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级全责一体化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水平、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肾移植患者1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层级全责一体化模式的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水平、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水平、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模式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对患者健康指导进行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强化,提升其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水平的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对肾移植患者的远期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层级全责一体化 健康教育 肾移植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接受延续健康教育对其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78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选号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出院健康教育护理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延续健康教育护理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在护理12周后,观察组的肢体运动评分为(91.67±6.52)分,轻度、无运动障碍率为94.87%(37/3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9±6.08)分,76.92%(30/3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8,χ2=5.185,均P<0.05)。在护理12周后,两组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1.46±7.79)分、(72.28±6.78)分、(75.16±7.19)分、(82.84±8.0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2.86±6.80)分、(64.47±6.05)分、(67.28±6.35)分、(73.68±7.09)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3、5.367、5.130、5.347,均P<0.05)。结论骨折患者接受延续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出院后医疗/方法 骨折 健康教育 护理 康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认知与相关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2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骨质疏松状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骨质疏松健康信念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不良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优良行为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健康信念,加强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提高患者的优良行为,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 疾病认知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和2018年1~12月在该院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各16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的疾病认知度评分、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疾病认知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AS、SDS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子宫肌瘤患者的HIFU治疗依从性及疾病认知度,改善其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 标签: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健康教育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指南规定了各级教育机构的管理要求、场所卫生操作及个人防护,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这类场所的统一规范防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消毒 教育机构 防护
  • 简介:摘要为了解国际置信职业行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EPAs)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于2020年采用HistCit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相关研究文献为对象,通过对2005年1月至2020年9月文章数量、作者分布、研究方向与热点等的分析,梳理EPAs研究总体态势。发现EPAs研究论文在数量上总体呈上升趋势,在文献发表、研究机构和期刊分布方面,美国遥遥领先。国际EPAs研究发展迅速,医学学科发展位于世界前沿的地区或高校,EPAs研究也位于前列。我国EPAs研究相对落后,需要加强相关研究。

  • 标签: 置信职业行为 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 文献计量学 发展 启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聚焦解决模式在癌性疼痛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九八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癌性疼痛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给予传统的护理方案,研究组(35例)联合使用聚焦解决模式,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生活质量指标、出院后3个月的治疗顺从性。结果研究组对镇痛知识掌握程度94.29%(33/35)、满意度良好率82.86%(29/35),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57.14%(20/3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36、5.510,P=0.011、0.018);研究组躯体能力(51.18±5.12)分、心理功能(60.12±8.01)分、社会能力(65.60±9.1)分、物质生活情况(60.01±7.09)分、总分(240.55±26.22)分,高于对照组的(47.30±5.58)分、(52.05±5.93)分、(56.55±8.12)分、(50.33±5.16)分、(205.40±21.69)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31、4.790、4.384、6.530、6.111,P=0.003、0.000、0.000、0.000、0.000);研究组出院后3个月依从良好率97.15%(34/35),高于对照组的80.00%(28/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0,P=0.024)。结论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在癌性疼痛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以及治疗效率,进而促进了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健康教育 聚焦解决模式 癌性疼痛 健康知识 掌握程度 满意度 生活质量分值 依从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在急诊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诊患儿2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患儿家属给予常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家属给予知信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知识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患儿家属健康教育过程当中应用知信行模式,能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知识达标度和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知信行模式 健康教育 知识达标率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课教育模式应用在宫腔镜患者术前宣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间108例择期应用宫腔镜手术的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予传统的术前宣教,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单结合语言表达信息,口头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观察组在传统的术前宣教的基础上应用微课教育模式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度、心理焦虑程度及术后自我护理能力、患者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对宫腔镜的知晓度为(69.13±6.74)分、SAS评分为(59.17±6.04)分,对照组患者对宫腔镜的知晓度为(68.85±6.31)分、SAS评分为(59.96±5.77)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分别为(87.46±6.41)分、(87.37±6.58)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宫腔镜知晓度得分高于对照组[(90.31±4.31)分比(70.74±6.07)分],而SAS评分却低于对照组[(42.02±4.07)分比(58.24±5.57)分];观察组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和满意度评分分别为(122.33±7.39)分、(97.93±1.79)分,也高于对照组的(94.94±6.32)分、(88.28±4.8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微课教育模式应用在术前宣教,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宫腔镜手术相关知识的知晓度,降低心理焦虑程度,积极配合宫腔镜手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满意度。

  • 标签: 微课教育 宫腔镜 知晓度 心理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结合"317护"在儿科临床特殊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杭州市儿童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行CT、心脏彩超、腰椎穿刺等特殊检查的住院患儿2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20例、观察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及自制的宣教单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结合"317护"并强化口头宣教的方法进行健康宣教。观察两组患儿近亲属相关知识知晓率、患儿检查成功率、近亲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近亲属相关知识知晓率、患儿检查成功率、近亲属满意度分别为96.7%(116/120)、95.8%(115/120)、98.3%(118/1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96/120)、85.0%(102/120)、75.0%(90/12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3、8.127、28.269,均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结合"317护"并强化口头宣教在儿科临床特殊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健康教育方法。

  • 标签: 健康教育 护理 临床路径 体层摄影术,X线 超声检查 脊椎穿刺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舒缓医学发展历史,调研了舒缓医学教学在老年医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改善老年医学舒缓医学教育进行探索,采用理论授课、临床实习(PBL教学、案例教学及叙事医学教学)等开展老年医学专业研究生舒缓医学教育。结果表明,67.9%的学生增加了舒缓医学的学习感,92.5%的学生认为舒缓医学非常重要,75%的学生认为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患者晚期疾病沟通能力即临终关怀能力。

