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王岑伯和祝嘉的《書學》是二十世紀上半葉刊行的現代意義上的書法著作。將王岑伯《書學》與後出的祝嘉《書學》對照,可以看出兩者在内容結構上有着驚人的相似。由于缺乏相應的學術梳理,民國書學研究的很多實績爲歷塵封,長期不爲學界所知。發掘那些有價值的書人物和書學文獻,并表而出之,將是民國書學學術史研究的起點。

  • 标签: 王岑伯 祝嘉 《書學史》
  • 简介:古代笔记小说是指杂录志怪、传奇、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庞杂,包罗万象,其中有不少书相关的资料.近来读此类著述,发现三个小问题,或可以校正当代著述,或可校正古代书家之言,或可考证人物名实之来由,现裒录于此,略加考证,以飨读者。

  • 标签: 笔记小说 书史 校补 文人 宋元 古代
  • 简介:哈罗德·罗森伯格在论述“革命和美的观念”的文章中曾经写到:“艺术中的革命并不在于毁灭的意愿,而是在于揭示已经被毁灭的事物。艺术只能消灭已经死亡的东西。”【1】正象他所陈述的那样,在艺术的范围内“确实是否有革命性通常是不足取的”。“描绘天使或制作彩色玻...

  • 标签: 艺术史 西方绘画 维特拉 寓意画 博物馆 维米尔
  • 简介:一谈及艺术史观的问题,我们知道柏拉图国家学说中的历史循环论,经过亚里士多德之手用于描述悲剧的发展,至于其他古代作家对艺术历史的看法,我们只能通过普林尼的得到一点线索.然而普林尼的描述常常使我们无法将他本人的观点与所记载的他人的观点区别开来.

  • 标签: 艺术史 学科特征 艺术特征 文物学 艺术欣赏 考古学
  • 简介:13世纪阿富汗、土耳其穆斯林入侵印度,促成了伊斯兰艺术与印度传统艺术的融合,出现了印度伊斯兰艺术。莫卧儿王朝时代(1526-1858年)印度伊斯兰艺术发展到极致。莫卧儿王朝第三代皇帝阿克巴(1556-1605年在位)奉行伊斯兰教与印度教文化融合的政策.阿克巴时代的艺术也正是这两种异质文化融合的产物,被称作“折衷风格”。阿克巴时代的建筑以红砂石为主,风格雄浑崇高,刚健粗豪;阿克巴时

  • 标签: 莫卧儿王朝 伊斯兰艺术 阿克巴 外国美术史 文化融合 异质文化
  • 简介:中国美术学院80年校史熠熠闪光的先师群像中,30年代末继林风眠之后出任国立艺专校长的滕固先生,虽主政时间较短,却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思想遗产和悠远的学术文脉。就现代形态的中国美术史学而言,学界普遍将滕固视为具有开拓之功的奠基人;而他在美术考古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近年来亦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忆及。除了一些具体的研究成果外,滕固对美术考古最大的贡献在于方法论的构建,滕氏以其源自德国美术史学派的深厚功底和理性精神,为我们打开了美术史研究与考古这两扇厚重的学术大门,并指出了往来于两者之间的通途要津。

  • 标签: 中国美术学院 美术考古学 国际研讨会 人文学院 艺术史 纪要
  • 简介:二○一四年四月,在“巴山夜雨”全国书法篆刻大赛评选时,评委、湖北省书协主席徐本一先生感慨地说:“这次大赛作品中,中青年组作者的作品切入点高,经典元素多。有一些三十岁左右的作者,用笔技巧到位,笔性好,大有前途。”从近些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书法赛事来看,已有一批八零后,甚至九零后作者的作品入展或获奖。

  • 标签: 当代 书法篆刻 用笔技巧 作品 湖北省 作者
  • 简介:在今天,绘画是为数不多的年龄不占优势的领域。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失去肌肉、体力、听力、思维的敏捷度,但这些可以被一种无畏的、精致打磨的技术以及坚定的决心所弥补。时钟的滴答声让精力集中。对于逝去的绘画风格的重新叙述——从伦勃朗到德·库宁,到我们时代的艾格尼丝·马丁和塞·托姆布雷,在最近二三十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绘画的轨迹走向了更为开放的简化形式,同时伴随着有效的执行。

  • 标签: 伦勃朗 利兹 格尼 卡茨 莫利 斯科尔斯
  • 简介:纵观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其主流是现实主义创作,但是现代主义凭借自身的力量,一直都存在。吴大羽就是坚守现代主义创作的代表。中国的抽象表现绘画并没有如同西方那样,在一个时间段内涌现了一大批艺术家。相反,抽象表现绘画在中国的发展如同薪火传承,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师徒间的衣钵相授。虽然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充满艰辛,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得抽象表现绘画的脉。

  • 标签: 现实主义创作 中国绘画 抽象表现 弟子 现代主义 20世纪
  • 简介:明清鉴定家的晋唐画概念──中国书画鉴定研读札记之二尹吉男一、鉴定能力与有效时限晋唐时代是中国早期卷轴画的古典时代,尤其是人物画的古典时代。那些极有影响力的绘画母题和笔墨样式一再被后世文化所选择,不断被复制、修正或发挥。绘画创作的历史线索随处都能生发...

