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派特先生喜欢各种美食。作为一名重要的官员,他经常被邀请去饭局。店家们想法设法巴结他。他们知道这对他们的生意有好处。现在,派特先生越来越胖了。在家里,他几乎不能走上楼去,只能在楼下睡觉。一旦走路或做一些家务,他经常会感到很疲倦。他很担心这个.不得不去看医生。

  • 标签: 中等教育 英语 阅读 《减肥运动》
  • 简介:为进一步揭示运动动机与运动道德推脱的关系,探索预测运动道德推脱的动机类型。采用运动道德推脱量表(MDSS)、运动行为调节量表(BRSQ-6)对运动员的运动道德推脱水平和运动动机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运动道德推脱在性别、项目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运动等级上无显著差异;2)自主动机与运动道德推脱呈显著负相关,受控动机与运动道德推脱呈显著正相关;3)自主动机可以负向预测运动道德推脱,受控动机可以正向预测运动道德推脱。

  • 标签: 运动员 运动动机 运动道德推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户外运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l5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名,平均分为对照组(n=23,不进行户外运动)和观察组(n=23,进行3次/周的户外运动)。在户外运动干预前后使用心理疲溃感量表(MBI)和焦虑量表-14(FS-14)评估两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感中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适度持久的户外运动能够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其焦虑状况。

  • 标签: 户外运动 精神分裂症 心理压力 焦虑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作用于老年脑血管出血患者中,对于改善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5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早期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加入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方法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脑出血 早期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运动功能与胃肠激素和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时收治的36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4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同时将38例正常对照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其的胃固体排空功能进行检测,记录胃电节律,对所有人在空腹情况下血液中的胃动素、一氧化氮以及胃泌素的水平进行测定。然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其心理因素进行评分。结果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固体排空时间相对缩短,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固体排空时间比较长。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电节律异常。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胃泌素以及一氧化氮的含量明显增加,血浆胃动素含量明显降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血清胃泌素以及血浆胃动素明显增加,一氧化氮显著降低。经过测试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存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观念、焦虑等不良情绪。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存在胃电节律异常、胃固体排空障碍,研究发现这两者之前存在一定的关联,一氧化氮、血液胃动素和胃泌素也发生了变化,心理方面均出现异常情况。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胃运动功能 胃肠激素 心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性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上肢精细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有上肢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8周。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MA评分与STEF评分,手部精细功能评价采用Carr-Shepher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采用SF-36评分,观察时间节点为治疗前和治疗后。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MA评分、STEF评分、Carr-Shepherd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STEF评分、Carr-Shepherd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运动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上肢精细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上肢功能障碍 康复训练 针对性运动
  • 简介:摘要传统保健体育运用细匀而深长的腹式呼吸达到锻炼心肺功能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传统保健体育授课实验前后肺活量的变化情况,采用统计学分析得出传统保健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肺功能影响的效果。

  • 标签: 传统保健体育,大学生,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和呼吸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2例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稳定型慢阻肺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其中前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后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和呼吸训练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通过对患者相关肺功能的比较,探讨运动和呼吸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组患者的FEV1、FEV1/FVC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呼吸困难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提高较对照组明显,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评分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患者降低明显,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和呼吸训练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稳定型慢阻肺 呼吸训练 运动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82例急性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MA和MB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两项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两项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可有效促进运动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 运动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接受常规内科治疗的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第1个月末、第3个月末、第6个月末的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采取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规范化 三级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系统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化护理的方法。于入院、出院时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护士用精神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价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的缺陷。结果出院时BPRS评分两组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NOSIE评分两组比较,试验组的总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消极积因素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能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技能训练结合家庭干预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纳入重性精神病防治管理网络且病情稳定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共120例。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技能训练程式结合家庭干预进行干预,对照组正常接受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别于入组时、6月末结束时及12月末时随访,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中国版(PSP-CHN)评定社会功能,采用正确服药天数评估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月末和12月末,两组社会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复发情况6月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技能训练结合家庭干预可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有利于患者的远期康复及回归社会。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技能训练 家庭干预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髁状突解剖复位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口腔结构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68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复位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患者进行解剖复位,对照组患者进行游离复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结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手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x2=4.221,P<0.05);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咀嚼正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660~5.314,P<0.05);最大开口度、前伸运动距离、侧向运动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394~7.534,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193~7.678,P<0.05)。结论髁状突解剖复位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更为理想,能够有效重建口腔结构、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解剖复位 口腔结构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共收治的60例路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Fugl-Mayer运动评分(FMA)为66.5±17.2分,对照组为45.2±16.5分,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路脑外伤 运动障碍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诊治的1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评分治疗后显著提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评分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有效率为6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很好的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早期中医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