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患者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68位ECMO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评估ECMO治疗第1、2、3天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24hVIS、48hVIS、72hVIS )。按照是否RRT分为RRT组和非RRT组,比较年龄、性别、体质量、VIS、ECMO前有无心搏骤停、ECMO模式、ECMO治疗时间等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能够预测ECMO患者是否需要RRT的因素。结果73.5%的ECMO患者接受RRT,RRT组的平均年龄、24hVIS、ECMO下机失败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RRT组(P<0.05 )。高年龄(>临界年龄38.5岁)的ECMO患者RRT使用率高达87.8%。根据24hVIS的临界值(33.75)分为高VIS组和低VIS组,高VIS组的RRT使用率和死亡率均超过90%,显著高于低VIS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223)和24hVIS (OR 1.033)是ECMO患者RRT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年龄和24hVIS对ECMO患者是否需要RRT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肾脏替代治疗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 简介:摘要吻合口漏是结直肠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危险因素众多且发生隐匿,极大地影响患者术后疗效和生活质量。探寻有效的影响因素以提前预测吻合口漏的发生并给予相应处理对降低其发病率以期改善患者不良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将从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和生物学标记物两个方面综述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目的为预测吻合口漏的发生及改善吻合口漏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生物学标记 肠道菌群 吻合口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射频消融术(RF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术前预测评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RFA治疗的168例HCC患者资料,应用X-tile软件确定术前循环肿瘤细胞(CTC)最佳的截断值并进行分组,分析术前不同CTC值与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RF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按每项独立危险因素赋值为1分组成预测评分,分为低危组(0~2分)、中危组(3分)及高危组(4~5分),并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累积复发曲线,统计各组累积复发率。结果168例患者中男性151例,女性17例,年龄(58.33±9.53)岁。在CTC的检测中,131例肝癌患者CTC≥1个/3.2 ml(77.98%),范围为0~20个/3.2ml。X-tile软件确定HCC患者术前CTC临界值为2个/3.2ml,故CTC≤2个/3.2ml为阴性组(93例),CTC>2个/3.2ml为阳性组(75例)。分析术前CTC与各术前临床参数的关系,发现CTC与肿瘤结节数目、肿瘤最大径及甲胎蛋白(AFP)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TC阳性[HR(95%CI):1.990(1.332~2.974)]、AFP>20 ng/ml[HR(95%CI):1.659(1.111~2.477)]、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40 mAU/ml[HR(95%CI):1.580(1.022~2.443)]、肿瘤结节数目≥2个[HR(95%CI):1.568(1.057~2.326)]、肿瘤最大径>30 mm[HR(95%CI):1.544(1.007~2.369)]均是HCC患者RF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三组患者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累积复发率低危组为14.9%、35.6%、56.4%,中危组为38.9%、70.5%、85.0%,高危组为64.5%、84.5%、100%,三者患者累积复发曲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CTC阳性、AFP>20 ng/ml、PIVKA-II>40 mAU/ml、肿瘤结节数目≥2个、肿瘤最大径>30 mm是HCC患者RF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术前预测评分,对指导临床实践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癌,肝细胞 射频消融术 循环肿瘤细胞 预测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身锻炼心理预测因素与运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调查问卷法,对600名运动居民进行调查,分析上述命题。结果回收问卷共计572份,回收率为95.3%。有效问卷464份,有效率为77.3%。运动者对于健身运动风险和运动损伤发生之间呈负相关性。运动者运动能力判断分数和最近一年中运动损伤次数之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重视健身锻炼心理因素,合理评估自身运动能力、发生运动风险以及及时控制风险,可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

