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联系说话人和动作行为主体的主观心理,从可重叠动词、动词重叠的意义和动词重叠的语法行为三个方面分别考察动词重叠的主观意愿性。考察表明:可以重叠的动词、动词重叠后的意义和动词重叠式的语法行为都具有主观意愿性。从主观意愿视角考察动词重叠,便于对动词重叠的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 标签: 主观意愿 可重叠动词 动词重叠的意义 动词重叠的语法行为
  • 简介: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与其P,不如q”句式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主观化过程。说话人视角的调整对该句式主观化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说话人的情感和认识。说话人的视角由“当事人视角”向“说话人视角”转换,说话人的情感主要通过“不如”前加评注性副词和P、q后加评说成分来实现,而说话人的认识是指该句式的表达由客观描述向主观认识转变。

  • 标签: “与其P 不如q”句式 主观化:说话人的视角 说话人的情感 说话人的认识
  • 简介:现代汉语中的“我说”从一个表示“行为义”的主谓短语发展为兼表“认知义”,后又发展为作“话语标记”的语言结构,经历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主观性不断增强的过程。文章考察“我说”格式的语义演变情况,分析其中一些特殊现象,并探讨其主观化演变的过程。

  • 标签: 我说 语义演变 主观化
  • 简介:海外学者曾根据法语、英语语料提出跨语言的(交互)主观性表达的位置不对称假说。本文首先确立判别交互主观性的原则,再依据现代汉语语料全面考察了针对该假说的正反两方面例证,包括对应词的句法语义表现和对位置敏感的其他典型词例。事实表明,汉语(交互)主观性的表达并不依赖特定的位置。据此,文末提出一个替代性假说。

  • 标签: (交互)主观性 (交互)主观化 句法位置 不对称 标记性
  • 简介:"既然"句和"因为"句主观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者表交互主观性,后者不一定表交互主观性。"既然"句有预设结构,说话者将其原因小句看成听说双方共知的命题;作为一种演绎推理过程,其大前提一般符合常理或逻辑,因而其结论一般也是听说双方共同接受的,像英语"since"小句一样具有人际主观性。

  • 标签: “既然”句 “因为”句 交互主观性 预设结构 人际主观性
  • 简介:藏语中亲眼见到的与不是亲眼见到的事情表示法不同,汉语中有类似现象,这都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感知有关,由此可以解释趋向动词“来/去”和含“来/去”的复合趋向动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可以根据在“来/去”或者“X来/去”前动词的分布情况找出动词的小类,发现它们各自的语义特征。凡是动作造成可见结果的动词,后面出现“来”或者“X来”;反之,后面出现“去”或者“X去”;如果既可能见到结果,又可能见不到结果,那么在可能见到结果的时候动词后面出现“来”或者“X来”,在可能见不到结果的时候动词后面出现“去”或者“X去”。说话人主观上觉得是否可以看到或者感觉到决定了对“来”、“去”的选择,这从一个方面表现出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这个范畴表示动作与说话人的关系和主观方面的感知,可以说明汉语的理据性。

  • 标签: 趋向动词 汉语动词 说话人 “来” “去” 语言学
  • 简介:文章基于“三域”理论,对汉语中6个常用因果连词的使用域进行统计,考察其主观性大小,结果为:“可见”〉“所以”〉“因此/因而”〉“于是”〉“结果”,并发现连词主观性大小对句子的认知和合法性会产生影响。其次,发现零形式标记比显性标记使用频繁,常用于“非意愿性行域”“非因果知域”和“言域”。研究结果有助于汉语教学中对结果连词使用域的解释和结果连词的区分。

  • 标签: 三域 结果连词 主观性 零形式标记
  • 简介:在共时平面,“最好”无论作短语还是作语气副词,都能表达主观性,但作语气副词时,主观性最强。在历时平面,相对于现代汉语,明清时期作语气副词的“最好”在句法位置、语篇连接等主观表现上受到的限制较多。语气副词“最好”可位于主语前也可位于主谓之间,位于主谓之间更能体现“最好”的交互主观性。

  • 标签: 最好 语气副词 主观性
  • 简介:本文讨论现代汉语副词"真"语义主观化的过程,将副词"真"的主观性意义概括为:"确认真实性"、"真实性程度高"、"主观评价",这三个意义的主观性逐渐增强。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副词"真"不能出现的语境。最后,将研究结论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了针对副词"真"的教学建议。

  • 标签: “真” 主观性 副词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新闻的倾向性和艺术的情感性是有相通之处的,二者都源于个体的主观意识。任何事物没有绝对的客观和绝对的理性,个体的生活经历、价值取向}ka-2~情感等主观意识都将影响新闻工作者和艺术家的思想及其判断。

  • 标签: 新闻的倾向性 艺术的情感性 主观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