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延髓海绵血管显微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对13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延髓海绵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3例均获得全切。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11例,同术前1例,加重1例。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延髓海绵血管,应积极行显微手术治疗。

  • 标签: 血管瘤 海绵状 延髓 显微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鞍旁海绵血管MR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时间2013年12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26例鞍旁海绵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n=13)和实验组(n=13),对照组给予常规MR扫描检查,实验组则给予手术病理组织活检,对比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颈动脉内侧以及颈动脉外侧病变部位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其中对照组误诊脑膜2例以及垂体腺瘤4例,P<0.05,并且对MR扫描检查的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论针对鞍旁海绵血管患者,应用MR检查对典型影像学特征的敏感性较高,但对于不典型疾病特征的诊断准确度较差,需辅助进行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严格掌握血管的影像学特点,以便进行疾病鉴别诊断,降低误诊发生率。

  • 标签: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MR影像特点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发性海绵血管手术中应用皮层脑电图指导切除癫痫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于我院的有癫痫病史的单发性海绵血管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皮层脑电图监测指导手术切除病灶后皮层脑电图中的尖波明显减少或消失,其中38例患者在切除血管后皮层脑电破中的尖波消失,19例患者在切除海绵血管之后皮层脑电图中的尖波有所减少,扩大切除范围对周围组织进行切除,并反复监测切除后,尖波明显减少,3例患者在切除海绵血管及致痫灶,并通过皮层脑电图反复检测反复切除后仍有慢波残留。术后5个月至1年内通过对本组6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走访调查,其中Ⅰ级患者38例,占63.33%,Ⅱ级患者13例,占21.67%,Ⅲ患者7例,占11.67%,Ⅳ患者2例,占3.33%,总有效率为85%。结论皮层脑电图监测在应对海绵血管并伴有癫痫病的手术过程中,能有效的定位病灶的范围,指导手术切除癫痫病灶,术后癫痫的发作率明显下降,对控制术后癫痫发作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 标签: 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 皮层脑电图 癫痫 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颅内多发性海绵血管(ICA)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多发性ICA.结果14例共32个病灶,MRI检出30个;表现为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受损的症状和体征;12例共18个病灶手术切除,其余病灶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无死亡,疗效满意;14例中5例有可能家族史.结论多发性ICA的诊断主要依靠MRI检查;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方法;神经导航对于多发性ICA的手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多发性ICA与家族性海绵血管(FICA)关系密切.

  • 标签: 颅内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患儿,女,11个月,自出生发现左眼上睑绿豆大小暗红色肿物,渐长大。查体:发育正常,左上睑较对侧明显隆起,可见约1.0cm×0.6cm暗红色肿物,几乎覆盖上睑,触之柔软有弹性,上看时左上睑抬举受限,余眼科查体正常。诊断:左上睑海绵血管。拟用^32磷胶体介入治疗。^32磷胶体用量为370kBq/cm^2,同时加地塞米松0.5mg,

  • 标签: ^32磷胶体 海绵状血管瘤 介入治疗 睑部 治愈 左眼上睑
  • 简介:目的评价包膜外剥离术治疗肝海绵血管的方法。方法对48例需要手术治疗的肝海绵血管患者实施了手术,其中包膜外剥离术26例,腹腔镜下肝血管切除7例,开腹肝叶切除术15例。结果实施包膜外剥离术的26例患者肝海绵血管均被完整剥除,手术平均出血200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9%(7/26),右侧胸腔积液4例,肝内血肿2例,切口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包膜外剥离术是治疗肝血管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瘤 海绵状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其预后及安全性。结果:20例中8例经CT检查确诊其中显微外科手术9例,常规手术6例,开放定向手术5例,全切除19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神经功能损害2例,无死亡。结论:颅内海绵血管可通过CT或MRI平扫或增强扫描诊,并可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近年来,显微外科手术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方法 治疗方式 显微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雷帕霉素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Kaposiformhemangio-endothelioma,KHE)及丛血管(tuftedangioma,T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共5例KHE及TA患儿纳入研究,病变累及颈部、躯干及四肢。4例曾经传统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无效。雷帕霉素单个疗程为3个月,具体治疗方案为:每天口服0.1mg/Kg。在服药期间及停药后,观察随访患儿一般情况、可能的副作用,以及病灶改变和血小板情况。结果雷帕霉素治疗后,5例患儿均出现了明显的病灶颜色减退,体缩小,质地变软等消退迹象,血小板计数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药物使用过程中,仅出现轻度的副反应。停药3个月后,所有患儿均未出现症状反复。结论雷帕霉素单药口服治疗KHE及TA能获得较好的疗效,短期服用安全性尚可。

  • 标签: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 丛状血管瘤 卡梅现象 雷帕霉素
  • 简介: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约占全身血管的60%[1],海绵血管作为血管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周界不清,部位特殊,诊断容易但治疗困难.从1995-01~2000-06,我们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海绵血管,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海绵状血管瘤 注射治疗 血管瘤
  • 简介:摘要胰腺血管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伴出血更是罕见,术前很难确诊,往往误诊为其他疾病。本文报道1例胰腺血管伴出血患者,结合文献及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胰腺血管瘤 出血 穿刺活检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检查胎盘肿瘤,可以早起提醒孕妇随诊监测孕期并发症。方法本文总结了子2010年至今417例常规孕妇产前筛查,年龄在22—38岁之间,孕周为20周—40周。使用仪器为日本东芝770,探头频率为3.5MHz。结果417例中检查出可疑胎盘肿瘤者19例,其中胎盘囊肿4例,胎盘血管6例,胎盘血窦5例,胎盘血池4例。以上结果均经产后胎盘实体病理结果证实。讨论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由羊膜、绒毛膜、和基底膜构成。胎盘肿瘤很少见,常见的有胎盘囊肿、胎盘血管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43岁,5年前开始感上腹部隐痛,空腹痛明显,进食或用手按压上腹部疼痛可缓解,痛时有返气嗳酸,疑为胃炎,服食胃得乐、654-2片,可止痛.无呕血及黑便,于2001年3月6日来院作X光钡餐检查,诊断胃窦部结节肿瘤,建议作纤维胃镜检查,拟为胃窦部2.5cm×2cm结节隆起,表面充血,诊断胃肿瘤性质待查收住院.

  • 标签: 瘤例 胃窦血管 血管瘤
  • 简介:摘要肝血管(hemangioma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血管(cavernoushemangioma)最多见,我院在近3年对18例肝血管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对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情况加以总结和讨论。

  • 标签: 肝血管瘤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血管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为日后肝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5年9月所收治的30例经超声检查发现和诊断的肝血管病患资料和病理诊断做比对,观察肝血管的超声表现,分析超声检查对于肝血管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结果经检查结果显示,肝血管的超声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高回声型,低回声型,混和回声型,无回声型;一般彩色多普勒不易测及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29(96.6%),具有较高的临床确诊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用于肝血管的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的避免和减少肝血管在临床诊断中的误诊、漏诊,从而提高肝血管的诊断符合率,值得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 标签: 肝血管瘤 超声检查 临床价值
  • 简介:脾脏血管是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脾脏肿瘤,但因其发病率低,临床上少见,国内外报道少,且多数为个案报道。脾脏血管的临床表现隐匿,与其他脾脏肿瘤难以鉴别,临床上通常需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现结合文献分析2013年4月我们收治的1例小儿脾脏血管患儿诊治经过,以为脾脏血管的早期诊治及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脾脏血管瘤 小儿 原发性脾脏肿瘤 临床表现 早期诊治 个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