  • 标签: 健身锻炼 心理预测因素 运动损伤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宫颈病变行初次宫颈锥切术后需要补充手术的必要性及如何选择再次手术方式,为初次锥切术后进一步分层处理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选择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因宫颈病变行初次宫颈锥切术,术后6个月内入院再次行二次手术,剔除确诊Ⅰa1期伴脉管浸润以上级别进一步行根治术患者17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16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2次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有残留和无残留,对各临床和病理因素(包括切缘、是否累及腺体、宫颈管搔刮情况)的残留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 ≤ 0.10的各因素进一步行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中41例行重复锥切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率55.36%(31/56),其中宫颈管切缘阳性和阴道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率分别为63.64%(14/22)和50.00%(17/34),均高于切缘阴性患者的30.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次≥ 3次、产次≥ 2次、有症状的残留率均低于孕次<3次、产次<2次、无症状的残留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管切缘阳性和阴道切缘阳性均为病变残留的独立高危因素,OR值分别为4.083(95% CI 1.459 ~ 11.430,P=0.007)和2.333(95% CI 0.978 ~ 5.569,P=0.056);41例重复锥切术患者术后标本存在宫颈病变19例(46.34%),存在高级别宫颈病变11例(26.83%);41例中二次手术切缘阳性2例(4.88%),均补充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多量出血发生率4.88%(2/41),术后大出血发生率2.43%(1/41)。结论切缘阳性尤其是宫颈管切缘阳性提示存在病变残留可能,应考虑补充2次手术;重复宫颈锥切术可以切除残留的宫颈病变组织,创伤小,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宫颈疾病 重复宫颈锥切术 切缘 残留病变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中不同危险因素对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renalfunction,RRF)下降的影响情况。方法以基线24h尿量大于750ml为纳入标准,以最终24h尿量少于或等于400ml定义为终点事件发生,选取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中的76例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其各项指标,包括血流动力学、生化、透析充分性、血压、脉搏波传导速度等基线值与残余肾功能下降发生的关系。结果研究人群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0.32±1.73)(均数±标准差)月,发生终点事件的人数为24例,占总人数的31.6%,终点事件发生的平均时间为(5.1±2.0)月。与无发生残余肾功能下降的患者相比,发生终点事件的腹膜透析患者基线值有较低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P〈0.05),较高的腹膜炎发生比例(P〈0.05),较高的血肌酐水平(P〈0.005),以及较低的血红蛋白含量(P〈0.005)。使用Cox逐步回归模型及全变量回归模型分析,基线血浆白蛋白、基线GFR、基线收缩压在影响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中有显著的意义。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浆白蛋白、GFR在影响残余肾功能下降中起保护作用,收缩压越高,残余肾功能下降越显著。

  • 标签: 腹膜透析 残余肾功能 危险因素 收缩压 白蛋白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急性脑出血患者置入胃管的预测因素,构建急性脑出血患者置入胃管的预测模型并分析其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19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 425例急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是否置入胃管将患者分为置入胃管组(观察组)135例和未置入组(对照组)1 29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出血置入胃管的预测因素,并构建急性脑出血患者置入胃管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闭塞性脑积水+疾病严重程度+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分级+接受吞咽试验(模型A)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置入胃管的效能。结果2组在学历、居住地、脑室内出血、闭塞性脑积水、痴呆、心力衰竭、心理反应、SSA分级、疾病严重程度、接受吞咽实验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182~99.19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性脑积水、疾病严重程度、SSA分级、接受吞咽实验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置入胃管密切相关。模型A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置入胃管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74、77.78%、89.30%。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闭塞性脑积水、疾病严重程度、SSA分级、接受吞咽实验与置入胃管关系密切,四者构建的模型可以预测患者置入胃管的风险,且效能较高。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置入胃管 预测因素 模型
  • 简介: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影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对于现有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模型,并对相关影响因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 标签: 电影票房,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多元筛查方法,并建立应激诱发心理危机和应对缓解心理危机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调查”(SLSI)、“抑郁发作诊断指标”(DEP)和“危机应对方式”(WCW)检测大学生13154例,对样本作多元层次筛查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4层次筛查检出具有“高生活应激、严重障碍、抑郁发作和自杀倾向”核心因素的大学生心理危机38例(0.3%),并筛出无此4项核心因素的1835例(14.0%)为对照组;大学生生活应激源(挫折、压力、变化)和应激反应(生理反应、行为反应)是诱发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P〈0.05);危机应对积极方式(处理问题、控制情绪)是缓解心理危机的保护因素(P〈0.01),应对消极方式(期望、逃避)则是处理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心理危机4项核心因素是多元筛查的主要鉴别依据;大学生生活应激或应对方式对心理危机具有诱发或缓解效应;本预测模型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多元检测筛查和预测干预提供了研究参数。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危机 生活应激 应对方式 预测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基于GA-BP神经网络预测算法,对我国从2015~2021年期间的农机总动为碳排放因素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利用GA-BP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全国农机总动力,农机总动力预测值与绝对值最大误差为1.425%、预测值与历史样本数据之间的绝对值平绝误差为0.853%,预测精度稳定,该预测方法适用于本时间序列预测问题。

