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中大量输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大量输血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度肝脏外科同一肝移植小组进行的103例肝移植受者资料,根据受者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分为大量输血组(≥12 U)40例和非大量输血组(<12 U)63例,比较分析两组受者的一般情况和术前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得出肝移植术中大量输血的预测模型。结果大量输血组和非大量输血组在性别、年龄、血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诊断、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指标与术中大量输血存在相关性(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移植术中大量输血的预测模型为Y=3.545-0.112×HCT-0.009×PLT+0.005×DBIL。其预测值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曲线分析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81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71.4%,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为0.514,即Y≥0.514时则可能发生术中大量输血。结论肝移植受者术前HCT、PLT和DBIL可以作为术中大量输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其预测模型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标签: 肝移植 输血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气象因素的概念,分析了气象因素对电力负荷的影响,从多方面提出并总结评价了目前短期负荷预测中气象因素的处理策略,指出了今后短期负荷预测研究的方向和趋势。认为,考虑多个合理作用的气象因素和实时气象因素对短期负荷预测的影响和策略,预测效果较好,在今后的研究当中,需要结合预测地区的实际情况,优先合适的处理策略,保障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电力系统 短期负荷预测 策略
  • 简介:勘探区位于巴拉格尔河谷平原与之东的倾斜平原,地势较平缓,文章对包日呼舒矿区矿床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测

  • 标签: 包日呼舒矿区 矿床充水 矿井涌水量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种危险因素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包括高血糖、糖尿病病程、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而尿微量白蛋白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最早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发现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新指标,识别和处理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大大减轻与之相关的医疗和经济负担。本文就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和近年来不断提出的新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测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预测指标 综述
  • 简介:关家堡油田明化镇组为一套曲流河沉积,储层具有圈闭类型多、圈闭面积大、沉积相带有利、油气资源丰富等特点;但该储层变化大,油藏类型复杂,对于利用人工岛实施勘探开发存在巨大的投资风险。为降低开发的实施风险,在地震解释及沉积研究基础上,结合水平井、定向井的钻遇情况,对关家堡油田明化镇组储层进行了精细刻画及识别工作,为曲流河沉积储层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 标签: 储层 明化镇组 曲流河 关家堡
  • 简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生率为0.15%~1%,是以无序的心房激动伴随其后发生的心房机械功能退化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心房节律紊乱。本病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导致患者残疾或病死率增加。目前我国房颤人群发病率约为0.61%,按13亿人口计算,推测我国目前房颤患者数近800万~([1])。房颤因其不易转复为窦性心律,易复发,转复后难维持窦性心律,血栓形成等危险成为临床的棘手问题,也是研究热点。

  • 标签: 心房颤动 术后复发 相关危险因素 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预测价值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气象预报预测同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对于极端恶劣天气的准确预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能为社会大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本文在简要概述天气预报发展历程和增强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重要性的同时,重点探讨了影响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的因素,并给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仅供同行进行参考借鉴。

