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正>蛇,是极常见的爬行动物,其身体修长无足,舌分两歧,鳞饰斑烂,形象狰狞。蛇类分布区域广远,出入于浓密的树木草丛间,居住在阴冷的洞穴里,予人以神秘感觉。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蛇怀着畏惧与崇拜的心理,古代希腊、罗马、埃及、印度、东南亚、日本、美洲等许多地区都存在着有关蛇类的千奇百怪的神话传说、形形色色的崇拜与禁忌。在古代中国,蛇与民族的象征物——龙的关系极密切。龙是想象中的神物,是古人综合了许多种动物的特征而产生的,其原型的主体便是蛇。我国传世的典籍中有许多关于蛇的记载,近现代也常可见到与蛇有关的民俗。田野考古学兴起以后,地下出土的古代艺术品又使我们看到了古代宗教和艺术中蛇的最直观的形象,其内容之复

  • 标签: 崇拜 民俗 形象 出土 中国古代艺术 青铜器
  • 简介:美国华裔学者赵启光先生曾倡导建立一个龙学研究体系,本人认为极有必要,并有意将本人的博士论文《神龙——中国古代龙图象的起源》第三篇中的一节,有关“T形纹”的构成与中国古代龙图象的关系,抛砖引玉,与国内外有兴趣于青铜器、玉器纹饰研究的朋友们和学术界的老前辈们商榷。

  • 标签: “T”形纹 中国 古代 龙图象 青铜器 玉器纹饰
  • 简介:人类社会中的宗教具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功能,社会控制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论述了宗教在中国乡村社会控制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宗教 人类学 社会控制
  • 简介:<正>经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批准,第二届中国民俗文化旅游节于7月17—21日在青岛市举行。本届民俗文化旅游节的宗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促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和文化旅游事业,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服务。第二届中国民俗文化旅游节与96青岛(市南)海之情旅游节同时进行,开幕式于18日晚在青岛市体育馆举行。青岛市市南区区委副书记张清云主持,文化部原代部长、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组委会主任周巍峙宣布第二届中国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青岛市市南区区长王宝琪在大会上致词。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第一场文艺演出,应邀来青的8个少数民族文艺团队和彭丽媛、克里木夫妇、潘长江、赵保乐等表演艺术家以及青岛市市南区的业余文艺工作者同台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 标签: 文化旅游节 中国民俗 青岛市市南区 民间艺术家 民俗文化 少数民族
  • 简介:<正>受国家教委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于今年9月9月至21日举办了“中国民间文化(民俗学)高级研讨班”。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33名学员参加了该班的学习研讨活动。该活动旨在加强中国民间文化与民俗学的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国民俗学研究队伍的理论素质,在该领域内培养一批跨世纪高级专业人才。这在民俗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150周年、国内民俗研究渐趋热烈国际影响日重的今天,显得特别有意义。

  • 标签: 民俗学 民间文化 研讨班 钟敬文 比较民俗学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俗学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民间文学与口头传统、民族志研究、都市民俗学、历史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努力,民俗学逐渐从纯文学、溯源式的研究转向民族志式的整体研究;由一门描述性的学科,转为一门阐释性的学科,'朝向当下'成为学科的共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被推到了前台,学科的伦理意识和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但学科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表现为学科发展不平衡、重个案研究而轻理论建构、囿于旧范式的窠臼、重视当下而忽视历史等。此外,民俗学在实践领域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民俗学 改革开放 学术史 学科范式 反思
  • 简介:无论是在宗教学领域还是在民俗学领域,民间信仰研究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民俗事象往往有民间信仰的成分,各种神灵鬼怪信仰广泛流布于民间,且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复合性。民俗学对民间信仰的研究视角有别于宗教学。在民俗学领域,学者们习惯于将民间信仰置于活生生的民俗生活中进行动态把握,注重民间信仰产生、发展的生活语境。

  • 标签: 民间信仰 思维 中国 民生 重构 民俗学
  • 简介:家庭观念之重,是我国文化的一大特色.鲁迅曾著一文,阐述了"家是我们的生处,也是我们的死所"的现象的普遍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家的建立、婚姻的缔结理所当然地受到重视,并随之形成一套完整的饱含民族特质的习俗.山东教育出版社新近推出的(2005年3月版)一书,就是在爬梳研索近现代田野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婚俗进行的深化性研究.该书作者吴存浩先生以宏阔的研究视野、不畏劳苦的执著精神,十数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圆满完成了考镜婚俗源流、传承民族文明的学术使命,翔实而清晰地展现出了我国婚嫁习俗滥觞、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为我们织就了一幅平实真切、包罗宏富、匠心独具的婚嫁风俗画卷.