  • 标签: BP神经网络 农业碳排放 农机总动力 遗传算法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分析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测和影响因素预测因素包括孕妇相关因素、胎儿相关因素和分娩相关因素。孕妇年龄、妊娠期疾病史和并发症等因素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有关。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多胎妊娠和先兆早产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分娩方式、使用的工具、产程和窒息事件等分娩相关因素也可能对早产儿颅内出血产生影响。影响因素包括颅内出血的部位、合并症和治疗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提前预测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风险,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早产儿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预测 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神经调控(SNM)治疗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的疗效,并对疗效的预测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1例接受SNM体验治疗的NB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3例,女48例,中位年龄36.5(28.0,52.5)岁。所有患者体验治疗前均记录排尿日记,监测残余尿量,评估肠道功能,并进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及盆底电生理检查。91例中60例有储尿期症状(尿急-尿频和/或尿失禁),24 h排尿次数中位值13(11,18)次,次均排尿量(123.0±45.9)ml,尿急程度评分(3.5±1.0)分,24h漏尿量100.0(50.0,231.5)ml;78例有排尿期症状(慢性尿潴留),残余尿量200.0(132.3,300.0)ml。91例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评分(NBDS)为11.00(6.25, 13.00)分。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显示膀胱最大测压容量(MCC)250(117,369)ml,充盈期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max)33(17,72)cmH2O(lcmH2O=0.098kPa),膀胱顺应性8.275(4.540,20.307)ml/cmH2O。盆底电生理检查示,39例体感诱发电位(SEP)正常,19例异常,33例未检测到;39例球海绵体反射(BCR)正常,23例异常,29例未检测到。体验期末重新评估,以下至少一项获得>50%的改善,定义为体验治疗有效:24 h排尿次数、次均排尿量、尿急程度、24 h漏尿量、残余尿量。体验治疗有效者,行脉冲发生器永久植入术。对于体验治疗后上述评估指标改善未>50%的患者,但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达到患者预期,也进行了永久植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NM体验期治疗是否有效的预测因素。结果本组91例体验期治疗(18.7±6.7)d。体验期末43例(43/60,71.7%)储尿期症状至少一项指标获得>50%的改善;21例(21/78,26.9%)排尿期症状获得>50%的改善;NBDS评分下降至3(0,8)分(P<0.05)。19例复查影像尿动力学,MCC从术前173.0(98.0,326.0)ml增加至300.0(201.0,386.0)ml(P<0.05),Pdetmax从术前40.0(27.0,84.0)cmH2O下降至22.0(15.0,60.0)cmH2O(P<0.05),膀胱顺应性从术前6.84(3.75,11.79)ml/cmH2O增加至19.23(4.95,32.00)ml/cmH2O(P<0.05)。体验期末,91例中50例(54.9%)治疗有效,其中45例选择永久脉冲发生器植入;另有9例评估指标改善未超过50%,也进行了永久植入术。永久植入术后中位随访25.5(11.5,60.5)个月。4例疗效丧失,2例出现输尿管2级反流,1例行膀胱扩大成形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尿潴留症状是患者体验期治疗无效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SNM不仅能改善NB患者的下尿路症状,也能改善尿动力学指标和肠道功能。体验治疗前仅有慢性尿潴留症状的患者体验治疗有效率低。

  • 标签: 骶神经调控 神经源性膀胱 疗效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失能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失能患者373例,采集患者的相关信息,根据是否发生营养不良分为营养不良组(271例)和对照组(102例),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相关因素对营养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有271例患者(72.7%)发生营养不良。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吞咽困难、是否肺部感染、失能评分、进食方式可能与发生营养不良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肺部感染、吞咽困难、摄入总量少、Barthel指数分值低是脑卒中失能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应用鼻胃管管饲法(NGT)辅助进食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远高于应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辅助进食的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Barthel指数联合吞咽困难预测营养不良能力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0,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72.5%。结论脑卒中失能患者年龄、肺部感染、吞咽困难、进食途径、摄入总量、失能评分是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Barthel指数联合吞咽困难对是否发生营养不良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失能 营养不良 吞咽困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脊柱外科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93例行脊柱手术并发生VTE的患者为血栓组,并选同期100例行脊柱手术未发生VTE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发生VTE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外科患者术后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选择2021年5—6月脊柱外科46例患者(发生、未发生VTE患者各23例)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年龄[OR=1.603,95%置信区间(CI):1.036~2.483]、手术时间(OR=0.253,95%CI:0.123~0.518)、使用内固定(OR=0.128,95%CI:0.043~0.384)、应用骨水泥(OR=0.176,95%CI:0.048~0.652)、D-二聚体(OR=0.360,95%CI:0.147~0.884)、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OR=0.024,95%CI:0.006~0.091)是脊柱外科患者术后发生VTE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模型的准确度为0.865,灵敏度为0.742;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准确度为0.761,特异性为0.56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0。结论年龄、手术时间、使用内固定、应用骨水泥、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是脊柱外科患者术后发生VTE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预测脊柱外科患者发生VTE的风险。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脊柱外科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血管闭塞性卒中(LVO)的院前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六安市人民医院、发病24 h内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 8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判定的有无大血管闭塞为参照标准,分为有大动脉闭塞组及无大动脉闭塞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疾病史、生活史、用药史)、NIHSS的各单项评分、入院时的血压值,并将筛选出来的因素与一些常用的预测LVO的量表进行比较。结果纳入急性脑卒中患者761例,均发病在24 h内,NIHSS评分 ≥ 8分;大血管闭塞组228例,非大血管闭塞组533例。两组中的房颤[比值比(OR)5.230,95%可信区间(95%CI)3.400~8.043,P < 0.001]、收缩压(SBP)≤ 170 mmHg(OR 5.181,95%CI 3.327~8.068,P < 0.001)的比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颤、收缩压 ≤ 170 mmHg与LVO显著相关。