  • 标签: 气象预报预测   准确率   影响因素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空气质量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气象因素被广泛认为是空气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旨在综述空气质量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联分析方法和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并讨论这些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局限性。通过对与空气质量相关的气象因素进行统计和建模分析,可以揭示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并为空气质量的改善和预测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早期复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经病理诊断为胶质瘤的患者。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胶质瘤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因素,并建立早期复发预测模型。结果术后12个月内和24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26.6%(25/94)和39.4%(37/9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9.59,P=0.008)、肿瘤切除程度(χ2=14.26,P<0.001)、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χ2=19.41,P<0.001)、是否放化疗(χ2=5.10,P=0.024)、病理分级(χ2=5.83,P=0.016)与胶质瘤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有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理分级(OR=2.64,95%CI为1.75~3.97,P<0.001)、切除程度(OR=0.34,95%CI为0.19~0.62,P<0.001)和放化疗(OR=2.58,95%CI为1.34~4.99,P=0.005)是胶质瘤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胶质瘤患者术后早期复发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为h(t)=h0exp(0.970X1-1.081X2+0.949X3)。X1、X2、X3分别表示病理分级、切除程度和放化疗。结论病理高级别、未进行放化疗是影响胶质瘤患者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完全切除可以降低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改善预后。构建的早期复发预测模型可以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胶质瘤 早期复发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CUAW)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各危险因素对ICUAW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日至2021年2月20日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ICUAW将患者分为脓毒症ICUAW组和脓毒症非ICUAW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合并症、是否机械通气、ICUAW患病时间、ICU住院时间、空腹血糖、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转归,以及抗感染药物、糖皮质激素、镇静镇痛和血管活性药物种类等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优势比(OR),P<0.05为独立危险因素;最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ICUAW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ICUAW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脓毒症非ICUAW组(分:23.05±8.17比15.33±4.89,P<0.05),ICU总住院时间较脓毒症非ICUAW组明显延长(d:15.1±9.2比8.5±3.4,P<0.05),患者好转率较脓脓毒症非ICUAW组明显降低〔45.0%(9/20)比95.0%(38/40),P<0.05〕。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及多重共线性检验,可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为APACHEⅡ、SOFA评分平均值、Lac平均值、机械通气比例、镇痛镇静药物、脓毒性休克、抗菌药物种类、血管活性药物种类7个因素〔OR分别为1.21、2.05、2.26、0.21、1.54、2.07、1.38,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9~1.35、1.42~2.94、1.12~4.57、0.05~0.66、1.03~2.29、1.27~3.37、0.96~2.00,均P<0.05〕。霍斯默-莱梅肖检验P=0.901,预测正确百分比为85%,说明模型拟合度良好。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和SOFA评分平均值是导致脓毒症患者ICUAW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PACHEⅡ:OR=1.17,95%CI为1.004~1.376,P=0.044;SOFA评分平均值:OR=1.86,95%CI为1.157~2.98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平均值及二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ICUAW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881、0.905,95%CI分别为0.646~0.928、0.791~0.972、0.828~0.982,均P<0.05;当截断值为19.500分、6.225分、0.375时,其敏感度分别为75%、90%、90%,特异度分别为80%、80%、85%。结论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平均值是导致脓毒症ICUAW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二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ICUAW发生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独指标。

  • 标签: 脓毒症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 危险因素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儿呼吸系统病变的预测模型并探讨其高危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分娩孕28~36周PPROM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呼吸系统病变分为2组,并发呼吸系统病变65例,未并发呼吸系统病变85例。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检验其区分度和校准度后利用R语言绘制Nomogram图。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PROM患儿并发呼吸系统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PPROM患儿并发呼吸系统病变模型为:logitP=18.660+0.041Age-0.519Week-0.006Time+0.107WBC1-0.125WBC2+0.045NE1-0.063NE2-0.009CRP1+0.021CRP2。绘制Nomogram图可根据母亲年龄、孕周、破膜时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评估患儿并发呼吸系统病变的概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母亲年龄>30岁、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5 kg、胎龄<35周、孕晚期发热、宫内窘迫、多胎、剖宫产为PPROM患儿并发呼吸系统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母亲年龄>30岁、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5 kg、胎龄<35周、孕晚期发热、宫内窘迫、多胎、剖宫产是导致PPROM患儿并发呼吸系统病变的危险因素。通过建立Nomogram图可预测PPROM患儿发生呼吸系统病变的危险性,从而更好地加以防治。

  • 标签: 早产 胎膜早破 新生儿 呼吸系统病变 高危因素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颈椎脊索瘤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4年11月至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48例颈椎脊索瘤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8.5±15.4)岁(范围5~70岁)。统计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术前病程、病灶位置、累及节段、术前Frankel分级、组织学诊断方法、围手术期辅助放疗、手术切除方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信息。术后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规律随访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及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颈椎脊索瘤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计算Harrell’s concordance指数(c-index)评估模型区分能力。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6±51.1)个月(范围14~228个月)。至末次随访,48例中35例复发,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0.8%,3年无复发生存率42.1%,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30.9%。单因素分析结果示组织学诊断方法(P=0.016)、围手术期辅助放疗(P=0.027)和手术切除方式(P<0.001)是颈椎脊索瘤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除方式(包膜外游离后经瘤切除或经瘤分块切除)[HR=0.209,95%CI(0.076,0.575)]是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基于患者年龄、性别、病灶位置、累及节段、组织学诊断方法、围手术期辅助放疗和手术切除方式等因素建立预测患者术后1年、3年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760。结论穿刺活检、包膜外游离后经瘤切除术和接受辅助放疗可提高颈椎脊索瘤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患者术后1、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颈椎脊索瘤患者预后预测提供帮助。