  • 标签: 中国民俗 婚嫁风俗 通志 画卷 家庭观念 教育出版社
  • 简介:在国际民间故事研究界,由芬兰学者阿尔奈(AnttiAarne,1867—1925)和美国学者汤普森(StithThompson,1885—1976)共同完成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被称为国际通行的“AT分类法”。该索引为民间故事的跨国界、跨文化比较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的参照,但两位编者已经意识到,他们的资料范围主要集中在欧洲,所以,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存在方式 祁连休 跨文化比较研究 美国学者
  • 简介:<正>唐嘉弘教授从事民族史研究和先秦史教学40年,是我国在民族史、先秦史这个领域一位有成就的学者。最近,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国古代民族研究》一书。全书精选了他的28篇论文(其中有5篇是他和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教授合写的),约40万字。这是我国民族史研究中的重要成果。

  • 标签: 民族史研究 古代民族 重要成果 徐中舒 先秦史 历史学家
  • 简介:晚清传教士从基督教文化的普遍主义出发,试图以《圣经》为基准,在中国典籍中爬梳中国上古史,索隐、比拟及调和中外历史文化,借此打破中西文化的沟通藩篱,以证明《圣经》的权威性及其普世价值。其中既有对比中国历史文献记载与《圣经》记载的暗合之处,也有对中国上古时期之上帝的信奉文献的爬梳,同时也涉及到中国上古人物与《圣经》人物的比拟论说。

  • 标签: 基督教 传教士 中国上古神话 教务杂志
  • 简介:<正>日本与我国有着久远的文化交流的历史,日本学术界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做过许多研究。我们了解和借鉴日本学者在这方面的贡献,对加速我国有关学科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日本对中国考古学和古代文化的研究近年又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有哪些学术信息和动态?是不少人希望知道的。为此笔者写过一篇访问记《日本文博考古工作印象》(《社会科学报》1988年10月6日),最近又带着上述问题,走访了自日本回国不久的李学勤先生。李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现为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历史学会和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的理事。曾多次出访欧美澳各国,也多次访问日本。这次应日本

  • 标签: 李学勤 中国考古学 中国古代文化 日本学者 著名学者 博物馆
  • 简介:祁连休先生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一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书98万字,分上、中、下三卷(册)。我查阅了《后记》的写作时间,是2004年5月18日,大概这就是先生给出版社交稿的时间吧!从那一天起到现在,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祁连休 河北教育出版社 孤独 愤怒
  • 简介:近日,文化部公布了《关于命名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决定》,广州地区3个县(市、区)、乡镇(街道)登榜,以乞巧习俗为代表的天河区珠吉街名列其中。

  • 标签: 民间文化艺术 广州地区 中国 习俗 乞巧 称号
  • 简介:民族学与人类学同体异名,从西方来说,民族学一般指的是欧陆传统,而人类学指的是英美传统.1949年以前的中国大体上也是遵循了这个区分,从学者各自选择的学科称谓上大致可以判断其学术背景.

  • 标签: 民族学 田野调查工作 政治意识形态 中国 学术精神
  • 简介:中国廉政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与政治哲学内涵,对现代企业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高速公路企业特征尤其需要学习中国廉政思想,寻求有效的策略与途径;廉政文化的形成对企业廉政建设至关重要。

  • 标签: 廉政文化 企业文化 廉政建设
  • 简介:对唐山、汶川、玉树三次大地震的遇难者集体“亡灵”的悼念、祭祀与超度问题的梳理,可以展现现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一个重要侧面,有助于分析“亡灵”作为生者记忆遇难者的装置所具有的意义,以及民俗学研究“亡灵”相关课题的必要性。集体遇难者的“亡灵”无法仅在个人或家庭层面予以对应,而是需要国家和社会层面予以抚慰;与此同时,中国的国家行政和社会舆论也总是会遭遇到各种形态的“亡灵”问题。

  • 标签: 地震 亡灵 国家哀悼制度 无神论
  • 简介:本文介绍了首届中国东南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基本情况,分基督教与东南社会、东南社会现代化与城市化、东南士风、学风的变化、东南经济的近代转型、东南基层社会的变化等专题介绍了与会学者的观点,讨论了本次会议的意义及其区域史研究中在理论与方法上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 标签: 东南 区域史 南社 社会变迁 国际学术研讨会 士风
  • 简介:历时三天的第三届中国天台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天台国清疗养院举行,来自国内十几个省市和美国、日本等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著名学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余敦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孔繁,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教授黄心川,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科副组长、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卿希泰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博士生导师牟中鉴教授,以及天台乡友、北京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高汉,华东师大外语系

  • 标签: 宗教学 世界宗教 名教 哲学 天台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