  • 标签: 舒缓医学教育 老年医学 多种教学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医学本科生教育中开设重症医学专业方向课程的可行性,以缓解重症医学人才匮乏的现状,为提高临床危重症救治成功率奠定基础。方法选择贵州医科大学(原贵阳医学院)2008至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在其入学已满3年、即将进入四年级,并且基础医学教学已完成、临床医学教学即将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包括重症医学专业在内的各专业的介绍及宣讲,由学生自由选择四年级进入临床学习和实习的专业方向;2012至2014级临床医学学生则在入学时自由选择专业方向。结果2011年9月至2019年7月院校共培养2008至2014级临床医学重症医学专业方向本科生246名,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专业团队共承担并完成教学540学时;2019年7月全部学生按时毕业,就业率100%。246名学生中考取本校和外校的硕士研究生共40名,占16.3%。结论在临床医学本科生课程中开展重症医学专业教育,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择业,进入临床后能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危重症,部分缓解重症医学人才奇缺的现状。

  • 标签: 重症医学 本科生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对哮喘患儿及其家长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将90例首次入院的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使用思维导图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对2组患儿在出院前及出院后第1、2、3个月评价用药依从性,比较出院时2组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结果出院前2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3个月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得分分别为(7.22 ± 1.31)、(7.58 ± 1.55)、(7.78 ± 2.11)分,优于对照组的(6.98 ± 2.01)、(7.01 ± 1.58)、(7.11 ± 2.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426、3.884、5.233, 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儿及家长满意度为(96.01 ± 3.45)分,高于对照组的(78.13 ± 2.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223,P<0.01)。出院时观察组治疗总显效率为77.8%(35/45),对照组为64.4%(29/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013,P<0.05)。结论融入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提升患儿的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 标签: 思维导图 健康教育 儿童哮喘 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回馈教育模式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健康素养、自我护理能力、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0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院胃肠外科收治的70例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和造口门诊阶段实施回馈教育模式的造口宣教。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健康素养调查表(HLMS)、自我护理能力测评表(ESCA)、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对患者的健康素养、自我护理能力、心理韧性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患者的HLMS信息获取能力、经济支持意愿、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ESCA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CD-RISC的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回馈教育,能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心理韧性。

  • 标签: 肠造口术 健康素养 自我护理 回馈教育 心理韧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采用主题框架法分析2014年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过程中收集的28所院校专项评估总结报告和15位专家函评报告意见。结果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53.6%(15/28)分布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优质人才缺乏,14.3%(4/28)的培养院校和4位专家认为护理专业学位各专科领域的培养目标仍然不明确,21.4%(6/28)的培养院校和5位专家认为临床实践基地类型无法满足专业学位实践要求,课程教学和临床实践培养环节的设置不能体现专业学位满足临床岗位需求的培养目标。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仍然存在东西部区域人才供需错位,临床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及经费投入等资源未有效整合和培养环节薄弱等问题。未来仍然需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完善支持和培养体系建设,以培养高层次实践型护理人才。

  • 标签: 护理学 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招生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3、2016、2017年,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每年在甘肃省抽取16~19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市、区)作为项目县,每个项目县抽取3个乡(镇),进行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大众健康教育活动。每个乡(镇)中心小学校抽取4~6年级学生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活动;每个乡(镇)抽取3个行政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每年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均在每个乡(镇)抽取中心小学校5年级1个班的30~50名学生,及学校所在地家庭主妇15~30名,进行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5年级小学生与家庭主妇健康教育干预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总的知晓率分别为89.55%(28 164/31 452)、86.61%(14 976/17 292),较干预前[53.40%(16 518/30 933)、51.88%(8 925/17 202)]显著提高(χ2=1 586.16、4 886.16,P均< 0.05);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提高了36.15和34.73个百分点。结论甘肃省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基层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短缺和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等薄弱环节,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 标签: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在高龄冠心病合并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山东省胸科医院内科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0~90岁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口头宣教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患者或其近亲属进行居家环境下的健康教育强化指导。比较两组疾病认知及生活护理要点的知晓率,对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的内容及服务态度满意度;随访一年,比较两组再次肺炎感染再入院率及病死率。结果干预前,两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52.17%,高于对照组的21.74%(χ2=6.651,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17%(χ2=4.847,P<0.05);对照组复入院率39.13%,死亡3例(13.04%),观察组复入院率17.39%,死亡1例(4.35%),两组复入院率、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93、7.907,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指导措施应用于高龄冠心病合并肺炎患者的护理中,能够从源头减少感染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肺炎 健康教育 护理 病人再入院 病人满意度 死亡率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应用微信教育改善癌痛患者疼痛强度及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入住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癌症患者13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6例,后来剔除疼痛日记不完整的12例,最终确定研究对象120例,即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64例。住院期间,对所有患者行常规指导;出院时,向对照组发放疼痛管理手册,而观察组则由研究者每周用微信发送相关的疼痛管理内容,同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指导。干预后8 w后用数字评分法、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服药依从性及镇痛药物服用状况进行。结果干预8 w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对平日生活的影响方面对照组大于观察组,在服药依从性方面对照组小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信教育不但有助于癌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升,还有助于减轻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 标签: 微信 癌症 疼痛强度 服药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