体制。

  • 标签: 税收法定 分税制改革 地方税 税收立法权
  • 简介:国务院授权试点开征房产税和营改增试点改革的合法性都存在疑问。税收涉及公民负担增加或利益减损,应严格遵循税收法律主义。即使在紧急状态和例外情况下存在税收授权立法,亦必须受宪法和立法法之限制。中国税收授权立法长期在空白授权下进行,转授权行为亦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应借鉴各国经验,借新修订的《立法法》确立了有限的税收法定原则之机,限制、禁止税收授权立法行为,从而最终实现税收立法议会专有权的本源回归。

  • 标签: 房产税改革 税收授权立法 立法法 法律 保留
  • 简介:自然正义作为英国普通法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演绎出来的两大规则,即“任何人都不得在自己的案件中充当法官”和“任何人为自己的辩护应当被公平听取”,构成了正当法律程序的核心内容,成为美国宪法的一个重要条款。正当法律程序在行政法领域中催生了行政程序法;没有正当法律程序的理念,就难以有行政程序法。即使有了行政程序法,其实效也可能不会太好。我国在制定行政程序法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自然正义”法律思想的移植,引导并逐步推进“正当法律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 标签: 行政程序 正当性 自然正义
  • 简介:税收法定原则形式层面与实质层面的划分为税收法定原则下地方税收立法权之赋权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税收法定原则的形式层面旨在维护法的安定性,税收法定原则的实质层面旨在遵守与保障民主原则,二者应当在互动中实现互补,而非在碰撞中相互否定。税收法律专属主义的相对性为二者之互动提供了空间,亦明确了互动的限度。税收法定原则应当在确保法律专属主义相对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彰显纳税人同意这一精神实质。在此意义上,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的前提下,地方税收事项只要通过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同意并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就不应被认为违反了税收法定原则。专门决定式授权性立法不仅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之职责所在,也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问责制下行使税收立法权的应有之义。由此,地方税收立法权之赋权与限权将在张力中实现互动与平衡。

  • 标签: 税收法定原则 形式层面 实质层面 地方税收立法权
  • 简介:摘要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其最主要的职责就是诉讼监督。就法律监督的概念而言,具有三种角度不同的含义一是监督法律正确行使,“法律的正确行使”是监督目标,也是监督范围;二是利用法律行使正确的监督,这里的法律成为正确行使监督的依据,是如何设定监督程序的问题;三是“利用法律手段”的监督,即其监督权行使具有司法性。法律监督这三种不同层面的含义和特征决定了其区别于其他监督方式,具有其独特的监督优势。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角度而言,对人民法院裁判类型之外的其他审判行为并不排除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

  • 标签: 民事行政检察 非抗诉监督程序 立法
  • 简介:刑事自诉程序由于立法上的缺陷导致了执法中的混乱,由此而使许多事件难以通过自诉程序得以解决,违背了立法初衷及现实社会需要.当务之急便是在立法上改变观念,顺应诉讼规律的发展,尽量减少自诉案件的范围,加强法官、检察机关在刑事自诉中的作用.在执法中强化对刑事自诉程度重要性的认识.

  • 标签: 刑事自诉程序 执法 立法缺陷 刑事诉讼法 评价 自诉案件
  • 简介: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抵抗权是行政相对人应享有的一种程序性权利,这一观点在学界基本形成共识。然而,相对人的抵抗权却并未在我国的制定法和制度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从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出发,在立法层面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如完善无效行政行为理论及其确认标准,在立法中作出相应规定;引进正当程序理念,规范各种行政行为;拓宽司法审查的范围;明确行政主体违反"法定程序"行为的责任;在即将制定的《行政程序法》中明确相对人的程序抵抗权及其内容等。

  • 标签: 程序抵抗权 无效行政行为 正当程序 行政程序法
  • 简介:纳税义务是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而协力义务为税收稽征所必须。本文将对学界有关协力义务的理论基础进行初步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协力义务的分类及其限制。

  • 标签: 协力义务 分类 法律保留
  • 简介:1994年我国推行的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改革,经过了几年的实践,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由于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明确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职能与税收渠道,使双方都取得了相对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但是,由于地方税的立法权与大多数地方税收的减免权都集中在中央政府,这种过于集中的地方税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各地千差万别的经济发展状况与税源情况,因此,很难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工作,不利于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的理财积极性,还极有可能在一些地方滋生出不规范的政府行为。本文将主要探讨关于如何建立起与分税制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地方税收立法体制问题,同时对某些地方税种在征收实践中暴露出来的法律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 标签: 地方税收 分税制 税收立法 立法体制 中国
  • 简介:  三、劳动教养的程序问题  现行劳动教养的法规,劳动教养制度至今不能立法,(1)劳动教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惩治违法犯罪的法律制度

  • 标签: 劳动教养立法 必解 法理理念
  • 简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提出了协商民主的程序化问题;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提出了人民政协立法协商问题.

  • 标签: 协商民主 地方立法 人民政协 程序分析 无党派人士 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