  • 标签: 鉴定家 中国书画 鉴定学 顾恺之 书画鉴定 唐画
  • 简介:日光月华,星移斗转,我院师生员工正以高昂兴奋的心情迎接明年九十年院庆的到来。本刊此时出版这期酝酿已久的专家老教授作品专辑,也正是献给院庆的一件礼物。回顾我院走过的艰难而光辉的历程,怎不令人感念那些为美院做出卓越贡献的创始者和

  • 标签: 老教授 老专家 师生员工 专家教授 作品 卓越贡献
  • 简介:国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核关大学客座教授,深圳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无锡工艺学院教授。擅长国画、速写、陶艺、雕塑和造型设计。先后在台湾、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陶艺作品收藏展。作品和传略收入数十部大型辞书。《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画界》、《国画家》、《新民晚报》、《扬子晚报》、《人民政协报》、马来西亚《南洋商报》、《光华日报》、《光明日报》、美国《世界日报》、《中外美术研究》、韩国《国际陶艺家》、泰国《亚洲日报》、台湾《紫玉金砂》、《墨海壶天》、《砂陶艺术》、《世界论坛报》、香港《大公报》等对其均有专题介绍。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获"当代山水画杰出成就奖";出版个人作品集多部。

  • 标签: 山水画 国富 中国艺术研究院 《人民日报》 《世界日报》 工艺美术师
  • 简介:  书法,古老而又神奇的艺术.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说"书法,乃艺中之艺!",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她的魅力和风采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志士为之钟情而痴迷!历史长河的冲刷与沉积,到如今,很多国家的专家和学者都在研究"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质所具有的广阔生命力以及对民族人文精神的影响,将其作为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书法作为一门独到的艺术,她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张值得骄傲的名片.……

  • 标签: 书法需要 学书法 学书感悟
  • 简介:每逢周末,当同事们沉浸在玩麻将的游戏中时,而我却躲进书房,驾驭着黑白的线条,驰骋在先贤的碑帖之间,任由墨香静静弥漫,渗入心田……朋友们都笑我太落伍了,要"与时俱进",而我甘于寂寞,愿作一

  • 标签: 钢笔书法 老师 线条 历程 师范 与时俱进
  • 简介:书法是通过线条抒发情感,是铸造人格最自由、最理想的造型艺术。古代书家以诗词文章为主课,书法只能是余事。然观古人书,多闲静雅致,书卷之气郁郁芊芊,即使颠张醉素,亦狂而不失矩,跌宕多恣,寄豪情于法度之中。此心态和胸次使然也。临占帖,取形则空,取神则灵。临摹就是与古人对话、交流思想,精熟的临摹已蕴育着创新意识。临与悟是书法学习中需要长期用心实践的两大命题。所谓"临悟参半"指二者互相渗化、互桐融合、互相补益。

  • 标签: 书法学习 蕴育 火禽 查理 太士 赵复
  • 简介:书法,我想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它是一种文化,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通过书法,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心,给予我们做人的道理。记得五年前,妈妈带我去王加喜老师那儿练习毛笔字,当时,我看见其他哥哥姐姐写得一手刚劲有力的大字,心里不由得暗暗羡慕,真想一下子就像他们那样呀!

  • 标签: 心得 毛笔字 书法
  • 简介:书之道,各有其法。我知道不少朋友死劲临帖,用力之勤,功夫之深,很是令人钦佩。不知怎么着,我走了另一条路———死劲看书(包括读帖),不怕朋友们笑话,我几乎没有正儿八经地临过帖,我也意识到这无疑是一大缺陷,应当补课。这大概和我的工作不无关系,因为要搞书法理论,就不得不在看书上多用些时间。我看书,面广而且杂乱,但大抵不外文史之类。日子久了,觉得间接地对写字有了不小的补益。有学问的人不一定写字。写字的人,倘欲有所进取,学问修养则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历来的书法家多是学问家。我以为,字写到一定程度(基本技法大体都掌握的程度),再往上一步步提高,几乎全靠不断积累和充实的学问修养来滋补,否则会出现虚弱贫血、底气不足,甚而至于中途败退。我主要是写“二王”一路的行草和楷书。我的师法吸收,也始终围绕我的主攻方向进行的。与之距离太大的碑帖,不写,只是看。看的过程中逐渐锻炼眼力,能分出好坏来。有时还不妨做点研究,如汉碑之类。有朋友说,“二王”一路书法,前人几乎把文章作尽了,你还这么搞,有希望吗?可我就是喜欢,已经上了“贼船”,不撞南墙不死心,随它去吧。古人有云:“书通则变。”“通”,是从总体意义上说的,即通技法,通书,通理论,这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