  • 标签: 颈椎 脊索瘤 复发 存活率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2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探讨临床上常见的6种评价系统对TIPS术后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2例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TIPS术后2年的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IPS术后2年内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术前及术后1周时CTP、MELD、MELD-Na、BioCliM、FIB-4、ALBI评价系统的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其下面积(AUC)评价6种评价系统的死亡危险预测效能。结果在TIPS术后2年的随访期内,死亡组的年龄、尿素氮水平、血小板计数及术后1月发生肝性脑病的比例均高于生存组且血钠水平低于生存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术后1月发生肝性脑病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术后1周时,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CTP、MELD、MELD-Na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时,CTP、MELD、MELD-Na及ALBI评分ROC的AUC分别为0.685、0.721、0.805和0.658,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5、12.99、14.51和-1.52。结论高龄及TIPS术后1月发生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TIPS术后2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周进行CTP、MELD、MELD-Na、ALBI评价,能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TIPS术后2年内的死亡危险进行预测,其中MELD-Na的预测效能最佳。

  • 标签: 肝硬化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预后 危险因素 终末期肝病模型
  • 简介:摘 要:优质储层的形成和发育受控于多种因素,是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利的沉积微相(近岸水下扇中扇辫状水道、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河口砂坝)、有利的岩相(细砂岩、含砾砂岩和砾状砂岩)、相对较浅的埋藏深度、成岩演化过程中多元流体的溶蚀作用、早期油气充注是控制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沉积微相、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性等参数对断裂带沙河街组砂砾岩储层进行分类评价。依据参数大小和优劣程度共分为三类储层。通过系统对比不同扇体岩性、沉积微相、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成岩特征等的差异,明确了有利的勘探目标。

  • 标签: 断裂带 砂砾岩体 层序沉积 主控因素 成因机制
  • 简介:摘要气管拔管是全身麻醉中的关键环节,拔管过程发生意外往往造成死亡或脑损伤等严重后果。随着各种先进拔管工具和流程的更新,拔管方案变得更加多样和完善。然而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单独一种绝对可靠的预测方法和拔管策略可以应用于所有困难气管拔管。麻醉医师仍须全面而仔细地评估患者后按照流程个体化拔管。文章总结近年困难气管拔管的预测因素及拔管策略的研究进展,包括气道评估、高危拔管评估、其他工具和方法的评估来预测困难拔管,介绍相关拔管流程和各种拔管工具、药物等。

  • 标签: 气管拔管 拔管困难 危险因素 拔管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力需求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致使光伏发电对电网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光伏发电本身所特有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电网计划和调度的难度。为了解决其发电量不稳定的问题,必须加大系统的旋转备用容量。旋转备用容量的增加间接地增加了光伏发电的运营整体成本,所以有必要对其输出功率进行预测

  • 标签: 光伏电站 功率预测 影响因素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筛查护理给药风险事件,提出全面而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期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升护理质量,为药物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框架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某三甲医院上报的688例护理给药错误事件作为病例组,以病例组例数的2倍数在同时期药物执行数据库中进行随机抽样,抽样1 376例未发生给药错误的护理给药事件作为对照组。对给药错误事件发生的相关客观因素及人为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护理给药错误事件的潜在危险因素,构建护理给药错误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护士职称、护龄、患者性别、患者文化程度、患者年龄、给药班次、交接班时段、工作时长、给药途径、药物执行的科室是护理给药错误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护龄、科室、给药途径、患者年龄、是否处于交接班时段纳入最终的护理给药错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P<0.05)。绘制并计算ROC下面积(AUC)=0.765,AUC>0.7,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临床预测能力。结论护理给药错误预测模型的构建可为临床药物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对于保障医院药物护理管理体系更具针对性及实用性,能够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 给药错误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肌肉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肌肉减少症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年龄≥60岁,采用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进行患者的纳入,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出老年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肌肉减少症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使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使用C-index和校准曲线对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进行评估。结果268例老年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83例,发生率为30.9%。年龄(OR=1.726,95% CI 1.244~2.432)、体质量指数(OR=0.753,95% CI 0.621~0.969)、吸烟(持续/长期)(OR=1.081,95% CI 1.048~3.297)、骨质疏松症(OR=2.031,95% CI 1.201~4.193)均是发生老年患者肌肉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肌肉减少症发生风险的一致性指数为0.775(95% CI 0.722~0.827)。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骨质疏松症和吸烟(持续/长期)这4项可能是老年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可更直观地评价老年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的风险,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住院患者 肌肉减少症 预测 列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