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法律与信访都是底层环境抗争的基本工具,但中国民众更青睐于后者,甚至形成了“信访不信法”的格局。这种局面的产生既源自无讼社会的文化基因,也受司法困境的现实驱动。而蓬莱19-3溢油事件后,渔民的行为逻辑具有鲜明的“信法不信访”特征。这种格局的产生具有特定的社会机制,一是普通渔民不懂信访,二是农村精英对信访困境具有深度反思,三是源自对参照群体的比较,四是依法抗争保证了抗争维权的合法性。研究表明,“信法不信访”的格局并非因为渔民法律意识高,但它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青天思想的淡化与消弭,有利于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当前,需要创造适宜的社会机制,引导“信访不信法”向“信法不信访”转型。在此,推进司法改革与司法独立尤为迫切。

  • 标签: 依法抗争 环境抗争 环境信访
  • 简介: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的二元社会结构与聚落模式是荷兰结构主义以及欧美文化生态人类学的研究重点。然而,本质主义以及忽视历史过程的研究视角使得马鲁古二元社会结构与聚落模式的形成过程没有被妥善地梳理。在综合前人调查的民族志与口述历史之后,认为北方和中央-东南方马鲁古群岛的二元社会结构分别有不同的形成过程与文化含义,北方的二元结构是当地社会复杂化的结果,而中央-东南方的二元结构是移民与土著的冲突所造成的。这两个地区不同的历史过程会导致相异的聚落模式,从北方以及中央-东南方的考古调查分析来看,其结果显示两个地区的聚落模式确实不同,符合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

  • 标签: 二元结构 结构主义 聚落模式 民族考古 香料群岛
  • 简介:2014年9月28日,乔健先生从事人类学研究六十周年座谈会在山西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图为座谈会会场

  • 标签: 座谈会 人类学 山西大学 专家学者 科研机构
  • 简介:青海藏族牧区的婚俗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随着时代的推进,其传统婚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笔者通过多次调查与访谈,对共和县莫热村的传统婚俗进行了实地调研,记录了当地婚姻缔结的全部过程,认为在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与文化涵化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 标签: 青海湖 莫热村 婚俗 传承
  • 简介:每一个地名都是人们对在地理环境中具有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方所共同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侗语地名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命名方式一般为:通名+专名的二元顺行语序结构。其中,汉译地名、侗语地名的语义源流等问题需要从认知语义学视角加以探讨。

  • 标签: 侗语地名 命名分类 语义特征
  • 简介:侗族主要分布在黔、湘、桂交界的狭长山地中,是一个以水稻耕作和山林采伐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山地民族。在长期的自然交感中,侗族社会自发形成具有社会控制功能的民间习惯法。其中,罚则就是为了保障侗族习惯法的权威和效力,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统一遵循,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而对违反习惯法的人采取的各种处罚措施及其标准。国家的介入导致了侗族社会的革新,同时由于侗族社会自身的发展需要,在内外相互作用下,侗寨、侗族习惯法、罚则都在发生变化。但直到现在,侗族人依然以山为屏障,在观念上形塑族群的认同边界,对外来权威与观念进行"内"与"外"的区分和应对,罚则在不变与变中以特有的形式保留下来,与"送法下乡"共同起到社会控制的作用。同时,大山的稳如磐石就如传统地方性知识在侗人心中和社会实践中的作用;而大山的隔断性就如侗人心中内外区分的屏障,筑建了侗人族群文化的无形屏障。

  • 标签: 山地民族 侗族习惯法 罚则 变迁
  • 简介:“外嫁女”纠纷是在农村集体产权框架下,不同利益主体对村落成员权及其相应的利益分配权的争夺。在纠纷过程中,冲突双方有着各自不同的公正认同,各利益主体基于各自的立场形成了不同的行动策略,使得冲突显得异常激烈。要解决这种纠纷,首先必须直面冲突的多重面向,认真对待冲突各方的利益和“正义”诉求,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强制措施。

  • 标签: “外嫁女”纠纷 村落成员权 公正认同 多元正义 行动策略
  • 简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各民族同胞共同步入了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各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多民族性,绚丽多彩的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包含着56个民族的文学,在这个多民族的文学花园里,少数民族女作家的创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用执著的创作构建着本民族文化,肩负着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重塑,成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精神守护者。

  • 标签: 张淑云 当代少数民族 中国当代文学 女性文学研究 民族文学 黄晓
  • 简介:2015年5月23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俄语系和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举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合作与发展”暨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成功举行。来自黑龙江大学、北京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大连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安徽中俄经济合作交流促进中心等国内十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上外,共同研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

  • 标签: 经济带建设 学术研讨会 人才培养 国别研究 丝绸之路 合作交流
  • 简介:"重叠共识"是罗尔斯提出的概念,指多元社会在保持各方合乎理性的哲学、宗教和道德的学说的同时,能够求同存异,在较高的认知层面上达成共识。在当今中国,促进民族和睦、信任与团结,探寻中国各民族间的"重叠共识",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条件。

  • 标签: 重叠共识 中国梦 各民族 符号研究 工作坊 综述
  • 简介:自鸟居龙藏1901年发表首篇日文的苗族研究论文以来,日本苗族研究已经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学术谱系。对百余年来日本关于中外苗族的研究进行学术文献史的梳理和述评,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域外苗族研究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发展动态。

  • 标签: 日本苗族研究 中外苗族 研究谱系 学术文献史
  • 简介:阳春三月里,一位达斡尔朋友推荐给我一本书,书名叫《库木勒的芬芳与苦涩——基于一所民族中学达斡尔族文化体认与传承质的研究》(以下简称《库木勒的芬芳与苦涩》)。可能是因为我曾经在达斡尔山村插队当过知青,也可能我是少数几个研究达斡尔文化的汉族学者之一,他说,你会喜欢这本书。阳春三月里,我认真拜读了《库木勒的芬芳与苦涩》,这是一本以一所民族中学为样本,用质的研究方法探索达斡尔族文化体认与传承的书。

  • 标签: 民族中学 一所 高春 一本 研究成果 传统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