  • 标签: 脑梗死 颈内动脉 梗死,大脑中动脉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卒中 心房颤动 收缩压 急救医疗服务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4例胰头癌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分为交界可切除组(n=21)及可切除组(n=63)。单因素分析显示,交界可切除组与可切除组在性别、年龄、腰背痛、糖尿病史、CA19-9、胆红素及胰管直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交界可切除组的肿瘤最大径明显高于可切除组,且肿瘤位于钩突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是胰头癌进展至交界可切除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29,P=0.008),ROC曲线显示肿瘤最大径的AUC为0.792,最佳临界值为24.9 mm。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是预测胰头癌进展至交界可切除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肿瘤最大径>24.9 mm时,胰头癌进展至交界可切除状态的风险显著增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福建省神经医学中心诊治的81例AE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出院时的临床表现,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将AE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48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33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主要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和脑电图,以及血液和脑脊液(CSF)检测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E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P<0.05),入院病情严重、精神行为异常、异常脑电图δ波和δ刷比例较高(P均<0.05)。2组间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载脂蛋白A1/B、Ca2+、Na+、阴离子间隙、CSF寡克隆带、CSF-IgG指数和血清抗体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病情严重(OR=1.816,95%CI 1.250~2.639,P=0.002)、血清降钙素原(OR=1.345,95%CI 1.008~1.794,P=0.044)、血清抗体滴度(OR=1.422,95%CI 1.071~1.888,P=0.015)、CSF-IgG指数(OR=1.802,95%CI 1.035~3.138,P=0.037)和阴离子间隙(OR=1.640,95%CI 1.191~2.259,P=0.002)是AE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5项指标联合预测AE短期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95%CI 0.834~0.971),敏感度83.87%,特异度88.37%。结论入院病情严重、血清降钙素原、血清抗体滴度、CSF-IgG指数和阴离子间隙是AE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5项指标联合可较好地预测患者短期预后。

  • 标签: 脑炎 预后 危险因素 实验室诊断
  • 简介:摘要工期控制是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工期管理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建筑项目的形成是各单位参与,各工种配合,各材料设备保障的综合建设过程,而工期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本文分析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工期的因素,探讨建筑工程项目工期控制措施,最后提出工期预测模型的诊断优化,以供参考。

  • 标签: 建筑工程,工期,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对2005年至2014年陕西省预拌商品混凝土产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其与各类宏观因素的关系,同时对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拌商品混凝土产量与宏观因素呈强线性关系,特别的是与固定资产拟合优度为0.9944,目前企业主要有四种经营模式。根据各因素发展趋势与当前形势,可推测至“十三五”末陕西省预拌商品混凝土产量将达到9530万方,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企业逐步进行战略转型,由

  • 标签: 预拌商品混凝土 产量 宏观因素 线性关系 &ldquo 十三五&rdquo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攻击行为的有关预测因素。方法随机选择160例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60例健康者,对其一般资料、外显攻击行为、临床症状、社会支持进行评估,并对血清皮质醇进行检测,分析攻击行为产生的相关预测因素。结果青年女性产生攻击行为的主要预测因素是皮质醇和阳性症状,青年男性产生攻击行为的主要预测因素是皮质醇、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结论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攻击行为的主要预测因素是皮质醇水平、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

  • 标签: 青年精神分裂症 血清皮质醇 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